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39700000007

第7章 古代篇:金城声韵喜参差

兰州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绚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批生息于此的文学家,他们不仅包括兰州籍作家和诗人,也包括出生于此、成长于此的作家和诗人。他们勤奋耕耘,不仅深情地歌颂和吟唱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记录着它的苦难、辉煌、抗争与希望,而且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晋书·允传》记载:“允,金城人也,与游氏世为豪族。西州为之语曰:‘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这是一首叫做《游谣》的“杂歌谣辞”,作者是谁,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是当地人所创作。表现了金城富贵人家的豪奢。可见,在两晋时期兰州已经有文学作品出现了。

兰州有记载可寻的文人活动能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以北魏宗钦、南朝梁释宝志为代表。但他们的著作今天已经都散佚了,也并无诗文传世,我们只能通过一些书中的记载和引录,略知一二。

北魏宗钦(?—450年),字景若,金城(今兰州市)人。他少年勤奋好学,刻苦异常,饱读经书,涉猎非常广泛。撰有《沮渠蒙逊记》、《宗钦集》等。他任官时,一边忙于政务,一边笔耕不辍,研究著述,有感于当时的政事,写了一篇名为《东宫侍臣箴》的谏言,对当朝太子和皇帝的行为进行规劝。开篇讲述了治国必须重用贤才,重视传统优秀的伦常观念和圣贤思想,将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天下太平,江山稳定,“恢恢玄古,悠悠民生。五才迭用,经叙彝伦。匡父维子,弼君伊臣。颠而能扶,屈而能申”。接着用生动的比喻阐明,只有在合理的借鉴当中,才能使统治更加的开明,“昔在上圣,妙鉴厥趣”。然后又细述历史,从历史的兴衰特别是历史上骄横专断的暴君、昏君的叙述中来揭示道理,“及于三季,遒丧纯迁。桀启琼台,纣糟山。周灭妖姒,羿丧以田。险蔽其耳目,郑卫陈于其前。怙才肆虐,异端是缠。岂伊害身,厥胤歼焉”。又通过“茫茫禹迹,画为九区。昆虫鸟兽,各有巢居。云歌唐后,垂拱美虞”的描述,阐述“勿谓理绝,千载同符”的道理。之后又引述徐幹、阮瑀等名士的例子,希望太子与皇上能够“用能重离袭曜,魁魏鼎维新”,通过言辞恳切规劝,进一步点出朝廷重用才能之士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维新的局面。最后引用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的做法,“君有诤臣,庭立谤木”,希望太子和皇上广开言路,采纳谏言,多听建议,虚心接受,使朝政清明,最终达到太平盛世的局面。文章论述精辟,结构严谨,用事得当,文笔流畅,生动犀利,朔古论今,旁征博引,很有文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政论文。此外,宗钦与同僚崔浩、高允相交甚笃,他们不仅在政治主张上非常一致,而且公务之余还经常互赠诗文,十分默契,自喻为伯牙、子期之交。其中有一篇应答高允的文章,也很著名。文章开头对景物作了细腻描绘:“巍峨恒岭,漾沧溟。山挺其和,水耀其精。启兹令族,应期诞生。华冠众彦,伟迈群英”,“如彼松竹,凌霜擢秀”,言辞优美却又不乏气势。接着,对当今雄才大略的皇上进行了赞美:“帝用酬谘,明发虚拟。广辟四门,披延髦士。”然后,陈述高允顺应皇帝的开明政治的要求,积极处世,做出贡献:“尔应其求,翰飞东观。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坟无疑割,典无滞泮。”同时谦恭地叙述自己的经历和与朋友相见恨晚的感情:“子昔索居,沉沦西藩。风马即殊,标榜莫缘。开通有运,遇当年”,“披衿暂面,定交一言。谘疑必省,访滞京都。”最后通过此诗表现自己与高允之间的深厚友情:“文以会友,友由知己。诗以明言,言以行理。”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词采华丽,文理自然,笔力雄浑,感情真挚,在艺术上具有较高造诣。

唐五代至两宋时期,兰州一带战乱频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被吐蕃、西夏所占据,没有产生著名作家或诗人,文学方面的建树也很少,只是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的著名边塞诗人在此所作的边塞诗成就颇高。前文已有介绍,不再赘述。

