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聪明指的是观察力
人们常常用“聪明”二字来形容人的智力,把智力发展较高的人称为聪明人。聪明人就是耳聪目明,聪是指耳朵听的能力强,明是指眼睛的视觉能力强。聪明实际上正是指人的观察力。人们往往用聪明来概括智力,从观察力角度来说明人的智力,足见观察力在人的智力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观察力对人的知识的获得与考试成绩的高低具有重大的意义。观察力强,对事物感知完整而准确,头脑中获得的信息就丰富而深刻。观察力差的人,虽然看了听了,然而觉察到的东西却很少,甚至有错误,他的知识往往是浮光掠影式的。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有很大关系。例如学习“已”和“己”,两个字的形状、写法仅有细微的差别,观察力强的儿童就能区分开来,观察力弱的儿童往往把它们认错或写错。不少学生检查作业或考试答卷时查不出错误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力比较弱。
有的家长批评学生说,你这是白丢分,睁着眼睛都看不出来。眼睛是睁着,观察力薄弱就察觉不出错误。
有的家长批评孩子说,你做作业怎么总是查不出错误的地方。那么容易的题还做错,还检查不出来,不知道你是干什么吃的。家长光生气,一味地指责没有多大的用处。关键在于是否从学生作业检查不出问题的现象中,察觉出他的实质主要在于观察力水平低。观察力水平低甚至还能造成视而不见。
家长若想改正孩子检查不出作业、答卷错误的毛病,就得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入手。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2.培养良好观察的方法
(1)培养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要明确观察的中心和观察的范围。这样才能把观察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才能准确而迅速地获得观察的信息。观察目的不明确,往往走马观花,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观察的效果就更差了。
有些学生上课听课效果差,其中一个原因是观察的目的不明确,他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应该观察的事物。有的学生把观察力集中在老师的头发、老师说话的面部表情、老师说话的姿势、老师的衣着上,因此,听课的效果就差了。
(2)培养重复观察的习惯
为了获得由观察得到材料的可靠性,需要重复观察,否则难以分辨偶然和一贯的现象。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是这样做的,突然从门外冲进一个人,接着后面,追着的人也冲进来了,两个人在会场中央混战并打了一枪。从进到出总共20秒钟,这件事先做好安排并全部照了相。实验者请在场的人写出自己目睹的过程。在上交的40篇报告中,仅有一篇报告在主要事实上的错误少于20%,其中14篇有20%~40%的错误,另外25篇有40%以上的错误。总之,有20篇以上的报告有10%以上的细节是纯属臆造的。
不少心理学家做了同类的实验,结果大体相同,说明一次的观察是不可靠的。
(3)培养在观察过程中及时做全面记录的习惯
观察要有观察记录,记录力求准确。
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同学都要学会观察做记录的习惯。上课时,要做到能记笔记、会记笔记,把老师讲课时的重点内容及时地、准确地记录下来。学生养成这种在观察过程中及时全面记录的习惯,不仅对提高复习功课的质量、提高考试成绩很有意义,而且对学生的终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3.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观察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获得观察正确性、全面性的保证。就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培养学生观察时注意力集中、细心、耐心的良好心理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注意力集中才能使观察时全神贯注,才能获得要观察到的信息。有些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很难听到老师讲课的内容,学习成绩自然不好。
观察要细心。细心才能保证观察得较全面。现在有些学生观察粗心,顾此失彼。抓住了老师讲的内容却丢掉了老师板书的内容,自然他们的笔记记得不全面,不系统,影响复习效果。
观察要耐心。学校教育每堂课基本40多分钟,学生能做到从上课到下课前聚精会神地听课,这样才能捕捉到老师讲课的主要内容。有的学生上课前20分钟注意力集中,过了20分钟后注意力逐渐涣散,因此听课质量差。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缺乏注意力集中、细心、耐心的观察品质。我认为,培养学习较差同学们的观察的注意力集中、细心、耐心的心理品质,是提高他们听课质量的重要途径。
4.三种观察类型
观察类型可以分为三种。
(1)分析型。它的特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类型的人习惯于观察事物的细节,忽视对事物整体的观察。
(2)综合类型。它的特点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这种类型的人习惯于观察事物的一般特性,而忽视对事物细节的观察。
(3)分析-综合类型。它的特点是“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分析-综合类型的人,既注意对事物整体的观察,又善于观察事物的细节。他们能够全面而深入地把握观察对象。
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分析—综合类型的观察,是提高儿童及青少年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5.思维的独立与流畅
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因此开发、锤炼儿童及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无论对提高心理素质还是提高学习成绩都是至关重要的。
人在思维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离不开知识和经验。一个对医学毫无认知的人,不可能分析医学的问题,更谈不到解决医学上的难题。但是,一个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就可使他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敏捷。
