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人者,人恒敬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注重尊敬师长,礼貌文明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智力开发是每个父母孜孜以求的,但我们有没有考虑如何培养孩子的德商呢?尊重他人,特别是尊敬长辈,是孩子优良德行中很重要的元素,鼓励孩子为他人着想,使他们懂得用需要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他人。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就是指的环境教育。因为年龄特征,孩子不可能具有成年人那样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他们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言行举止。古代的“孟母三迁”也就是说明了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我们应该用发自内心的爱和善,去教导孩子,尊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爱护他;恭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恭敬他。
互相尊重,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尊敬和看重对方。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也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应当教育孩子尊重同学,尊重同学的人格,尊重同学的愿望、感情、爱好和民族风俗习惯。
雷锋生前有一句名言:“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小时候十分关心同学,爱护同学。一天早晨,同学们上学遇到大河涨水,石桥被淹没了,一群低年级小同学不敢蹚水过桥,正急得没办法,雷锋见此情景二话没说,卷起裤腿,蹚着没膝深的河水,把小同学们一一背过了河。雷锋的一位同班同学,因患病几天不能到校上课,雷锋每天放学后来到这位同学家,一面安慰同学安心养病,一面耐心帮助同学补习功课。在雷锋的热情帮助下,这位同学没有因为患病落下一节课。
孩子的行为习惯,家长要注意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比如,平时要教导孩子:首先,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爱护。同学在学习上有困难,要帮助他学习,帮助他解除疑难,要随时随地想着同学;同学缺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要热情爽快地借给他,主动地帮助他;同学获取好的学习成绩,要虚心向他学习并互相鼓励。其次,同学之间交往,一定要守信用,说到做到,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去办,办不到的事不轻易答应人家。信义是交往的基础。与同学相处要真诚待人,不要背后传话议论人。未得到同意,不能随便动用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告诉同学。阅读同学的书报,不要弄脏、不要撕破,更不要私自带走。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多做自我批评,多要求自己,别人有错要耐心帮助,能原谅他人的过失,要宽容对方。
怎样培养孩子尊敬他人、团结同学?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家庭教育的范畴,也是教授孩子文明礼貌的重要力量。
1.尊重他人就是在尊重自己
孩子在整个生存环境中,没有太多经验,也没有章法可循,有时难免会出言不逊。我们经常会用这样的语气对孩子:“你再这样,我要揍你了。”“你胡说八道什么呀!”这种言语明显带有讽刺和不尊重的味道,我们不能用这样的语气去对待一个未成年人,但因为孩子的弱小,他们无从选择,只能接受。
有一位母亲带儿子去旅游,为了考查孩子是否具备独立成熟的能力,在机场让儿子背自己的行李,然后很信任地把大包的行李交给他,让他推着行李车去打包托运。她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儿子是怎样做的。终于,在机场服务人员的帮助下,过了半小时,这位充满信心的小男子汉圆满完成任务,他很大声、很自信地向服务小姐说了声“谢谢阿姨!”妈妈故意问他:“你为什么要谢谢阿姨呢?”出乎意料,他很自然地告诉妈妈说:“阿姨很有礼貌,还夸我能干呢!”上了飞机以后,空中小姐帮助他系安全带或是倒饮料给他喝,他都会像个小绅士一样,彬彬有礼地说一声“谢谢”。
通过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正因为孩子受到了他人的尊重和肯定,他才会珍视自己,才会觉得在别人的眼里,他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会激励孩子去尊重他人。
当然也应该尊重同学,只有尊重同学,同学才会反过来尊重自己。尊重大同学,爱护小同学,不取笑同学,不给同学起外号,不背后议论同学。同学间每天第一次见面要相互问好、离校时互相道别,说声“再见”。这是真诚、礼貌的表示,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必要形式。摒弃以上坏毛病,孩子想得不到尊重都不可能,同学之间也就真正呈现出一片相互尊重的好风气。
同学互相尊重还必须注意从“我”做起。每个同学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每个人老强调别人应该尊重自己,唯我独尊,那是不现实的。只有每个人都从我做起,强调我首先要尊重别人,才能创造人人互相尊重的风气。尊重同学首先应该尊重他的人格。每个同学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当他的人格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时,往往是很伤心、很痛苦的,有些同学不大注意这一点,常常用自己的长处去讥笑别人的短处,跟别人说话不分大小、拌嘴专门揭短,开玩笑开过头,侮辱人甚至捉弄生理有缺陷的人,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人格的表现,是很不应该的。总之,互相尊重,是一个人有礼貌的表现,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文明行为。
2.培养孩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贵在言传身教
教育孩子不仅在于授业,也在于授德,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待人接物。所谓言传,就是说平时应该灌输给孩子尊重人的思想和辨别是非的准则,哪些行为是有礼貌的,哪些行为是粗鲁的、没有教养的。在孩子做出不礼貌的行为时,应该立刻指出,并予以纠正。身教对孩子来说是最关键的。父母和老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他们的言行,言传不如身教。从自我做起,自身做一件实实在在的道德规范的事要比对孩子苦口婆心说教十句、百句更有意义,更有说服力。我们每天早上出门上班时,都和自己的老人说一声“再见”,时间长了,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进出家门主动和长辈打声招呼,并且还形成了习惯,根本无须我们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