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做官经商等做一些事情,都会或多或少地牵涉个人利益,有时自己可能从中获得一些好处,有时则需要自己付出一些努力甚至代价。一个人要想交到真心朋友,想做成大事业,就必须超脱于金钱之外,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总是盯着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计较个人一时的得失。很难想象一个时时斤斤计较、事事锱铢必较的唯利是图的人,会有许多朋友。得失面前,重义轻利,胡雪岩能够超脱于金钱之外,以结交朋友、维护大局为重。唯有如此,他才可以拥有了许多朋友,拥有了常人不敢想象的成功。
人以役物,不可为物所役。作为生意场中人,眼观大局,胸怀天下,能超脱于金钱之外。这是胡雪岩的一种胸怀,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态度,更是走向事业成功的一条通天捷径。
胡雪岩为解运漕米的事情往返杭州、上海,以及送王有龄到湖州赴任,都是租用阿珠家的船。经历了几次交往,胡雪岩与阿珠一家,特别是与阿珠姑娘慢慢建立了很好的感情。胡雪岩的聪颖能干、洒脱倜傥赢得了阿珠姑娘发自内心的爱慕。胡雪岩也很喜欢阿珠的清纯朴实。一是为了答谢阿珠家对自己照顾,二来也是为了讨阿珠姑娘高兴,胡雪岩送给阿珠一个首饰盒,盒内虽只有简简单单一瓶香水、一个八音盒、一把象牙扇子、一只女表。但在当时,这份礼物却是相当贵重的,对于阿珠姑娘这样一个船家女来说,已经就是百宝箱了。她惊喜之下不知如何保存这份珍贵的礼物。胡雪岩很怕自己送给她的礼物过于贵重,让她患得患失,反倒害了她,于是他对阿珠说:人以役物,不可为物所役。心爱之物固然要好好保存,防止被盗。但为了怕被窃,不敢拿出来用,甚至时时忧虑,处处小心,反而成了一种心理负担。这就是为物所役,倒不如没有此一物……
胡雪岩劝解阿珠的这番话极富有哲理。其实可以看做是他自己对于物我关系认识的一种深刻全面的总结。胡雪岩经常向人说自己就知道“铜钱眼里翻跟斗”,但他自己在游走于商海官场之中时却似乎从来没被钱眼“卡”住过,也确实是不为物所役。对他来说,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赚钱并不是他的乐趣,他的乐趣在于赢得人情,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帮助。他有了钱绝不是糊在墙上看看过瘾,而是要用出去。一分钱发挥一分钱的作用,即使赚不到钱,也可以获得人情。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一个人被钱难倒了,自己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钱来极其慷慨大方地递过去:“拿去。够不够?”
正是这样一个并不以赚钱至上的人,却赚到了数不清的金钱。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千百年来最让人类困扰最不易解决的问题之一。一方面,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对物质的需求。譬如被人看做身外之物的钱财,对于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就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不信你可以出趟门试试,不说你没钱要忍饥挨饿,遭受风霜雨淋之苦,最起码你会寸步难行。比如你要坐车就得买票,如果遇上一个很“原则”的售票员,即使少了一分钱,你也别想坐上车。所以,人对物质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是大自然决定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必须凭借外物才能生存。但另一方面,人又确实不能为物所役。譬如钱是人造的,钱是人赚的,钱是人用的,但钱财乃人的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之正道,所得便可喜,用之正道,钱财便助人成就好事。假若人钱迷心窍,做了守财奴,惜钱如命,甚至为了钱财忘了义理,为一得一失不惜毁了容颜丢掉性命,那也就是为物所役。人不仅丧失了人性,并且因处处贪婪自私,最终成为孤家寡人,那也真就“倒不如无此一物”了。所以,我们的历代先哲都谆谆告诫我们,可以留意于物,但不能流连于物,更不能为物所役,为钱所累。
这一处理物我关系的基本准则,对任何一个人都是适用的。
自然,在商言商,这是商界通行的一条游戏规则。言商即是言利,也就是言钱。因此,言利言钱,是所有商人的一个共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商人自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优秀的商人也是最能体会钱财的作用,最善于“在钱眼里翻跟斗”的。商人的天性本质,就是去思谋如何赚钱,而且是千方百计地谋划着怎样大笔地赚钱。因此,商人也应该比一般人对钱的喜爱程度更为迫切。胡雪岩就明确地告诉别人,“我喜欢钱多”,而且是“越多越好”。
不过,正是商人这种与钱财内在的密切联系,要求你要想成为出色的、成功的商人就必须是一个能够正确处理好自身与外物之间的关系,真正能将钱财看做身外之物的人。说到底,大量赚取钱财并不是优秀商人的最终的目的。虽然做一个成功商人的乐趣,常常直接体现在能赚大钱所带来的快乐上,然而事实上,能使一个成功的商人体验到一种深刻而持久的人生乐趣的,并不在于占有大量钱财本身,而在于能够凭着自己的眼光和识见取财于正道,由赚钱的过程之中获得对于自我能力、素质、智慧、才干的确证,在于自由地驭使外物,将钱财用之于正道,去助人成就好事所带来的快乐。
胡雪岩超然物外的态度,得到的回报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有朋友的信任,社会的认可,朝廷的支持,远远超过了商业中所能获得的钱财和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