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最东段的珲春防川,站在这里可以一眼看四国的痕迹,人们更习惯说望三国:中国、俄罗斯、朝鲜。最东面的日本海虽然不属于日本领土,但是也算带有了日本的名字和痕迹。
东北真正属于东北,而不是属于日本。东北人是指世居和定居在这片黑土地之上的一切人民,目前人口1.22亿,稍少与日本,占全国总人口的9.18%,这一比例恰好与日本侵占东北的日期“九一八”巧合。
东北和日本有着很深的渊源。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妄图把东北窃为己有,最后却无功而返。
《北国之春》是最为中国人喜欢的日本歌曲,由井山博作词、远藤实作曲,最先由千昌夫演唱。记得小时侯,许多人还用所谓的“日语”瞎唱,十分有趣。
我在北京读书时,每每听到日本歌曲《北国之春》,都情不自禁地想到日本和东北家乡,感觉象海棠没熟透,酸酸的,耐人寻味。而忧伤的《松花江上》让我唏嘘不已,难以释怀,历史的沉重和沧桑从脚下传递到血液中贯穿全身。细细想来,正是孕育了美丽旋律的《北国之春》的日本,让我们诞生了哀婉凄惨的《松花江上》,而唯一的主题是离家。
1936年,河北人张寒晖用家乡定州妇女哭坟的哀歌为蓝本,创作了《松花江上》,最初在东北军中传唱,成为东北人民苦难的象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故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当年日本人踏上东北,都会情不自禁地“啊”上一声,有部影片就叫《啊,满洲》。日本的《金色的晚霞》唱到:“夕阳西下,北满的旷野漫天彩霞,金色的彩霞啊!”有歌曲赞美“满洲姑娘漂亮”。日本课文《满洲》说东北人淳朴善良,卖猪时把手放在袖子里讨价还价,是怕猪知道了伤心流泪。
物极必反,美到及至,也往往预示着苦难的开始。日本把东北视为“生命线”,张开血盆大口,蠢蠢欲动,连“西毒”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都垂涎三尺。
日本老师告诉学生,中国富饶美丽,有搬不完的金银财宝,社会腐败没落。老师手拿苹果问:“好不好吃?”学生齐声回答:“好吃!”老师说:“这种苹果是中国产的,你们要吃就去中国!中国苹果有碗那幺大,又甜又脆!”孩子要零食、糖果,父母说“中国什么都有”。用中国谚语形容,这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孙中山声称:“日本如能援助中国革命,将以满蒙让渡与日本。”他并不认为东北属于中国,而是满族的土地,由他去吧。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东北。
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公然把东北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定都“新京”,溥仪任“执政”。日本人为殖民机构副手,但掌握实权。溥仪一言一行均受到监视和操纵,庞大的军警特务机关严酷统治3000万东北人民。
为建设“王道乐土”,日本提出“日满协和,一德一心,和衷共济,互相提携”。殖民机构“协和会”横征暴敛,老百姓称为“蝎虎会”。不许中国人吃大米,否则就是“经济犯”。
我收藏一面象征屈辱的伪满国旗,是海拉尔警署使用过的,在东北大地飘扬了13年。当时百姓诅咒到:“满洲国旗,黄的面大”,“五色旗,镶黄边儿;满洲国,不几天儿”。
许多东北人都有关于日本侵占的记忆。还是农村孩子时,人们从小人书、电影里知道有一个野蛮、凶残、好战的日本。日本兵在操练时走到悬崖边,不命令立正,仍然跨出足以致命的一步。
我爷爷和奶奶出生于世纪初,跟张学良,还有日本天皇裕仁同龄。四个人的命运在而立之年发生戏剧性的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是那个30岁的裕仁发动了针对东北的侵略战争,导致30岁的东北统治者张学良无家可归,而30岁的我的爷爷和奶奶只能把粮食交给30岁的裕仁,而不是30岁的张学良。
当年,日本为转嫁危机,实行“工业日本,原料满洲”的以邻为壑分配政策。1906——1931年,辽源煤矿“人肉开采”,死亡2万多矿工。太平洋战争时,日本粮食供应紧张,公园,体育场,甚至还有被取消的原定用于1940年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场,都被用来种植粮食作物。日本38种重要军事原料有24种来自东北。一半大豆、1/3粮食被掠往日本。殖民者搜刮一切金属作为军用物资,连铜扣、汤勺都不能幸免。1931-1945年,日本从中国掠夺煤炭5.86亿吨、生铁3350万吨、黄金22吨、粮食5.4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其它财产不计其数。
