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云: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佛家所谓锁心猿,栓意马,自净其意;六祖惠能说:出入即离两边;二道相因,生中道意;仅就爱恨而言,皆不能过激也。
尝因失恋忽觉心痛,知此乃情绪过激也。幸能悟得人生处处有青山,迷途知返,没落下毛病。
情绪过激,思想不会拐弯,许多抑郁症由此产生;而此类疾病已继心血管疾病之后成为危害人类的第二大疾病(见日本医学博士著作《病由心生》)。
情绪要宣泄,需要宣泄,但要有度;情绪过激,必然生病。林黛玉因忧思生病,周瑜因大怒生病,结果都不好的。
人体健康需要中和,家庭幸福需要中和,国家兴旺需要中和,世界和平需要中和……
愤愤不平之气,悲悲切切之气,皆乖戾之气,时间长了会使人作病,当有所收敛,有所警戒也。儒家所谓克己复礼,佛家所谓持戒忍辱,道家所谓致虚极守静笃……医家所谓恬淡虚无也。
意念在西医看来只是一种情绪,不具物质性;而在中医看来,意念是“神”,类似于光,神能驭气;情绪过激,神识乱动,人体正常气机就被扰乱,“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涣散),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袪”;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疾病就要发生了。
谨守中道,谨守中庸之道,不仅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也是每个人的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