激问反诘是辩论的语言技巧之一,它的实质就是修辞学中的反问在辩论中的运用。在语言表达中,反问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但答案已包含在疑问句里面,无须另外再作解答。辩论中的反问应用得很广泛。因为在辩论的反驳和辩护中,双方在对峙的基础上已进入兵刃相见的阶段,都在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观点和寻找对方的弱点,而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强调观点,增强进攻力和防守力。很多的时候,使用反问可以转守为攻,造成心理上的优势和咄咄逼人的气氛,使对方处于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被动局面。
辩论中的激问反诘表现形式很多,现简单分析其中主要的两种。
1.肯定式反问
肯定式反问,是辩论者针对对方的责难或反驳,以问的形式,肯定和进一步强调自己原来已陈述的观点。这种肯定反问。
能使表明的观点更鲜明,态度上更能体现出果断有力。例如:
有人问刘吉同志:“你认为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门专业吗?”刘吉同志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说:“研究牛、马、羊和鱼、鸟、虫,都称之为专业,为什么研究高等动物——人的思想变化却不能成为专业呢?人的思想变化不是比动物的行为更复杂吗?问题是我们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体系。”这段话中,刘吉同志连用的两个反问就是肯定式反问。
2.强击式反问
强击式反问是反问的态度坚决,口气强硬,攻击有力量。
例如:
王若飞同志被捕入狱,法官“审讯”他时,以“马克思列宁都是外国人,一个中国人讲外国人的主义便是卖国”为由,给王若飞强加上“卖国”的罪名,王若飞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法官先生。你简直太可笑了,可笑得令人齿冷。你竟然无知到这种可怜的程度,真是令人惊奇。对你说话,我得讲一点普通常识。马克思是德国犹太人,他在德国不能立足,曾在巴黎进行革命活动,后来又寄居英国伦敦。他在英国参加了工人运动,英国工人所以很欢迎他。照你的说法,莫非英国工人阶级把自己的国家出卖给了,马克思吗?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在俄国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赶走了德国侵略者。难道列宁赶走了德国人,又把俄国出卖给德国人了吗?先生们,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真理,哪国需要就在哪里发展,谁也阻止不了,你不懂装懂,假装有学问,这样自以为是,自欺欺人,除了给人增加笑料,别无好处。”
这里,“莫非英国工人阶级把自己的国家出卖给了马克思吗?”“难道列宁赶走了德国人,又把俄国出卖给德国人了吗?”
两个反问句对反动法官的荒谬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和反诘,这比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更有力量,还可以使人明显感到他对反动派的深恶痛绝和尖锐的讽刺,确实加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