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者,诸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史记·蒙恬列传》
他赵高之所以会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名气,完全是因为他的卑鄙无耻和阴险毒辣。
赵高的所作所为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指鹿为马”这一颠倒是非黑白的反科学行为,以及对反对势力包括秦国王室的发起的反人类的屠杀行为,可以说赵高是个遗臭万年的小人。
就是这么个小人,直接推动的秦国的灭亡。
要说赵高替秦国掘墓这件事就不能不从赵高小时候说起。
原来赵高非但本来不是太监,也不是个地地道道的贫困子弟,他是赵国王族的一支。
但是赵高一家运气不怎么好,他老爸因为犯了重罪,被赵王给阉了,他老妈也跟着倒霉沦为了人家的佣人。
赵高兄弟几个也跟着老爸遭殃,被阉割后进赵国王宫当太监。但是赵高在成为太监之前还享受过几正常人的生活,曾经取了个温柔贤惠的女人当老婆,结果还有了一个乖女儿。
由此不难推测,赵高的变态心理可能来源于此。本来是赵国的太监,赵高怎么跑到秦国去呢。
有时候个人命运得靠历史的机遇,赵高就抓住了这么个机会。
原来当了几年太监之后,赵高遇上了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件大事。
因为秦国要大规模充实后宫,一时间嫔妃多达万人。
庞大的后宫当然得需要众多的服务人员,赵高作为战败国的宦官也与宫中美女一样作为“战利品”归入秦朝宫廷。
因为赵高身体强壮,又粗通法律,所以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为中车府令。
公元前211年,秦国东郡落下一块陨石,上书“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大字。
不久,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夜经华阴时,突然有人持玉璧拦住使者说:“秦始皇今年将死!”然后放下玉璧倏然而去。
连续发生的不测之事,使秦始皇深感不安,急忙命人占卜,卦辞说只有外出巡游方可化凶为吉。
秦始皇到了晚年变得疑神疑鬼,所以就听信了术士之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考察。
次子胡亥及丞相李斯陪同左右,赵高以负责皇帝乘舆的中车府令身份随驾出行。
车驾行至平原津时,秦始皇突然得了重病。
他感觉到自己不行了,帝国不能一日无君,自己如果没治的话,皇位就传给最喜爱的长子扶苏。
于是赶紧命令大太监赵高给长子扶苏发诏书,让其把所属部队交由大将蒙恬掌管,然后火速赶往咸阳办理后事,登基皇位。
这封关系大秦国命运的诏书还没有发出去,秦始皇就病死了,是年五十岁。
这时候,丞相李斯多了个心眼。
他认为如果贸然宣布秦始皇的死讯恐怕会引发全国的混乱,因此决定秘不发丧,命令车骑加快速度向首都咸阳进发。“秘不发丧”为赵高实施偷梁换柱的冒险计划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他深知为人正直的长子扶苏一向对自己不屑一顾,手握兵权的大将蒙恬又与扶苏关系亲密,蒙恬的弟弟蒙毅对自己一直有成见,在言谈举止间时常流落出对自己的厌恶。
相反,胡亥却跟随自己学过书法与法律。
因此,一旦胡亥能够继位,自己必将得到重用。
赵高思来想去,决定冒险扣留秦始皇遗诏,进而谋划胡亥继位,以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
为了达到目的,赵高首先鼓动如簧之舌争取到大权在握的丞相李斯的支持,然后与李斯、胡亥一道,诈称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恶毒地伪造了令扶苏与蒙恬自杀的遗诏。
为人忠厚的扶苏与三代功臣蒙恬接到诏书后被迫自杀,稀里糊涂地成了赵高“沙丘之谋”的牺牲品。偷梁换柱得逞后,赵高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咸阳,随后向天下宣布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胡亥宣布即皇帝位,称秦二世。
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理所当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派。
这个时候的赵高春风得意,变得骄傲自大。
他一方面腐化秦二世,让他穷奢极侈,造成百姓怨声载道。从根本上动摇了秦国的基业。
另一方面,他唆使秦二世,对他说:“陛下,若要帝位稳固,必先将朝中老臣大将来个大换血,全部换上自己的心腹”。
胡亥是个没主意的人,自然点头称是。
接着赵高又说:“陛下的兄弟姐妹众多,个个封王称爵,恐怕日后有变,不如尽早除之!”胡亥心软,开始还有点不同意,但经过赵高一番解释和分析后,也就糊里糊涂的答应了。
这下,秦都咸阳成了赵高的杀人场。
他大开杀戒,对于所有的前朝重臣,或者战功赫赫的名将统帅统统杀无赦。还杀掉了秦始皇的十二个儿子,和十个女儿,要么车裂,要么剐刑。
看到这些以往骄横无比,盛气凌人的秦朝贵族和尊贵荣耀的王子公主们或被碾成肉泥或被砍成一块块的,赵高内心有着说不出的痛快淋漓。
在这场屠杀中,名相李斯亦未能幸免。
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及其后建立封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因而备受秦始皇的重用。
