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家庭主要是指由祖辈们对孙辈们施行抚养的家庭称之为隔代家庭,而这种家庭的儿童教育主要是由祖辈们实施,这称为隔代教育。在我国,将孙辈们托付给祖辈们抚养和教育,主要是因多数母亲都需要外出工作来维持家庭经济支出;也有年轻的父母图省事、怕费神,贪图享受二人世界;也有的父母因为离婚、出国学习,或是住房紧张等原因,不能独立地教育、抚养孩子。同时,由于社会的老年化趋势,退休后的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一定时间和精力,加上老年人孤寂难耐,也愿意承担对孙子的抚养和教育,除了让成年子女事业有成,也可以达到控制成年子女离家,就很容易形成隔代家庭和教育的格局。我国有55%~65%的家庭是隔代教育的形式,隔代教育的问题就显现出来,究竟该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1.隔代家庭教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1)隔辈亲情: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由于祖辈在年轻的时候,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祖辈们可以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孩子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孩子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孩子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他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孩子带来足够的安全感。此外,祖辈们一般更有耐心,他们也更能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孩子的需求。加上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为孩子奉献,这使孩子在生活照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的保障。祖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对孙辈的成长也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但是,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最重要的亲人,不是祖父母能够替代的。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使孩子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祖辈对孙辈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孩子,可导致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祖辈的袒护与迁就,也可能让孙辈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急于去纠正孩子的这些问题行为,也因此造成父母与孩子的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孩子更加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挠父辈“教训”孙辈,这种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化。隔代抚养常常会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关系。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不能替代的,孩子一旦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容易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对父母亲冷淡,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
(2)生活习惯: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从幼儿开始,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孩子和老人在一起无疑能得到更加悉心的照料。祖辈们不仅要照顾孩子生活,还有责任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有健康的体魄。许多老人有抚养孩子的经验和教训,这些育儿经验是年轻气盛、只有书本育儿理论的新爸爸妈妈们所不具备的。老人们却抱着“孩子就是孩子”的观点,理智地对待孩子的任性,采取转移注意力,避免矛盾发生的方式。所以,老人更能理智、更有耐心的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孩子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勤劳、朴实、节俭、诚信、孝顺等现代社会并不过分强调的传统美德会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孙辈,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道德行为规范,这将使孩子受益终生。老人安全意识比较强。对于正在长身体,而且顽皮好动的小孩来说,安全应该是最让年轻父母担心的了。老人也常保留一些老旧的习惯,因为害怕孩子生病,喜欢给孩子穿得过多,也不愿让孩子外出,平常对孩子要求百依百顺。隔辈亲有时可能变成了溺爱,往往只懂得对孩子进行“全方位服务”。在老人搭建的“温室”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任性脆弱、缺乏独立性、专横跋扈、意志薄弱等不良性格。隔代抚养的小孩进入幼儿园后,适应能力要比别的小朋友差。在家里,老人对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孩子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大多持消极态度,总是让孩子成天在家里转。到幼儿园后,这些孩子身上的性格缺陷特别明显。
(3)饮食习惯:多数祖辈是从艰苦的生活中过来的人,他们生活节约,多数都是在家吃饭,可以培养孩子在家吃饭习惯。有些家庭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做饭,就带孩子外出吃饭,如快餐等,不仅高热能、高脂肪,同时也给孩子养成外出吃饭习惯,不愿在家吃饭,偏食等问题。在现代社会,年龄差异越大,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差异越大。老人很难从科学的角度上认识饮食中的营养成分,认为孩子吃饱了就行,而且希望孩子吃得越多越好,越胖越好;也有些老人习惯用嘴喂孩子,用手拿食物,这些不良习惯很容易传给孩子。
