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33300000104

第104章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司马懿宁受孔明巾帼妇人素衣之辱,佯笑受之,也不应战,可知斯人之城府。作为敌手,这或许并不可怕,因为这只是作战方针的问题,其结果无非胜负之别。而他如此关切诸葛亮的个人状况,只字不谈战事,第一问他的寝食,第二问他的公务烦简,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则是尤其令人生畏的。

孔明所以叹曰:“彼深知我也!”这个“知”,既有棋逢对手的“知己”、“知心”的“知”,也有对其生死大限一目了然的“知”。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他最盼望的对方主帅身亡的结局。诸葛亮一死,则兵败,兵败,则蜀亡。虽然,谁也逃脱不了死神的魔掌,但诸葛亮却在加速自己的死亡进程,这正是司马懿求之不得的。

司马懿说过:“亮志大则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变),虽提兵百万,已堕我彀中,破之必矣!”他在军事上是并不忌畏诸葛亮的,加之对手可以不战而亡,当然要踌躇满志地说这番话了。

当使者回蜀营后,向诸葛亮汇报此行情况时,提到司马懿讲过的话:“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他不能不感慨系之了。因为在一双盼着你死,可你又没法不死的眼睛注视下,在倒计时度过生命的最后日子,那种内心悲痛,是不言而喻的。

诸葛亮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偏要这样劳累下去的根本原因,就是他说出来的“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这句话。正是这种对人的极端不信任,才导致他操劳过度,心力交瘁。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主簿杨颙以治家之道来戒劝诸葛亮的话,应该是所有那些事无巨细,全部包揽的领导者,要当做座右铭的。

事必躬亲的领导者,绝不会是一个成功者。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随后赶出,却不知去向,但见树林之东落下金盔一个。廖化取盔捎在马上,一直望东追赶。原来司马懿把金盔弃于林东,却反向西走去了。廖化追了一程,不见踪迹,奔出谷口,遇见姜维,同回寨见孔明。张嶷早驱木牛、流马到寨,交割已毕,获粮万余石。廖化献上金盔,录为头功。魏延心中不悦,口出怨言。孔明只做不知。

且说司马懿逃回寨中,心甚恼闷。忽使命赍诏至,言东吴三路入寇,朝廷正议命将抵敌,令懿等坚守勿战。懿受命已毕,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却说曹睿闻孙权分兵三路而来,亦起兵三路迎之,命刘劭引兵救江夏,田豫引兵救襄阳,睿自与满宠率大军救合淝。满宠先引一军至巢湖口,望见东岸战船无数,旌旗整肃。宠入军中奏魏主曰:“吴人必轻我远来,未曾提备。今夜可乘虚劫其水寨,必得全胜。”魏主曰:“汝言正合朕意。”即令骁将张球领五千兵,各带火具,从湖口攻之;满宠引兵五千,从东岸攻之。是夜二更时分,张球、满宠各引军悄悄望湖口进发,将近水寨,一齐呐喊杀人。吴兵慌乱,不战而走,被魏军四下举火,烧毁战船粮草器具不计其数。诸葛瑾率败兵逃走沔口。魏兵大胜而回。

东吴在诸葛亮前五次北伐时,都持观望态度或虚晃一招的手法,这一次,认真出兵,也是因为知道蜀已相当削弱,再经不起败了。唇亡齿寒,吴国也就危险了。

次日,哨军报知陆逊。逊集诸将议曰:“吾当作表申奏主上,请撤新城之围,以兵断魏军归路。吾率众攻其前,彼首尾不敌,一鼓可破也。”众服其言。陆逊即具表,遣一小校,密地赍往新城。小校领命,赍着表文,行至渡口,不期被魏军伏路的捉住,解赴军中,见魏主曹睿。睿搜出陆逊表文,览毕,叹曰:“东吴陆逊真妙算也!”遂命将吴卒监下,令刘劭谨防孙权后兵。

一支曾以火烧赤壁,杀退八十三万人马,而名声大振的雄师,二十年后,却被当年烧得焦头烂额的败军,一把火烧得晕头转向。历史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教训那些记性不大,忘性不小的人。

