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举止言谈得体的孩子
成长中的孩子,从步入小学阶段开始,就因为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熏陶,唯美意识逐渐萌生起来。有的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认为自己是丑小鸭;有的认为家庭条件差,没有合适的衣装打扮。其实只要能够保持整洁卫生,只要行为、品性没有大的瑕疵,一样可以成为有风度的人。
仪表堂堂,干净整洁是很容易就做到的事情,衣着整洁表明这个人注意卫生,而外表的邋遢,则意味这个人马虎粗糙。外表被认为是内在的反映。高尚的理想、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个人卫生的不整洁都是势不两立的。一个忽视外表清洁的人也会忽视他内心心灵的健康。
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内心善良的人,一个喜欢清洁的人,自有一种内在的完美气质,如果一个人在一方面放任,那么在另一方面也会随之堕落。出于审美和道德的考虑,养成爱清洁的习惯,这对于自身形象及各方利益都有必要。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培根所讲的“秀雅合适”的举止动作,就是美德的形象表现。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得体,却出口不逊,都是不美的。文明的语言必须要有得体的举止与之相“般配”。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语言的同时,还应努力培养他们具有“秀雅合适”的举止。
其实,要想孩子举止大方,做客便是良好的途径。一方面是带孩子做客。做客前家长应先向孩子介绍造访的对象,让孩子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其次还要帮助孩子树立一定的信心。比如,可这样鼓励孩子:“王阿姨特别想见你,她们家还有一个小哥哥,有很多玩具,一直都想跟你玩。”用诸如此类的话,帮助孩子消除陌生感,树立信心。另一方面,在家中待客。成人也可经常请亲戚朋友到家中做客,给孩子创造当小主人的机会。这时,对于在生人面前易胆怯的孩子,家长不必急于求成,只要教孩子向客人问好,为客人送递茶水,帮助大人招待来客,鼓励孩子与客人交谈或为客人表演节目。事后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孩子:“你今天真棒,客人们都夸你了,爸爸妈妈真为你高兴。”凡此种种,让孩子多与人交往,持之以恒,你定会有一个惊喜的发现。
总之,注重仪表、举止得体,是孩子一生接受文明教育,享受文明礼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父母要向孩子传输文明礼貌的道理,不要用教训命令的口吻,而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同时,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不要互相挤撞,不要恶言恶语,要抱有理解宽容的态度;要求孩子做到行为文明,如和人见面主动打招呼及和别人说话专心、爱护公共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这样的孩子才能最终成长为一个心灵完美的健康人。
怎样让孩子变得举止大方?
为了孩子长大后能够举止得体,做事大方,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教育孩子注重仪表,加强行为修养。
1.仪容仪表要整洁
手、脸、脖子要洗得干干净净;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要洗澡、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
2.行为举止要适当
俗语说得好,一个人姿态要做到“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也就是说站立行坐等神态要端正,给人挺拔的感觉。孩子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姿势习惯,身体直立时,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千万不要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摆动,步速适中,防止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3.表情神态要自然和谐
教育孩子表达对人尊重时,要面带微笑,表情自然,千万不要养成在公共场所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习惯。
4.言谈措辞要恰当
教孩子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要求孩子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语言简洁得体,既不沉默寡言也不啰嗦重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孩子在家中活泼大方、能说会道,可是一旦到别人家里做客或者碰到陌生人,就局促不安、胆怯怕生,做什么事都要大人代劳。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习惯,经常封闭在家,没见过大场面。因此,家长们若有机会,还是要带自己的孩子出门锻炼一下,见见世面,增加人际交往的自信心。不能抱怨孩子,关键在于家庭的教育。
首先,孩子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父母是孩子最先交往的对象,要在以后的日子中逐渐扩大交往的范围,让孩子多认识一些亲友和伙伴,这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如果爸爸妈妈整天将孩子关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势必会造成上述情况。
其次,爸爸妈妈不能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什么事情都由大人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孩子没有主见,一见到陌生人便会畏首畏尾、无所适从。事实上做到行为举止得体,并不是不可能,只要认真修养,就能达目的。另外不可急于求成,要在平时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一定要注意行为举止上的规范,站立时要挺胸收腹梗颈,双肩放平而不摇晃,两臂下垂手不揣兜,腿部不颤动;见到认识的人要打招呼;遇到有人问路,要热情而有礼貌地告诉人家,对老弱病残者,更要尽力地给予协助;进入别人房间要先轻敲门,得到主人允许后再进去,而不要随便开门闯入;夏天不赤膊或身穿短裤衩“串门”,冬天从外面进入房间,先摘帽子,脱大衣,再落座;访问人家要注意时间,一般不在吃饭和午睡时去,尽量避免妨碍人家;有客人敲门要赶快应答,请客人进来后要让座,倒茶时双手捧上,夏天时可递上凉扇;会客时坐姿端正,不要左靠右歪或浑身扭动,双腿不要叉开太大或跷“二郎腿”,不要有节奏地打“哆嗦”;与人谈话时,不挖鼻孔、抠耳朵、剪指甲、剔牙齿、挠痒痒、搓泥垢、脱鞋袜、抠脚趾;在别人家做客,不乱翻人家的橱桌抽屉和书籍玩具,不随便吃人家的东西;就餐时,不在客人或尊长之前动筷,不在菜盘中翻拣,餐具要减少碰撞,咀嚼时不要发出声音;谈话或就餐时,咳嗽、喷嚏、吐痰均须用手绢掩住口鼻,不要冲着别人;递人物件,要照顾对方接取的便利,一般把易于接取的部位朝向对方,待对方拿稳后再撒手。
这些行为举止看似简单,但养成好习惯,必须一点一滴、实实在在地认真执行。
再者,要求孩子举止规范,不是单纯为了在某种场合需要硬去装出来的,需要平时也加以修炼。正如古语所说:“诚于中而形于外”。这些举止应该形成习惯,应该是尊重别人的美好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家长要求孩子注意上述的规范,并不是让他们谨小慎微,过于拘束。
对于孩子,家长要培养其做到:爽直而不粗莽,活泼而不轻佻,恭敬而不迂腐,轻松而不懒散……形成一种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的习惯,的确不是一件易事,但如果让孩子一真坚持下去,给孩子以长时间耐心细致的培养。相信他们一定会变得彬彬有礼、举止得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