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观察的特点观察力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其他几个因素健康发展的基础。简单地说,观察就是指有目的地去观看事物,可以帮助孩子得到周围世界的有关知识和信息,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从更宽广的定义上说,观察是感知觉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在综合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进行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在看书或观察别的东西的时候,不太注意细节,也没有什么条理,观察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顺序,这不是孩子故意捣乱,而是幼儿观察的特点。
幼儿观察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观察持续的时间来说,幼儿观察不能持久。
幼儿观察受自己的兴趣影响大,目的性差,孩子本身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幼儿观察事物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差。如有的孩子看一下电视又跑去玩玩具,有的孩子在看书时也常常是拿起一本书刚刚翻了两页又换另一本。一般来讲,年龄越小,观察的持续时间越短。
(2)孩子观察的随意性和兴趣性最为突出。
由于婴幼儿的求知欲强,而克制能力差,因此在观察时,容易受兴趣左右。对感兴趣的东西,观察就会全神贯注,比较仔细;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就很难进行持续观察。例如,家长带孩子去动物园,孩子观察他喜欢的动物,比如猴子、长颈鹿等等,孩子会很仔细地观察,事后还会记得猴子的毛是褐色的,大象有一条长鼻子,长颈鹿的脖子很长;而如果家长要孩子看的东西他不感兴趣,那么事后再问孩子那种动物的特征,孩子就说不出来,因为他没有仔细观察。一般说来,色彩鲜艳、动态的事物容易引起孩子的观察兴趣,反之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由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还不够发达,抑制功能比较差,因此在观察时,婴幼儿往往会随心所欲地进行。即使在观察前家长对其提出了观察的目的和要求,但当具体观察时,他可能被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吸引,而把家长提出的观察要求忘掉,这也是孩子观察的随意性和兴趣性的体现。
(3)孩子观察事物不够细致。
孩子观察的细致性和他的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观察也越仔细。孩子的观察力急剧发展的年龄是3岁以后。3~4岁的孩子观察事物的时候一般只看到事物粗略的轮廓,很少自觉地去注意隐蔽和细微的地方。这是由于孩子的视觉器官发育得还不够成熟,不能把外界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清晰地分辨开来,因而对事物总是作为整体来认识,容易记住事物的整个轮廓,而忽视细节。而观察的重点也是有选择的,对喜欢或有兴趣的事物就反复地看,不感兴趣的事物会视而不见,所以观察常常发生遗漏现象。如在看图讲述时,孩子常常注意画面上突出的人或物,而不太注意人物所在的环境或细微的表情特点。
(4)孩子观察的目的性较差,观察容易受到干扰。
幼儿在观察时,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干扰而转移注意目标,如孩子正在看书,听到楼道或窗外有说话的声音,就会探头去看。一般来说,孩子观察的目的性的强弱和孩子年龄也是成正比的,5~6岁的孩子能排除一些干扰,按计划进行观察,但观察的坚持性主要取决于对观察事物的兴趣。
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的观察力是指幼儿在观察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幼年形成的观察习惯会为孩子一生的学习提供经验。幼儿的观察力随年龄的增长,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得以发展。在发展感知觉的能力基础上,家长可以适时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如气候变化、动物迁移、自然常识等等,在观察时,做到从表及里、从近及远、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好奇心,养成观察事物的好习惯。父母要根据幼儿观察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在孩子还小,观察还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父母要帮助孩子明确观察的目标和任务。要为孩子创造观察条件,孩子本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家长应很好地利用孩子这一天性,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地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针对孩子观察时目的性差、容易受外界干扰的特点,观察的目标越具体明确,观察的效果越好。因此,在孩子观察时要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在动物园看大象时,告诉孩子看看大象是什么样的,看看大象的耳朵、鼻子、身体、尾巴、腿是什么样的,后者就更为明确。这样孩子观察的目标更清楚,观察后对大象的认识更清晰。同时,家长在平时要指导孩子观察,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知识和生活。比如,让孩子观察家里养的花草、小鱼,晚上带孩子观察星空,讲讲简单的星座。白天观云,看到云的流动,讲一讲“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披蓑衣”等谚语的简单道理,这样做不仅使孩子从中学到知识,体验观察的乐趣,又能促使孩子多思考,从而培养和发展孩子良好的观察能力。
父母为孩子确定的观察对象要有吸引力,并注意培养孩子兴趣的多样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他对观察的兴趣。生活中各种事物纷繁复杂,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观察兴趣,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这些都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思考。但是,孩子要保持长期的兴趣却很难,家长要适当调整措施,保证孩子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过程,让他的兴趣持续长久。如果要让孩子的观察更为专注,就必须使所观察的事物本身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此,观察的对象应是孩子感兴趣的或要引起孩子兴趣的。如果让孩子观察的事物过于单调或是十分熟悉,他们会觉得厌倦,而观察的事物过于复杂、难度太大,他们会因没有成就感而降低观察的兴趣。