却说诸葛瑾大败一阵,又值暑天,人马多生疾病,乃修书一封,令人转达陆逊,议欲撤兵还国。逊看书毕,谓来人曰:“拜上将军,吾自有主意。”使者回报诸葛瑾。瑾问:“陆将军作何举动?”使者曰:“但见陆将军催督众人于营外种豆菽,自与诸将在辕门射戏。”瑾大惊,亲自往陆逊营中与逊相见,问曰:“今曹睿亲来,兵势甚盛,都督何以御之?”逊曰:“吾前遣人奉表于主上,不料为敌人所获。机谋既泄,彼必知备,与战无益,不如且退。已差人奉表约主上,缓缓退兵矣。”瑾曰:“都督既有此意,即宜速退,何又迟延?”逊曰:“吾军欲退,当徐徐而动。今若便退,魏人必乘势追赶,此取败之道也!足下宜先督船只,诈为拒敌之意。吾悉以人马向襄阳而进,为疑敌之计,然后徐徐退归江东,魏兵自不敢近耳!”瑾依其计,辞逊归本营,整顿船只,预备起行。陆逊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襄阳进发。

早有细作报知魏主,说吴兵已动,须用提防。魏将闻之,皆要出战。魏主素知陆逊之才,谕众将曰:“陆逊有谋,莫非用诱敌之计?不可轻进!”众将乃止。数日后,哨卒来报:“东吴三路兵马皆退矣。”魏主未信,再令人探之。回报果然尽退。魏主曰:“陆逊用兵,不亚孙吴。东南未可平也!”因敕诸将,各守险要,自引大军屯合淝,以伺其变。

东吴本意想通过牵制来减轻西蜀压力,并不想与魏大战。目的已达到,自然休兵。而魏此时,意在西陲,重点防蜀,当然也不打算和东吴决一雌雄。于是,双方心照不宣,各自回营,继续相安无事。国与国的关系,与人与人的交往,无大差异,都存有自己的利害考虑。

却说孔明在祁山,欲为久驻之计,乃令蜀兵与魏民相杂种田,军一分,民二分,并不侵犯。魏民皆安心乐业。司马师入告其父曰:“蜀兵劫去我许多粮米,今又令蜀兵与我民相杂,屯田于渭滨,以为久计,似此真为国家大患。父亲何不与孔明约期大战一场,以决雌雄?”懿曰:“吾奉旨坚守,不可轻动。”正议间,忽报:“魏延将着元帅前日所失金盔,前来骂战。”众将忿怒,俱欲出战。懿笑曰:“圣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但坚守为上。”诸将依令不出。魏延辱骂良久,方回。

孔明见司马懿不肯出战,乃密令马岱造成木栅,营中掘下深堑,多积干柴引火之物,周围山上,多用柴草虚搭窝铺,内外皆伏地雷。置备停当,孔明附耳嘱之曰:“可将葫芦谷后路塞断,暗伏兵于谷中。若司马懿追到,任他入谷,便将地雷干柴一齐放起火来。”又令军士,昼举七星号带于谷口,夜设七盏明灯于山上,以为暗号。马岱受计,引兵而去。孔明又唤魏延分付曰:“汝可引五百兵,去魏寨讨战,务要诱司马懿出战。不可取胜,只可诈败。懿必追赶。汝却望七星旗处而入;若是夜间,则望七盏灯处而走。只要引得司马懿入葫芦谷内,吾自有擒之之计。”魏延受计,引兵而去。孔明又唤高翔分付曰:“汝将木牛、流马或二三十为一群,或四五十为一群,各装米粮于山路往来行走,如魏兵抢去,便是汝之功。”高翔领计,驱驾木牛、流马去了。孔明将祁山兵一一调去,只推屯田,分付:“如别兵来战,只许诈败;若司马懿自来,方并力只攻渭南,断其归路。”孔明分拨已毕,自引一军,近上方谷下营。

据《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本意是要连魏延一并烧死在上方谷里的,所以评这本书的李卓吾先生,大发牢骚。“孔明非王道中人,勿论其他,即谋害魏延一事,岂正人所为?如魏延有罪,不妨明正其罪,何与司马父子一等视之也?……若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八个字,乃孔明羞惭无聊之语耳。”

且说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入寨告司马懿曰:“今蜀兵四散结营,各处屯田,以为久计。若不趁此时除之,纵令安居日久,深根固蒂,难以摇动。”懿曰:“此必又是孔明之计。”二人曰:“都督若如此疑虑,寇敌何时得灭?我兄弟二人当奋力决一死战,以报国恩!”懿曰:“既如此,汝二人可分头出战。”遂令夏侯惠、夏侯和各引五千兵去讫,懿坐待回音。

