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同志为孩子们写了这本书,书中包括六篇娓娓动听的故事,这对精神上如饥似渴的孩子们来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她要我写个序,说几句话,我欣然应命了。
高华同志是近几年登上文坛的一位青年女作家。她以她的一篇颇为精彩的短篇小说《贝贝》和读者初次结识,此后不断努力从事短篇小说创作,除现实题材外,还写历史题材。她所经营的文学园地是宽阔的。现在她又为孩子们写作,书中描写汉族儿童的生活故事,还讲述了藏族少年的故事,不但写了中国儿童,而且写了外国儿童,这就显示了她的生活视野和多方面反映生活的兴趣和才能。
高华同志和她同时代的青年一样,有着广阔的生活经历。她出生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童年和中学时期的生活在上海度过。六十年代中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也是在那儿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最初两年。一九六八年,她同一批同学被下放到陕西关中北部高原地区农村劳动锻炼,两年后就在那里被分配到一个乡村小镇的中学教书,从此当了十年中学教师。以后又调到咸阳地区文艺创作室,从事了两年专业创作。儿童文学的老前辈叶圣陶同志发表过一个很精辟的见解,他说:“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中小学教师最为适宜,因为他们干的是教育儿童的工作,又最熟悉少年儿童的生活。”他这个看法非常符合实际,很有道理。自身的童年生活经验,加上十年的乡镇中学教师的经历,给高华同志描写少年儿童生活或与少年儿童相关的人物,提供了丰厚的基础。这本书里的六篇儿童小说,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上结出的果实。
多年的教师生活,特别是整个七十年代的教师生活,青少年在校内校外的现实表现,都促使我们这位富有责任感的女教师,特别关心少年儿童心灵美的培育和成长。谁都知道,十年动乱的最可悲的后果之一,就是解放后多年辛苦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的社会风尚遭到严重破坏,把愚昧和野性留在社会生活之中;近几年来,随着对外开放,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腐朽没落的文化乘机侵入,严重污染着我们的社会风气,浸润和污染着青少年的稚嫩的心灵。由失去正常教育而造成的野性,同外来的腐朽堕落文化相结合,就在青少年中产生了严重的恶果。抵制和消除对少年儿童的这种腐蚀和污染,已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一件大事,是有关百年、千年的大事,在这件关系祖国未来的大事上,文学艺术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有多年从事青少年教育实践经验的高华同志,深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的精神熏陶和榜样的力量,她在为少年儿童写作时,着力追求实际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善和美,书中的六篇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丑恶,又表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善与恶、美与丑的争斗,消长,或交替;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小多吉、小格布、赵小杰、马小林、棉花等少年儿童形象,以及立志为攻克地方病而自愿去山村的“芝麻姨姨”、生活在逆境中但却思想行为高尚的刘信等一系列形象鲜明可敬可爱的人物。特别是《认“干大”》中的刘信,从艺术上讲,这在高华的短篇小说中,可算得是攀上了一个新的梯级。刘信这个人物写得形象逼真,性格鲜明,读起来颇为生动感人。
短篇小说,包括为少年儿童写的短篇小说,不一定全都要求有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但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特强,因此他们还是比较喜欢读那种故事性强的小说。这本集子中的六篇小说,其艺术特点之一,正是情节曲折,故事完整,给孩子们读起来,是颇可引人入胜的。这也是任过多年教师的作者,深知少年儿童的文学欣赏心理,为了表现生活事件本身的曲折复杂性和满足小读者的审美要求而用心追求的艺术效果。
为少年儿童写作,在高华同志来说,也还是初次试笔,艺术是无止境的,这些作品,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还留下一些可供推敲和润色之处,但它却仍然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尝试,它也是我省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可喜的收获,对广大小读者来说,也是一个喜讯。
我说是一个喜讯,还因为我们的儿童文学队伍又添了新人。几年来,全社会都向文学界呼吁:多多为孩子们写书,写思想健康、情绪向上、趣味高尚、知识丰富的书,写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所需要的不同的书。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和指导机构,我们省又成立了未来出版社。儿童文学创作,近几年来,也确实有了一些发展,但同党的要求,同人民的要求,同两亿多小读者的要求相比,其差距却太远、太远、太远了。儿童文学创作队伍还不够壮大,而且其成员又多半是“兼营”,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只有少数几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作家为小读者写作,“兼营”也好,“兼营”的作家越多越好,自然,人们希望有更多的作家专门为孩子们写作。我们希望高华同志以这本书为起点,为孩子们继续写,并且一直写下去。
为少年儿童写作,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有志于儿童文学创作的人,把自己的笔墨终生献给它。
1983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