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同志:
您好!
大作《陈赓大将》已拜读。祝贺您又创作了一部优秀的电影文学剧本,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我军高级将领的形象。我觉得陈赓大将跟陈毅市长一样真实动人。
在再现革命队伍中的高级领导人物的艺术形象上,您大胆地突破了过去的一些禁忌,打破了对领袖人物的抽象化、概念化和一般化的理解和艺术处理,从人物的真实生活的各个角度描写人物,这是您对创造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形象方面的艺术上的贡献,也是陈赓的形象塑造成功的原因之一。
这个本子,您如果还打算进一步加工的话,是否可以考虑以下各点:
在陈赓的形象上,您既写了他的军事指挥员,即大将的一面,又写了他普通人的一面,特别是他爱玩爱闹的一面。这确实是陈赓的性格,但是不是玩闹的一面写得太浓了?而大将的一面是否着笔又嫌淡了一点呢?比如像穿蟒袍、冰上跟来访者开玩笑骑牲口等等,是否可以删去?和敌军对阵时,那种大将的威仪是否可以加强呢?
战争片,不能从头到尾光是打仗,这是您在这部作品中的又一成功之处。但是,要写出一个打了一辈子仗的大将,毕竟打仗还是第一位的,因此,我觉得,必须首先写好战争场面,不要响几炮,冲锋一次就交差。应当多拿出几尺胶片来把惊心动魄的战场展示给观众看,让观众如身临其境,悬起一颗心等候厮杀。要特别注意写好临战时刻。咱们的国产战争片太不注意这些了,有些影片虽然从头到尾仗打了很多,但打的却是“打仗”的概念,是“打仗”的一般概念,既无特点,又无真实感,不少编剧和导演未把战争和战斗当做有个性的现实生活场景去认真对待,认真研究,认真表现,只是让指战员们去“打仗”就是了,因而战争场面没有什么看头。在《陈赓大将》一剧里,我希望您写好两个战役,一个是开头部分的太岳战役,胡宗南进攻陕北,陈赓横扫晋南十三县,解放晋南。另一个是最后歼灭李军的战役,因为全剧要结束了,着力写好这个战争场面,就可使前边所写的一切大放光辉,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坚实辉煌。总之,希望您能在这部作品中,在描写战争场面上能有个突破。
为了写好战争,写好陈赓,还要写人民群众,特别是在横扫晋南的战役中要有宏伟的群众场面,您的《西安事变》是一部特别成功的影片,如果要说不足,我认为主要是写人民群众不够,这样,那些英雄们的行动,就好像不是历史的、来自人民深处的力量的结果,而仿佛是英雄人物的个人意志的表现了。《陈赓大将》一剧,我以为仍然忽略了对人民群众的表现,其实只要有若干个镜头就行了,用不了多少胶片。写群众当然要写群众支援战争,迎接解放的场面,但还不能只是写这些,如果仅仅写这些,那还会是一般的场面。因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在群众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群众,自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只有把这种情景展示出来,哪怕只是一两个镜头把群众的争论、冲突展示出来,这场战争的历史感就会表现出来。
最后一点是,除陈赓以外的其他人物还得要写一写。可以看出,您在主人公陈赓的艺术表现上,下的功夫不小,可是对于其他人物,就好像没有构思过似的,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性格。在这样一部作品里,对主人公以外的人物不写好可是不行的,这不是一个短篇小说或中篇小说,这是一部大作品,除主人公之外的其他主要人物,一个一个都要作为典型来塑造,再次一等的人物,即便不作典型来塑造,哪怕几笔也得有个鲜明的个性才行。
这封信写得很长了,我把我想到的几点告诉了您,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只是因为您又拿出一部令人兴奋的作品,人一兴奋,就免不了想絮叨几句,说得不对呢,让它从耳旁刮过去就是了。向您致以衷心的祝贺!
握手!
王汶石
1982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