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就是找到共同点,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相互尊重和保留各自的不同点,如在人际交往中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求同存异是能够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的法宝。
1860年,林肯作为美国共和党的候选人,参加了总统竞选。他独自一人,四处演说,外出演说坐的车还是普通的公交票车。林肯的对手是民主党人,大富翁道格拉斯,道格拉斯乘坐的是租来的专用竞选车,还带领乐队同行,车上还配有礼炮,每到一站,鸣炮32响。他财大气粗,演讲时,不时炫耀自己显赫的身世和雄厚的资本。
在演讲的时候,有人请林肯介绍一下自己家里的情况。林肯说:“我有一位妻子,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还租有一间办公室,室内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墙角有一个大书柜,柜子里的书,都值得大家一读。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
林肯发自内心的演讲,赢得了千百万美国人的心。他最终也登上了总统宝座。
财富和权势都只能影响他人的感受,却无法获得他人的心。只有坦荡和真诚,只有对他人全心全意地信任和依靠,才能获得别人的忠诚。适时地表现你与他人的亲近感而不是一种优越感,有时更能够获得他人的心。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一味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优越感,结果并未获得众人的尊敬,反而失去了他人的友爱与亲近。而聪明人则懂得适时表现出与他人相同的爱好或相近的习惯,这样做不仅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更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与好感。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它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一个大热天,午饭后,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当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之前时,看见一位老和尚,背驼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使用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禅师认识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尽管骄阳当空,老和尚却没戴斗笠,全身汗水淋淋地专心工作着,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赤日炎炎,热浪逼人,连廊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况酷日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轻的留学僧顿生怜悯之心,于是驱前探问:“请问老师父今年贵庚?”老和尚稍微直腰,答道:“老衲今年68岁。”道元关切地说:“老师父年岁已高,这种工作就让院里其他僧人来做吧。”哪知典座头也不抬,严肃地回答:“他不是我。”
“他”当然是指“他人”,而不是我,此话的意思显然是指他人的修业并不能代替自己的修业,他人的体验代替不了自己的体验。原来老和尚把“晒香菇”也看作是参禅的功课了。道元在那电光火石之间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苦苦思索多年的禅法一下子明了了。
从博弈的角度看,你和别人永远是属于两大阵营。你有你的想法和思路,别人也有别人的想法和思路。谁也不能强迫谁,谁也不能控制谁。高明的人学会了与他人互换角色的本领,求同存异,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尽量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
法国国王路易十一酷好占卜。他养了一名宫廷占卜师,并且对占卜师佩服万分。有一天,这名占卜师预言宫中一位贵妇会在几天之内死去,结果预言真的应验了。但是这个也让路易十一恐惧万分。他心里想,要不是占卜师谋杀了贵妇以证明自己的准确性,就是他太精于此道了。他的法力威胁到了路易本人,而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名占卜师都得死。
于是在一天晚上,路易十一召见占卜师。在占卜师到来之前,国王告诉周遍埋伏的士兵们,一旦他给了暗号,就冲出来抓住占卜师,把他从窗户上丢到数百尺下的地面上摔死。不久,占卜师如约而至。在下达暗号之前,路易决定问他最后一个问题:“你声称了解占卜术,而且清楚别人的命运,那么告诉我你的命运如何,你能活多久?”
“我会在陛下驾崩前三天死去。”占卜师回答说。
国王一直没有下达暗号,占卜师的命不但保住了,而且在占卜师有生之年,国王不仅全力保护他,还 慷慨地赏赐他,同时聘请高明的宫廷医生来照顾他的健康。最后占卜师甚至比路易十一还多活了好几年。即使否定了他的预言能力,但也可以证明他操控权力的一流手腕。
人与人之间往往有着复杂的利害关系,而把握这种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将自己与对方的利益捆绑起来。可以有不一样的地方,但只要找到共同点,仇人立刻也会变成朋友的。并且这种稳固的利害关系还能够保证你获得成功。占卜师和国王路易十一之间就是这样的,他用我和你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这一巧妙的计策,让本已经水火不容的关系成了水乳交融。
有一个果农,培植了一种皮薄、肉厚、汁甜而少虫害的新果子。正当收获季节,引来不少果贩纷纷购买,使这位果农发了大财,增加了不少财富。
当地不少人羡慕他的成功,也想借用他的种子来种果子,这位果农认为物以稀为贵,其他人也种这种果子将会影响自己的生意,所以还是自己独享成功的喜悦为好,于是全部都拒绝了,其他人没有办法,只好到别处去买种子。可是到了第二年果熟季节时,这位果农的果子质量大大下降了,果贩们也都摇头不买他的果子了。这位果农伤透了脑筋,只好降价处理了。
果农想弄清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于是就来到城里找专家咨询。专家告诉他,由于附近都种了旧品种果子,而唯有你的是改良品种,所以,开花时经蜜蜂、蝴蝶和风的传媒,把你的品种和旧品种杂交了,当然你的果子就变质了。
“那可怎么办?”果农急切地问。
“那还不好办?只要把你的好品种分给大家共同来种,不就行了。”
果农立即照专家的说法办了。这一年,大家都收到了好果子,个个都喜笑颜开。
这位果农自以为独享财富,岂料独享就那么短暂,而且还带有毁灭性的后果。后来,他把改良的品种分给大家来种,不仅自己获得了财富,也帮助别人获得了财富。
这种兼顾了双方利益的关系就是求同存异的观点。我们都种改良的果树,我们都能发财。虽然这有可能让果子的产量增多,影响这位专有改良品种的果农,但是总比都死掉要好多了。
求同存异的思想态度有利于各个成员之间良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增进彼此交往的频率,加深彼此的感情。每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由此表现出来的行为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积极勤奋、恪守时间;有的充满创意、不拘小节;有的处世圆滑、擅长协调。既然人之间有这许多的差别,那么我们就必须实事求是,只要目标原则、基本倾向相同,至于个性特点、习惯爱好、生活情趣等有差异,可以用求同存异的眼光去看待彼此间的工作作风、为人处世,相互忍让彼此脾性上的差别,协商工作处理方法上的异同,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执而亲密相处,形成包含有友情色彩的关系,在充满友情的环境中工作,一定是心境愉快、活力无限。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必然要和别人进行交往,从而形成人与人的关系,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如果能用求同存异的心理去结交朋友,那么知心朋友将不再是“知音难求”。鲁迅和瞿秋白的性格、行文风格各不相同,鲁迅深刻、严峻,而瞿秋白明快、爽人,但两人基本倾向相同,奋斗目标一致,在不长的相处中,竟然结成知交密友。看一看鲁迅先生为瞿秋白写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就知道用求大同存小异的心胸去结交朋友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