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反光镜
历朝历代的政变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环保”的政变之一。赵匡胤兵不血刃就登上帝位,“成本”不算高。即位后,他又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
公元927年3月21日,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相传,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
赵匡胤出生时,威赫数百年的大唐帝国已经消失整整20年了,天下正一团乱。他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练出了一身的好武艺。并且喜爱读书,据说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
21岁时,赵匡胤告别父母、妻子,出外闯荡。公元949年,他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郭威即位(后周太祖)时,赵匡胤任禁卫军长,甚得当时已是开封府尹柴荣(即周世宗)的赏识,成了柴荣的部属。周世宗柴荣即位后,赵匡胤在跟随周世宗南征北讨中战功卓著,深得周世宗的信任和重用,成为屈指可数的禁军高级将领之一。周世宗病逝后,由其幼子柴宗训即位。临死前,将赵匡胤升任为殿前都点检,即禁卫军首领。
赵匡胤的兵变之路也做了很多铺陈。据说,某人在某年某月某日挖出了写有“点检做天子”的东西,而当时“主少国疑”,民心不稳,人们对这种“天示”很是迷信。之后,就有了宋太祖醉酒、皇袍加身的陈桥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后,建立宋王朝,改元建隆。
为了巩固政权,赵匡胤先后采取了诸多措施: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他自己的皇位怎么来的,他可是清楚得很。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能量,难保他们有一天用同样的方法篡了他的权。为防患于未然,赵匡胤决计拿一些声望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将们开刀。
首先,宋太祖赵匡胤废除了殿前都点检一职,接着就精心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一日,禁军大将石守信等奉召来到后花园,宋太祖设宴相待。酒过三巡,宋太祖故作愁眉不展状,愁肠百结地说:“唉,我不是靠你们出力,到不了这个地步,但做皇帝太艰难了,实在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可是整夜整夜地睡不了囫囵觉啊!”石守信等忙问其故,太祖就说:“唉!谁不想做皇帝呢?可皇帝只能有一个啊!”石守信他们也不傻,一听就知道啥意思了。皇帝主子这是怀疑上他们了,不由惊恐万状,纷纷表白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您是真龙天子,谁还敢有异心。”太祖说道,“你们虽无异心,然而倘若你们的部下希求富贵,以黄袍加你之身,你不想做也得做吧?”众将一听,都吓得离席叩头,请求宋太祖指示一条“可生之途”。宋太祖见时机成熟,就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意思:“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出守地方,多买些良田美宅尽情享乐岂不妙哉?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不是很好吗?”
第二天,这些手握重兵的武将都称病辞职。谈笑间解决掉问题,真是艺术。
强干弱枝
从唐朝中叶以来,形成了地方藩镇权势过大的局面,他们常常割据一方,乃至进行武装叛乱,给朝廷造成严重的威胁。宋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提出的“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针,分别从政权、财权、军队这三个方面来削弱藩镇,以达到强干弱枝、居重驭轻的目的。
在“削夺其权”方面,赵匡胤陆续派遣文官到地方州郡担任长官,以取代跋扈难制的军人。并且在知州之外设立通判,两者共掌政权,互相牵制,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长官的权力。在“制其钱谷”方面,赵匡胤设置转运使来管理地方财政,并规定各州的赋税收入除去正常的经费开支外,其余的一律送交京师,不得擅留。这样,既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又使地方无法拥有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在“收其精兵”方面,赵匡胤将地军中的精锐将士统统抽调到中央禁军,使禁军人数扩充到几十万,而地方部队只剩下一些老弱兵员,只能充当杂役,缺乏作战能力,根本无法和中央禁军抗衡,这就摧毁了地方反抗中央的军事基础。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对藩镇权力的剥夺、对武臣的压抑,改变了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朝廷寡弱、武人跋扈、文臣无权的状况,提高了中央的威权。
在中央内部,则分割宰相的权力,为宰相设置了副相参知政事,来分散和牵制宰相权力。宰相和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而军政归于枢密院,枢密院与执政合称“二府”。财政大权另归于三司,其长官叫三司使,号称“计相”。这三者地位都差不多,都直属于皇帝。通过对相权的分割,防止了大臣专权的局面,宋太祖就曾直言不讳地当面对宰相赵普说:“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
关于这件事,还有一个故事。有一天早晨,文武大臣们汇报完自己的工作后,便退到殿外,走到最后的是老宰相范质。当范质快要走出殿门时,宋太祖突然传话:“范老爱卿,请稍稍留步,朕有一事与你相商。”听到传话,范质转过身走回到殿上,重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在中国古代,宰相的地位历来是很高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和皇帝坐着说话。范质坐下来以后,宋太祖递给他一份大臣汇报的奏折:“范爱卿,你看这事如何解决才好?”范质就是起身接了个奏折的工夫,再回头椅子已经不见了,他只得站着和宋太祖说话。从此以后,宰相也和其他大臣一样只能站着和皇帝说话。这一制度后来被各朝所沿用。
君主独裁体制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加强。这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些措施也使得官员增多,开支增大,权力互相钳制,地方实力削弱,埋下日后积贫积弱的种子。
先南后北
宋朝建国时,所统治的地方只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宋朝北面有北汉和契丹,西面有后蜀,南面有南唐、吴越、荆南、湖南、南汉各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必须要一统中原,国基才能稳固。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赵匡胤与宰相赵普进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对话。
赵普问道:“夜深天冷的,陛下为什么还出来?”
赵匡胤:“我睡不着啊!一榻之外,都是别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来见见你。”
赵普:“陛下是否觉得自己的天下过于狭小?南征北伐,一统天下,现在是极好的时机,不知陛下在进军方向问题上是怎样考虑的?”
