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崇拜是发现了别人的优点,而对其产生的一种崇敬心理。崇拜的反面是嫉妒,即把别人的优点看作是不平衡,并采取过激手段进行发泄的一种扭曲的心理。0~12岁的小孩子正处于任性、自尊的升级阶段,很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或能在众人面前略胜一筹,以表现其“伟大”与“不俗”。这是正常的心理,但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不给予控制,很容易走入歧途,带来以后的遗憾。
发现别人的优点,能够将其正确吸纳,有效利用,并通过努力化作自身的组成部分,这是正常心理崇拜。孩子看了雷锋的故事,帮助他人做好事自以为乐,就是一种精神文明的崇拜;凡此种种,孩子们看到的或欣赏到的他人的优点,都是人类闪光的智慧结晶,每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希望能化作自己的一部分,让自身也能放出同样的光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身上的许多性格以及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学会的。例如,父母喜欢艺术,孩子对艺术的爱好也就较大了如果父母身上也具有虚心求教的品质,那么孩子也会有这样的一个优点。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关键是看父母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
父母的表扬和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但是如果父母一味、夸张地表扬孩子,孩子做了错事,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孩子长期被这么哄着,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学习和承认错误,渐渐地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接纳别人,而且嫉妒别人。不少父母让孩子觉得别人的成功与自己无关,即使别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很吝惜自己的赞扬,这样很容易滋生嫉妒心理。
如果换一种方式对待孩子,效果就会不一样。当孩子和小伙伴进行比赛时,自己输了,妈妈说:“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行!”这样也许安慰了孩子,却是逃避现实的嫉妒言语。如果妈妈这样鼓励孩子:“人家学会了,那我们经过学习也一定能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宽容别人,也能渐渐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善于接纳他人的孩子总是很快乐,很少跟别人闹别扭,可谓“利己利人”,而且长大了善于合作、热爱学习;而不喜欢接纳他人的孩子在很多情况下表现出嫉妒情绪和行为。因此,父母不能小看了培养孩子善于接纳他人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崇拜是需要正确引导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前进的路途中不至于误入歧途。
让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但不嫉妒
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宝宝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情绪,两三岁的孩子嫉妒心理就已经很明显、很复杂了。孩子会被嫉妒这根刺折腾得不高兴、不愉快,甚至担心害怕。例如,老师说毛毛的画好看,不喜欢接纳他人的孩子就会想:“难道我的不好看吗?那好,现在我拿支笔在他的画上胡乱涂上几笔,还好看吗?到时候老师就会表扬我的画好看了!”结果,孩子与毛毛之间的冲突就发生了。
“宝宝,你再不吃这口饭,我就把它送给隔壁的毛毛了。”果然,孩子把这口饭吃了。
“宝宝,你要是不跟妈妈走,妈妈就做露露的妈妈了,不做你的妈妈了。”果然,孩子赶紧跟着妈妈走了。
当家长在得意这一招儿很管用的时候,是否想到自己可能助长了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否想到嫉妒会给孩子带来焦躁不安和不快?长期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可能使孩子习惯于把别人当作“假想敌人”,养成不喜欢接纳他人的不良习惯。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呢?
1.拥有宽阔的胸怀
嫉妒别人的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气量小、容不得别人。具有这种心理的孩子,要学习“心地无私天地宽”的优良品德,提高自身水平,宽以待人,从心底把对方当朋友。家人平时注意多给孩子讲述历史上心胸宽广,胸襟开阔的英雄人物故事,培养孩子的胸怀。
2.想办法消除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于人有害、于己不利的不道德心理疾患。嫉妒者常常处心积虑、耗费心机去算计别人,消耗了不少才智和精力;嫉妒他人的优越性,内心会很痛苦,因此,必须彻底清除嫉妒心理,树立起正确的自我形象,努力去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天地。家长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多赞美别人,教育孩子看到好的事物多表扬,多欣赏,而不是去攀比。
3.通过竞争克服嫉妒心理
渴望成功的愿望,超过别人的冲动,大家都有这样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运用得好,就可以成为鼓励自己前进的驱动力。因此,孩子们应该积极地暗示自己:“你比我强,我要比你更强,我一定要通过努力在竞争中去战胜你!”通过竞争这种积极的方法去克服由嫉妒而产生的消极心理,让嫉妒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激励自己奋起直追,唤起勇于探索和超越自我的力量,使自己有所作为。
4.面对嫉妒要换位思考
在人际交往中,当发现自己产生嫉妒心理,并伴有攻击情绪时,不妨这样去想一想:假如是你取得了成绩,别的同学对你不满或怨恨,你心中会有什么感受?一定要使自己认识到:取得了成绩,这是为班级、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我们应该为之骄傲,并且向其学习。通过换位思维,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十分有效地帮助你摆脱苦闷和嫉妒心理。
总之,通过各种方法矫正和解脱嫉妒心理,有助于孩子成长为心理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