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就是思维规律,非逻辑就是无规律。什么是思考方法?思考方法就是思考问题的路线、途径,就是思路。换一个角度说,思考方法是思考问题的手段、工具和技能、技巧。
思考方法是思考活动的一种基本组成因素。如果说思考内容是思考活动的“硬件”的话,那么思考方法就是它的“软件”。
什么是非逻辑思考方法?广义的解释是:非逻辑思考方法是指传统逻辑学中所不研究的思考方法。狭义的解释是:非逻辑思考方法是指一个思维过程得出的结果超出了出发知识所涉及范围的思考方法。实质上,非逻辑思考方法就是非逻辑演绎思考方法的简称。
我们研究和学习非逻辑思考方法,更有助于创新思考活动的开展。
一、非逻辑思考方法的特点
非逻辑思考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思考根据和思考结果之间不具有必然联系 即使思考方法恰当,思考的根据真实,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对应,它可能是真实的面目,也可能是披着真实外套的冒牌货。因为思考的结果已超出了出发知识所涉及的范围,思考根据的真实并不蕴涵思考结果的真实。
2.一般没有确定的思考模式、程序和步骤 非逻辑思考方法的思考过程就没有可遵循的思考程序和步骤。同时,非逻辑思考方法的“摸索”、“试探”的创新本性,也决定了它一般不可能有确定的思考程序和步骤。
3.一般难以总结出结构公式 非逻辑思考方法一般都没有确定的思考程序,自然一般也难以总结出结构公式来。对非逻辑思考方法,不可能像数学演算套用数学公式那样加以运用。
4.没有必须遵从的规则 非逻辑思考方法本身没有必须遵守的规则,只能对如何提高运用的正确性、有效性,提出一些指导原则或注意事项。
5.不苛求每步的正确性 运用非逻辑思考方法,不是必须每一步都正确,它只要求最终的结果真实。在运用非逻辑思考方法的过程中,如果不允许走弯路、犯错误,有时反会阻碍新设想的产生。
6.采取体型或面型的思考方法 运用非逻辑思考方法,着眼于事物与情景的整体、全局,或它们的一个个侧面与横断面。因而非逻辑思考方法的思考方式不是“线型”,而是“体型”或“面型”。
7.受运用者的动机、意志、兴趣、感情等因素的影响 思考者在运用非逻辑思考方法时的思想感情,对非逻辑思考方法运用得如何,及其效果的大小与好坏,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非逻辑思考方法的作用
非逻辑思考方法的主要作用是,为解决问题广开思路,从而提出新颖、独特的设想。当人们有待突破、创新、运用常规思维方法难以前进时,它能“切断”常规思维方法所指引的思路,开辟一个新的视野,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法和途径,超过面临的障碍,实现思维的“飞跃”和“质变”。非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能使人的思考活动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1.它是酝酿和产生新设想的关键性手段 创新思考的初始阶段,一般都需要先提出众多的新设想,然后再从中筛选、加工出最佳方案来。在这个新设想从雏形到成形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某种或某些非逻辑思考方法,以突破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束缚,沿着各种非常规思路,反复进行辐射发散思考,不断拓宽新视野,开辟新途径;或者跳出原有思路,绕过思维障碍,让思考天马行空,奔腾飞跃,力求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提出一个又一个新颖、独特的设想。思考者在这一思考阶段对非逻辑思考方法的运用情况,直接关系着提出新设想的数量和质量,事关整个创新思考过程的成败得失。
2.它是摸索和认识新事物的试探性手段 如今的科技研究,日益向宏观方面扩展和向微观方面深入,探索和认识事物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已成为当代科技研究的一个新的特点。与此相适应,必须要求更加重视服务于以上目的的各种非逻辑思考方法。
3.它是常规思考的辅助性手段 非逻辑思考方法在思考常规性问题时,也常能起到十分重要的配合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性手段。例如,思维想象和思维联想这样的非逻辑思考方法,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都离不开它们。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看图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某些抽象概念,等等,都需要借助于思维想象和思维联想。
三、非逻辑思考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思考方法的研究和普及,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和经济基础的需要所决定的。当今的科技革命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的一系列变化,决定了非逻辑思考方法必将日益受到重视。
1.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思考方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门类的高度分化,产生了大量的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和横断学科,它们不仅在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上互相交叉,而且在方法上彼此渗透,这样便淡化和模糊了各门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导致了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从而也就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
2.为了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必须提出种种新设想商场竞争日趋剧烈,为了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商家必须重视产品的更新换代,重视经营的环环管理,重视产品的生产流通,重视为公众的直接与间接服务,为此,需要更好、更多、更快地提出种种新设想,并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
3.对复杂问题急需作出抉择时,必须靠直觉和灵感来帮忙由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碰到复杂多变的情况和问题,有时候在信息不充分、时间又紧迫的情况下,需要凭直觉和灵感对此作出判断和抉择。
4.电脑日益普及后,对人们的创新活动要求更高 电脑已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工作领域,大量非创造性的思考任务,已可以交给电脑去执行和完成,人们可以而且应该更多地去进行创新工作。这样,运用非逻辑思考方法的领域和场合就会不断扩大,对善于运用创新思考方法的人就会需求更多。
四、加强非逻辑思考方法的学习
学生在学校里受到的思维训练虽然相当多,但思考的问题一般都是封闭型的,运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逻辑思考方法。将来步入社会之后,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却普遍都是开放型的,思考和解决它们,两类思考方法都需要运用。
封闭型问题的特点和开放型问题的特点,两者正好相反。
(1)前者,有已知的确定的答案;后者,没有已知的确定的答案。
(2)前者,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后者,问题的答案一般都不是唯一的,答案可能有几个,甚至有很多个。
(3)前者,教材和教师提供了思考问题所必需的信息;后者,一般都缺乏思考问题所必需的信息,有时甚至会根本不知道该去哪儿收集必需的信息。
(4)前者,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都是真实的、正确的,而且是经过提炼、整理的;后者,要靠自己去寻找一些有关材料,有时候这些材料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甚至鱼目混珠,真假相杂,还得花好大气力去对它们进行鉴别、整理和提炼。
(5)前者,一般都有确定的思考程序和步骤,后者,没有确定的思考程序和步骤,有时连从哪儿开始思考都不知道。
(6)前者,一般都有充裕的时间可以从容地思考;后者,常常需要对问题迅速,乃至立即作出回答,根本没时间从容思考。
学生长期习惯于在教材和教师的引导、布置下被动地思考封闭型问题,而不习惯于主动、独立地思考问题,尤其不习惯于主动、独立地思考开放型问题,这就带来许多弊端。例如,不善于思考和解决自己所不熟悉的没有现成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套用的非常规性问题;他们本来具有的某些创新素质会由于年轻时缺乏应有的锻炼而日趋萎缩。
根据我国的教学现状,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应抓紧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提倡大步骤思维,培养思维的跳跃能力。②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养成学生(学员)敢于把人们容易忽略的习惯上认为毫不相干的、表面上看来微不足道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进行移植。③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引导学生(学员)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④给予一定的“模糊跨度”,教师授课不要总是给予清晰、明确的答案,而应有意识地给予一定的模糊跨度,留给学生(学员)推测与探索的空间。
信息,就是各种情报、新闻、消息、指令、资料、数据、图表、密码等符号系统中所包含的,描述事物发生、存在状态和发展变化的内容的总称。它是用声音、图像、文字等方式传播的。
“信息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是一种资源。精确的信息,如同我们身体所需要的氧气”。
信息是一种软资源。在当今社会中,竞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和利用。谁拥有了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利用了它,谁就能生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