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宝年间,长安城外南边约十几里的地方有座王家庄院,乍一看,整个院子很普通,虽然占地宽广,但里面的建筑看上去并不怎么豪华,只是把一些普通的民居简单地凑在了一起,然后用个大围墙包裹在里面。然而当你仔细观看,或是亲身走过院中房屋间曲折逶迤的小道、闻着路边参差花树上飘来的淡淡清香,又或是用心去体验过其中很多不起眼的小摆设后,你会感觉到很多能让自己恍然大悟、会心一笑的精妙之处,你会发现一种美——一种不同于浮华大众的清幽、简约之美。
院子的周围树林阴翳,附近七零八落的散居着几家普通民居,好一个清幽、静雅的去处。然而在一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因为没有适宜耕种的土地,所以住户也很少。
当年这座王家院子主人的祖父老王,在长安城中为官,虽然职位不高,但家里却也还算富裕;他买下这里时,正是打算利用这么大块空地来盖个别院什么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时正值武则天“大周朝”的最后时光,朝廷里政局变化莫测,李姓皇族、武姓诸王以及武则天的男宠等各派斗争激烈;紧接着睿宗皇帝上台,又是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的生死斗。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作为官场中的一个小人物、小卒子,老王也没有逃脱得了;当他买下这块地后,规划中的别院还没来得及开工,他就被撤职查办、关进了大牢。家里的财产也被这场官司给折腾得差不多了,万幸的是最后保住了一条小命,人能安全的从大牢里出来。此时,元气大伤的王家人,搬出了长安城,就在这大片荒地里盖了个小院子住下——当然比现在这个院子要小很多。
虽然他们家遭受了这样一场劫难,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多多少少他们手头上还剩一点钱,一家人在这里生活得也还算是可以。生活中去掉了诡异的勾心斗角、尔愚我诈,日子虽然有些简单,但老王一家人倒也感觉很舒心。又过了好几年,老王的独子夫妇,还给老王生下个孙子——就是现在这座院子的主人,这下可把老王给高兴怀了。他的这个孙子不但长得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强壮结实,而且好象也显得更为懂事。老王一家人把他视若珍宝,依稀间仿佛已经看到了王家的复兴。
这倒霉孩子正是穿越重生后的王越,而且老王给他取的名字也正好叫王越。他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明白自己这是怎么回事,虽然感觉很不是滋味,后悔痛苦不已,特别是想起芊芊和自己家里人时,心中更是痛得有些不堪忍受,曾经一度很消沉、有些封闭,甚至直到三四岁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以至于老王一家人一度以为生了个哑巴孙子,家里上上下下都操心透了。但后来老王一家人对自己的亲情,让王越心中很感动,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适应了自己的角色,只要不去想芊芊以及以前的事情,王越就感觉过得也算是很幸福。
倒霉的是,当王越开口说话并逐渐融入了这个家庭时,由于老王一家人都不善于经营,坐吃山空,渐渐的,日子过得是一天不如一天。更倒霉的是,在以后的几年中,他的祖父、父亲和母亲等亲人就相继去世,等到他八岁那年,整个家里就剩下他和一个姓秦的老管家,还有老管家的儿子两口子以及一个侏儒孙子。这时他家里除了几亩薄田、住的小院子和周围的这块好几百亩的大荒地外,可以说就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了。
作为一家之主,当时尚在幼年的王越,凭着自己二三十岁的心理年龄,在老管家以及周围几家邻里怀疑、期待、不解的目光中,毅然决然的承当起了这个家庭的重任。没过几天,王越处事条理分明、从容不迫的表现——虽然是些琐碎小事,但也让老管家一家人在惊讶中对这个小主人从心望外的佩服,加上小主人的名分在那摆着,慢慢的大家都从心理上习惯于把他当成一个大人,甚至是作为自己的依靠,当然王越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过王越心中也是有苦难言,这么破落个家,连三五两现银都拿不出来,真是想干点什么都没有本钱。就算自己再怎么厉害,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不成要靠个八岁的小屁孩身子去抢、去骗偷?
