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33600000019

第19章 劲松风格

紫舟

1924年,南京下关码头,一位个子不高、脸庞端正、清清秀秀、干干净净的14岁的女孩,身边站着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年方20的男青年。男青年手提一只盐水鸭、一包糕点。

“毛丫头,要听娘娘的话,好好读书。”男青年手摸女孩的头,一遍又一遍地叮咛。

女孩瞪着秀眼,望着哥哥,认真点着头。她知道,这对她,一个小裁缝的“多余”的女儿,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她出生时,上面有一姐一兄,作为一个女孩,在这样的家庭是多余了。父亲只关心哥哥,常说:“男孩管不好,是我的事;女孩管不好,是她娘的事,到时间,一嫁完事。”

她六岁被送给没有孩子的亲戚,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九岁那年回到父母的家学习缝纫下手活,打纽件、缝边……看哥哥姚兴仁写着一手刀切的蝇头小楷,她总想自己什么时间才能去读书。

做小裁缝的父亲姚兆喜,根本不会为女儿读书的念头所打动,事实上也没有经济能力供几个孩子读书。九岁的兴华,仅有的权利只是想想而已。

时过五年,她已长成个半大的小姑娘。有一天,母亲的小姐妹杨贤之来到她家,看见出落得干干净净的兴华,想想自己夫死、子丧,身边没有能叫应的人,便摸着她的头:

“毛丫头,跟我到清江浦去读书吧,给我做女儿。”杨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这个姑娘。

“好!”兴华心头一亮,只要有书读就行。

小兴华跟着娘娘,来到了清江浦。

杨贤之守寡丧子后,走上了传教的道路,她把小兴华送进美利爱德女子学校当伴读生,但只能支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必须依靠兴华自己去挣。她给兴华买了一把小小的梭子,让她学打花边。长7公分宽3公分的小梭子,便成了兴华读书的伴侣。

兴华白天读书,空下来就打花边,有时眼看书本,手织花边,一尺一尺花边,从她的小手中编织出来;一行一行的文字从她眼里看进去。她在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读了三年半书,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三年半,她没有叫过杨妈妈,也不愿受洗,娘娘当然不开心,好在星期天有个孩子在身边走走也行。眼见孩子长大了,该出嫁了,便三番五次地为兴华说婆家。接受了三年半教育的兴华,决心要嫁自己喜欢的人。几次提亲不行,又因大革命冲垮了教会学校,兴华又回到母亲的家中。

母亲还是那样辛苦,家还是那么小,父亲还是那么严厉,只是哥哥没有了。她望着那案桌,与哥哥一起嬉戏的情景浮现在心头。

“毛丫头,再弄点黄泥来!”

“噢!”小兴华是给哥哥做下手的,她又弄回一堆黄泥。

“这是什么?”哥哥捏了一只胖人。

“大肚老汉!”兴华拍着手,轻轻接过,放到案桌下。

“再捏一个什么?”

“观音!”

“好!”

一个个神采奕奕的泥人,齐刷刷地排在案桌下,和哥哥在一起真快乐呀!……

父亲家隔壁来了一支国民党的卫生兵,要找人洗衣服。兴华和姐姐就成了当然的“洗衣女”。每天挣上几角钱,给母亲买点菜。

天长日久,兴华认识了卫生队的副队长、英俊青年张迫远,订了婚,直到张迫远丢职后,兴华才和他成了一家人。

八年的患难生活,他们有了两男两女。日子清苦点,情感上是满足的,但到兴华跟张迫远回张家龙游,日子好起来了,情感上却有了变化。

她带着三个孩子(一个女儿留在南京母亲家中)和婆婆一起过日子,日子不算富,有吃有穿。不久,张迫远在朋友的介绍下,在国民党军队里当了小官,有了些钱,便寻花问柳,买了一个16岁的小老婆。兴华因此而心中萌发了一个念头:要给自己一个平等的权利。

