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之中,如今朝会已少了一个蔡王说话,不是他不来,而是给皇上限制了自由不能来,这些情况,身为兄长的陈王是心知肚明,他曾向八王爷询问过此事,而八王叔只给他一句话:闲事少管。
陈王他却不知道,蔡王赵似之事其实是八王爷周旋才得以有转机,要是照我的脾气,早让他自尽了,眼不见为净,少得自己又要为他的事花费心机。
陈王听说是要再设立一个枢密使,明显是赵佶要平衡各方势力,这时要么不支持,要么给自己予最大的好处,而现在蔡王又不在朝中,只好自己出面了。
想到这里,陈王上前一步道:“陛下明鉴,我大宋自开国以来,枢密使一职都是授予为国立有大功的文武各官,如果没有合适的,是宁缺勿滥,往往是只设立一个枢密副使之职,如今朝中应该还没有哪一个人适合担任此职啊。”
我笑笑,并没有马上作答。
宗泽是深知皇上意思的,见皇上没有作答,他便向陈王发问道:“那陈王的意思是……”
陈王鄙夷地向宗泽望了一眼,他知道宗泽是赵佶的心腹之人,倒也不敢太得罪这位当朝红人,心中腹诽了他一番向赵佶道:“依臣兄的意思,如今既然没有合适的枢密使人选,而现在又要急着处理枢密事,不如暂时让种将军出来,如果是种将军身体真正有问题的话,就在朝中让一个人先顶替着。”
我知道陈王的意思,不就是看种师道不顺眼嘛,要换一个他们四王信得过的人,他们的意思最好还是让蒋之奇回来,那就一劳永逸,免得大家再有什么争执。
我笑了,向陈王道:“王兄此言欠妥,种将军是朕亲自从西北把他调回来的,在军事方面朕还要多多让他给出好主意,他的兵部尚书已经让给高永年了,再要把他的枢密副使去职的话,不知道情况的以为皇家是刻薄寡恩呢,不行。”
既然皇上已经否决了种师道去职,而现在又急需有人知枢密事,枢密使一职便很难以更改了。
陈王退了回去,他打定主意,只要其它人或皇上提的人选有一点儿不合意,他就以祖宗之法反对。
我见没有谁提什么意见了,便对陈王、定王、卫王三人的方向道:“其实陈王刚才所说的也有道理,这枢密使一职事关重大,也不是寻常的人可以担任的,朝中诸臣,三公六卿,合适担任此职的人是难以寻找,但是,朕的意思是让皇室中人来担此职务。”
皇上此言一出,陈王、定王、卫王心中更是大震,由皇室中人担任,哗,这是大好事啊,是不是赵佶发疯了,要不就是以此计来分化瓦解诸王之间的联盟,可得小心从事啊。
而殿中诸臣,听了皇上的这些话,除了韩忠彦、宗泽马上反应过来以外,其它人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朕的意思是,赵俟昆。”
八王爷听到皇上叫自己的名字,马上料到皇上可能要自己担任枢密使一职了。
“老臣在。”
八王爷精神抖擞地出列。
“八王叔啊,朝中现在没有什么人选,这枢密使一职只好委屈你来担任了,不知八王叔意下如何?”
“既然皇上如此看重老臣,老臣就只好勉力而为。不过”八王爷话锋一转:“冲着皇上早些时候在紫宸殿对老臣说的那一番话,老臣也不敢推辞。”
至于皇上对八王爷说了什么话,当时只有韩忠彦、宗泽、高永年、林冲四个人知道,那句话,后来八王爷回家后想起来也不由热泪盈眶,“这大宋江山本是你八王叔太祖一脉的,你八王叔要是想捣乱,今天你就不会来了。”这是皇上对自己一家的信任啊,当时我只是无人可用,给他一个定心丸而已。
这一下,连其它三王在内的人,都不敢对八王爷上任枢密使一职说半个不字。
“皇上英明。”诸臣对皇上的任命不由异口同声地说。
这时,却见童贯拿着什么东西匆匆忙忙而来,向小林子一招手道:“启禀陛下,西北八百里加急军报。”
我心中一震,表面上若无其事地道:“呈上来。”
其实我心中暗骂童贯这家伙真不懂事,刚才那情势朕刚刚把它摆平过来,现在突然来个西北军报,要是捷报倒是没有什么,要是有什么不妥的话,高永年却不知如何下台阶了。
高永年心中也一阵紧张。
小林子在殿中也知道刚才的事,打开战报时手不由一阵颤抖,我平静地向他说:“念。”
吕惠卿的军报却极其简单。
“经略西北安抚使吕惠卿叩报:西北军大捷,目下微臣已攻陷铁山关,兰州城指日可下。高光远军兵入廓州,军力正往湟州逼进,种师中右军已占领熙州,中军在通会关牵制敌部,左军已下循化、怀羌二城,正往河州逼近。王厚部、刘延庆部严阵以待,目前尚无动静,请皇上示下。”
小林子一口气把吕惠卿的西北军报兴奋地读了下去,众臣却在大眼瞪小眼,他们想象不出吕惠卿的这一仗是怎么打的,往日宋夏战争都是互有胜负,怎么这一次似乎是大宋全胜之局。
韩忠彦最早反应过来,忙上前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吕将军这一次可是为我大宋出了一口恶气,比上一次为难辽国之事还要解气,皇上是知人善用啊。”
大家一阵附和,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
八王爷赵俟昆现在已经是枢密使了,他从军事的角度向我发问道:“皇上,历来我宋夏战争,都是胜负难测,大家各占五五之数,此次大宋大捷,老臣看来是有些问题。”
这倒象是在泼冷水,不过以八王爷的忠心耿耿,和他以往一直是在禁军中视事,说不定是真的看出了什么问题也难说,自己可别给一次胜利冲昏了头脑。
我惊诧地问道:“八王叔,你看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