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清名人来路
2010年,一部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刚一上映,就掀起一股“孔子热”。周润发以帅气的形象演绎了孔子的一生,颠覆了孔子在公众心目中的传统形象,但也惹来了诸多争议。很多人不禁发问:孔子长得很帅气?孔子的一生是不是真的很落魄?用今天的话来讲,孔夫子是否“高富帅”?
孔子是否“高大帅”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孔子似乎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这种看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据考证,孔子不仅身材高大,而且还会“武功”。这又从何说起呢?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换算一下,先秦时期的1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折算下来,孔子的身高大约在1.91米。这样的身高,放在现在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块头”,很多征战NBA的明星身高也不过如此。除了身高令人惊讶外,孔子还是一个大力士。《吕氏春秋·慎大》中记载:“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这是在说,以孔子的力量能徒手打开城门,只是他不想因为力气大而被众人知晓罢了。
关于以上论述,有人会提出质疑:“不见得身高力大的人就一定会武功啊?”大家都知道,孔子有弟子三千,其所教授的内容囊括礼、乐、射、御、书、数。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六项课程中,“射”和“御”两项都与“武”有关。所谓“射”,指的是射箭;而“御”,则指驾驭战车。试想在崇尚“身通六艺”的那个年代,作为三千弟子的老师,孔子能不会射御之术吗?否则,他有何资格告诉众人,你们在我这儿可以学到“六艺”呢!
孔子的身高自然毋庸置疑了,放在今天也是个大个子,但他是否很“帅”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孔子除了身高与众不同之外,其长相也是“非同凡响”。据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清朝陈立相信此说,“是孔子首形象邱,四方高,中下,故名丘焉”。这里意在说,孔子的头顶有个凹坑,四周高于中间。可以想象,这样的“头型”的确有点“吓人”。那么,从整体来看,孔子帅不帅呢?我们不妨从孔子的画像谈起。在历史课本上,有一幅孔子画像,仔细观察,发现孔子的面部“狰狞”。总结起来,他的面部有七露: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这幅出自唐代画圣吴道子之手。据说画这幅画之前,吴道子翻阅、参考了《史记》等文献资料,可见,其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这样看来,孔子面部至少不是很“美”。
孔夫子“富有”吗
回顾孔子的一生,会清晰地看出他究竟拥有哪些“财富”。孔子3岁时,其父叔梁纥过世,家境逐渐衰落,其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母亲离世。对于这段艰难的经历,孔子曾回忆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此后,他做过仓库管理员,当过“乘田”(管放牧牛羊)。但孔子深知,只有拥有一技之长,才有可能改变生活。为此,他“志于学”,发愤苦读、虚心求教,终于学有所成、小有名气。再后来,他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今天的县长),此后又被提升为“司空”,再被提升为“大司寇”。这一切可谓平步青云,仕途顺利。但天有不测风云,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离开了鲁国。
孔子的“武德”
有武德,才是习武的境界。那么,孔子的武德到了什么境界呢?那就是“止戈”。
孔子反对打仗,讲究德治。《论语·述而》说:“子之所慎:斋,战,疾。”当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布阵打仗的事情时,孔子却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其实他并不是不懂,而是不肯帮卫灵公打仗。这便是一种最高境界的武德。
虽然仕途上有了麻烦,可不容否认的是,在“辞职”不干之前,他在鲁国的工资收入也不低。据说他当时的年薪是“俸粟六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六万”指的是周朝的小斗六万斗。六万斗折合唐代的计量单位,就是两千石。而在唐朝,一石为十斗,或者说120斤为一石。两千石,就是24万斤,相当于现在年薪50万元左右。据史书记载,他在鲁国待过4年,所以他的收入应该在200万元左右。从这个角度讲,孔子一点也不穷。
后来,孔子当了老师。史书上记载,他前后收过三千多弟子。看到这里,有人就会问:“这么多人,相关的消费支出从哪里来呢?难道是孔子一人出的?”事实上,孔子办学是有条件的,是要收费的——凡是想到他这里学习的学生,每人都要交上“束脩”。“束脩”就是学费的标准,“束”是数量词,指“十”;“脩”是肉干。“束脩”就是将十条干肉绑一起当学费的意思。今天,我们无从知道那时的肉干究竟多重,但十条肉干大约相当于一头中等大小的猪。因此,如果孔子弟子3000人,那可要收3000头猪。如果一头猪按1000元人民币来算,那3000人的学费就是300万元。
将以上两项收入相加,孔子的经济收入就相当于现在的500万元。可以说,在那个年代,此类收入已经非常不错了,孔子基本上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但富裕的孔子后来又很穷,这又是为什么呢?看看他的财富观就明白了。
孔子不反对发财致富,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这是在说,不管职业是否高尚,只要能发财就可以了。当然,孔子绝不提倡为了发财就不择手段,他的原则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并且,取得的财富只是一种工具,仁者应该以财来彰显德行,襄助善举。因此,为了说服帝王们施行仁政,他带领弟子们远赴各国游说。在周游的十余年里,那点财富消费殆尽。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又是很穷的。可孔子有过人的才华,删《诗》,305篇皆弦歌之,序《书》、读《易》韦编三绝,修《春秋》更是路人皆知;他教授过的弟子,很多人此后都服务于各国统治者,也算是不枉孔子的一片苦心。记录他和弟子言行的《论语》,内容广泛,涉及很多社会生活问题,对世人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他的“富有”又有几人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