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本在中军大帐的蒙古包里,看着远处的多尔衮熟练的指挥作战,如同努尔哈赤再世,不由的回想起自己当初登上汗位的幸运,努尔哈赤病逝。由于实行汗位继承由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制,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手握重兵,怀有夺取汗位的打算。
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子阿巴亥生的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照道理讲,在这些人中皇太极是所有候选人最不可能继承汗位。因为皇太极的母亲来自努尔哈赤的敌对部落,皇太极的叔叔又始终在和努尔哈赤对着干,两个部落针锋相对。努尔哈赤留下遗言是让多尔衮继位,那么皇太极是怎样在这样的劣势中杀出一条称王之路的呢?
当时,势力较大有条件参加汗位争夺的有三个人:一是代善。因为代善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大福晋佟佳氏之子,长年统兵作战,军功累累,虽曾被努尔哈赤严责革除太子之位,但仍位列四大贝勒之首,辖有正红、镶红二旗,实力强大,而且辅佐其父亲治国理政,另外代善还有五个能征惯战的儿子和亲侄子。代善之子岳讬、硕讬、萨哈廉、瓦克达,皆是英勇善战的猛将,很早就披挂甲胄,带领士卒,冲锋陷阵,屡败敌兵。岳讬、萨哈廉更是能文能武,聪明过人,善于从大局出发来处理军政大事,都是不得多得的人才。褚英被斩以后,他的儿子杜度一直跟随叔叔代善,唯其马首是瞻。杜度本人更是转战四方,屡建军功,掌管镶白旗。代善、岳托、硕讬、萨哈廉、杜度还是代表后金国对外交涉的“十固山执政贝勒”成员。掐指算来,代善的实力最为强大,最有可能争取到汗位,因为代善系统的人丁最多,执政贝勒最多,其他贝勒难以与他抗衡。
四贝勒,也就是皇太极也具有很强大的竞争实力。四贝勒皇太极智勇双全,机警聪睿,而且善用权术,最重要的是他功勋卓著,是一位能争惯战的皇子,皇太极还是正白旗的旗主贝勒,天命五年以后深受其父努尔哈赤宠爱,岳讬、济尔哈朗、斋桑古(阿敏之弟)、德格类等贝勒,以及赫舍里·额尔德尼巴克什、都堂乌尔古岱等八旗高级官将,都与他关系密切,也曾誓言愿意为皇太极效劳。
第三位有可能性的竞争者是努尔哈赤的另外一位王妃阿巴亥所生的十二皇子阿济格。因为其母阿巴亥深受夫君宠爱,并且从天命五年三月起,就是后金国大福晋。因此早在天命六年正月,努尔哈赤与诸贝勒盟誓,表示今后子孙之中勿开杀戒之时,年方十六岁的阿济格就成为了后金八大贝勒中的一员,不久又荣任正白旗旗主。而且阿济格也确实非常骁勇善战,很小的时候就披甲随父出征,而且多次都以少胜多屡败敌军。另外阿济格同母的弟弟多尔衮拥有十五牛录,最小的弟弟多铎还是镶白旗旗主。所以阿济格兄弟三人拥有二旗,母亲阿巴亥又是后金国母,所以这个集团也颇有威力。但他们这个集团最大的弱点就是三人年龄不大,争夺汗位之时阿济格二十一岁,仅是一青年贝勒,多尔衮十三岁,多铎十二岁。
另外,同处后金国四大贝勒之一的二贝勒阿敏,也是虎视眈眈。但因他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照理说是不能继承汗位的,但他身为镶蓝旗旗主,又在建立后金国过程中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因此说后金国的建立,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加之他的弟弟斋桑古和济尔哈朗,也是统兵辖民的“执政贝勒”,势力也不小,而且此人素有割据地区自为国主的想法,是不大愿意屈居诸弟之下的。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第二个大福晋富察氏之子,虽因生母被汗父休离而在政治上受到严重影响,但他是正蓝旗旗主,同母之弟德格类也是有权有势的“执政贝勒”,他生性鲁莽,爱生事端,也有争当国君的愿望。
关键时刻,岳托协同三弟萨哈璘劝代善拥立皇太极。代善放弃自己登位,转而接受岳托等人的安排。因为代善心中很明白,他的势力最强,他的威望最高,他的年龄最大,他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大福晋所生的唯一皇子(兄长褚英已死),他是最有可能继承父位登基为汗的,其他贝勒不会也不敢起来反对。但是,他对几个弟弟的性格、抱负、才干、势力和当时的国情,也同样是十分清楚,深悉这个新汗肩负的担子之重。他知道,阿敏素有野心,莽古尔泰桀骜不驯,皇太极胸怀大志,阿济格刚强好斗,多尔衮虽小,也不愿甘为人下,何况还有其父努尔哈赤宣布确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自己没有力量把他们制服,使他们如同努尔哈赤在世那样听从国主的管辖。而且,半年前兵败于宁远城下,士气不振,努尔哈赤晚年的弊政(屠杀非女真族过多,引发的多民族反抗)又激起辽民强烈反抗。周围四面皆敌,明辽东巡抚袁崇焕利用宁远大捷,广修城池,训练士卒,欲图乘机收复失地。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也跃跃欲试,准备联明反金。朝鲜更是久欲助明反击,支持明平辽总兵官毛文龙。这种内外交困的艰难重任,代善是担当不起的。这一点,代善内心十分清楚,他的左右手岳讬、萨哈廉也非常明白。
最开始的时候,努尔哈赤曾经想让次子代善做自己的接班人。没成想,代善与多尔衮的妈妈年龄相仿,一来二去两人走得比较近了。别人就跑到努尔哈赤那把这两人给告了。努尔哈赤亲自审问,两人也承认了彼此之间的确有些交情。其实说不定也只是见见面、吃吃饭而已,但在别人的添油加醋之下,整个局面变得不可收拾。这“绯闻”越传越邪,逼得努尔哈赤没法收场,只好剥夺了代善的继承资格。这样一来,四大贝勒中只剩两个竞争者阿敏和莽古尔泰。
真正把皇太极送上汗位的其实是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拥立谁都不能拥立多尔衮。如果没有多尔衮的妈妈和代善传了那段不明不白的“绯闻”,代善早已经是大汗了。对多尔衮,那是一个恨啊。第二,皇太极虽也是算不上自己人,但权势最弱,最容易成为他们的傀儡。
代善在翌日向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及贝勒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硕托、豪格等提议立四贝勒皇太极为汗,以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的形式拥立了新汗。
可想而知皇太极汗位来知不易,正想着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突然一名探子牛录来报,后方战事吃紧,皇太极本是想打这牛录几鞭,听的战事吃紧,拉转马头,往中军后方骑乘而去,这一看,差点让他从马上摔下来,幸好有左右护卫才不至于掉下来,要知道皇太极很像他父亲,吃苦耐劳,体格健壮。沈阳实胜寺曾藏有他用过的一张弓,矢长四尺余,不仅一般人不敢问津,就是一个壮士也很难拉开,而皇太极当年运用自如,为什么会突然间差点摔下来呢?
