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赵本山缺席央视春晚舞台,但是他延续20多年的小品传奇,带给全国人民永恒经典的娱乐记忆,尽管也有人不喜欢,甚至是厌恶。不过,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们,以这种文化的征服,继续着自己的魅力传奇。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全中国人丰盛的文化年夜饭,赵本山是这顿年夜饭最丰盛的一道大菜。赵本山幽默、滑稽,特有的眼神、形体和声音,成为一种标志,留下很多经典,让观众乐此不疲,竞相模仿。赵本山更极大程度地推动了二人转的普及和东北文化的推广,有人笑谈说赵本山是继张作霖之后第二个征服全中国的东北人。
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师徒为核心,几乎所有东北二人转笑星演员出生和成长成名都分布在京哈铁路沿线的辽宁铁岭、开原、新民,吉林梨树、德惠、扶余,黑龙江哈尔滨一带,长达400公里左右,组成了一条直线型的“东北二人转之路”。
我小时候长在德惠农村,常看二人转演出,演员在拉送他们和演出道具的卡车上搭台,十分简易。那时的二人转干净利索、中规中矩,不拖泥带水,不夹杂荤腥戏谑挑逗成分,基本上以唱为主。十里八村要来观看,因此演出要在夏天,必须天晴少风,否则下雨大风会给演员和观众您更带来极大不便。小商小贩孩子们夹杂其间,里里外外热闹非凡,因此二人转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阳光的。每当在外地或视觉里听到二人转的唱段,就情不自禁想起小时候的阳光感觉。
有个人使二人转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赵本山。
1978年,21岁的赵本山还在辽北家乡的地头务农,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离开农村,太苦农村了。为此,赵本山向铁岭市开原县莲花乡人民公社党委宣传委员提议成立文艺宣传队,赵本山成为了主力。1981年,西丰县剧团看中了赵本山,要调他去做临时工,虽然不是专业剧团的正式员工,但给办了非农业户口,也就算有了“红本”,赵本山有了进城的机会,他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幸福。但是赵本山也经常回到田间地头演出,和农民朋友们在一起。
1982年,赵本山和崔凯共同创作拉场戏《摔三弦》,赵本山扮演盲人张志,他逼真的表演被称为“天下第一瞎”,在全省农村曲艺调演中荣获表演一等奖,被辽宁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成戏曲电视剧,并在全国获奖。1987年,赵本山和潘长江搭档演的《瞎子观灯》,在沈阳演了五六百场,赵本山调入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多年的泥饭碗终于变成金饭碗。用句东北话形容,东北已经搁不下他了,赵本山打算进军全国人民心中的圣殿——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可能吗?
机会来了。姜昆率中国广播说唱团到铁岭演出,一看赵本山的表演比这些北京来的艺术家还吸引人,就和导演袁德旺说起了赵本山,于是赵本山《一加一等于几》就上了那年的国庆晚会。那年春节晚会也去了,但没播出,原因是录音不合格,第二年也没能上。直到1990年,小品《相亲》进入春晚,赵本山时代终于开始了。登上小品舞台的第二年,赵本山就凭借《小九老乐》获得最佳节目一等奖。1992年央视春晚,小品《我想有个家》(赵本山、黄晓娟)经典台词“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叫不紧张”至今还被观众久久地回味。
除了1994年,赵本山每年都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成就了“小品王”地位。何庆魁做编剧,高秀敏的介入,这对东北搞笑夫妻使得他的小品“卖拐”系列更加引人入胜,极具东北地域特色。何庆魁创作的《红高粱模特队》和《昨天、今天、明天》,也都让赵本山的表演更加出彩。
范伟原本是一个铁岭相声演员,因结识了铁岭老乡赵本山也进入了春晚舞台。1993年6月,赵本山为《走毛道》物色演员,找到了范伟,开始了两个人10余年的合作。范伟与赵本山一唱一和,表演或憨厚或迂腐或精到,驾驭各种角色游刃有余、娴熟幽默,表演魅力甚至被许多人认为超越了赵本山。
从2001年《卖拐》开始,赵本山就和高秀敏、范伟开启了“铁三角”组合的黄金时代,《卖车》、《心病》、《送水工》到赵本山第一次带着自己的徒弟登上春晚舞台的《功夫》,一直都少不了三人的身影,你问我答的“脑筋急转弯”,使得小品极富魅力。
《三鞭子》经典台词:别说你开车不合格,你长得都违章了;他平静(镜)了,你能平静吗?
