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软的创新之路上,比尔·盖茨巧妙的依托新产品探求更广阔的市场,除了开发新产品,他还尝试用其他的办法拓宽市场。正是不断扩充的市场才让微软一直跨步前进。
比尔·盖茨十分重视产品市场,他认为产品市场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只有充足的市场份额才能让企业不断走向强大。从微软创立之初,比尔·盖茨就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路。
在20世纪80年代,微软就开始在日本开展业务,拓展市场,虽然当时日本的市场相对较小,本地用户对微软的认可程度也不高,但是凭着微软的不懈努力,依靠先入为主的优势,很快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当初,微软在欧洲开拓市场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首先是语言障碍。所以,在欧洲市场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微软没有急于扩大市场份额,而是熟悉当地的软件市场,了解那里的竞争对手。比尔·盖茨发现当地的软件市场还没有彻底打开,而当地的软件公司也想把市场做大,可是这需要当地的软件公司投入更大的资金,这其中也可能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欧洲的软件市场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效应。微软看准了时机,乘势而入,一举夺得了欧洲市场。
微软在开拓市场的时候,有自己的诀窍。在市场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想要在市场中站稳脚,就要靠实力,这个实力当然包括很多内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顾客需求等,这些都是影响市场份额的因素。
在微软,顾客的需求是微软每个员工都十分看中的,这才是关系到市场份额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微软的产品研发部门里,研发工作就和市场部门建立起了默契的合作关系,市场部门有最新的信息会马上反馈到产品的研发部门,这样产品的研发部门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自然开发出来的产品就会符合顾客的需求。产品研发和科学研究不一样,科学研究人员要拥有长远的眼光,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而产品开发仅仅是做好眼前的工作,只要让自己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就可以了。所以,微软的产品就做到了这一点,而当微软的产品进入人们的视野的时候,总是会很畅销。
比尔·盖茨曾经对产品研发部门的员工这样说:“你们的使命是顾客赋予的,他们才是你们的上司,你们要全心全意为又他们服务。所以,你们应该深入理解我们的顾客,尽可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不但是微软研发部门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追求的目标,所以你们要比他们做的更好。”
在微软,既有研究机构,也有产品研发部门。如果想让研究机构更好的为研发部门服务,就需要二者紧密配合。微软的研究机构是著名的微软研究院,其中最著名的研究院是亚洲研究院,其前身是微软中国研究院,这也是除美国本土以外的最大的基础科研机构。这里的研究员正在用自己对技术的执着和热情丰富着全球计算机用户的计算体验。在微软的研究院,有很多新的创意从这里诞生,有时候微软的产品研发人员亲自来研究院“取经”,有时候研究院的人员也会向产品研发部门推销研究成果。在二者的紧密合作中,微软逐渐拥有了产品优势,这也为微软扩大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微软的领导层为了让研究院和产品研发部门更好的合作和交流,也会适当的进行人员调动。在研究院内部,负责人如果发现某个研究员更适合做产品开发工作,经过本人同意以后,会被调到产品研发部门中去。相反,产品研发部门的人员也可能被调到研究院工作,这样不但实现了人尽其才,也有利于把科研成果尽可能应用到产品开发中去。
在微软的研究院和产品研发部门聚集了全球计算机行业的精英,有的和比尔·盖茨一样,是十足的计算机天才,也有人称微软是全球计算机精英俱乐部,而比尔·盖茨则是这个俱乐部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微软在源源不断的生产出畅销的软件产品。
微软除了在软件产品上下功夫,也在不断的适应市场的变化,积极调整自己的姿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一块诱人的“蛋糕”,很多公司都瞄准互联网市场,想要在这个新兴的市场上有所作为。在互联网刚刚进入家庭和企业的时候,电子邮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应用。而现在搜索引擎却成了网络市场的新宠,很多网络公司都瞄准了这一市场。目前,在搜索引擎方面,做的最好的是谷歌,谷歌在1998年成立,2004年谷歌的股票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刚上市的谷歌市值就达到了260亿美元。在短短几年时间,谷歌就创造了一个令人折服的神话。当微软看到搜索引擎的市场前景以后,对谷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当微软提出要收购谷歌的时候,却遭到了谷歌的拒绝。
为了在互联网市场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微软开始独立开发搜索引擎,微软有技术精湛的开发人员,也有雄厚的财力做保障,具有微软特色的搜索引擎——MSN,很快就进入互联网市场,这也标志着微软开始和谷歌争夺市场份额。
