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4月下旬,位于西印度洋群岛中的马提尼克岛,出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现象。许许多多长年生活在原始森林、荒漠草原或沼泽地边的野生动物,突然成群地离开了繁衍生息的故土,来到了海边甚至人烟密集的地方;大量的鸟儿在树群中飞上飞下,惊叫不已,显得格外地焦躁不安;许多老鼠大白天也纷纷出洞,四处逃窜,好像受到惊吓一样。更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历年长途跋涉而来,把该岛当做中间休栖地的候鸟,也一反常态,不稍停留,径直飞向目的地。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动物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认为是一种不祥之兆。所以当人们发现马提尼克岛动物异常现象后,立即很自然地联想到是不是将有大难降临。事实果然不出所料,就在这以后的半个月,也就是5月8日那天,岛上轰隆一声巨响,历史上有名的“帕累火山喷发”发生了。
其实,不仅火山爆发前动物出现异常,就是在大地震发生前,人们也经常观察到动物异常反应。据史书记载,我国唐朝一次大地震发生前,就曾出现过“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的现象。1815年,山西平陆县发生地震,县志上就有“牛马仰首,鸡犬声乱”的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的文字描述。在民间流传的关于震前动物异常现象就更多了,如老鼠出洞、鸡飞上树、牲畜不进厩、鱼跳出水等。据说,1975年2月我国营口地震发生前,尽管天气异常寒冷,冬眠的蟒蛇、青蛙还是纷纷爬出洞来,结果它们一出洞立即就被冻僵了。
另外,在海上风暴到来之前,一些海鸟和海洋动物也常常表现出异常反应。长期生活在海边的老渔民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筑巢在海岸上的鸟类,一大早就飞向大海,则预示傍晚没有强风;若它们徘徊在海岸不肯远离,便是风力不久便要加强的先兆;当大批海鸟急匆匆从海上飞回海岸,浮游在海面上的水母和鱼类也纷纷潜入海底时,则预示着强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为什么一些自然现象发生前,许多动物会表现出异常反应呢?很多人推测,可能是这些现象事前发出了某种人耳不易觉察的信号,使它们受到惊扰的缘故。但是,这种信号究竟是什么,却一直没有搞清楚。自从发现各种自然现象都能发出人耳听不见的次声之后,人们很自然地把它同动物异常联系起来。有人曾经做试验,证实很多动物具有接收次声波的能力,并且反应十分灵敏。例如,据观测,海中的水母可以“听到”8~13赫的次声,各种鱼类可以听到1~25赫的次声和低频声,而这都在海上风暴产生的次声频率范围之内。很显然,这说明动物异常与猛烈的自然现象发生前辐射的强大的次声有关。
很早人们就知道,利用动物异常可以对某些自然灾害作出预报。在地震多发国的日本,居民家中水缸里都养着一种小白鱼,每当小白鱼在缸中上下翻腾时,便预示着有可能发生地震。在热带地区的渔民的船舱里,都养有一条大蟒蛇,如果蟒蛇昂首蠕动不已,就知道海上风暴即将来临。近年,一些科学家还从某些动物通过接收自然次声来探知一些现象的发生当中受到启发,他们模拟这些动物的听觉器官,制成了自然次声接收器。例如,目前已在舰船上应用的“水母耳”,就是仿照水母的“耳朵”制成的次声探测仪,利用这种仪器可以提前15小时对海上风暴作出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