却说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分兵两路,正行之间,忽见蜀兵驱木牛、流马而来。二人一齐杀将过去。蜀兵大败奔走,木牛、流马尽被魏兵抢获,解送司马懿营中。次日,又劫掳得人马百余,亦解赴大寨。懿将解到蜀兵,诘审虚实。蜀兵告曰:“孔明只料都督坚守不出,尽命我等四散屯田,以为久计,不想却被擒获。”懿即将蜀兵尽皆放回。夏侯和曰:“何不杀之?”懿曰:“量此小卒,杀之无益,放归本寨,令说魏将宽厚仁慈,释彼战心。此吕蒙取荆州之计也。”遂传令:“今后凡有擒到蜀兵,俱当善遣之,仍重赏有功将吏。”诸将皆听令而去。

战争,固然是实力的较量,其实,也是指挥员智力的较量。因为任何一场战争,既是一个不停演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无序运行的过程,更是一个谁也无法知晓结局的相当茫然的过程。上方谷这一战,司马懿贸然行事,说明这位统帅要弱孔明一筹。积小胜利未必得到大胜利,同样,受小挫折未必就会是大挫折。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诸葛亮只不过使其多些茫然罢了。

却说孔明令高翔佯作运粮,驱驾木牛、流马,往来于上方谷内。夏侯惠等不时截杀,半月之间,连胜数阵。司马懿见蜀兵屡败,心中欢喜。一日,又擒到蜀兵数十人。懿唤至帐下,问曰:“孔明今在何处?”众告曰:“诸葛丞相不在祁山,在上方谷西十里下营安住,令每日运粮屯于上方谷。”懿备细问了,即将众人放去,乃唤诸将分付曰:“孔明今不在祁山,在上方谷安营。汝等于明日可一齐并力攻取祁山大寨,吾自引兵来接应。”众将领命,各各准备出战。司马师曰:“父亲何故反欲攻其后?”懿曰:“祁山乃蜀人之根本,若见我兵攻之,各营必尽来救,我却取上方谷,烧其粮草,使彼首尾不接,必大败也。”司马师拜服。懿即发兵起行,令张虎、乐綝各引五千兵,在后救应。

又干这种绝其粮道的老勾当,司马懿也不想想,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成败,与粮草关系匪浅,这样一个审慎的人,会让你捞个便宜?

且说孔明正在山上,望见魏兵或三五千一行,或一二千一行,队伍纷纷,前后顾盼,料必来取祁山大寨,乃密传令众将:“若司马懿自来,汝等便往劫魏寨,夺了渭南。”众将各各听令。

却说魏兵皆奔祁山寨来。蜀兵四下一齐呐喊奔走,虚作救应之势。司马懿见蜀兵都去救祁山寨,便引二子并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来。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到来。忽见一枝魏兵杀到,延纵马向前视之,正是司马懿。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延只望七星旗处而走。懿见魏延只一人,军马又少,放心追之,令司马师在左,司马昭在右,懿自居中,一齐攻杀将来。魏延引五百兵,皆退入谷中去。

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回报:“谷内并无伏兵,山上皆是草房。”懿曰:“此必是积粮之所也。”进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懿心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曰:“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冲杀。张虎、乐綝亦各引兵杀来接应。马岱军少,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綝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不想寨栅已被蜀兵夺了。郭淮、孙礼正在浮桥上与蜀兵接战。司马懿等引兵杀到,蜀兵退去。懿烧断浮桥,据住北岸。

此处原有魏延发现身陷谷中难以逃脱,仰天长叹“吾命休矣”之句,被毛宗岗父子整理时删去,大概也是觉得诸葛亮借此手段消灭政敌,实在是很卑劣的了。

且说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听知司马懿大败,失了渭南营寨,军心慌乱。急退时,四面蜀兵冲杀将来。魏兵大败,十伤八九,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雨大降,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

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这句话最值得那些急功近利,罔顾实际,胃口奇大,欲望特强的人深思了。

却说司马懿在渭北寨内,传令曰:“渭南寨栅今已失了,诸将如再言出战者,斩!”众将听令,据守不出。郭淮入告曰:“近日孔明引兵巡哨,必将择地安营。”懿曰:“孔明若出武功,依山而东,我等皆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无事也。”令人探之,回报果屯五丈原。司马懿以手加额曰:“大魏皇帝之洪福也!”遂令诸将:“坚守勿出,彼久必自变。”

你急我不急,有恃无恐地等待,也是一种促使对方生变的战术。

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略曰:

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

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有的人一辈子没当过官,好容易捞到一顶乌纱帽,便怎么都不肯撒手,这就是俗话说的不会当官了,只宜当总务科长。诸葛亮难道真如他的敌人骂的那样,南阳一鄙野村夫吗?怎么会毫无识见到如此地步?罚二十以上必亲自在场,也太过分了。而他又是个惩罚主义者,岂不是一天到晚光监刑都来不及吗?

