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无论何人,对别人的忠言、劝告,尤其是批评,往往难以接受,如何才能找到一种恰当的批评方法,使忠言不逆耳,从而真正起到忠言的作用呢?我们或许可以从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中得到一些启示。
医生为了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在开始动手术前,往往先给病人施行麻醉剂。其实,病人仍然要受刀伤之痛,但麻醉却能减少或消除苦痛,为手术的成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批评学生的过程中,为了收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开刀”时可先注射“麻药”,“给药”时不妨加上“糖衣”。让学生听着悦耳,并从中悟出道理,最终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据史载,唐代魏王李泰喜好文学,受到唐太宗的宠爱。有人说大臣中有瞧不起李泰的,唐太宗大怒,召众大臣责备道:“隋文帝时,众大臣都被诸王踩在脚下,我如果放纵他们也这样做,岂不折杀诸位使诸位蒙受耻辱吗?”魏征一听皇上说话离了谱,赶紧接上说:“如说法纪纲常被彻底破坏,固然不必理论,如今圣明君主在,魏王当然没有辱没群臣的道理。隋文帝骄纵他的儿子,最终都作了刀下之鬼,这也值得效法吗?”
唐太宗听了,高兴地说道:“我因私爱而忘公义,听了您的话才知道理屈。”魏征之所以能够说服唐太宗,是因为他先赞美唐太宗是“圣明君主”,先让他心里舒服一下,最主要的是魏征没有让唐太宗在众大臣面前出丑,给他保住了面子。如果魏征以硬碰硬,一针见血地指出唐太宗所言不是,结果难以想像。
批评让人想到紧张的气氛和不愉快。但婉言却能使批评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收到“直言”所收不到的效果。在外交上,委婉含蓄的语言往往更意蕴深刻。婉言,还可以给对方一个下台的阶梯,避免形成僵局。婉言能够巧妙地表情达意,既能让对方听出弦外之音,又不伤彼此和气,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国时期,曹操准备镇抚关中之后,即回师洛阳,可是关中某地豪强许攸拒绝率部归顺曹操,还说了许多谩骂曹操的话。
曹操大怒,准备下令讨伐许攸。群臣因此纷纷劝曹操宜用招抚的办法使许攸归服,以便集中力量对付蜀、吴军队的侵扰。曹操丝毫听不进去,横刀膝上,群臣们吓得不敢作声了。
留府长史杜袭却仍上前劝谏,曹操劈头喝道:“我的主意已定,你不要说了。”杜袭问:“殿下看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不过是凡人罢了。”杜袭说:“对呀,只有贤人才了解贤人,圣人才了解圣人,像许攸这样的凡人,怎么能了解殿下的非凡的为人呢?所以。你犯不着跟他生气。现在大敌当前,豺狼当道,你却要先打狐狸,人们会议论你避强攻弱的。这样的进军算不上勇敢,收兵也算不上仁义。我听说张力千钧的巨弩,不会对小老鼠扳动扳机;重量万石的大钟,不会因为小草棍的敲打而发出声音。现在小小的许攸,哪里值得烦劳殿下的圣明威武之师呢?”
曹操听了这番话,觉得很顺耳,已经伤害的自尊心得到补偿,面子上也能下得来台,就很爽快地接受了杜袭的劝告,以优厚的条件招抚许攸,许攸果然归服了。
在言谈中,有驾驭语言功力的人,就会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断探索多种语言风格。有些话,非直言不讳不行。
但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要“直”,特别是批评时,为了不伤害他人的自尊,有时还非得含蓄、委婉,这样的语言表达效果会更佳。
战国时,齐景公的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去,齐景公非常伤心,一定要杀掉马夫以解心头之恨。众位大臣一起劝阻齐景公不可为一匹马而滥动刑罚,而齐景公却已铁定了心,众人的劝告一概充耳不闻。
这时,相国晏婴走了出来,众臣都以为晏婴也有劝诫齐景公的意思,谁也没有料到,晏婴却明确地表态说:“这个可恶的马夫,该杀!”
齐景公十分高兴,就把那个心含冤屈的马夫喊来,听晏婴解释他的罪过。晏婴历数马夫的三大罪状:“你不认真饲马,让马突然死去,这是第一条死罪;你让马突然死去,却又惹恼君主使君主不得不处死你,这是第二条死罪。”听晏婴痛说马夫的前两条死罪,齐景公心中真是乐滋滋的。
可晏婴话锋一转,说出了马夫的第三条罪状:“你触怒国君因一匹马杀死你,使天下人知道我们的国君爱马胜于爱人。因此天下人都会看不起我们的国家,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罪不可赦!”
听晏婴诉说马夫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开始还连连点头咧着嘴笑。当晏婴说到“使天下人知道我们国君爱马胜过爱人”时,他张开的嘴却定在那里,脸上的表情也一阵红一阵白。晏婴又吆喝一声:“来人,按大王的意思还不推出去斩了!”这时齐景公如梦初醒,赶紧对晏婴说道:“相国息怒,寡人知错了。”
晏婴没有正面批评齐景公,却达到了劝谏救人的目的。可见,委婉的批评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这样的场合中,一方面,该说的话不能不说,根本利益不能牺牲,原则不可放弃;但另一方面,关系又不可弄僵,彼此的面子与和气不能伤害。所以,这就需要首先承认对方的实力、地位、权威,甚至他的道理,然后突然插入你的话锋,你的话虽委婉动听,但实际上却是对对手彻底的否定。
坦率给人提出意见的人,即使不因此招人怨恨,至少也难以受到欢迎。这是因为人类都有强烈的自尊,都有面子的需要,都希望受到表扬而拒绝批评。明知道别人有过失而不及时批评纠正,无异于怂恿其继续犯错误,但在提意见的时候如果施行“无麻醉手术”,言辞激烈可能使对方加剧错误,产生抵抗心理。
批评他人时,如果语气委婉,被批评者就容易接受。因为对方认为你的委婉是给了自己“面子”,感激之余,就会积极地改正。反之,如果批评者语气生硬,对方会认为你伤了自己的“自尊”,而心生反感,这样达不到批评、教育人的目的。
批评别人,直话直说容易激起别人的愤恨。人们不会被你的直言直语所打动。就如同小孩吃药片时,加点糖水一起送入口中,他们便会欣然服用。说话时,你不妨给自己的语言裹上一层“糖衣”,使别人享受到你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