(4)教育问题:隔代抚养家庭的祖辈也自然要承担儿童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每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儿童教育更为重要,也是从小开始。对于有知识的祖辈,修养良好、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他们不仅有知识,也有教育经验,也更有耐心,这样的“隔代教育”不会比父母教育差。但是,有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教育方法比较传统。他们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孩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孩子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展性思维的意识。也有不少祖辈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比较陈旧,他们还可能在无意识间传递给宝宝一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约束孩子的思维,妨碍孩子个性发展。儿童教育应该是学习与娱乐相联系,从娱乐中学习,从快乐中思维。现代儿童更活泼、勇于创新,更喜欢各种探索活动。老人们的养育和教育观念相对传统,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表现出的“破坏”、“冒险”等行为,总是急着制止,缺乏引导。多数老人只会讲老旧故事,不会讲新的、现代的故事,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动漫、什么是变形金刚。对于较大儿童开始用电脑、游戏机学习娱乐了,老人不仅不能给予孩子教育,更不能参与孩子的学习。所以,隔代教育容易造成孩子接受新知识慢,反应也不灵敏,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隔代抚养过程中,儿童教育方面是祖辈与父辈最大的分歧。
(5)心理问题:在0~7岁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孩子做事善始善终,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有良好的为人处世和接人待物的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和生活有规律的习惯等,这些对于孩子一辈子受用。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孩子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孩子,也更容易与孩子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但是,孩子模仿能力极强,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氛围中,可能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其次,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外出和运动较少,不利于培养孩子开阔的胸怀和活泼宽容的性格。老年人往往包办孩子的杂务,产生依赖后,孩子就会缺乏自信心和应变能力,而且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有些聪明的孩子会利用两代管教者之间的分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要求在哪一方那里容易得到通过;犯错误想逃过惩罚,可以搬出谁来做“保护神”,这将助长孩子投机取巧的习气,也使得孩子的坏习惯难以改变。祖辈往往会溺爱孩子。因为在老人庇护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孩子回家和父母没有什么话讲,总是喜欢看电视、上网或者打电游,满足于孩子的自玩自学,不去积极地加以引导。接触外人少,胆小怕事,也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特内向。另一种是隔代抚养的方法老套,容易养成孩子的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俗话说人老心慈,再加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祖辈们更是倍加关爱,甚至溺爱。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很外向。有的孩子在家里随意打人骂人是霸王,但在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哭和撒娇,或者上学要爷爷奶奶背书包,过马路要人牵着手,吃饭要人喂等。有时,孩子做错了事,父母批评教育时,有的祖辈立即指责儿子或女儿,袒护孩子小不懂事。祖辈的长期盲目袒护,容易使孩子分不清是非,容易形成错误的观念。隔代抚养的孩子性格缺陷可以通过幼儿园的特殊环境来改变,在家里,独生子女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到了幼儿园这个集体大环境中,大家都是平等的,通过在幼儿园的锻炼,孩子们的性格会得到一定的改变。
2.隔代抚养和教育
(1)隔代抚养和教育应具备的条件:承担隔代抚养的老人应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偏差。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有良好的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不吸烟,不酗酒。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己见,对孩子有耐心。喜欢户外活动,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了解孩子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孩子。
(2)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由于出生和成长的环境与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孩子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会给孩子更多的约束。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3)寻找合适的平衡点:祖辈在养育孩子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辈也是如此,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没有规则的环境并不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规则的环境反而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辈和父辈之间很容易争抢孩子的爱,出现亲子嫉妒的现象。孩子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看待孩子,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地接触家庭里其他的成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4)承担必要的责任: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孩子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这种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孩子可能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缺乏信任,并且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他也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让父母头痛不已。
(5)孩子需要阶梯式教育:用教育的行话说,对孩子的教育需要阶梯式教育,也就是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哪个层面的教育都不可少。第一,幼儿同伴之间交往、合作、分享的体验式教育;第二,父母、教师对孩子有意、专注的经验式教育;第三,祖辈对子孙关爱、体贴的传承式教育。如果祖辈们的整体素质比较高,言传身教,从小注意孩子一言一行的培养,孩子在启蒙阶段就会养成比较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相反,隔代亲就会宠坏孩子,影响其成长。另外,家庭中要形成平等、民主、和睦的气氛,让孩子有发言权,孩子在其中成长,性格上才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