同时,李斯又是“沙丘之谋”的参与者,秦二世对他颇为宠信。
陈胜、吴广两个种地的率领一帮农民发动起义后,李斯心里火急火燎的,他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帮助秦始皇打下的江山被二世断送了,于是就给二世上书进谏,可是经过赵高调的二世这次是一门心思撞南墙了,李斯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二世当面答应得挺好,过后照样花天酒地。
赵高一方面担心秦二世了解朝局后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将李斯视为其专擅朝政的唯一障碍,因而便把矛头对准了他。
于是,对秦二世的性格了如指掌的赵高设计了一个陷害李斯的绝妙圈套。
他先对李斯说,如今盗贼猖狂,我很想劝谏皇上,但因为皇上深居皇宫,我没有劝谏的机会。
李斯也表示自己劝了几次都没有成效,决定再次进谏,赵高赶紧表示他可以制造合适的时机让李斯劝谏。
李斯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一时高兴也没细想,一脚踏进了赵高下的圈套。
赵高特意找一些秦二世玩兴正高、最烦人打扰的时机让李斯进谏,如此再三,二世开始与李斯产生了嫌隙。
赵高见到时机差不多了,就诬蔑李斯心存不轨,李斯儿子与陈胜那帮造反派也有说不清楚的关系。
秦二世从小就是跟赵高一块玩大的,赵高比他亲爹还亲,哪有不信的道理,何况自己的王位都是赵高帮忙搞到手的,他可没想到赵高会对自己耍小心眼,于是偏听偏信,把李斯交到了赵高手中让他看着办。
赵高简直乐疯了,如愿以偿地把李斯父子腰斩,李斯三族以内的人也被砍个精光。铲除李斯这个绊脚石后,顺利地当上了丞相,从此秦国所有大事都由这个太监说了算。
当时陈胜和吴广那帮造反派越来越壮大,此外全国又爆发了好几处叛乱,赵高派去平乱的军队也被打得一败涂地。
但是秦二世对这种岌岌可危的局势一无所知,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
直到起义军距咸阳已不足一百里时,秦二世才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
他任少府章邯为统帅,率在骊山服徭役的二十万刑徒强行编入军队,用以镇压起义军。
这些缺乏训练,又深怀不满的刑徒们一击即溃,章邯率军投降,秦王朝的武装基本瓦解。面对秦王朝即将垮台的危险局面,当权者赵高不仅不思挽救之策,反而想乘势取秦二世而代之,进而体验一下帝王之尊的荣耀。
为了检验群臣对他篡位的态度,他导演了一出历史上有名的“指鹿为马”的丑剧。有一天朝会,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并说这是马。
二世以为赵高开玩笑,询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慑于赵高的淫威,有的说是马,有的沉默,也个别的说是鹿。事后,赵高把说鹿的大臣都杀死了。
从此,赵高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伎俩层出不穷。
农民起义已严重危及到秦朝的统治,怠于政事的秦二世对此有所察觉,对长期专权的赵高产生了不满。
坏事做尽的赵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过失,决定先下手为强。
赵高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内外大权派亲信强迫秦二世自杀,然后操纵政局,想要立胡亥的儿子子婴为秦王。
但是秦王婴不买赵高的账,他早就看赵高不顺眼了,决定把他搞掉拉倒。
经过周密的策划,在赵高督促子婴到宗庙接受玉玺的时候,子婴命令事先埋伏好的手下人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
赵高的三族以内的亲属也被砍个精光,下场和李斯差不多。
随后子婴素车白马,手捧玉玺向刘邦投降,至此秦朝完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赵高直接葬送了秦国的大好前程。
历史上对秦国灭亡原因进行追究是往往归咎于秦始皇的残暴和大肆的劳民伤财,但是赢政毕竟不是一位无所作为的君王,他的劳民伤财以及残暴血腥只是他实现目标手段而已,从内心深处,他是不愿意看到秦国灭亡的,还提前提子孙后代起好了名号。
是赵高,这个不经意闯入的小人,破坏了赢政的计划。
如果按照赢政生前的设想,在他死后扶苏继承王位,在这位仁慈的君王的治理下,秦国人民的怨声载道或许会化为乌有,那么秦国很可能直至万世。
但是,赵高的出现把这样一种设想彻底推向破灭。
从秦始皇驾崩的那天起,赵高就开始误国误民了,或许刚开始的沙丘之变只是赵高的不经意之间的意外收获,当这种计划变为现实,赵高从这次事变中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心理上实现了极大的慰藉。
点评:
权力如魔鬼,人一旦对其陷入迷恋的境地,就会无法自拔。
可以说,赵高后来奸计的逐步得逞,和第一次的成功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在权力的诱惑下,赵高才一步步把秦国推向灭亡。
从这个意义上说,沙丘之变是秦国走向灭亡的先兆。
说到赵高玩弄权力的手段,不能不让人害怕并且佩服,历史上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就是宦官专权,但是只有赵高这个大太监才能把权力驾驭得如此驾轻就熟。他的指鹿为马,堪称一个经典案例。
赵高在为非作歹的同时就注定了自己的命运,他最后的下场,当然是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