就在张迫远把小老婆带回家的那天起,兴华便决心结束这种女人为男人生儿育女的生活,走自己的路。

如果兴华家庭生活幸福,如果她是一个软弱的女子,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如果她没有读过三年半书,如果她的妹妹姚淑萍不在延安……那么,兴华的历史就要重写。

看过《朱德小传》的姚兴华,了解到中国有个共产党,共产党在延安建设了一个民主自由的天地。追求自我解放,追求男女平等的心情,促使她写信给在延安的妹妹姚淑萍。淑萍为她寄来了两张签有林彪大名的介绍信,一封给她,一封给逃难在汉口开小店的大姐姚慕陶。

一个改变命运的计划在暗中进行着。兴华在思想上和物质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她要到汉口八路军接待站去,去追寻一种崭新的生活。

有趣的是,从龙游到汉口这段路上,兴华以三种不同的装束,来回跑了三趟。一种是少妇的装束,一种是难民装束,一种是国民党护士的装束。

年已28岁的兴华,虽然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但仍充满青春的活力。一套合身的绸旗袍,一双浅口皮鞋、耳环、戒指……手中一只带银链的黑手包,几件随身带的行李,看上去像是殷实人家的美貌少妇。

“姐!”当她站在开小店的姐姐慕陶身边时,才发现姐姐已有身孕。

慕陶知道妹妹是来取介绍信的,她把介绍信给了兴华。

“姐,我们一起去吧!”

“你看,我的身子!”

“到延安,也可以开小店,那边也有小孩子!”

“那么妈妈怎么办?”

这一“军”将得兴华没了言语。

父亲在南京大屠杀时,被日本人杀害,母亲孤苦伶仃的,兴华便不再与姐姐争了。

第二天,她找到了汉口八路军办事处,表示了坚决要到延安去的决心。

办事处人员说:“你还有什么留恋的?”

一句话勾起做母亲的心。孩子那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显现在她的眼前,她想起了最早夭折的长子,她担心三个在婆婆身边的孩子。

“孩子,我有四个孩子,一个女儿在我妈妈那里,还有三个在婆婆那里。”

“快去带来,延安有保育院、托儿所,汉口有半个月就可能沦陷。”

兴华回姐姐家,借了一套“逃荒衣”,从汉口回到龙游。她随着难民的队伍上了火车,碰上查票的,她便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是难民。”

途中,她买了一碗蛋炒饭正吃着。

“你不是难民吗?”卖票人见她吃蛋炒饭便问。

“是难民!”

“难民吃蛋炒饭?”

“这碗饭才二角钱,能抵车票吗?”

卖票人走了。

快到龙游时,她花钱补了一张票。

“你为什么补票!”卖票人问。

“下车方便!”她知道龙游车站查得紧。

“为什么?”

“我要快点回家,三个孩子在家等我。”

她下车后,寻到一位女友,请她开一张国民党的通行证。她决定从龙游再奔汉口的这一趟,换成国民党护士的身份。

“放心,我到汉口,就把这通行证给你寄回来。”

在婆婆那里,她只说带两个大孩子出去玩玩,过几天便回来。

哪个孩子不是娘的心头肉。她看着三个孩子,知道自己不可能把三个孩子都带走,只能带两个大的,那酸泪就涌上了心头。

离家的那天,她手抱着老四,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想等孩子睡着了再走。可孩子好像有什么感觉,就是不睡。

“妈妈给你烧面条吃,好吗?”

“好!”

兴华把孩子交给老保姆,到厨房里去烧面条。她揉好面团,用擀面杖擀面,泪水线一样落在面里。一碗用妈妈的泪和心精心做成的面条放在老四的面前。老四笑了。

兴华一手拉着大儿子永蒙,一手拉着女儿永英,满脸泪水地奔向龙游车站。

巧事又让兴华碰上了——车站又遇见了那个卖票人。

“昨天你还是难民,今天怎么变成护士了。”他看着通行证,看着穿国民党军装的兴华。

“是啊,队伍失散了,就是难民;找到队伍了,就是护士!”她面不改色,顺理而答。

“带着孩子?”

