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82岁的老人因患耳疾走进了荷兰的一家医院。医生在察看病入耳朵时,发现他的左耳道深处有一个小棉球。当问起棉球的来历,老人经苦苦思索后方才回忆起,那是32年前他治中耳炎时放进去忘记取出的。医生对老人进行了耳力检查,发觉他的右耳已聋,而左耳听力却相当好。这个重要发现说明,老年性耳聋并非完全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引起听力自然衰退造成的,它很可能与人长期受到外界噪声的损害有关。为了证实这一点,美国科学家特地来到远离噪声干扰的非洲苏丹偏僻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居住在那里的马巴安部族老人的听力,比美国城市中的年轻人的听力还强得多。
研究和分析表明,噪声对人耳听力的影响,同它的强度大小有关。在科学上,声音强度的大小是以“分贝”为单位来计量的。一般来说,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噪声强度低于30分贝时,人们感到十分寂静,并且对人体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在40~45分贝时,人们白天工作仍然感到比较安静,但夜晚睡眠多少要受到惊扰;50~60分贝时,人们开始有吵闹的感觉,医生听诊受到了干扰,准确率要下降20%;当达到65分贝时,人们的工作、学习和开会受到明显干扰,打电话都会感到有困难;达到75分贝时,人们会觉得很吵,两个人谈话必须靠得很近才能听清楚;持续在80~90分贝时,人耳的听觉变得迟钝,别人平常的谈话已经无法听清;100~110分贝时,人耳感到难以忍受,听力受到严重损伤;120~130分贝时,人耳被刺痛,只需待1分钟,耳朵就会出现暂时变聋;超过130分贝,人耳听力完全丧失,严重时耳膜破裂,甚至发生脑溢血或心脏停止跳动。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统计资料都显示,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的听力都有明显的减退。这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噪声长期弥散于整个城市的空间,并且其中3/5的强度超过80分贝。例如,在工厂里,机加工车间平均噪声为70~90分贝,锻工车间为105~120分贝,空压机站为85~105分贝,织布车间为100~104分贝;在建筑工地上,柴油机的噪声为98分贝,球磨机为112分贝,电锯为110分贝;在马路上,公共汽车的噪声为80分贝,载重汽车为90分贝,繁忙的交通路口白天的平均噪声在80分贝以上;在家庭里,电视机、收录机、音箱等家用电器的高频噪声可达70~85分贝,等等。1971年国际标准组织,对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工作50周、工龄为20年的工人的听力情况做过统计分析,发现长期工作的环境噪声强度在80分贝以下时,听力受损者为7%;噪声强度为100分贝时,听力受损者为49%;噪声强度为115分贝时,听力受损者为94%。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噪声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听力损害是何等的严重。
为了保护我们的耳朵,减小噪声的危害,国际上制定了噪声的卫生标准。规定工人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不能超过90分贝。这是听力保护的最高限度,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工作8小时,30年后刚刚不致耳聋。另外,对于工作在强噪声环境中的工人,各国还采取了一些听力保护措施,如工作时戴特别的护耳塞、护耳罩,以期起到隔音或减少噪声损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