明代,由于国家的统一,封建君主制的强化,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也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明代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家。甘肃虽然地处西北,但却不乏优秀的、一流的文学人物,如李梦阳(庆阳人)、胡缵宗(秦安人)、赵时春(平凉人)等,尤其李梦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流派“前七子”的领袖,高倡“诗必盛唐、文必秦汉”的文学主张,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受这种环境的影响,兰州一带也产生了一批作家和诗人,如黄谏、段坚、彭泽及几位明代分封到兰州的肃王等,他们或是将帅,或是学者,或是权贵,或是其他,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他们都有文学作品传世,为兰州文学的发展增添了许多光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黄谏,字廷臣,号卓庵,晚年又号兰坡,兰州人,是名闻陇上的金城“三兰”之一(另外“二兰”是邹应龙号“兰谷”、郝璧号“兰石”)。黄谏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但却显示出卓越的文学才能。如他的《铙歌鼓吹》一诗,以史诗的形式,记叙了明初洪武年间兰州守将张温率军民坚守兰州抗击王保保,以及明信国公徐达与王保保在定西车道岭决战的战争场景,诗中有“兰州古金城,守将真雄伟……”、“伊昔战定西,王师气百倍……势如山压卵,宵遁留空垒”等诗句,气势磅礴,音韵铿锵,浅显易懂,形象鲜明。全诗结构完整,场面宏大,在凝练的语言和简约的文字中为读者再现了那段慷慨激昂的历史画面。他又有一首《游五泉山》诗,写道:“水绕禅林左右连,萧萧古木带寒烟。共夸城外新兰若,自是人间小洞天。僧住上方如罨画,雨余下土应丰年。明朝再拟共来赏,竹里行厨引涧泉。”这首写景咏物诗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水绕禅林,古木参天,曲径通幽,烟雾缭绕的美景,神秘而清幽,令人心旷神怡,表现了诗人潇洒、旷达的才人韵趣。为了表达对兰州的特殊情感,黄谏写成《黄河赋》一文,追忆黄河的兴衰,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文章先写黄河的气势:“噫嘻!浩浩乎廓矣哉!黄河之水邈矣,吾不知所从来。填兮若万骑之赴敌;倏兮若起蛰之雷。”再假设无荒子登高望河,提出“咏者谓(黄河)自天而来,其必有得乎”的疑问,由虚构的老翁纵论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予以回答:张骞“盛言汗血之驹,邛竹之杖与身毒之蜀布,启天子拓远之心,贪得之病”,以致“蜀夫罢困死于暑湿”。进而盛赞大禹穿山凿池,疏河导流,“手胼足胝于九载,故能成万世之利”,使“生民奚免乎鱼鳖”的不世功勋。对比之后,认为“兹功之大,非禹而谁?虽通大宛、大夏、安息,而绩有愈于斯乎?”最后,以无荒子赞同老翁之言,并“将冀此一清颂于九重之阙”作结,流露出黄谏反对穷兵黩武、祸害百姓的行为,主张除害兴利,奖励耕织,反映出深刻的农本思想。文章气势雄伟,抚今追昔,在历史的追忆中反思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段坚(1419—1484年),字可大,号柏轩,后更号容思,兰州人。著有《容思集》、《柏轩语录》等书。诗文散佚情况非常严重,今天留下来的作品并不多。