“我送孩子到四川。”

卖票人问不出什么,只好放行。

兴华带着两个孩子,星辰赶路,到汉口转车到西安。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见她拖儿带女便说:“你等等,待有车我们通知你。”

兴华见一队又一队的青年男女,打着旗步行去延安,心中激动万分,但拖着一双儿女,只有安心等待。

不久,她和两个孩子搭乘爱国华侨陈嘉庚送给毛泽东的一辆面包车。同车开赴延安的人中有音乐家冼星海夫妇。一路上冼星海指挥大家唱着革命歌曲,他夫人钱女士弹着琴。

兴华带着孩子,穿着黄军装,引起了同车的延安保育院院长李之光的注意。她正想为保育院寻找医务人员,见兴华这样装束,便说:

“请问,你在部队是干什么的?”

“护士!”

“去延安干什么?”

“寻求真理。”

……

兴华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因此没有说实话。没想到后来竟与保育院结下了一段缘分。

到达延安,她一落脚黄土地,便为延安那清新的空气所感染。街头扫得干干净净,人们心平气和地唱着信天游,没有要饭的,没有来回维持治安的警察,这一切首先给了她个安全感,她感到,她能在这里寻到自己所要的东西。

“大爷!能带我一下,把两个孩子和行李送到西北旅社吗?”她叫住了一位牵着骡子缓步行走的延安老乡。

“行!”延安老乡二话没说,便将她一对儿女分别放进骡背两边的筐篓里,顺手又将小行李搭了上去,便快快乐乐地吆喝着骡子,向西北旅社走去。兴华所想的是,应当给这位延安人多少脚钱。

“大姐!到了。”延安老乡把孩子和行李放在了西北旅社的门前。

“老乡!”兴华刚想拿钱。

“革命同志,互相帮助么。”说完他便转身走了。

兴华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感到丝丝温暖。

当她踏进西北旅社时,迎上来的是她那久违了的妹妹姚淑萍。

姐妹俩在白区分手,在红区相见,她们要追寻的是一个共同的信念:为妇女解放、自由而奉献自己。

初到延安投入革命大熔炉的姚兴华,将名字改成姚欣华。

当她正发愁带着两个孩子怎样进抗大学习时,路上乘车同来的保育院长李之光来找她。

“我们院缺少护士,你到我们院来做护士好吗?”

“我没有做过护士,只读过三年半书,是为了路上方便才这样说的。”

“装得还真像。”

“我到你那里当保姆,给孩子洗衣服、做衣服。”姚欣华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己有几分能力,便去做几分事。

李之光见她说得诚恳,就把她留下当了保育员。

半年后,姚欣华认准了李之光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才告诉李之光,自己是拿着林彪的介绍信到抗大来学习的。通情达理的李之光不仅同意她去抗大学习,还同意她将两个孩子留在延安保育院。

她走上了系统学习马列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道路,1939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便转正。

她如饥似渴地学着共产主义理论,从抗大到女大,在学习的同时,还拿出了裁缝女儿的本领,参加了缝纫工作,女大毕业后又在中央保育院任被服股长,在保小边教书边学习。

六年多的延安生活,她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945年,她刚和林辉山由组织介绍结了婚,便开始了从延安向东北的行军。到东北,她生下了第五个孩子。她没有被孩子捆住,下决心投入到战斗中去。

那时丈夫林辉山在东北辽南当地委组织部长,她希望能下去到区里当区委书记,和丈夫谈了几次,他都没同意。

“为什么?”她终于不能用平静的语气与丈夫谈话了。

“人家会讲我是提拔自己的老婆。”

“我有这个能力!”