微软在和谷歌的竞争过程中,依靠自己的财力优势,向谷歌发起挑战,这也是微软常用的竞争策略。当用户在使用MSN搜索引擎的时候,微软的研发人员不在乎用户是否点击广告链接,而是更加容易的找到想要搜索的结果。这样虽然微软的广告收入会减少,但是用户却感觉到了方便。
与此同时,轰轰烈烈的雅虎并购案也正在进行,2008年2月1日,微软宣布,已经向雅虎董事会提交收购报价,计划以每股31美元收购雅虎全部已发行普通股,交易总价值约为446亿美元。这也标志着微软收购雅虎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如果微软收购雅虎成功,那么在信息搜索领域,微软会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搜索服务供应商。
而微软的新一代搜索引擎,LiveSearch的搜索服务更完善,而且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融合在一起,可以称之为新一代智能搜索引擎。最初的LiveSearch提供的是地图搜索服务,当用户在搜索栏中输入想要搜索的城市,然后就可以找到城市周边的宾馆、酒店、医院、商场等。与谷歌的地图搜索相比,LiveSearch有更加实用的功能,LiveSearch不但提供了每个城市公交系统的查询,且换乘站点介绍的非常详细,有的甚至标示出了换乘间需要步行的方向还有距离,这是谷歌不具备的。现在的LiveSearch除了提供地图搜索服务以外,其他的搜索服务也是一应俱全,像资讯,图片,视频等。
无论是并购雅虎还是自主研发,都可以看出微软雄心勃勃,在互联网市场也要抢占霸主地位。
从微软成立的那天起,比尔·盖茨就没有停止对市场的探索,市场才是企业的生命。
1.以IBM为跳板,微软暂露苗头
一个精明的商人一定知道怎样搭“顺风车”,也就是说,懂得借助外力来壮大自己的实力。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与强者合作其实就是一次搭顺风车的绝好机会,因为一次成功的合作它所达到的效果是1+1>2的,而大于2的就是你多得的部分。
每个公司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微软也不例外。最初,微软生产的软件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游戏程序。后来,微软又为一家计算机公司编写软件。然而,此时微软想要把自己的产品推向整个美国市场,或者是全球市场,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这时的微软太弱小了,需要一个合作伙伴提携一下。就在这个时候,IBM出现了。
1980年的一天,盖茨突然接到一个从IBM公司打来的电话,让他安排一个时间,与他见面谈一些事情。比尔·盖茨不以为然,因为他和IBM公司之前商量过购买软件的事情,以为这次也不过是一件很普通的业务洽谈。刚好他还有约会,就告诉来电话的人改天商谈,IBM公司打来电话的人接着说来人是IBM公司的特使,2个小时后就会抵达比尔·盖茨公司所在的城市西雅图。
大名鼎鼎的IBM公司的人会派特使主动来找我,来找微软商谈,这是比尔·盖茨怎么也想不到的,他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了,毫不犹豫的取消了之前的约会,开始抖擞精神准备迎接来自IBM公司的特使。
IBM公司就是全球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也被人们称做“蓝色巨人”,它创建于1911年。为什么叫它“蓝色巨人”呢?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IBM公司是最大的时钟制造商,后又成功研制出电动打字机,并且在美国市场上处于领先的位置。从20世纪60年代起IBM公司开始经营电脑,发展的速度惊人,到了70年代已经控制了美国60%的电脑市场和大部分欧洲市场。毫无争议的居于同行业的霸主地位,IBM公司不折不扣是电脑业的巨人。由于这家公司的经营人员身穿蓝色制服往来与世界各地,久而久之,人们就叫它“蓝色巨人”。这样的公司遣使而来怎能不让当时的比尔·盖茨觉得奇怪和受宠若惊呢。
为什么IBM公司会派特使专门拜访微软这家小公司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当时的IBM公司一直致力于发展大型电脑,对微型个人电脑不屑一顾。而后来看到微型电脑市场发展如此迅速,才知道市场是巨大的,知道了自己以前的错误。为了短时期追赶上来,IBM公司专门组成一个只负责个人电脑业务的委员会,委员会经过调研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鼓励和支持那些独立的软件开发公司,让它们大量开发软件;二是建立起一个公开的机构,带动一大批软件公司发展。IBM公司准备按这个思路发展,这就等于改变了IBM公司过去一切“自力更生”的传统。而为了公司产品将来取得一鸣惊人的效果,决定和其他公司秘密合作。在IBM公司的市场调研中发现微软公司很出众,产品好且其产品的销售量也是逐年递增,对微软有了兴趣,隧派特使和微软接触。
比尔·盖茨捉摸不透IBM公司派特使来访的意图,但知道会是一件对微软的发展很重要的事情,为了慎重起见,用最认真的态度来迎接IBM公司的特使。会晤的时候比尔·盖茨及其公司员工穿戴整齐,平时在公司他们习惯的穿着是休闲服和运动鞋。而这次却是西装,可能是没穿惯西装的原因,比尔·盖茨穿在身上觉得很别扭,而且也没有派头。一见面的时候,IBM的特使误以为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办事员,但是,交谈5分钟后,IBM的代表认为这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所有人中最出色的人物之一,微软公司的技术虽然不是IBM所需要的,但是也已经列入IBM考虑范围之内,与他们竞争的还有另一家公司,但是那家公司的态度极其冷淡生硬,而盖茨比起他们来要热情的多。于是IBM将微软列入了重点考虑对IBM合作意味着什么,他也害怕这场堪称二十世纪最大的交易失之交臂,而这次交易将会成为微软公司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盖茨用敏捷的反应、幽默的口才化解了IBM的种种刁难。特使对比尔·盖茨的学识、观点、思维方式深为叹服,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微软在和IBM公司举行正式会谈前,比尔·盖茨要先在IBM公司的协议上签字。协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得泄露专利信息和与IBM合作的秘密。IBM公司特使对安全问题最为重视。在他们看来,以微软一伙人的本事,要是想偷窃一两个IBM技术的话,那是很容易就能办到的。他们因此要求比尔·盖茨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杜绝出现这方面的问题。