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多闻,丰富感性知识,使思维活动建立在雄厚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据我的调查,现在不少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都拥有几篇甚至几十篇所谓自己写的不同题材的作文。这些作文大多是他们的老师、家长精心修改过的,他们把这些作文背得滚瓜烂熟。每当作文考试,他们都根据作文出的题目全部背抄下来或者改头换面地改写下来。他们这套办法往往还真能拿到高分,能拿到一个36分或37分。
据我所知,不少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初中一二年级的作文考试中去。难怪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小学五六年级的作文水平与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作文水平差不多。一位教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指着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说,比我们班学生的作文水平还高。
学生作文水平要提高,必须要有生活经验,要有感性知识,思维才能活跃,才能写出有思想、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文章来。仅靠背好的作文,应付作文考试可能一时碰上去得个高分,但这却是一种妨碍学生思维发展、阻碍真正的写作能力提高的有害方法。我认为,这应该引起中小学语文老师、家长与学生的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变。
6.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
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情能促进思维活动进行。消极的情绪、烦躁、焦虑阻碍思维活动的进行。
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有些学生开始厌烦作业,对学习也厌烦。一看见作业就心情烦躁,阻碍思维活动的进行,即使硬着头皮做作业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改善这类学生的情绪状态,有利于他们思维活动的活跃。
7.建立合理的思维能力结构
从思维的过程来看,思维能力结构是由思维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与概括能力所组成。培养儿童及青少年思维能力,就要建立儿童及青少年合理的思维能力结构,就要使他们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与概括能力得到均衡的、全面的发展。
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对事物分析与综合的习惯,有助于发展思维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善于对事物进行比较,就能提高思维的比较能力。训练学生从许多知识中作出简单的结论,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
思维的基本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感性。
丰富儿童和青少年的知识及经验,是发展他们思维广阔性的重要途径,引导儿童及青少年对问题深追穷问,有助于发展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引导儿童及青少年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发展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引导儿童及青少年坚持正确的观点,放弃错误想法,反对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助于发展他们思维的批判性。引导儿童及青少年根据情况变化而采取新的对策,有助于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学生快速地、正确地解题和答卷,有助于发展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8.思维流畅性训练
1997年4月2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的高一与高三共7个班的心理训练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了6个大字:“砖头有什么用?”然后请同学们抢答。有十几个同学在我话音刚落就举起手来,但他们的答案都是盖房子、修烟囱、筑围墙等3~5个建筑类的用途。然后我对同学们说,应该达到10秒钟说出10个答案来。接着我说砖头的用处可以盖房子、铺路、修围墙、打狗、打猫、打老鼠、必要时自卫用砖头打坏人、没有椅子时可坐着用、没有枕头时可当枕头用、刮风时把砖头压在纸上可避免被吹跑、当尺子用、车子上坡时可用砖头垫在后车轮下以免车子后退等。
我接着说,只要我们的头脑经常使用,经常受到这种思维流畅性的训练,一秒钟说出一种答案来,一分钟说出60种答案来,对在场的绝大多数同学来讲是不成问题的。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大脑都有这个潜力。只是由于没有受到思维流畅性的训练,思维流畅性的能力远远没有发掘出来,才造成刚才同学们只答出砖头有3~5种用途的原因。思维流畅性与回答砖头的用处、回答一个词的同义词、回答一个词的反义词、解数学题的速度、提高学习成绩都息息相关。
你们10秒钟回答出砖头有10种用处,表现出了你们思维流畅性能力的发展,你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你回答一个词的5个同义词或者一个词的5个反义词的速度也就会大大提高。你在做物理题、数学题时的思路就会更宽、更快。你的语文成绩、物理成绩、数学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同学们,不要把心理素质看得很玄妙、很抽象、不可捉摸。实际上,心理素质是很普通、很具体、很实在的。
人在清醒状态下,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人的心理素质,时时处处都表现出心理素质水平。
9.想象力的潜力大得很
人的想象力的潜力大得很,每个人的想象力都远远没有发掘出来。如何发掘儿童及青少年的想象力呢?