“如果你去了,干不好,是一个区的问题。”

“你报上去,省里有很多延安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同志,如果他们都认为我干不好,不批,那么,我一辈子在家里。”

她丈夫在妻子的“火炮”之后,打了一份报告,省里批下来了,她当上了营口县百寨区的区委书记。

在国民党进攻解放区时,很多区的区小队都被迫解散了,而姚欣华所带的区小队都完整归队。那天,姚欣华集合队伍说:“国民党打来了,现在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我们发给路费,你们放下枪回家种地,但我不敢保证你们回去会不会被国民党抓去;第二条路,你们跟我走,有我在,就有你们在……”区小队的人都跟着她回到了地委,还带着征来的粮食,支援解放军。丈夫林辉山为自己有一个能干和有骨气的妻子而骄傲。

在延安,她边学习,边工作,但再忙她也要抽空和孩子们一起过星期日。

每到星期六,她便用省吃俭用省下的钱买一点东西,去保小看两个读书的孩子,和他们一起去延河边,一面为孩子们洗衣服,一面看孩子们嬉水,忙完,心中总是那么舒坦。

她常常笑着把下面的故事讲给另外几个孩子:“那时,你大哥还不会游泳,一天我正在洗衣服,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吐嘟吐嘟的,再一看,啊!不好了!你大哥的头没有了,只剩下两只手在水面上摇来摇去。我一急,就跳下了水,把他托了起来,上来才想起来,我也才学会游泳不久。”

无独有偶,十几年后,当她在上海康健园的马蹄下抢出三女儿时,赶马人大骂:

“叫你不要上去,你为什么上去?”

“我是她的妈妈!”

妈妈——一个有血有肉的妈妈。

“文化大革命”中,她丈夫被押到上海日夜游斗,回来后的一天晚上,他说:“老姚,我实在受不了,这种日子,我受不了。”

姚欣华说:“老林,要是在隔离和批斗中,你死了,我相信你是被人害死的,我一定替你鸣冤叫屈。只要我活着,我就不相信你是叛徒!”

林辉山在“文化大革命”后,看到有人受不住压力,家庭又没给必要的支持,他一次又一次地对姚欣华说:“老姚,谢谢。”

为人母为人妻,姚欣华无愧于己;作为一个革命女性,她更无愧于她选择的事业。

现在她80多岁了。1994年6月她生日之时突发脑溢血,但恢复的速度之快却让医生们惊讶。这大概和她内在的性格和信念有关吧。

同类推荐
  • 2013年诗歌选粹

    2013年诗歌选粹

    为了特别体现中国诗歌为世界贡献的独到品格,“沧桑”的主题也被追加进来,同前面五个关键词一道,形成本书的六个基本栏目。按照这一编排体例,在书写气质上彰显着迥异星相特征的写作者(至少在入选的作品中),也分门别类地进驻由那些闪光颗粒构造的海上“星座”之中,而每一个“星座”序列中的诗人名单,也大体依据年龄长幼进行排列(个别处为照顾栏目内作品间的意义关联而略有微调),以此展现诗人代群之间划出的优美线条和眉目间激发的善意传递。
  • 雪山采春

    雪山采春

    这个集子收集了作者在青藏高原工作期间创作的二十五篇散文作品。其中有写军民友谊的,有写翻身农奴获得新生的喜悦的,有写建设边疆的英勇献身精神的,也有写三中全会后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新人物的心灵美的,这是一组沸腾生活的浪花。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战斗风貌。这对我们今天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坚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信心,很有裨益。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比较深刻,感受比较真切。在表现上,构思缜密,语言生动,有一定的感染力。
  •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

    《大罗山纪事》以崭新的视角和真实的情感展示了基层派出所民警丰富的内心世界,评论界人士指出,主人公是老百姓期望的有真性情的警察化身,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作者用率直的情感、崭新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绮丽优美的山区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乡村警察的真实生活。《大罗山纪事》的整体行文风格是随笔和散文式的,几乎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抽出来成为一篇独立的随笔或者散文。本书的成功首先是敢于讲真话,这是一本警察题材的文学作品,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的精彩,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多情的文笔,不仅给读者展示出了大罗山下绮丽的田园风光,而且也展示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派出所民警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 和女儿一起长大