IBM特使返回公司时,对微软公司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他们来的时候手里掌握了一些微软的情况,但是来后发现微软已经有了40名员工还有很不错的办公环境,这和他们手里掌握的情况不一样,几个月里微软就有了迅速的发展,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觉得比尔·盖茨这群小伙子们不简单,将来能干出一番事业。
比尔·盖茨对IBM公司的主动伸橄榄枝既感到惊讶又感到惊喜,因为IBM公司是美国电脑市场上的巨人,而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软件公司,IBM公司能主动找自己寻求合作真是让人想不到,他们要和微软合作什么呢?这让比尔·盖茨想不明白。
之后,IBM公司确定合作项目是开发一种电脑芯片,比尔·盖茨脑中的疑问解开了。当时和IBM公司签过一份秘密协议,不过却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处处利于IBM公司,不过比尔·盖茨很爽快地就签约了。因为,比尔·盖茨知道只有和强者合作才是微软走向成功的捷径,也是创造财富最快的道路。
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宣布新型个人计算机问世,这是在微软和IBM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出来的。这在当时是一个很轰动的事件,全美整个新闻界都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华尔街日报》说:“IBM公司以崭新姿态进人个人计算机这门新兴产业。”专家们也一致认为“IBM的产品比它的竞争对手的产品能更好地处理较大的课题,并能以清楚明晰的形象来表达信息,在未来10年里将主导这个产业”。
在销售中IBM的计算机的销量非常好,以其开放标准赢得了市场,它的硬件在无形中成了这个领域的实际标准。其他公司的计算机在性能上根本无法与IBM相比,IBM公司获得掌声一片。IBM公司的一举成功,更是比尔·盖茨的成功。
由于IBM公司的影响力,它生产的个人计算机硬件很快成为计算机行业的标准。在软件方面,随着IBM个人计算机的热销,微软的Dos也成为操作系统软件的标准。不久,国际上的一些大公司也开始纷纷效仿IBM公司,像康柏计算机公司、苹果公司等。
微软在这次合作中是最大的赢家,微软的年销售额一下子从200多万美元陡升到5000多万美元。在系统软件方面,微软牢牢占据了霸主的位置。
从此,美国计算机市场的竞争格局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比尔·盖茨对自己的前景非常有信心,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
在IBM公司这棵大树下,一个新的巨人开始成长,这就是后来成为电脑操作系统的霸主——微软。与强者的合作其实就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手段,早日接近成功的捷径,微软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成功的借用IBM公司来发展自己,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2.与中国联手,共谋大业
微软和中国政府的紧密合作,不但拉近了与中国的关系,还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一举两得。微软与中国的合作是微软进军海外市场道路的成功范例。
据权威部门统计,微软中国分公司2001年实现收入14.6亿元人民币,在中国软件业内排名第七。微软高层表示对这一成绩并不满意,同时还表示将会进一步拓展中国的市场。
说到做到,在2003年,微软高层频频来到中国。就在这一年的2月27日,国家主席江泽民接见比尔·盖茨。能够受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与众多跨国巨头总裁来华相比,可以说是十分难得。通过这次接见,也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比尔·盖茨来访的重视,同时也看出了中国对微软的支持和信任,而这也是微软最想要得到的。而微软给中国带来的是Windows的源代码,随后在接受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会见中,比尔·盖茨对此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且承诺,微软公开的不仅是现在的源代码,还有未来的源代码。这显然会受到中国的欢迎。
接着,微软方面马上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当时任微软中国分公司总裁的正是现在被称为“打工皇帝”的唐骏。在他的领导下,微软在中国的合作计划纷纷展开。在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的主导下,中国与微软的合作在中华大地上蓬蓬勃勃地开展了起来。其中比较著名的“长城计划”就在这个时候得到实施。长城计划”启动以来,微软亚洲研究院通过多种方式与中国展开合作,包括专业人才培养、软件课程建设及学术交流等形式,并且先后与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探讨相关课题。有效的弥补了中国在这方面的不足。
