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说军队大败,只剩下五千残军!”英国驻印总督——J.A.B.达尔豪西侯爵从一个戈德文派带的士兵那里得到了消息后,几乎整个人都惊呆了,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感觉:麻烦大了!
其实这次英国派遣到中国的使节在回程的时候经过印度曾经特意对达尔豪西侯爵交代过,暂时不要对中国的属国动兵,使节必须要先和国内取得联系,对中国这只苏醒过来的巨龙的应对之策——并且为此特地提醒了达尔豪西侯爵,但是必须知道达尔豪西侯爵从1848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在策划这场战争,并且通过把下缅甸纳如英属印度的版图,他一则不相信中国敢向英国挑衅,二则即便真的挑衅了,凭借两万军队打败来犯中国军队不是顺理成章的吗?也许还可以顺便要挟一下中国人,让他们吐点钱出来——这个东方国家有让人垂涎的财富,至于使节述说的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完全被达尔豪西侯爵当做了耳边风来对待。
但是现在戈德文送来的战场报告仿佛是一记重拳,让达尔豪西侯爵感觉到自己全身虚脱,因为如果这样的结果被英国国内知道了,那么国内和有可能要把他这个驻印总督给革职查办,那个时候,荣誉,金钱,女人都将离他而去,但是这样一场惨败根本没有办法掩饰——什么办?他反复的问着自己,再派兵过去?几乎瞬间达尔豪西侯爵就否定了这个决定,因为即便对军事毫不了解,他也知道对中国来说,一万的军队是对于中国来说是多么的微小,中国的常备军至少也超过50万(实际上鸦片战争时有近百万,奕詝完成半个中国的改革后大概还有六十万,不过并不是都有狼军的战斗力),真的和中国人斗起来,自己这个驻印总督可没有这样的底气,使用海军?想了片刻,达尔豪西侯爵还是否决了这个决定,现在印度的海军确实对中国有巨大的威慑力,但是这种威慑力在没有陆军的支持下,不可能转化为毁灭力,而反观中国,如果中国的少年皇帝真的发了狠心要和英国斗上一场,那个时候首先遭殃的一定是印度,达尔豪西侯爵可没有挡住中国军队的信心,到哪个时候自己恐怕就不是丢掉驻印总督这个位子这么简单了,能不能保住小命才是应该担心的事情。
达尔豪西侯爵知道自己现在非常的危险,他必须要妥善的处理这次的问题,既然动用武力不行,那么可行的就只有外交手段了,但是到底是以个人(即驻印总督身份)还是以国家身份(即英国)来和中国谈判——达尔豪西侯爵觉得自己必须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如果是以个人身份,那么这场大败就必须要对国内隐瞒这场战斗,至少要在短时间内隐瞒下来,达尔豪西侯爵想了很久,轻叹一声:不可能啊!
******
1852年九月——已经到达了埃及的英国使节——霍华德.J.肯特(该人物杜撰)正在凭吊着当年那位伟大皇帝(指拿破仑)的事迹,这个时代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通,但是和绕道整个非洲比起来依然路途短的多,遥想皇帝当年的事迹,一阵的心驰神往,心中没有来由的想起了那位中国的少年皇帝,霍华德仿佛现在还记得那位皇帝指着巨大的世界地图,向各国使节宣布说:这是我国的势力范围!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不知道和那位已经作古的欧洲皇帝比起来怎么样?正在心中遗憾没有机会见到这位令整个欧洲战秫的王者的时候,一个侍从的出现打扰了霍华德的雅兴——并且送过来一封来自英国驻印总督的信件。
带着疑惑霍华德拆开了信——然后脸色变幻,最后居然爆了粗口。旁边送信的侍从惊讶不已,要知道这位霍华德.J.肯特先生可是英国有名的绅士,并且以外交官风度吸引无数的名媛淑女,到底是怎么样的事情可以令这位大人失态到这种程度,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令这个侍从惊讶,只见霍华德飞速的回到暂时的住处,以最快的速度写下了信,然后密封好,交给使节团的副使,并且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国内,并且把这封信交给女王,他必须马上回到东方,为了阻止一场可能即将到来的大战。
霍华德安排好这些事情就马上动身前往东方,他甚至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妥善,因为现在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是比时间更加宝贵的,他知道如果真的和中国开战,印度一定保不住,这一点,真正接触过中国的霍华德绝对比靠猜测的达尔豪西侯爵了解的要清晰的多,而且中国的新皇上台后,中国整体的生活水平受到极大的改变,相对廉洁的政治也使得普通百姓的生活有相当大的改善,虽然不时爆发的天灾依然使的不少中国人流离失所,但是新兴工业正好消化这些多余的人力,现在的中国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内乱以外的方式进行征服,至少霍华德认为即便是英国也做不到,霍华德毫不怀疑现在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英国都不能征服,世界还有其他国家有可能做大到吗?