    和女儿一起长大

    作家池莉,深情讲述与女儿24年共同成长经历,每个父母都应该读的大爱之书。我们只有不断成长,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学校老师、知名教育家、明星妈妈、BTV及各大书单真挚力荐!我和女儿一起看蚂蚁搬家,看蚯蚓钻地,看清晨阳光的美景与黄昏落日的瑰丽;我们一起听各种鸟儿的鸣唱,闻各种花朵的芬芳,一起听蜘蛛的故事、种子与苗芽的故事;我们一起养蚕宝宝,一起在窗台上种盆花,一起偷偷观察蝴蝶在我们家的橘子树上产卵,然后每天观察它们化蛹成蝶的过程……我给女儿生命,只是一种偶然,女儿不用感谢我,我倒是深深感谢她给了我另一种生活。
  •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选自近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是由刘大特先生译注。由巴蜀书社出版。
热门推荐
  • 我是大侠吗

    我是大侠吗

    什么是侠?上官无不明白,他只是被系统逼着成为大侠而已。系统走了,没人再逼他,他也自认为没做什么好事,可还是有人称他为侠。他真是侠吗?
  • 溯天洄

    溯天洄

    凭着半吊子的青乌术,在天下龙庭断龙地,摆下了莲花续龙势,阵势初成,只见龙气翻滚,仿佛化作万条实质的巨龙,四散而去,而封寒自己,便就此失去了所有意识…………一声惊哭打破了山间的沉寂。封寒看着自己就这么光着屁股从天而降。难不成自己就这么穿越了?还成了这么一个奶娃…………
  • 五一班的女汉子

    五一班的女汉子

    小美最喜欢上的课是图画课,全神贯注去画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很愉快的一件事。特别是上林老师的图画课,让小美更加快乐。
  • 互联之海

    互联之海

    启程,一个在资深的临时工,意外获得了网络寄生的能力,平凡的人生,还能再平凡吗?钱,已经不再是个概念,网络也只是他的游泳池,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我想,转瞬即达!可惜,知道我的人太少了……
  • 死亡手稿

    死亡手稿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选择做法医。跟尸体打交道多了,人是会变的……五年前我进入重案组,大大小小的案件参与了百余起。可是这些年我心中形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因为总有一些案件,藏着你永远解释不了的真相!“圆顶礼帽”、“猫脸色魔”、“食尸老太”……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陈述这些被列为绝密的案件,但是如果再不说出来,我要疯了……
  • 梦三生——劫

    梦三生——劫

    她夜菱语本来是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夜世一族的捉妖师,却意外穿越。从遇到名叫萧秋华的皇子起,便意外不断。“原来真的有前世今生。”她于他三世纠缠,终于,这一世有了了断。"萧秋华,错过了便是一生,不若相忘于江湖。"“不管你是纳兰韵音还是夜菱语,都是我的,逆天有如何?”他逼她步步为营,只为与她相守。她步步退让,只为保他平安。终于,她以命祭天,他命名相搏,却还是徒劳。都说劫不过是前世欠下的因果,而与她而言,他才是她永世不变的劫
  • 捡个男神回家恋爱

    捡个男神回家恋爱

    遭遇失恋打击的苏小青,下班回家路上意外捡到受伤的男神一枚,是意外的邂逅?还是隐藏的危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乱天外天

    逆乱天外天

    宅男周宇随国家大陆穿越到未知世界,在遍布机遇的新世界,收奇遇、斩万怪、败尽强敌,直至独立时间长河之上,一眼万界生,一眼万古枯...
  • 人鱼影后:老公,轻点宠

    人鱼影后:老公,轻点宠

    人鱼有三宝。身娇体软推不倒。影帝想壁咚她,一脚踹飞膝盖碎。二世祖强吻她,一拳打碎满口牙。某少:老婆,要抱抱亲亲举高高!春风十里不如睡你。欢迎大家加入阿良企鹅号(1545349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