后来,微软又与中国签署了《加强软件产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被当时看做是“长城计划”的第二期合作。微软也充分利用中国制造业大国的优势,把计算机相关的外设配件生产计划转向中国,合作金额远远超过协议规定的数字。
从以上微软采取的种种举措,不难看出微软的市场策略。那就是通过与中国合作的方式,展开对中国市场的新一轮攻势。从全球来看,微软在中国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不到1%,可见中国的市场还很有潜力,有待开发。从比尔·盖茨几次访华,也可以看出微软高层对中国市场十分重视。
在与中国企业合作方面,微软改变了以往高傲的态度。在2004年6月30日,中国石化与微软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备忘录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标志着中国石化与微软公司的合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陈同海与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先生出席签字仪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曹湘洪、微软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在备忘录上签字。中石化集团公司的有关人事表示,通过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和学习微软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是中国石化改造传统产业的迫切需要。
在多媒体技术方面,微软与长虹已经展开战略合作。2004年6月28日,微软与长虹签订战略协议,协定双方在信息家电方面进行合作。此次双方合作的主要产品为便携式多媒体产品,这是双方首次在产品上合作。2007年6月18日,微软(中国)公司宣布认购四川长虹非公开发行1500万股股份。同时,微软(美国)公司与四川长虹签署《四川长虹公司和微软公司有关MediaGalaxy项目的谅解备忘录》。这也标志微软开始与长虹更进一步合作。微软通过与长虹的全面合作,履行了与中国产业共同发展的诺言。同时,微软希望通过与这些大型企业的合作逐渐向政府采购这样的“大单”靠拢。
而在中国计算机行业,像联想这样的发展型企业,微软当然也不会错过。2005年3月31日下午联想与微软签署一项全面的合作备忘录。新联想在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后,又将联手微软,在产品研发、技术合作、服务、市场等全方位的展开全面合作,共同谋求中国市场。双方都共同表示,在目前网络时代和数字时代会和的大背景下,微软和联想通过更加紧密的的合作,给用户带来功能更强大的产品,让所有的用户体验到科技的魅力。
根据相关人士透漏,微软与联想这次合作主要涉及技术创新、产品预装、产品市场等3个领域。按照合作的协议规定,在技术创新方面,微软会给联想提供一定技术支持,包括把一些低端技术免费让联想集团使用。在PC软件方面,联想集团可以根据微软提供的技术支持,开发简单的应用软件,提升联想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微软的系统软件方面,微软可以通过联想集团的顾客对系统软件的意见调查,不断完善系统软件。在产品预装方面,联想集团会根据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为PC预装不同的系统软件,这样也迎合了众多消费者的心理。在产品市场方面,微软和联想将会共同致力于正版软件的宣传,二者会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用户购买正版。
从比尔·盖茨的市场策略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微软对中国的重视程度,而比尔·盖茨的接替者史蒂夫·鲍尔默的行动也可以看到这一点。2006年,史蒂夫·鲍尔默访华,与中国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投入的金额比以前也有较大的增长。
很快,微软新一代CRM(关于客户关系管理软件)问世,这一软件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并且仅在中国市场上市。新一代CRM集Office、OutlookExpress等功能于一身,不但功能强大,而且使用方便,是微软在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拳头产品。目前这一产品自上市以来,销量很好。微软高层决定在这方面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以开发出更好,更实用的产品。史蒂夫·鲍尔默说:“微软进入中国市场主要目标就是满足中国用户的真是需求,帮助中国提升软件技术,最终实现共赢。”
目前,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普遍被国际看好,因为中国有超过1亿的网民。所以,微软也对未来的互联网下了一次赌注。在微软2007年的预算中,微软在互联网研发方面的投入高达30亿美元。尽管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持续低迷,微软的股价也在下跌,但是微软的态度和决心依然很坚决。在系统软件方面,微软已经所向无敌,而在互联网方面,微软也要独霸全球。
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微软在中国的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赢得了更多更多忠实的客户,这对微软实现在全亚洲的战略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