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餐桌上出现一碗一碟的青菜时,我总是细细品尝。当年我们农民吃菜种菜的情景又历历在目。
当年粮食紧缺,青菜也用来充饥。农民们每天进餐总是端到公共场所,边吃饭边议农事也边派工;吃完饭,马上按队长或小组长的排工下地劳动。因此,我们也得以见识到村民们“大碗吃青菜”的情景:每人一只手掌托住两个碗,一碗饭,一碗菜;另一只手拿着筷子,边吃边聊。他们菜碗里缺少大鱼大肉,却装满青菜。有的干脆用特大碗来装青菜,小小碗装稀饭,饭与菜的数量显而易见已经本末倒置。但就是这顺其自然的饮食习惯却歪打正着,反而吃出了健康。
为了节省买菜的钱,农民们几乎都是自己动手种菜,家家户户的自留地菜园里栽满了蔬菜,应有尽有:空心菜、茄子、菜豆、丝瓜、南瓜、白菜、大白菜、包菜、花菜、小葱、洋葱、青椒、蒜菜、芹菜、韭菜……各种蔬菜随着季节的更换而纷纷登场亮相。
为了吃菜,农民们还在田边地头见缝插针垦荒种菜。因管理到位,蔬菜长势很好。常见的菜豆,通常都能长到一两尺长。早晨被农民们带露采摘下来,用稻秆扎成一束束,装进篮子,投放市场。
有的农民一个早晨就割回韭菜一大堆,着实让家中老人小孩忙得团团转,他们用心清除泥土剔除残叶,剩下一棵棵碧绿如油、光光鲜鲜的韭菜,正应合了“清明韭,好配酒”的农谚。
还有的农民,栽种的丝瓜,到收获旺季,每天早晨都有瓜采,有时竹篮装不下,还动用箩筐来装,其数量之多不言而喻。清凉解热的丝瓜更是备受在暑天里劳动的农民的欢迎。
自家地里生产的蔬菜在农人简之又简的食谱上总是顿顿不曾落下。这永久性被保留的青菜,当年也同粗粮一样,只是为了充饥的需要,没想到而今却华丽转身,一变而为减肥的常见食品。
当年的农村,不光是菜农,几乎是所有的农民人人都充分利用可利用之地大种特种其菜。有的甚至连浅水塘也栽满“猴头笋”,遍地种下农民的勤劳,处处播撒着农民的智慧。个体种菜给广大农民带来实惠带来口福。如今大规模的大棚种菜,虽少了辛劳,但毕竟缺少当年亲身体验田间地头种菜的乐趣。
当年,每当摘下一大捧紫得发亮的茄子,在家庭主妇的手中,立马成为餐桌上的盘菜,劳动的甜甜蜜蜜立竿见影,快乐的滋味弥漫着整个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深入人心,它成了农家乐的主题思想。
为了种好菜,我们每天早晨都要到菜园巡视检查,看看有无病虫害,特别是那些狡猾的“地老虎”,啃噬菜叶菜心后就逃之夭夭。我们一见到被咬断的叶片,就马上翻开菜根表土细心察看找寻,直至擒获为害多端的害虫为止。
每当瓜菜飘香之时,许多蜜蜂蝴蝶总是频频光顾,像一群结伙而来的拉拉队,给那些瓜果蔬菜助兴加油,让它们长得更快更美更棒。
自家菜地,往往多样品种蔬菜一块种植,季节性稍长的同种蔬菜,像包菜一类,也往往先后种植。它保证了农家月月甚至日日都有菜吃。有的菜地采用套种技术,发挥了时空优势,让种菜获益更大。
吃菜爽,种菜也爽。种菜为慢工细活,要时时留意蔬菜的生长状况。该除虫时除虫,该施肥时施肥,该浇水时浇水。除虫打药,药量不宜过大,以免蔬菜成熟时还残留下药物。施肥的数量和次数也要讲科学,供水不宜过量或偏少,具体情况要按不同的蔬菜品种和长势及其天气土壤状况而定。
远离当年当农民的岁月,作别躬耕陇亩不觉已整整30个年头了。
在寸土寸金的城里,在无方寸之地可供种菜的情况下,我有时也在宿舍走廊的花钵里种上几棵小葱几株蒜菜,过上一把种菜瘾!想以此重温昔日种菜的美好记忆。
我欢迎从超市向我们市民家庭走来的青菜,它毕竟让我们留芬齿颊;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总让我找不到当年吃菜种菜的那种感觉。
那用汗水催生出的青菜,那无拘无束只知去填饱肚子,大碗大碗狼吞虎咽的吃菜场景已渐去渐远了,以至永远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更多的家庭也只因它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才让青菜列席餐桌。而有些人士对青菜不屑一顾,简直爱理不理,一小碟青菜都吃不完而忍心倒掉,为的是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高贵身份吗?
无论生活如何变化,我总是郑重交代家人:每餐青菜必不可少。我能如愿以“尝”,天天吃菜,除为了瘦身健体,更有其非同寻常的意义:虽然找不回当年豪豪爽爽的吃菜种菜的感觉,也能多多少少唤起昔日吃菜种菜的那份美好的记忆。
2009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