在孩子观察的时候,父母要经常指导孩子掌握观察的方法。针对幼儿观察不全面、不细致、容易遗漏的特点,可以通过语言的提示教给孩子必要的观察方法。在观察之前,让孩子明确观察目的。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转半天,回到家里,也说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在观察的过程之中,培养孩子学会合理的观察顺序。告诉孩子如何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指导孩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比如父母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大象时,就可边看边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回答,如大象的身体大不大?牙长在什么地方?鼻子有什么特点?鼻子是干什么的?等等。只有经过父母有意识的启发,孩子才能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父母要教会孩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观察活动。例如,色彩、形状、声音、气味等,需要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有时甚至要尝一尝,只有这样用多种感觉去亲自感受,才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留下丰富深刻的印象。观察过后,要求孩子口述观察结果。这一要求会大大促进孩子观察的积极性,并使观察过程变得更仔细更认真。
孩子掌握了观察方法,能提高观察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窗户,是思维的触角。孩子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对于开发智力也非常重要。
三、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方法(1)比较观察法同时观察两种以上的物体,比较其异同。通过比较观察,训练孩子辨别物体间的细微差异,并提高孩子的辨别、分析能力。这时可大量运用图片,学习辨别图片的差异,如让孩子找出大部分相同只有几处差异的两张图片的不同,辨别的难度可由易到难,差异由少到多、由明显到隐蔽。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观察游戏:找找看方法:①妈妈把一个大苹果和一个大鸭梨放在桌上,然后对宝宝说:“苹果和鸭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宝宝认真地看一看,告诉妈妈,到底它们哪些地方相似?”②宝宝回答:“好吃,是甜的,都是树上结的……”妈妈帮助宝宝把共同点找全。(好吃、甜的、水果、树上结的,都有颜色)③妈妈对宝宝的回答及时提出表扬:“啊,真不错,宝宝真聪明。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④妈妈要引导宝宝回答:颜样(一个红一个黄),形状不一样(一个圆的,一个是葫芦形的……)⑤妈妈对宝宝的回答提出表扬,奖给宝宝一个大苹果或一个大鸭梨吃。并总结出苹果和鸭梨的特征,以强化宝宝的记忆。
目的:培养宝宝的观察力,通过观察能找出两样事物的相同处与不同处。找出事物的外在联系与内部联系。同时训练宝宝的思维能力。
注意:这个游戏既要找相似点,又要找不同点,如果宝宝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先只找相似点或只找相同点。
(2)顺序观察法教会孩子有顺序地观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近到远有顺序地观察。如在观察山羊时,提醒孩子从羊的犄角、头、身体、四肢到尾巴进行观察。
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如植物的生长。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游戏看看有什么不见了方法:①妈妈先在桌上放一个玩具狗和一个玩具熊,让孩子观察之后,要求宝宝闭上眼睛。妈妈拿走其中的一样东西后,让孩子睁开眼睛问孩子:什么不见了?得到孩子的正确回答后,游戏进行下一步。
②妈妈再次要求孩子闭上眼睛,往桌上放一个布娃娃,让孩子睁开眼睛,问孩子:“桌上多了什么东西?”得到孩子的正确回答后,游戏继续。
③妈妈要求孩子闭上眼睛,从桌上拿走一样东西让孩子重新睁开眼睛,问孩子:“桌上什么不见了?”得到孩子的正确回答后,游戏继续进行……直到桌上的东西增加到点5~8件即可。
目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锻炼孩子全面观察的能力。
注意:桌上放置的东西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因为孩子短时间能记住的东西是有限的。
(3)重点观察法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如植物生长是其从生到死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找圆方法:①妈妈告诉孩子:“皮球是圆的,盘子是圆的,苹果是圆的……”,结合生活中圆的实物,让孩子初步知道圆形。
②妈妈在纸上画各种图形,如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圆形,让孩子从中找出圆形来。并给孩子红笔,让孩子涂上颜色,同时让孩子感受红色。
③孩子认识圆形后,妈妈应引导孩子从生活中找出圆形。
目的:培养孩子对圆形的认识;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分辨能力。
注意:必须有步骤地认识圆。
(4)反复观察法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孩子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观察游戏:物品搭配方法:①将准备好搭配的物品放在孩子面前。但不要把一组东西放在一起。
②拿出其中的一种东西,要宝宝从桌上的东西中找出一样可以搭配的物品。如果他感到茫然,就给他点提示,如问他:“用笔在什么东西上写字?”或“怎样才能把锁打开?”③当他找到可以搭配的东西时,夸奖他。把这组东西放到一旁,再拿起另一种东西让孩子寻找它的搭配物。直到将所有的东西都搭配完成为止。
目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
注意:所有的道具都应安全。
(5)典型特征观察法首先提示孩子注意那些重要、典型的特征,然后再过渡到一般特征。从部分到整体的观察,可以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
观察游戏:人的表情方法:①在纸板上画下各种不同的脸孔,每张脸都代表一种表情,如高兴、悲伤、生气、快乐、恐惧等。
②抱起孩子,读一个表达情绪的故事给他听。
③当读到关于情况的描述时,拿出相应的纸板脸孔,向孩子说明哪个词可以表达这种情绪,然后让他也做出这种表情。
目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与记忆能力。
注意:孩子自有他的喜怒哀乐,父母应更高兴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