不过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有一次王越从长安城中游玩后回到家里,站在小院门口,看着自家小院周围的好几百亩的大片荒地,他突然间想起了自己在后世时看过的一个真实的财富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唐朝人、一个此时还未出生的唐朝大商人。王越心暗自激动,自己何不学一学他……
此时正是五月的长安,榆钱黄熟、满城飞落。王越领着老管家一家人,在人们讥笑的目光中,扫聚到榆钱二三十斗。回到家后,王越领着老管家父子,用铲子在院子周围的荒地里挖沟、打水、浇灌,开垦家里周围的荒地,挖成宽五寸、深五寸的浅沟播种榆钱。等到了当年的秋天,就长出了小树苗十几万株,高一尺多,都非常茁壮。老实说这时秦管家一家人虽然对王越信服,但对他的此举心里也是没有底。
等到了第二年,榆树苗已长到三尺多高。王越又领着家人伐树苗,株距三寸,挑选枝条茁壮直挺的留下来。间隔伐下来的小榆树,共有六百多捆,粗二尺。王越等到了天气阴冷,连降大雨时,让老管家他儿子拿到长安城里去卖,每捆卖了十多文钱,共得近八贯钱,小赚一笔。
当时的物价,米(斛)不满200钱(绢每匹价与斛米价相同)绢一匹“直钱两百”,则五百匹就是10万即100贯钱。“100贯”钱是个什么概念呢?一斗米20文。100贯钱可以买五百石米。当时的成年男子一年所需口粮是七石二斗,则五百石米可供七十人吃上一年。即便加上各种费用,150贯钱左右就可以使普通人很舒服的过一辈子了。这样算来,这八贯钱其实也不少了。
此时王越才不到十岁,他所做的这些事情,不但使家里的秦管家一家人震惊,就连同附近几户邻里都震惊不已,对他心悦诚服。看着大家对自己的崇拜,王越的虚荣心小小地满足了一把,偷着乐个不停,“更厉害的、更吃惊的还在后面了,嘻嘻……”
第三年秋后,榆树苗有的已长成鸡蛋那么粗。王越领着老管家一家人,又挑选枝干茂盛的留下来,砍伐下其余的,得到榆树木柴一千两百多捆,卖后又赚了近十八贯钱。又过了几年后,当年植种的小榆树苗已经长大成材。王越得到粗大的,盖房屋用的椽材六千多根,当时的长安正值开元盛世,皇家在大修宫殿,而普通官员、或是有钱人都在不停的兴建各种华丽的府第,整个长安对建筑用料需求量非常大——有些象现代的建材行业。王越利用这个时机卖得三十余万即三百多贯钱,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产了。另外他们还挑选出枝杆大的、能制成打造车的木料超过六千多根,这又是一笔钱财。此时王越一家的生活用度已经富富有余,平常使用的东西什么也都不缺了。
与此同时,王越利用自己手头上得到的这“第一桶金”,又按照记忆中故事所记载的另一件事情,挖到了另一块宝。
当时唐朝长安城中的东市和西市,不但是整个长安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而其中又以西市为最,它的商业较东市更为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
然而就是在西市这样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寸土寸金的商业中心,竟然在它的秤行的南边有一处水洼,人们管它叫小海地,约有十多亩大小,成为了市楼(按: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以内,倒放垃圾的地方。在王越的记忆中,这里是他所效仿的那个大商人的又一个聚宝盆。于是王越象记载中所说的一样,将这块地方买下来。这块地皮的主人也没有测量一下有多少亩,把这地方当成没用的垃圾场,只收取了王越三万文钱即三十贯钱。
王越买下这个小洼地后,首要的事情就是把这洼地添平,不过看看这面积,王越心中暗暗估算过,这工程量可不小,所需的费用是笔不小的开支。没有办法,王越最后还是效仿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大商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也在小洼地的中间立了一个木杆,杆顶悬挂一面小旗。再围绕着地沿,搭起临时地摊,雇人制作煎饼、团子等食品。召呼小孩投掷石块、瓦片击木杆上面的小旗;击中的,奖给煎饼或团子吃——就象现在很多街头上扔套圈,套中什么得什么的地摊游戏。好几条街上的小孩都争相前来投掷小旗,甚至有些没事干的大人也来凑热闹,结果真如故事中一样,来投掷石头、瓦块的人难以计数。
其实王越对传说中的这个方法,心中原本还是也有些不信的,却没有想到自己是真的低估了这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城市所蕴涵的力量,居然不到一个月,这些人所掷的石头、瓦块已将池子填满了。而王越仅仅只付出了两千来张煎饼或团子的代价!所有花费甚至没有超过四贯钱——如果他要请人来添平这块洼地,恐怕连请工人吃午饭的钱都远远不止这个数!更别提其他的工钱和各式各样的费用了。
最后经过测量,王越在填平的这块地皮上建造了门市房二十间。先不论王越在这里经营的其他业务,在这样繁华、拥挤的贸易区,光是每天出租部分店铺的房租就至少可以收取几千钱。在此后的几年中,王越将自己在西市的这些门市店,办成了兼具存货、交易和居住性质的市肆——也就是这时大家所说的邸店,从此更是大赚特赚。
在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商业中心,拥有这么大块“地产”,使得王家迅速成为了长安城中众多新锐富户之一。尽管王家现在还只能算是一般的有钱人家,尽管王越因为自己家的身份不宜直接出面经商,所有的事情全是用秦管家的名义进行的——这种障眼法在当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根本就不可能起什么作用的;王越仍然因为小小年纪就能有这样的手段,让大家吃惊不已,“治生小财神”的名气很快就在圈子里传开了;当然了这倒不是因为王越家的钱多——比起长安城中众多的老牌巨富,王越还只能算是个小康生活。虽然王越对此有时也会感到有些欺世盗名,但是对于到手的荣誉,王越还是感觉很受用的。
而以前那个原来杂草丛生、孤零零的荒凉小院,再也不见了。随着荒地成了树林、随着丫鬟、仆役的增多,再经大规模扩建后,这里已经变成了现在草木苍翠、清静幽美的王家庄院。而王越也就此开始了作为一个堕落的有钱人,每天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腐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