赵匡胤说:“我想先攻打北汉国都太原。”
赵普沉默良久之后,说:“这我就不明白了。”
赵匡胤问:“为什么?”
赵普分析道:“北汉有契丹为后援,攻之有害无利,即使灭亡了北汉,又要独自承担契丹的强大压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汉,以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歼灭南方各国,然后再专力北方。”
赵普的话,使赵匡胤最后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宽减徭役
宋太祖实行宽减徭役的政策,以便农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961年,他明令免除各道州府征用平民充当急递铺递夫的劳役,改用军卒担任。第二年,又免除征民搬运戍军衣物的劳役。若州县不遵令行,百姓可以检举。
经过长期的战乱,田地荒芜严重。而土地是立国之本,因此赵匡胤下令,凡是新垦土地一律不征税,凡是垦荒成绩突出的州县官吏给予奖励,管辖区内田畴荒芜面积超过一定亩数的,要给予处罚。
赵匡胤还下令在黄河沿岸修堤筑坝,并大量种树,以做防洪时用。其后,多次就黄河的修治下达最高指示,如在建隆三年(962年),赵匡胤下诏说:“沿黄、汴河州县长吏,每岁首令地分兵种榆柳,以壮堤防。”每年的正月、二月、三月是黄河堤坝的例修期,年年都会加固维修,加固了堤坝还绿化了环境,两全其美。
美德故事
赵匡胤用人不问资历。他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随时留心内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提高自己。
赵匡胤颇有胆略。在他称帝之初,节度使的势力很盛,骄横难制。有一天,赵匡胤将他们召来,授给他们每人一把佩剑、一副强弓、一匹骏马,然后他也单身上马,不带卫士,和这些节度使一起驰出皇宫。到了固子门的树林之中,又与他们一起下马饮酒。饮了几杯酒以后,赵匡胤突然对他们说:“这里僻静无人,你们之中谁想当皇帝的,可以杀了我,然后去登基。”这些节度使都被他的这种气概镇住了,一个个拜伏在地、战栗不止,连称:“不敢,不敢!”赵匡胤再三询问,他们吓得只是埋头不语。赵匡胤就训斥他们说:“你们既然要我做天子,就应当各尽臣下的职责,今后不准再骄横不法,目无天子!”节度使们都山呼万岁,表示顺从。
赵匡胤器量宽宏,不以杀戮服人。有一次,他设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个翰林学士,名叫王著,原是后周的臣子,这时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当众喧哗起来。群臣大惊,都为他捏一把汗。宋太祖却毫不怪罪,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周世宗,应当严惩。宋太祖说:“他喝醉了。在世宗时,我和他同朝为臣,熟悉他的脾气。他一个书生,哭哭故主,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让他去吧。”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回师进入汴京皇宫时,见宫妃抱着一个婴儿,就问是谁的儿子。回答说是周世宗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都在一旁,赵匡胤问他们怎么处理。赵普等回答说:“应该除去,以免后患。”赵匡胤说:“我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我不忍心。”就把这婴儿送给潘美抚养,以后也没再问起过,潘美也一直没有向宋太祖提起这婴儿。这婴儿成人后,取名惟吉,官至刺史。
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都大惊失色,宋太祖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以后果然也就没事了。
陈桥驿在陈桥和封邱(均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处)之间。赵匡胤兵变时,陈桥守门官闭门防守,不放赵匡胤军通过。赵匡胤只得转道封邱,封邱守门官马上开门放行。赵匡胤即帝位后,反而晋升了陈桥守门官的官职,称赞他忠于职守,并斥责封邱守门官临危失职,将他斩首。
赵匡胤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赵匡胤马上接见了他。赵匡胤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什么要说谎。臣子回答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赵匡胤怒用斧子柄击他的嘴,打落了他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太祖怒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宋太祖一听,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赐赏他,以示褒扬。
猝死之谜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弟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是深夜。当夜赵光义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就不明不白地死去。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即位。
《涑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宋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赵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性命,皆托官家。”
另外,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即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的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预盟”,也就是赵光义“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但是“金匮预盟”在初版的《太祖实录》却未见记载,在第二次编修的新录中才被提及,因而是否确有其事,仍疑点重重。
帝王术启蒙
撑竿跳——寻找合适的突破口
宋太祖的兵变很漂亮。所以说,合适的上升突破口是非常重要的。
事业发展总有几个突破性的关口,就像从量到质的突破需要一个量的积累。在这个关键点上,可能一步登天,也可能一步踩空。只要找对了,就能以一个漂亮的撑竿跳轻松跳上更高点,实现自己事业的大飞跃。可参考以下招数:
1.把握市场状况
不管你要进入的是怎样一个企业,深入了解其所在的行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行业规范和运作方式都不知道,那么他是很难在这个行业做出好成绩来的。包括本行业的主要企业及其产品、本行业的最新动态、对发展趋势和前景目标的清醒估算、目标职位的要求、人才市场状况、竞争对手的情况、自己的弱项等。
2.整合优势,准确定位
职业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前一步发展是后一步发展的基础,将自己已经具备的行业经验、工作能力、各类技能等做一个综合,找出优势最高点,为下一个职业目标准确定位、潇洒转身。打个比方说,你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银行存款,才能决定你的购买计划,并进而制定投资方向。
3.扬长避短,讲究策略
如果目前的情况是:现实与目标不能达成最佳的契合,而这一条件又在短期内无法改变。那么,你就应该扬长避短,尽量突出和展示优势,用长处吸引注意力,并争取更多的机会。
4.从细节着手发现问题
在很多种情况下,所谓的瓶颈只是自我受限,一时无法突破罢了。一招之失,搞不好能弄丢半壁江山。如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然看不到希望,不妨回过头来,从细节着手找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