《红高梁模特队》经典台词: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拜年》经典台词:耗子给猫当三陪——赚钱不要命。
除此之外,赵本山黄金搭档就是宋丹丹。以《超生游击队》和黄宏成名的宋丹丹,与赵本山第一次合作缘起《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中两人再次联手,“动物园开大会”“穿马甲”等包袱成为脍炙人口的笑料。
赵本山先是遭遇了宋丹丹坚决不上春晚的打击,接着又是老搭档范伟的婉拒。剧本难产,竟然连搭档也难产了。赵本山名气越来越大,精力越来越不从心,于是开始培养一批年轻徒弟,小沈阳、丫蛋、王小利等优秀的小品后备力量迅速崛起。于是,不再是“白云黑土”和“忽悠卖拐”,题材有了新的突破。2009年央视春晚,师父赵本山将小沈阳推到台前,在小品《不差钱》中脱颖而出,一夜走红。
《不差钱》最大的人物看点是小沈阳,他能够出现完全受益于赵本山的推荐。他并非赵本山从小点拨到大,而是有点小名气被赵本山发现才收为徒弟的。这种师承模式往往形式大于内容,觉得人品好潜质好就收徒拜师,老师往往不付出太多辛苦,只需要出个名分,但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郭德刚候跃文也属于这种模式。在郭德刚没出名前,没见到师傅候跃文多大努力宣传徒弟,出名后两人就惺惺相惜。
小沈阳曾经在小品中穿裙子和台词格调不高而被春晚拒绝,这次借师傅推荐终于圆梦。尽管小沈阳给许多人一个大大的惊喜,认为“其演出幽默自然,能够达到让人爆笑的喜剧效果,却并不低俗”。但是许多人质疑形象太女气:“以非男非女为定位的喜剧演员在中国要成大名气,累死他也不行。”另一个女搭档毛毛,纯真自然,举首投足都有村野气息和少女意味。
赵本山四十多个二人转徒弟,但是为什么首先力捧小沈阳呢?
徒弟念书都不多,几个是高中,剩下都是初中、小学,还有念一年的,甚至没有念过书的。有的字都不识还能上网,但是打的都不是字而是拼音。小沈阳能够在众多师兄弟中异军突起,离不开下面原因。
一是人品:小沈阳谦虚谨慎,对赵本山很敬畏,始终不忘赞扬赵本山师傅,这用东北话讲是“会来事”。当被问起是否能当赵本山的接班人,他表示“很累,差得很远,没想那么多。”
二是有才:赵本山评价:“小沈阳天生嗓子好,再高调的歌他都能唱上去,音域空间大,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他对歌曲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而且,他女腔女调的表演分寸把握得很好,不招人烦,很好玩。他的表演很干净,符合‘绿色二人转’的审美标准。”
三是乡情:赵本山与小沈阳同是“大城市”铁岭人,同属鸡,都有着在铁岭县剧团演二人转的经历;都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天资聪慧,学啥像啥;都很早就在社会打拼,在东北“暗火”后,有贵人帮助,并通过春晚最终出人头地。
四是年轻:赵本山四十多个二人转演员徒弟大都在三十岁以上,文化水平欠缺,缺少向上发展的空间和余地。而小沈阳是后起之秀,小赵本山23岁,无限的可能性等待塑造。
因为有了这些原因,或是其他原因,小沈阳纳入赵本山的慧眼,进入中央电视台的春晚,终于将他的影响跨越出东北,红透全中国。他的成功,让许多人望尘莫及,只有嫉妒的份!
牛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小沈阳、毛毛加上毕福剑演出的小品《不差钱》,个个有才,引起相当的轰动和好评。但是《不差钱》许多台词都是几年来始终在二人转舞台上的老套,第一次听着还觉新鲜,一再重复就有些乏味,如同东北菜小鸡炖蘑菇,天天吃总会腻烦。尽管许多人事先热切期待小沈阳表现出色,尽管小沈阳露脸后好评如潮,但是他似乎没有取代赵本山的能力,赵本山仍然处在唯我独秀的颠峰之上,《不差钱》喜剧效果还是离不开赵本山。曾经以为赵本山老去,但是搞笑本领依然无人能比,眼神动作举止均出神入化,无人可敌。哪怕剧情焦点是别人的时候,旁边的赵本山看上去却更加憨态可掬,戏里戏外合而为一。
二人转植根于东北民间文化,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各种搞笑搞怪、俏皮话、风凉话、耍手绢,也堪称艺术一绝。不论是婚丧嫁娶,各种庆祝活动,过年过节,都要请二人转演员唱上几段,观众专注、热烈,农民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诚然,部分二人转演员文化出身低,表演难免粗俗丑陋,荤话脏口打情骂俏。甚至自贬自损、互贬互损,对傻子、残疾者等弱势人群取笑、挖苦等来博取收视率,迎合低级趣味,损害了社会效益,糟蹋二人转。也不断有人批评赵本山小品《卖拐》系列《捐助》对弱势群体的不尊重,认为以调笑残疾人为乐事。小品表现的坑蒙拐骗,把“忽悠”推向全国,让人感觉东北那地方都是骗子。有人如是评价:“你是非常不喜欢赵本山,我是特别讨厌赵本山,他宣传的东北人的形象基本都跟傻瓜似的。”