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某如此应对,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孔明叹曰:“彼深知我也!”主簿杨颙曰:“某见丞相常自校簿书,窃以为不必。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必使仆执耕,婢典爨,私业无旷,所求皆足,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婢仆哉?失为家主之道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今才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司马懿之言,真至言也。”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众皆垂泪。自此孔明自觉神思不宁,诸将因此未敢进兵。

说得好!大智若愚,是有它的道理的。

却说魏将皆知孔明以巾帼女衣辱司马懿,懿受之不战。众将不忿,入帐告曰:“我等皆大国名将,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即请出战,以决雌雄。”懿曰:“吾非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也,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若轻出,有违君命矣。”众将俱忿怒不平。懿曰:“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众皆允诺。懿乃写表,遣使直至合淝军前,奏闻魏主曹睿。睿拆表览之,表略曰:

臣才薄任重,伏蒙明旨,令臣坚守不战,以待蜀人之自毙。奈今诸葛亮遗臣以巾帼,待臣如妇人,耻辱至甚。臣谨先达圣聪,旦夕将效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臣不胜激切之至!

诸葛亮是个伟人,是个接近于完人的人,这也就使他产生了太多的自信。拥有太多自信的人,便自视甚高,而不大把别人放在眼里。由于缺乏群众观点,肯定事必躬亲,而不愿假手于人。诸葛亮治蜀,多用平实之才,守成有余,开拓不力,而恃才狂放,倚武倨傲者,往往被搁置摈弃。蜀中干部,青黄不接,他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着急,他努力物色人才,确也是事实。但他的用人标准,较之曹操拘谨偏执,因而不可能有出色的人物出现,这也是大树下不长青草的定律。他一人把阳光都吸收了,小草自然就恹恹无生气了。

睿览讫,乃谓多官曰:“司马懿坚守不出,今何故又上表求战?”卫尉辛毗曰:“司马懿本无战心,必因诸葛亮耻辱、众将忿怒之故,特上此表,欲更乞明旨,以遏诸将之心耳。”睿然其言,即令辛毗持节至渭北寨,传谕令勿出战。司马懿接诏入帐,辛毗宣谕曰:“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众将只得奉诏。懿暗谓辛毗曰:“公真知我心也!”于是令军中传说:魏主命辛毗持节,传谕司马懿,勿得出战。

蜀将闻知此事,报与孔明。孔明笑曰:“此乃司马懿安三军之法也。”姜维曰:“丞相何以知之?”孔明曰:“彼本无战心,所以请战者,以示武于众耳。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此乃司马懿因将士忿怒,故借曹睿之主,以制众人。今又播传此言,欲懈我军心也。”

辛毗是个明白人。

正论间,忽报费祎到。孔明请入问之,祎曰:“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乃自引大军至合淝,令满宠、田豫、刘劭分兵三路迎敌。满宠设计,尽烧东吴粮草战具。吴兵多病,陆逊上表于吴王,约会前后夹攻,不意赍表人中途被魏兵所获,因此机关泄漏。吴兵无功而还。”孔明听知此信,长叹一声,不觉昏倒于地。众将急救,半晌方苏。孔明叹曰:“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

任何政治上的联盟,都是靠恐惧,而不是靠友谊建立起来的。现在,蜀国已精疲力竭,非位居江左、拥有荆益、兵精将强之际那样被吴国所需要了。这种伙伴关系,吴国任何一个明智的人都认为应该抛弃,绝不会为之而与魏国大动干戈。诸葛亮从隆中对开始一生倡导的吴蜀联盟,最后一个休止符,竟在此时此刻奏响,与丧钟无异。

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维曰:“丞相何出此言?”孔明曰:“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暗,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维曰:“天象虽则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孔明曰:“吾素谙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闲杂人等,休教放入。凡一应需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运。”姜维领命,自去准备。

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孔明拜祝曰:“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拜祝毕,就帐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李卓吾说:“谁云孔明胸中有定见哉?不惟国事不识天时,亦且身事不知天命。祷星祈命,岂有识者之所为哉。”

却说司马懿在营中坚守,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谓夏侯霸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军直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乱,不出接战,孔明必然患病矣,吾当乘势击之。”霸引兵而去。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伏地请罪。姜维忿怒,拔剑欲杀魏延。正是:

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

未知魏延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坐等对手死亡而不战,这才是真残酷。

同类推荐
  • 传世藏书-喻世明言(上)

    传世藏书-喻世明言(上)

    《传世藏书》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一切可借鉴的古籍整理成果认真校勘,使其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历时六年,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是重振华夏藏书风气、让中华文化永久传递的壮举,是倡导国人大兴读书之风气、振兴祖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壮举。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史记(第四卷)