原来在皇太极眼中的那群杂兵非但没有死绝,还是自己的蒙古旗骑兵渐渐接进溃败边缘,若不是还有精锐的镶黄旗骑兵(后金八旗之一,战力非蒙骑兵可比)在督战,射杀不再前去或败逃的蒙古骑兵,蒙古军早已经溃败。当然,明眼人早于看出溃败是迟早的事,皇太极大怒,连问左右,谁有可计破之,左右均出列,愿与之死战,皇太极看着天阀军不紧不慢,行如泰山压顶的攻势,锋芒无比,只好命暂阿巴泰统收金蒙溃兵重组攻势。
被多尔衮率领的蒙朝汉旗缠战永定门,互有胜败的秦良玉的白杆兵,与朝汉旗兵交战的是卢象升带着在满桂战死后给整合的关宁铁骑,也看到了金军大营的后方的震动,卢象升纵马前探,击杀一名蒙古骑兵,又翻身一刀砍死一名朝鲜旗步兵,以强大的自信,带着重整的关宁铁骑向白杆兵靠近,最终以马背靠向秦良玉马背,边战边斗间,道:“秦总兵,敌军中军大帐有所有异动。”
秦良玉时授都督佥事、总兵官,所以卢象升才称她为秦总兵,秦良玉以樱花枪连挑两名蒙古骑兵,瞥了一眼敌军中军果然大乱,一竖大旗名书勤王救驾,一竖大旗名书天阀军,并附红底日月金龙旗。
那两面大旗稳固前进与后金中军大帐旗帜后退闪躲形成鲜明对比。
多尔衮见中军大账突现变故,正要救援,却听中军号令响起,只好收兵,在广渠门勤王大营的孙承宗部也顺敌势收营(后金军较强势)。
原来朱慈燝面对勇猛不畏死的冷兵器战士,再也没有耐心,命令加快速度,同时运足力量连开强弓,射向后金中军将旗下方人群,此时的朱慈燝有六百斤的力量,而且因为他有生化之躯,力竭后力量恢复极快(普通人如果多次拉强弓,再拉就伤筋伤肌肉了),配合机床弹簧工艺,由白展逑带领兵工厂,为朱慈燝打造了专属可调复合弓,五石至八石可调(八斗已经是强弓了,更何况是一石以上),射程超过二公里以上。
连株强弓配合机枪骑兵,再也没有骑兵敢冲上前来,直至天阀军后翼变前翼,边战边退到后金中军与永定门,见后金不敢战,天阀军便慢慢退于翁城,见天阀军退至最后一人,朱慈燝才和李连捷一同进入翁城。
卢象升远远的就看到了那强到暴表的连株箭法(因为后金要救援中军大帐,没有金兵再过来围攻,所以他没有看到天阀军不用装填子弹的后膛枪发射),只是限于要收兵关卡才能有得空望见,而且朱慈燝也隐身在天阀军中后部发箭,并没有看见。
秦良玉见这新来勤王军队全部进来,便下令关闭永定门。
众明兵都眼看那怪异装束的天阀军士兵,其中有一个五、六岁左右稚童最是怪异,身负一把巨弓,身骑一只紫蓝色的大虫,众明兵只在神话故事中和佛堂雕像中见过有骑大虫的,如今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觉都是讶异万分,啧啧称奇,秦良玉和卢象升是现存的燕京勤王军之二,其中永定门时以秦良玉官级之最。
秦良玉见这天阀军中,有一尖嘴猴腮之人正在指挥天阀军人众进行俢整,似是天阀军的首脑人物,便带着侄子秦翼明和卢象升一同过去慰问援军。
秦良玉等对李连捷双拳揖礼,道:“在这里谢过天阀军来援,请问将军如何称呼。”
李连捷也对众人还于揖礼,见问话的是个中年女子,身高六尸余(接近一米九左右),比自己还高,听军长说过大明女将只秦良玉一人,便道:“不敢,上官可是秦将军,末将官封福建卫海游击,姓李,名连捷,意为连战连捷之意。”
秦翼明道:“本官姑母可是官派都督佥事、封总兵官,就连本官也是副总兵之列。”
秦良玉瞪了侄子一眼,似是责他摆什么官威,人家能来勤王,就是忠义之士,便道:“李游击莫怪,这是我侄儿,姓秦名翼明。”向旁一指,道:“这位姓卢,名象升,乃大名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