我的父母出生就做了亡国奴,他们对日本侵占德惠的一致印象是催粮,几个人带着刀。母亲说气势汹汹,让人很害怕。父亲回忆说日本人表情平静。1944年深秋,黄昏。一个身着黄呢子大衣、黑胖的日本人带着翻译,走了几十里,来到了依山傍水的我家。两人都挎刀,让快一点交粮。交上粮,换回洋布和铜板。幼年的父亲愣愣地看着,不知想没想过,自己家辛辛苦苦一年,为什么要把粮交给别人,还是日本人。
2003年春节,听75岁的赵允良老人讲,12岁时他见到日本人开汽车进村。小孩子第一次见到汽车,很害怕,不敢到跟前去,只是远远的看。村里场院来几个日本人,孙村长召集全村人开会讨论交粮问题。一只活该短命的耗子不识时务地钻进一个日本人衣襟里,耗子和日本人都被吓得吱吱乱叫,旁边人七手八脚把耗子捏死。小孩子们看到哈哈乐。我记得小时候挖耗子洞有着无穷的乐趣,一旦得手,一个洞能有几十斤粮食。日本人来催粮,怕是引起了耗子的嫉妒和憎恨。
2004年,我在北京留心收藏日本侵华明信片,记录了日军训练、战斗以及假意安抚百姓的“太平盛世”景象。6月才知道德惠以前明信片十分众多,让我大为震惊。当时德惠有日本关东军第19部队上百人驻扎,看管军用仓库。听附近老人说,当时过路人经过时不敢往里看,担心被抓进去殴打,狼狗撕咬,但是日军不出外扰民。仓库里面有堆积如山的挂面、黄豆,军鞋左脚和右脚分开搁放,崭新的明信片分门别类应有尽有。日本投降后,老百姓用抢来的黄豆烧炉子,明信片到了80年代还成箱成袋子装,用来生产爆竹,小学生当练字本,简直奢侈。可惜2004年再也很难看到了。
金色夕阳照耀下的满洲,是殖民者的的乐园。1932——1944年,日本在东北投资90亿元,获利高达320亿元。日本移民10.6万户,31.8万人,强占土地3900多万垧。喝醉酒的浪人,留着仁丹胡,晃着膀子,挺胸腆肚;身着和服、木屐的女人涂着厚厚的脂粉,花枝招展,招摇过市。中国人像见到瘟神一样远远地躲开。
也有人说,日本人严是严,但把东北当成根据地,比较文明,没见过杀人。日本人经常带白手套查卫生,见到不干净的人家,自己甚至主动打扫卫生。还有人说,那时社会治安好,没有偷抢拐骗。日本人在公园里聚会,席地而坐,又吃又喝,对围观的中国小孩热情地打招呼:“小孩,你的过来,糖的给!”日本教师还把学生的生日写在黑板上,让大家祝贺,带学生到家里玩。即使有,也无法掩盖占领区的苦难和血泪。
东北的水利资源也十分丰富。松花江最苦难和最美丽的地方在松花湖。日本侵略者从1937年起役使8万劳工,历时8年,把松花江拦腰切断,建成丰满水电站,形成松花湖。日本人说“满洲人大大的有,死几个没啥”,结果6500名劳工死难。丰满,多么带有肉欲和女性感官色彩的名字。是丰富满洲的资源,还是希望东北像母体一样给日本输送乳汁,我无从知晓,只是而今作为旅游胜地闻名遐迩。丰满发电厂有一个骄傲的称谓:中国水电之母。在建国之初是全国乃至全亚洲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冬天,松花江经过丰满发电厂机组循环后,保持4度水温,60多公里江面不封冻。江上水气蒸腾,凝结在树上,形成了著名的吉林雾凇,满眼望去,玉树琼花,妖娆多姿,成为东北最著名的自然和人为景观。现在还有人绘声绘色地讲,丰满水电站有电缆从水下往日本输送电力。中国人找不到,即使找到也不敢切断,因为有炸弹连着,一碰就爆炸。这些传闻纯属无稽之谈,未免过于浅薄。而与另一个重要殖民地台湾的日月潭相对应,日本还在长春命名了一个净月潭。
当日本本土不堪美军轰炸之际,还准备迁都长春。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认为:“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蒋介石说:“日本宁愿让人毁灭东京和日本,也不愿从东北撤走。没有东北,就没有中国。”没有东北,也没有日本。
随着苏军出兵东北,日本“一亿玉碎”的狂妄决心和在东北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人民的亡国奴生活结束了。人们回忆,当时雨下得很大很大,许多人激动万分,也有不以为然者。一段侵略战争就这样仓促结束,带来数不清的伤痛,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