(1)保持与发展好奇心
好奇心是发挥想象力的起点。儿童的好奇心是最强烈的,儿童是世界上的新客,他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周围的事物吸引着他,激发起他探索的愿望和求知欲。教师、家长要鼓励、保护、支持发展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的想象不断展翅高飞。
好奇心往往容易受到挫折,一些父母与老师对儿童的好奇心和寻根究底的提问不理解、不耐烦,甚至采取敷衍、嘲笑、讽刺的态度,这就压抑和阻碍了儿童好奇心的发展,从而影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家长往往用一句应付的话、敷衍的话不知不觉就挫伤了儿童的好奇心。
一位11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晚上在灯光下复习功课准备毕业考试。突然从门外传来婴儿的哭叫声,孩子问妈妈哪儿来的小孩哭叫声,他妈妈说是对面的大姐姐刚生下一个孩子。孩子好奇地问,大姐姐是怎么生出了孩子。他妈妈赶快说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知道的也不要知道,快考试了,你赶紧复习功课吧!类似这种情况在家庭中时有发生,这很容易熄灭正在燃烧着的儿童的好奇心。
无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要提倡遇事要问个为什么,使孩子大脑的想象功能不停地运转,这对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成才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让我们的老师和父母都来保护和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吧。
(2)培养丰富的情感
人的情绪和想象密切相关,情绪可以激发想象。积极的、乐观的情绪,使人容易想象那些充满希望、令人兴奋的情景。而消极悲观的情绪则常常使人想象那些可怕的、失望的情景。人只有在饱满而热烈的激情下,想象力才能高度发挥。
毛泽东在1958年7月1日谈到他写的七律二首《送瘟神》时说:“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安排学生看一些故事影片与电视片,看一些科幻故事片,对于丰富学生的情绪生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都很重要。
(3)高尚的精神境界与想象
人的想象与精神境界、人生观都有密切关系。崇高的、正确的人生观使人的精神境界高尚。
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崇高的人生观。他在“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慷慨高昂、气势磅礴的七绝中,表达了他“为中华之崛起”的崇高理想,体现了周恩来同志的丰富想象力。
10.对操作能力的要求应该提高
认识能力、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的两大支柱。认识能力强,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弱,智力结构就不稳定,就倾斜。智力结构中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是人认识世界的智力要素。而操作能力则是改造世界的智力要素,是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对操作能力要求更加精细、更加准确。因此对现在的儿童、青少年操作能力的培养的要求不应降低而应提高。
操作能力应该从小抓起,从三四岁抓起,适当地给孩子买些组装玩具,这对培养孩子操作能力是很有益处的。现在有些家长对独生子女很溺爱,很多孩子应该动手的事情由父母代替了,这实际上是限制了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孩子开始做某些事情,可能做得并不好,这不要紧。就像孩子开始走路一样,总不会一开始就走得很平稳。只要孩子多动手就会逐渐做好,并且能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操作能力。
(1)操作能力的4种品质
操作能力品质主要有迅速性、准确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这四种品质都要获得一定的发展。
在儿童与青少年操作能力的培养上,要特别处理好迅速性与准确性的关系。准确性是基础,建立在准确性基础上的迅速性才能真正发挥速度的作用。
现在有些同学操作速度很快,但是准确性较差,快而不准,等于白快。这表现在这些同学做作业、考试的答卷上,答得快错得也多,得分就少。有这种毛病的同学,为了提高作业质量,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要在操作能力的准确性上下工夫。你的准确性提高了,学习成绩就会有所提高。
某中学初一学生李某某,动手能力强。上了初一以后,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什么都想争在前头,操作的速度很快,但操作的准确性却忽略了,因此实际的成绩与他原有的水平差了一些。他为此情绪很低沉,后来他的妈妈帮助他分析了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单纯追求快而忽略了准确性,快而不准。孩子认识到这个毛病,并很快克服了这个毛病,他的成绩明显也提高了。
(2)技能培养与练习
同学们听课记笔记,一个字接一个字地写不觉吃力。可是想当初学写字时,却得一笔一画地照着写,很吃力,有时还写错了。由于经过反复练习,获得了写字的技能。
人的行动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所组成的,行动顺利地完成代表人对实现这些动作方式掌握的熟练程度。通过练习可以使实现动作的方式得到巩固,即形成技能。
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活动技能。动作技能是借助于肌肉、骨骼运动和运动分析器的活动实现的,表现在人的外部活动上。写字、绘画、体操、操作电脑等的动手技能是动作技能。心智活动技能是人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语言进行的认识活动方式,如心算、阅读、作文的技能等是心智活动的技能。操作能力的发展不等于技能的掌握,操作技能的发展不等于动作技能的掌握,但动作技能的掌握有助于操作能力的发展。
学生掌握了阅读、计算、写作、实验等基本技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练习,练习是培养技能的有效方法,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它不是生来就有的。但是练习不是机械地重复,它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循序渐进地练习。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障练习质量,合理地安排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结果,适当地变换练习的方式,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通过练习而形成技能。
§§第二章 怎样使学生富有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