中国传媒大学曾庆瑞教授认为,赵本山及其《乡村爱情故事》是一种伪现实主义,放大人物的身体缺陷,“缺少爱和悲悯的情怀”,很不高雅、崇高。这种言论一时间把赵本山推向风口浪尖,招致许多打骂之声。
赵本山和徒弟们的确有不足,东北人的形象不能由赵本山们代表,东北农民也未必全是那样土气、迂腐、愚蠢,新时代的东北人也更不全是农民。再就是赵本山裙带关系严重,只用自己徒弟和亲属,成垄断之势,让魏三、何晓影、孙小宝等吉林籍的二人转演员始终难有出头之日,更难有较大发展。
但是,我觉得也不能一概而论。2011年春晚小品《捐助》表现了赵本山与他的弟子王小利扮演两个爱心捐助者,要给一个单亲家庭捐款资助孩子上学,围绕两个捐款者之间的纠纷展开剧情,最受诟病的是受捐赠母亲的形象。批判者认为“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并无二异,见面就叩头,面无表情两眼发呆,听凭摆布。无论是编剧的潜台词还是演员的行为语言,对这位单亲母亲充满戏谑与取乐的意味。”“以寡妇相称对单身妇女的伤害很大。”显然,这种批评的角度有失偏颇,俨然指鹿为马盲人摸象。批判者忽视了小品中叫寡妇的只是唯一的反面角色、扮演“白闹”的王小利,他指责赵本山:“你看你整的,不是给寡妇挑水,就是给寡妇捐款。”无论是赵本山还是小沈阳都称之为单身女人,纠正了王小利的错误说法,使得民间那种“寡妇门前是非多”的笑料化为无形。固然剧中出现个别不那么文化和高雅的言行,但是都不影响其主体的人道关怀和慈善主旨,不应该当做对弱势群体的蔑视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赵本山许多作品具有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比如讽刺贪官和虚荣心。《卖拐》暴露社会诚信的危机,《三鞭子》着眼修路为民造福,《红高粱模特队》反应农村发展进步。《不差钱》思想内涵也显著突出。“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儿过去了,哈!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哈!”在幽默诙谐中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告诉人们珍惜时间加倍努力。虽然要通过“姓毕的姥爷”上《星光大道》,但是以小沈阳和丫蛋本身的唱功上去又何须走后门!而剧中“姓毕的姥爷”表示“不差钱”这顿饭他自己请,又化解了人们对于上“溜光大道”要走后门请客送礼的担心。娱乐性又具有教育和启发作用,观众对善恶美丑作出判断。
赵本山在小品中很少有二人转表演,但是他和许多徒弟都是唱二人转出身,一直进行绿色二人转的宣传,也就是不带“色”二人转,徒弟们也都身体力行,在演出中做到举止文明。中国影视界从还珠格格时代的清宫戏,开始向东北的“二人传”模式转变。一时间,《刘老根》、《东北一家人》《乡村爱情》等带着大碴子味的电视剧充斥着银幕,使二人转这个趋于没落的东北民间文化得以通过《刘老根大舞台》等重新发扬光大。
我们看到,赵本山和他的艺术被诸多从事高雅艺术的大师们肯定和赞美,比如张艺谋、余秋雨、冯小刚等。随着赵本山的走红,东北话逐渐被全国人民效仿,在互联网上,东北人特有的滑稽、俏皮、有情调的声音也响彻了虚拟的网络空间,各地竞相效仿,《东北人都是活雷峰》等网络歌曲和段子也丰富多彩。
赵本山当年为了上春晚,提着茅台找关系。春晚也仿佛患了“赵本山依赖症”,好像离了赵本山春晚就不转了,非要让赵本山出马不行。赵本山在给广大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使许多人产生了审美疲劳。谁都有吃腻的时候,哪怕大馅饺子和东北酸菜。冯巩表演包袱比较多,但是依然嗓门大过他的搞笑本领,一句不那么精彩的台词非要夸张地整出惊天动地的声音,然后眼巴巴地看着观众要掌声和笑声。往往除了他自己乐,没人当回事。而春晚新人太少太少,能够出彩的几乎没有。岁数不大满头白发的赵本山甚至上场前打点滴,也有江郎才尽之感。近年来围绕赵本山能不能上春晚、是否应该退下来歇一歇,引发许多争议。不过,春晚导演还是希望赵本山这壶诙谐、朴实、浓酽的东北老酒。
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们一路走来,带着东北农民的朴实和幽默风格,通过不断努力,“忽忽悠悠”、“舞舞扎扎”,摆脱了“地垄沟找豆包”的乡村生活,将东北俗文化推广全国,达到了艺术的珠穆朗玛峰。不仅为东北人所喜欢,也被全国其他地区的观众痴迷。告诉人们只要努力,好日子离开村口就在前头,给许多和他们同样经历的草根阶层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当然,对于赵本山的评价并非压倒性的赞誉,也有人认为他不足以代表东北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喜欢的尽可以换台,喜欢的尽可以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