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般心理都是在取得了成绩之后,难免要得意一下,这实属正常的情形。但得意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切不能忘乎所以,否则,就会彻底成为阻碍你继续前进的绊脚石。
有一个女孩阿悦,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公司工作,她是以当时公司的最高学历进入这家贸易公司工作的。上班一开始,阿悦就受到了领导的器重,公司里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有她的参与。很快,她便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公司出了名。她的能干是无可挑剔的,可惜的是,阿悦很快就懈怠下来,她觉得工作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了工作热情,变得很拖拉,这种工作作风导致工作上常常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样一来,慢慢的引起了领导的不满,领导不再把重大的工作交给她,而是委派其他的同事,阿悦感到很失落,明明是自己看不上眼的工作,现在却交给了别人,总有一种受委屈的感觉,于是阿悦改变了态度,她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发现自己在经受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后,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了,停滞不前是导致目前状况的根源。她不再满足于眼前的小小成就,决心从零做起,重新开始,很快她又凭着进取心和熟悉的业务获得了领导的重用。
我们在生活中都能遇到类似的情况,许多人在工危学习、生活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认为可以松松心了,可是,他们没有看到,社会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人们的心态也在不断的跟着转变。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觉得到新鲜,但总有一天成绩也会褪色,甚至会变得毫无价值。
有许多事情,在初始的时候总是新奇而富有创造性的,但不用多久,一切就变得又老又旧。年轻人总认为中年以上的人是古板的;相反,年长的人又总是认为现代的年轻人是多么的无知。这其实都是片面的认识。
任何人对于自己所想要做的事情,在达到目的之前,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做种种的努力。但是有很多人往往在取得初步成就后,就抱着守成的观念,再也不肯前进一步了。我们常把这种人比作“小农意识”,称这种行为是“小富即康”。像这种人就会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甚至压抑其他人的成长。因此,眼前的小小成就只可以让一个人小小的高兴一下,切不可因此而得意忘形,忘记了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甚至忘记了你自己。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下。
如果不满足目前的小小成绩,就会继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上班的人仍不忘继续学习,做生意的不断搜集信息,强化企业实力等等,这些都是在创造机会,寻找机会的典型事例。
小小成就也是一种成就,这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资本。但社会的变化太快,长江后浪推进前浪,如果你在原地踏步,社会的潮流就会把你抛在后头,后来者就会从后面追赶过去。相比之下,你的小小成就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本就不再是成就,甚至还有被淘汰的可能。比如在十年、二十年前,大学毕业生确实稀罕,而现在呢,已经到处都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已经不是新闻了。一个人如果不满足于目前的成就,就会积极向高峰攀登,就能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说,原本只能挑100斤重担的人,因为不断的练习,进而突破极限,挑起120斤甚至150斤的重担。但是一个人只要安于现状,就会失去上进求变的动力,没有了动力,自然也就无法付诸切实的行动。
如果我们想做成某件事,最佳时机一定是当我们目标明确、激情勃发、斗志昂扬的时候。每一个人在情绪饱满时,干什么事情都可能变得轻而易举。相反,如果一次次的拖延和延缓,就会削弱我们的意志,反而需要用越来越不情愿付出的努力或牺牲来达到目的。
不可能指望一个放任自己随波逐流的人能有什么大作为,因为他们往往是安于现状的。即使他们知道自己还有许多潜力可挖,也还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白白地浪费耗损,面对停滞不前的现状他们还是不为所动、安之若素。也许他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收获或成就,但他们永远只能被眼前的小小成就彻底蒙蔽了眼睛,看不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些小成就往往成了他们可炫耀的资本,他们常常为之得意忘形,却不知自己还有更多伟大的目标等着去实现。就这样甘于平淡的生活,他们体内曾潜藏的那点潜能也将因为长久的被弃之不用而逐渐荒废消亡。只有那些不满足于现状,渴望着点点滴滴的进步,时刻希望攀登上更高层次的境界,并愿意为此挖掘自身全部潜能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巅峰。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的人生来就不需要为自己的理想打拼,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享受优厚的物质生活条并据说好莱坞著名影星道格拉斯的儿子,才刚刚1岁多,就开始独自享受瑞士某著名酒店300美元一小时的房间服务,而目的只是道格报斯为了让他的宝贝儿子睡个午觉。但这毕竟是人类中的极少疲。可以说99%的人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取成功。假设我们森出生在豪门,每天都是锦衣玉食、高枕无忧,唯一的目标就是承情地享受生活,尽情地嬉戏玩乐,并逃避所有的工作和不愉快的经历,那么,人类的最终归宿恐怕只能是很快退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了。这或许也是一个人不能为小成就得意忘形的,因为一切的成就如果不继续前进,也会彻底丧失殆尽。
人类有着众多的欲望与追求,如渴望晋升到更高的职位,渴望生活得更舒适幸福,渴望接受更深更好的教育,渴望家庭温馨美满,渴望自己变得学识渊博,渴望获得更多的财富和社会地粒,等等。正是这些欲望促使人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一代一代传递着进步的动力。
那些永远追求前面目标的人是不会陶醉在已有的成就里的,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达到更美好、更充实、更理想的境界,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进步当中,他们完善着自我,也完善着人生。弗兰克·狄福被誉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体育专栏作家,他曾经为《体育画报》执笔27年之久,先后得过6次体育专栏作家奖,完成了10本著作,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然而弗兰克狄福却在年过50岁以后,一手推翻了多年来在体育界所累积的声誉,改任《国家报》的总编辑。理由是他觉得从前的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他愿意接受新的冒险,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弗兰克·狄福拥有着骄人的成就,可他却未因此而洋洋得意,骄傲自满,反而更加鞭策自己必须不断地进行突破和创新。与此相反,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取得了一点成就就骄傲自大,自狂、懈怠而导致一败涂地。原本辛苦打下的江山,也因未能精益求精而轻易化为乌有。得意忘形是失败的温床,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可还是有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犯了这个毛病。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错把当初取得的小小成功当做了最终的奋斗目标,当自己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绩就以为大功告成而松懈了继续奋斗的劲头。而真正追求成功的人只是把眼前取得的成就看做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而已。在这一点,居里夫人堪称典范。
一次,一位朋友到居里夫人家中做客。他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手里正在玩弄的是英国皇家科学院最近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他不禁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让孩子随便拿着玩呢?”居里夫人笑着说:“我只是想让孩子址/j、就知道,荣誉就是玩具,只能看看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正是以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了新的成就。她和丈夫共同发现了镭元素,然后她又独自发现了氧化镭,并分析出镭的单体,为科学研究和医疗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她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
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不论是服务、知识、技术、能力、市场等哪一个方面,都永远都不能停滞不前,尤其是现在竞争如此激烈,即使你今天站在高处,谁也不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栽下来。
有一条普通规律就是,在任何的高峰期之后,紧接着就是陡降的下坡期,必须不断的改良、演变,才能生生不息。
人类需要探求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那些虚怀若谷,得意而不忘形,不断前进的人才有可能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