    史记(第四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百家姓

    百家姓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华姓氏的起源、类别、特色、郡望和堂号,以及中华百家姓。
  • 九云记

    九云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随君伴久生

    随君伴久生

    啊,谁踢我,喝醉的人女孩,爬在一个人身上,而那个人一脸温柔的看着他.等待他们的是爱情,还是恨
  • 潜龙图

    潜龙图

    他是前朝皇帝的外孙,更是本朝至高无上的皇子,因为身份的尴尬,处处受他人掣肘,以异眼视之......潜龙在渊,揣度天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出则已,一出脚踏九重天......
  • 修灵琴箫

    修灵琴箫

    主人公唐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修灵星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最后与他的爱人一起升入神界。
  • 宠爱之我是你的避风港

    宠爱之我是你的避风港

    宝贝,放心大胆地往前走,我是你今生今世的避风港!他们结婚很多年以后,没有吵过架红过脸。他爱她,爱不够呢,怎么会舍得跟她吵架。这辈子只会宠她,宠她,还是宠她。真真是惹人羡慕嫉妒恨啊,于是有人就问他,“至今为止你有后悔的事吗?是什么?”他看着站在他身边,挽着他的手笑盈盈的她,“有,我最后悔的是让我错过了她七年。”正说着他就拉着她的手,与她十指紧扣,“还好,我找回了她,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生生世世,我都要她,只要她。”他不会再放开她的手。众人又被塞满了狗粮,已经撑得死死的了。
  • 丫头不要跑

    丫头不要跑

    “辰浩宇,你我跟你没完”“辰浩宇,你居然无视我,我不要跟你订婚”“嗯,好的,再见”“你你混蛋,辰浩宇,你混蛋“
  • 战星之魂

    战星之魂

    ?“我们需要支援!总部!总部!”年青的中尉撕心裂肺的喊着,面前的世界被绝望所占据,尽管他的半边身体都已被炮弹炸起的尘土所掩埋住,他任然没有放弃对于活着最后的追求,紧接着,一颗六十毫米的榴弹就在他的耳边炸响,为他揍起了通往天堂的赞歌。这是战场,充满了硝烟与战火的残酷,机甲母舰的地毯式收割轰炸,光凌坦克清洁无污染的极限虐杀,令人绝望的卫星战术轨道炮的清扫。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文明通往浩瀚宇宙的最后一战,正如两个世纪前的一位蒋姓将军说的,“攘外必先安内”于是乎,被称为世界第一强国的M国对整个地球发起了战争,其他如排名第二的Z国等纷纷结成同盟,进行抵抗与征服,因为他们知道,这场战争只能有一个胜者!
  • 曾经梦见你离开

    曾经梦见你离开

    [花雨授权]爱上他,换来欺骗;留住他,就用手段。原来爱情的世界里充满了尔虞我诈。当她看到他寂寥的眼神无所归依时,终于决定放任他自由。谁知百转千回之后,生活又回到了原点,能否是与他相偕相伴走完一生的起点?
  • 传世九羽

    传世九羽

    传说在古老上古末年,万年之劫,异族降临,人,妖,魔,三族一同抵御,整个大陆民不聊生,最后三族惨胜,集四大神器,千万人献祭,封印异族异帝。世间灵气微薄,世间一片混乱,各地分争,被迫三族剩余强者立下契约,三族互不侵犯,从此进入道陷年间,历经千年,灵气慢慢恢复,神体现世,各方门派出现强者,逐渐行成格局,上有古族,隐世家族,各大皇朝建立,门派云集,历尽争战,最总行成格局。在一座小城,出现了一个人,名战羽,从小隐其体质,默默成长。看他如何修炼古术掌握天火炼化神兵从一名小卒,带着神兽,拾秘籍,捡神兵,屠妖魔,一步步成为天骄。最总继承神位,镇守人族。
  • 中华神童故事(三)

    中华神童故事(三)

    中国古代有很多神童,他们的故事反应了中国人的智慧。为此,这套故事丛书共精选了众多中国古代名人童年时期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他们的聪明与智慧,能给广大儿童读者以智慧的启迪,中华神童故事系列丛书共分为《中华神童故事(一)》、《中华神童故事(二)》、《中华神童故事(三)》和《中华神童故事(四)》四册。
  • 异瞳界

    异瞳界

    他们是可怜的孩子,他们被世界摒弃,他们闯荡天下。他是冷眼看世界只对她好,她恨她的父母唯独不恨他。他们是兄妹,受尽老天折磨,十六岁终于转命,老天开始偏袒他们,这一路上会碰出什么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