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卿家对朕的判决可有什么意见?”
我这话一说出去,那一大帮子臣工不由又跪了下去,他们敢有什么意见,皇上金口一开,就是有意见也不敢说啊:“皇上英明,臣等谢谢皇上的隆恩。”
“好吧,既然各位卿家没有什么意见。高永年。”
“微臣在。”
“传令给卢俊义和林冲,给朕立刻查封他们这十二家府第。不,十三家,包括赵成府第也要查封。”
说完,我向八王爷道:“八叔,请见谅。”
八王爷苦笑,却不敢作答。
“宗泽,你让两院的人着蔡卞过来。还有,大考差一个时辰就要结束了,让巡哨营的官兵一俟龙门大关,就把李清臣和苏辙两人护送到宫中来。”
“宗泽遵旨。”
“张商英啊,现在京中还有多少是官声一向清正却赋闲在家的勋贵们?”
“哦,启禀陛下,微臣才接管吏部不是很久,对于赋闲在家的朝臣不是很熟悉。还是请韩相说一说吧,韩相以前毕竟是吏部尚书,他最熟悉不过了。”
其实张商英是知道的,不过在这个关键的风口上,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吏部尚书,焉敢胡乱发言,还是让韩忠彦来说比较妥当。
我想想也是,便把头转向韩忠彦。
韩忠彦笑笑,他知道张商英的心思,这小子也算是明白事理之人,不枉自己提拔他一场。
“皇上,京师之中,一般的人早已经给您人尽其用了。不过也还有三四个人也许皇上没有想到的,其中两个是皇上的舅舅,前向氏太皇太后的弟弟向宗回和向宗良,他们两人是这次太皇太后驾崩后回来奔丧的,向宗回原是两渐路的安抚,向宗良却是原御史台副丞,到大理国出使为他们新皇上登基进贺礼,只是向氏太皇太后还在之时,一向不许他们多干政,也不提拔他们,后来赋闲在家。向氏两兄弟的才干,朝中可是有口碑的哦。”
我记起来了,在向氏太皇太后的葬礼上曾经见过他们兄弟俩人,后来郑贵妃还和我提起过他们,说了他们的一些好话。我当时还以为是郑贵妃在顾念向太皇太后的对她情意,而想对他们兄弟俩有所回报,并没有放在心上。
“韩卿家继续说下去,还有谁呢?”
韩忠彦瞧皇上脸色一直很平静,知道皇上并不在意,继续说道:“还有就是当今国丈王藻,他一直是在地方州府任职,不过不用看什么,只要看京西王氏一族如今的兴盛状态和王恒那小子,就可以知道王藻的能力。”
唔,我还能不知道我老丈人的能力吗?不过这事情我说出来和韩忠彦说出来的效果可就大不一样,至少现在是大臣们的推荐,不是靠他女儿的裙带关系跑上来的。
“还有就是郑居厚的弟弟,原开封府知府郑居中,此人在开封府任知府之时有郑青天的称号,就从这一点可知其官声和品行。而且此四人均是一榜进士出身,只因后来成了外戚身份,才赋闲在家。”
我点点头,知道韩忠彦后面那句话的意思,大宋朝自立国以来一向是反对外戚干政。因为外戚实际上已经等同于皇室子弟,要是让他们掌权的话,会对皇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自宋太宗朝开始,就反对外戚主政。
不过我可不会这么想,只要对他们的权力有一定的限制,他们就象孙猴子一样,是不会翻出如来佛的手心的。
“那好,既然韩卿家这么说,小林子,你让人到他们府中,就让他们四人也一起到这里来吧。其它人就在紫宸殿中候着,八王叔、韩卿家,你们两人随朕到南书房议事。”
“臣等遵旨。”
在南书房,我等八王爷和韩忠彦两人坐定,也就不多说,开门见山地道:“八王叔、韩卿家,你们也应该猜得到朕为什么让你们两个人到南书房中来议事了吧?”
八王爷赵威和韩忠彦是什么人,岂能不知道皇上的想法,就从皇上这一次大张旗鼓地处置一帮官员,知道皇上不外乎有两个事,一个就是人事的更迭,他们两人不过是皇上在任用一些人之时给皇上一个提醒,具体要任命谁,还是皇上说了算。另一个就是想要在官制上作文章。不过历朝历代的所谓官制改革,也都就是换汤不换药,改来改去,还不是一样,要腐败的同样腐败。更有甚者,会造成一些小人得志,祸害百姓之事呢。
我瞧八王爷和韩忠彦的神色,似乎是不以为然的样子。
八王爷道:“皇上召老臣两人进来是什么意思,老臣大略还可以猜得出,不过还请皇上明示。”
我笑了,略带自嘲地道:“朕就喜欢和聪明人说话,八王叔、韩相,你们也看到了,仅仅是赵成这小小的一件事,就牵出这一大堆的案子来,大宋的官场啊。”
说到这里,我叹了一口气。
韩忠彦见皇上这么说,也不由跟着叹息道:“是啊,老夫也没有想到,三省六部和九卿五监会成为这个样子,说句实话,陛下,老臣是有失职、有亏职守啊。”
我知道韩忠彦是有感而发,并不是真正的有亏职守。不过既然他说到这里,我也就不用再说什么了:“八王叔、韩相,既然说到这里,朕也就实说了。你们说,三省六部之中各人是干什么大略还是清清楚楚的,可九卿五监呢?他们在干些什么?这一次并不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十四个三品以上的大员啊,竟然倒下了一大半。朕的意思,既然已经发生了,那就对我们大宋的官制进行一次改革,九卿五监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那就取消它们。”
八王爷和韩忠彦知道皇上不仅仅是为了取消什么九卿五监,如果单单是这一件事,肯定不会只让他们两个人在这里,在早朝之中宣布即可,绝对没有什么人敢有什么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