1852年十月——霍华德阴沉着一张脸见到了达尔豪西侯爵,霍华德面对这位一方诸侯总算勉强保持了克制,用比较平稳的语气询问了事情的经过,现在英国的残余部队在中国军队的包围下,只能躲在海军的羽翼下瑟瑟发抖,而同时英国占领的缅甸地区也不时的爆发起义,而且连印度的统治也有些动摇起来。(当然印度的统治动摇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暂时不介绍)
而现在的达尔豪西侯爵除了向霍华德表示“悔不听先生之言”外,也惟有恳求霍华德对现在的情势进行化解。霍华德虽然心中恨不得能够撕碎了眼前这个给自己惹下这么大麻烦的家伙,但是理智的他也知道现在即便责怪达尔豪西侯爵也于事无补,但是心中这口气却怎么也咽不下去,勉强的打过招呼后就离开了,虽然达尔豪西侯爵的地位比霍华德高,但是并不存在隶属关系,加上他自己也知道这次错的是自己,惟有忍耐下去,但是谁的看的出来他的眼中已经带着怨毒。
******
1852年九月——曾国藩大胜的消息同时也到了奕詝那里,即便是冷静如奕詝也不由高兴的大笑起来,把战报交给诸位大臣,君臣同庆,因为这次大臣都支持奕詝对外用兵,使得奕詝对大臣的印象有不少的好转,双方在外敌面前也惟有团结起来,而对奕詝更加有利的是战争是要花钱的,奕詝以军费不足为由,支持王茂荫推行经济改革,面对着巨额的军费空缺,诸位大臣也惟有对皇帝的经济改革默认了,当然奕詝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修改了一些改变商人地位的法案,但是即便是这样商人的地位也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这也是符合社会变化的,而普通百姓因为生活的改善已经非常的满足了,他们并不在乎国家这些和自己无关的法令,但是经济改革就不同,尤其是纸币的发行,开始的时候接受度非常的低,几乎没有一个百姓愿意用自己辛苦种出来的东西换商人手上这些和纸差不多的东西,但是王茂荫这次没有辜负奕詝的信任,用一种特殊的办法改善了这种情况——办法是如果农民纳税使用的是纸币那么可以减少半成(5%)的税金,这可是了不得的好事情,商人手上的纸币马上就有人要了,虽然农民对这些纸币还有疑惑,但是只要把这些给国家,国家就不收其他税收却有着朴实的认识,通过这种办法,纸币以商人为渠道,以农民为主要持有者,中国政府为管理和发行中枢,得以快速的在整个中国通行起来,其他还有一些类似减少商人税收这样的行为来鼓励经商也得到良好的效果。
还有对于和英国的战争,奕詝马上把已经从首都出发的一万狼军给拦了下来,这个时候后装隧发枪还没有受到各国的重视,除了普鲁士外就只有中国军队认为世界已经到了后装时代(这个观念一直持续到普鲁士势不可挡的连败奥地利,法国成立德国后才被各国接受),所以奕詝觉得后装枪的实力既然可以不暴露,那自然是不暴露的好,同时也下令停止对英国残余军队的进攻,现在的中国还不能和英国全面开战,不是怕,是没有好处,中国只要表达了自己坚决的维护属国的态度就可以了,这次的大胜除了要求英国在“中国藩属”文书上签字外,奕詝暂时还没有想到其他的事情。
另外战场的大胜也让奕詝的声势达到了登基以来的颠峰,虽然奕詝亲自统兵一举击败了太平军,但是那个时候的太平军可远没有历史上那么的强大,中国百姓虽然也觉得奕詝厉害,但是要知道奕詝的父亲道光皇帝同样平定了张格儿叛乱,说起来张格儿那次可是乱的更厉害。但是赢了英国可就不一样,当年英国可是四千部队就纵横中原的,现在中国居然以少胜多击败了英国军队(你可不要想和百姓解释什么是殖民地军队),这样一来对比就出来,而国内几个有实力的反叛势力也暂时的偃旗息鼓,再加上近年来中国发生的变化,可以说通过这一场大胜,奕詝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稳固和加强,皇权已经到了颠峰,再没有一个臣子可以阻挡皇帝的决定——包括反对经济改革的幕后黑手:穆章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