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个多面的组合体,在其内心本性和社会环境的合力下,坎坷走完一生。无论是“高富帅”还是“吊丝”,都概莫能外。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开创了大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为人所熟知。汉武帝一生中最遗憾和悔恨的事情是什么?答案不是开疆拓土壮志未酬,也不是治国理政有愿未平,更不是舞榭歌台有酒未消,而是一场“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始末
汉武帝到了晚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经常耳不聪、目不明,精神恍惚。迷信的汉武帝认为这是有人暗中诅咒他,不让他长生不老,因此对“巫蛊”一类的妖术非常反感,一旦发现便严厉惩办——“捕为巫蛊者,皆枭首”。
巫蛊之祸的导火索是公孙贺事件。征和二年(前91),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因为贪污军资而被举报。公孙贺袒护儿子,抓了当时政府通缉的侠客朱安世立功赎罪,救出了儿子。殊不知朱安世怀恨在心,在狱中上书举报公孙敬与武帝女儿阳石公主私通,指使巫师诅咒皇帝,且在皇帝专用驰道上埋藏木人以诅咒皇帝等。汉武帝大怒,下令严查。最后,公孙贺父子、阳石、诸邑公主及卫青的儿子卫伉都因为巫蛊事件被诛。
汉武帝九五至尊,一直希望得道成仙,他认为巫蛊很多都是冲着自己来的,只要是事涉巫蛊,一律格杀勿论,甚至连自己的两个女儿也不赦免。因此,不少人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从而引致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的家门争斗,巫蛊之祸也达到了高潮。
利用武帝厌恶巫蛊的弱点,汉武帝身边的宠臣江充趁机说武帝生病是因巫蛊作祟,并受命专治巫蛊,带领胡巫到处挖掘木偶人,对收捕的人进行严刑逼供,因而导致了“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江充曾经因为太子的马车行上了专供皇帝行走的驰道,扣留了太子的车马。太子降尊纾贵,请求江充不要把这事告诉皇帝。而江充还是汇报了,并得到了武帝的嘉奖。因为这事,江充和太子有了私怨,结下了梁子。他担心太子成功即位后找他算账,所以找尽机会陷害太子。
公元前91年的一天,武帝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白天睡觉时,有几千个人手持木棒,想要敲打自己的头部。他在惊慌中醒来,不禁又惊又疑,从此以后,悠悠忽忽,经常生病,记忆力也大为减退。随后,江充暗窥武帝心意,编造说:“您的病不见好转,是因为宫里有‘巫蛊’之气诅咒您。”愤怒的汉武帝立刻派江充去调查,并下令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协助江充。其中的苏文曾经诬告太子与宫女有染,可见也与太子有个人恩怨。为了陷害太子,江充派人制作了桐木人、长尺,以针刺其腹,埋太子宫中。江充率领胡巫,在宫中到处滥掘。为了挖到所谓的“蛊”,他们在皇后、太子的居所挖地三尺,以至于“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江充又对外宣称:“于太子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
太子见状,倍感冤屈,便想去汉武帝避暑的甘泉宫当面解释。他的师傅石德连忙劝阻说:“皇帝原本就忌讳‘巫蛊’,您就是去了恐怕也说不清。况且皇帝现在远在300里之外的甘泉宫,家属都不允许去探望。您忘了秦朝皇子扶苏的教训(秦始皇死后,胡亥与大臣赵高、李斯密谋秘不发丧,矫诏赐死了皇子扶苏)了?为今之计,不如先把江充等人抓起来审问。”刘据命人冒充皇帝使者,矫诏杀了江充,缉拿了他的同党,捕杀了韩说。然而章赣、苏文却侥幸脱逃,跑到甘泉宫向武帝告状,诬告太子谋反。
当汉武帝听到太子在公然造反时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对皇权的挑战,于是下令捉拿太子。太子刘据见有人逃脱后自知祸事将至,于是面见母后卫子夫,痛陈事情原委。卫子夫听说皇帝派兵来捉拿自己的儿子,下令打开未央宫的武库,发放兵械给支持太子的百姓,并将京城的囚犯武装起来,准备对抗皇帝的征讨部队。为了赢得京城官民的支持,太子刘据昭告全城说:“皇帝在甘泉宫养病期间,奸臣作乱谋反,请大家与我合力剿灭叛军!”接着,太子刘据又去征调胡人军团与北军,但胡人军团早接到了汉武帝的命令,正准备镇压太子的叛乱;北军监护使者任安则明哲保身,接受了太子印后却闭门不出。一时间,文武百官与京城百姓也难辨是非,形势一片混乱。
太子率兵与前来捉拿他的军队在长安大战了五日,最后,双方死伤数万人。太子的杂牌军毕竟敌不过皇帝的正规军,最终兵败。武帝派人收回了皇后卫子夫的玺绶,皇后自杀。太子刘据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仓皇逃出城外,躲在了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一个平民家里。可是刘据过不了这种苦日子,不久就派人去找附近的一个朋友,结果引来了追兵。太子走投无路之际,上吊自杀。
千古一场父子悲
俗话说,疏不间亲。汉武帝是怎么听任江充挑拨将巫蛊祸水引到了后宫,凭借几个黄门的汇报就认定了太子要造反呢?
