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天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愿望,所以总有许多的人在生活中时时表现自己,更多的时候是感觉比别人好。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要极力排斥,更不要置之不理。相反,是要学会成全别人。正所谓:“人总是有虚荣心的,助人为乐是种美德。”
学生对一位新来的老师感到有些好奇和畏惧。因此这位老师故意在课堂上说:“我的字写得不好看,板书更差,小学时我的书法都不及格。”以此博得学生一笑,为的是很快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时他也会说:“如何,我的领带漂亮吗?”学生就会暗暗在心里想:“这老师真有趣,尽注意些小事,可见老师也是凡人。”学生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便产生了亲切感。
与有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的人会谈是很困难的,尤其在社会地位有差距时,对方在居下的位置上心中会有胆怯感。此时对方心理上自然筑起一堵防御墙,首先让对方树立“自己不比别人差”的观念,这一点很重要。
华盛顿特区有一位名演员,他是出名的花花公子,一位曾经被他追求过的女性回忆说:“若是他触动了我的‘母性’本能,我就凡心大动。他往往会说:‘我真笨,连衬衫都穿不好。’”这位男演员就是利用母性本能,博得女人欢心的。
当纪伯伦年轻的时候,曾经拜访过一位圣人。这位圣人住在山那边一个幽静的林子里。正当纪伯伦和圣人谈论着什么美德的时候,一个土匪瘸着腿吃力地爬上山岭。他走进树林,跪在圣人面前说:“啊,圣人,请你解脱我的罪过。我罪孽深重。”
圣人答道:“我的罪孽也同样深重。”
土匪说:“但我是盗贼。”
圣人说:“我也是盗贼。”
土匪又说:“但我还是个杀人犯,杀过不少人。”
圣人回答说:“我也是杀人犯。”
土匪说:“我犯下了无数的罪行。”
圣人回答:“我犯下的罪行也无法计算。”
土匪站了起来,他两眼盯着圣人,露出一种奇怪的神色。然后他就离开了我们,连蹦带跳地跑下山去。
纪伯伦转身去问圣人:“你为何给自己加上莫须有的罪行?你没有看见此人走时已对你失去信任?”
圣人说道:“是的,他已不再信任我。但他走时毕竟如释重负。”
正在这时,他们听见土匪在远处引吭高歌,回声使山谷充满了欢乐。
有时,在与人交往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安慰别人,而不是标榜自己。为了能够让别人快乐,自己忍受一些误解,适当满足一下别人的虚荣心,又有什么关系呢?
光劳利是纽约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销员,他多年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察员打交道,常常发生口舌,虽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赢,但公司却总是赔钱。为此,他改变策略,不再同别人发生口角。结果呢?下面是他讲的一段经历:
有天早上他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一个人急躁不安地在电话里通知他说,光劳利给他的工厂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他们已停止卸货,要求光劳利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运回去。原来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时,他们的木材审察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50%,鉴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受木材。光劳利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一路上想着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通常,在这情况下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作了多年木材审察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错的是对方。然而这次他决定改变做法,打算用新近学会的“说话”原则去处理问题。光劳利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察员一副揶揄神态,摆开架势准备吵架。光劳利陪他们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这样光劳利可以看一下情况到底怎样。光劳利还让审察员像刚才那样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一边。
看了一会儿光劳利就发现,对方审察得过分严格,判错了标准。因为这种木材是白松。而审察员对硬木很内行,却不懂白松木。白松木恰好是光劳利的专长。不过光劳利一点也没有表示反对他的木材分类方式,或者是表示取笑的意思。光劳利一边观察,一边问几个问题。光劳利提问时显得非常友好、合作,并告诉他说他们完全有权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来,因为这是他们的职责。这样一来审察员变得热情起来,他们之间的紧张开始消除。渐渐地审察员整个态度变了,他终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开始对每一块木料重新审察并虚心征求光劳利的看法。结果是他们接受了全部木材,光劳利拿到了全价的支票。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若要联络感情,应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因为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
比如对方与你有同样的某种特长,对方与你比赛,你必须让他一步,即使对方的技术敌不过你,你也得让对方获得胜利。但是一味退让,便表现不出你的真实本领,也许会使对方误认你的技术不太高明,反而引起无足轻重的心理。
所以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应该施展你的相当本领,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才知道你是个能手,再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于对方。对方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对你也有敬佩之心。
不过安排破绽,必须十分自然,千万不要让对方明白这是你故意使他胜利,否则便觉得你虚伪。所面临的难题,是起初你还能以理智自持,比赛到后来,感情一时冲动,好胜心勃发,不肯再做让步,也是常有的事。或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无论在神情上,在语气上,在举止上,不免流露出故意让步的意思,那就白费心机了。
人活脸,树活皮,当你不给别人面子的时候,想想自己被如此对待的心境吧。我们这里所提的并非“脸皮厚”,并非是让我们耍无赖,丧失尊严。而是希望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学会忍耐。那些羞羞答答,不肯降低身价做事的薄脸人,或者是固执到底的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肯定会陷入被动的境地。
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面子,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面子说明了就是尊严。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被人重视,被人尊重。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为自己争得面子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别人也留些尊严,这一点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子观念,这关系到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面对失败者或是弱劣群体,我们却很少想到这一点。缘于自己的优越,我们常常无情地剥掉了别人的面子,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抹杀了别人的感情,却又自以为是。扪心自问,这种心理是多么浅薄,心胸是多么狭窄啊!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吭不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出君子风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一个活得叽叽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有理,没理,饶人不饶人,一般都是在是非场上、论辩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鸡毛蒜皮的问题争得不亦乐乎,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越是这样的人越被别人瞧不起。
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让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消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你若是有理,却表现得谦逊,往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若要联络感情,与人说话应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适度成全对方的虚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