首先,口耳相传的通信方式造成了二人之间的误会,从而促成了这场父子交恶的千古悲剧。在江充挖出了蛊人之后,太子曾想去和父亲当面解释,但未央宫和甘泉宫相隔300余里。汉武帝最初不相信太子造反,认为只是太子和江充有私愤,于是派了一个使者去召回太子当面解释。可是所用非人,那个使者用谎言欺骗了他。在太子事变期间,壶关三老令狐茂还给汉武帝上书,替太子刘据分辩,认为刘据没有叛变之心,要求武帝“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汉武帝也曾犹豫过,但历史就是这样。然而我们可以想:假如太子能见到武帝当面解释,假如那个使者能如实汇报,这一幕悲剧还会不会重演呢?
其次,武帝父子由意识形态的差异进而引起治国理念的冲突。汉武帝在意识形态上侧重功利主义,治理国家专制严苛,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力主“有为”,属于现在说的“鹰派”。而太子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接受了很多的黄老和儒家思想,性格方面“仁恕温谨”。“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卫子夫曾经告诫太子,要顺从父亲的旨意,不要自作主张。武帝认为太子“不类己”,尽管武帝对卫青说过太子是相当好的“守文之君”。而这恰恰说明,汲汲于事功的汉武帝,当时并不赞成“守文”,是对太子的一个警告。
面对“不类己”的太子刘据,汉武帝一旦有所选择,就有可能找一个“类己”的来代替。前94年,汉武帝宠幸的钩弋夫人赵婕妤怀孕14个月后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五六岁的时候“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于是汉武帝滋生了废长立幼的想法。而江充之流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才敢公然陷害皇后、太子。
武帝晚年,对以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为首的军事集团和以皇后卫子夫为首的后宫势力猜忌之心日增。“巫蛊之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的一场旨在消灭卫氏集团的大屠杀。江充充当了深酷用法的臣僚的代表,秉承武帝旨意,凭借党羽的优势,用非常手段摧残了以卫太子为代表的“守文”政治势力。
轮台罪己
“巫蛊之祸”发生后,太子的冤情逐渐显现于世。汉武帝逐渐意识到太子的巫蛊之罪并不属实。征和三年(前90)朝臣车千秋第一个上书为太子讼冤。汉武帝派人调查,知道太子从来没有参与“巫蛊”之事,这一切都是江充捣的鬼,便下令灭了江充全家,把从犯苏文绑在桥上活活烧死,将逼死太子的人也全部灭族。同时,汉武帝还将直言为太子平反的车千秋连升九级,提拔为大鸿胪。
汉武帝对太子的冤死无法释怀,于是建造了一座叫“思子宫”的宫殿,又在太子被害的地方建造了一座高台,取名“归来望思之台”——自己要在上面望而思之,希望太子的灵魂归来。天下百姓得知此事,莫不为之唏嘘不已。
金屋藏娇与千金买赋
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馆陶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他回答:“欲得妇。”长公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他说:“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好!若得阿娇做妇,当作金屋贮之。”于是就有了一段佳话——金屋藏娇。在馆陶长公主和母亲王夫人的帮助下,刘彻7岁被立为太子,16岁继承帝位,阿娇也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后。后来阿娇日渐骄横,还没有生儿子,武帝以此为由另结新欢。这使得陈皇后妒火中烧,不仅多次寻死觅活,还在宫中行“巫蛊”之术,后来事情败露,被幽禁在长门宫。陈皇后由此忧闷惆怅,凄惨异常。为了挽回武帝的心,她用重金聘请司马相如写就《长门赋》,这就是“千金买赋”。尽管《长门赋》凄婉动人,但武帝始终没有感动。陈皇后最终在长门宫忧郁病死。王安石的一句“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飞越了宫廷,道出了人生。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汉武帝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晚年的过失。征和四年(前89)三月,汉武帝躬耕巨定,深感民之疾苦,下诏停止妨害百姓、靡费天下、劳民伤财及神仙之事,并自责“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于是驱逐方士,任用田千秋、霍光等贤人。六月,他以前无古人的胸襟,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道皇帝自责诏书——《轮台罪己诏》。诏书的最后一句说道:“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公元前86年,汉昭帝即位。为防止女主专权局面的出现,武帝吸取了汉初吕后擅权乱政的教训,赐死了少主的母亲钩弋夫人。然而登临帝位的昭帝年仅8岁,由于不具有亲政能力,不得不倚重辅政大臣霍光等人来维系其统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霍光权作人主的政治格局。宣帝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又极力培植私己和外戚势力,最终铲除了霍氏势力,但外戚势力却又乘机兴起。元帝以降,外戚势力一发而不可收,最终为王莽代汉创造了条件。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武帝打击外戚势力的努力,迎来了又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