《皋兰明儒遗文集》辑录段坚文17篇,诗25首。文体以奏疏为主,另有祭文、记、杂论。从其奏疏及杂论的内容,可以看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拳拳报国之心。如《应诏诣阙上书》“(人君)与小人居,必蛊逸欲,导以奢淫。行见灾作,旱蝗生,而妖孽毕至矣。是以用君子而不升国家昌明者,未之有也;用小人而不降国家于暗珠者,亦未之有也”。又如《乙亥书议》:“近日顽钝无耻之流,窃朝廷官禄,苟靡岁月,以为身家之计。摇尾掉首,昏夜期哀,而骄人于白日。……其不忠不义,虽擢发不足数也。”段坚的文章说理精微,语言犀利,气势逼人,在酣畅淋漓的论述中表现自己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段坚的诗歌创作主张与其散文相同,所以,他的诗作多以鞭挞弊政及关注民生为题材,语言直白通俗,可以看出受中唐白居易的影响较大。如《屯田谣》“人死粮不死,人逃税不逃。胎头与黄发,未免困征徭”。又如他的长达五百多言的叙事诗《野老道旁行》,“终年耕种无饱食,终岁纺织无暖衣。田舍卖却及骨肉,岂徒粜谷与卖丝。……村村巷巷犬吠声,十家九家贫到骨。……官府巍巍甲第高,俸禄乃是民脂膏”。这些诗言浅意深,反映了当时黑暗统治下人民生活的无比困苦,诗人愤愤不平地控诉了当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激昂悲越地为民呼号,在直白的叙事中融注了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段坚晚年追慕陶渊明,其《南村东园》二十首可代表其冲淡平和的诗歌风格。组诗前有自序,云:“靖节陶公清风高节,百世师也。少慕其人……”其中“竹树雨余山有色,池塘风静水无痕”(其二);“桃泛溪流尘俗迥,何须别访武陵源”(其三)等诗句清新平淡,闲适自然,颇具陶诗韵味。他还作有《五泉山》一首,诗云:“又向城南觅故踪,嵯峨宫殿耸晴空。水流东涧来西涧,坐倚南峰对北峰。千尺松杉欺晚雪,一番桃李媚春风。逢僧借问登高处,笑指云山有路通。”此诗以动衬静,赋予景物以人性特征,“耸”、“来”、“坐倚”、“欺”、“媚”等字词的巧妙运用,使景物带有情感地展现自己的迷人风姿,最后一句与晚唐诗人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读之倍感亲切。又有《读书五泉小圃》:“风清云净雨初晴,南亩东阡策杖行。幽鸟似知行乐意,绿柳烟外两三声。”作者在灵动的美景中展现自己轻松惬意读书的场景,写得清新自然。

彭泽(1459—1530年),字济物,兰州人。早年号敬修子,晚年号幸庵,青少年时聪颖好学,外祖父段坚为其幼年启蒙之师。彭泽一生著述甚丰,有《读易纷纷稿》、《幸庵文稿》、《幸庵行稿》、《怀古集》等二十多种著作,惜大多已亡佚。彭泽诗文多数已散佚,现有文14篇,诗三十余首,王烜辑入《皋兰明儒遗文集》。

彭泽文章各体兼擅,包括奏疏、序、辩论、记、碑志等。其奏疏多关心国事政局,见解独特精到。如明正德十年(1515年)的《上陈言边务疏》“臣窃照见甘肃地方,虽云北控蕃众,然惟乜克怯瓦刺二落在北耳。其套部大众,……盖套部欲犯中卫、靖虏、兰州、庄浪地方,……臣乞及今兵粮颇集,临、巩、甘、兰等卫备御官军,……将原先按伏城堡墩基,计处停当,趁时修筑,量拨官军,按伏防守,如此则守御得安……”。他的游记类作品,师法六朝小品文的写法,简约空灵,清新生动。如《春日游五泉记》“五泉在兰治南三里许,皋兰山下,今泉或瀑布悬崖,或分出沙磧者甚多,不但曰五”。其《容思先生段公墓道碑》长达数千言,叙议结合,详细地勾勒出段坚多彩厚重的一生。

彭泽擅长作诗,但诗歌题材不广,以挽诗及同僚酬唱为多,艺术价值也不高。值得关注的是他由兰州至京城赴任的组诗,全部以头、游、柔、秋、忧为韵,于旅途景色的描写中,抒发忧时报国之志,如“如钲初日露山头,满载琴书亦壮游。霜气逼人惊岁改,村酤无力信才柔。旗翻古道邮亭晓,草起西风陇树秋。除却读书报明主,此心无地著闲忧”(《秤钩驿晓发》)。“……漏传五鼓山城晓,寒透重衾野甸秋。闻说胡尘飞入套(谓河套),不胜弹剑为时忧”(《青家驿夜望》)。诗后作者自注:“以上头字韵二十首,皆旅次风雪寒苦中所得,殊无佳句,录之恐失稿也。幸庵又识。”《出兰州》:“清灯照影夜梳头,又向邯郸梦里游。岁晚要将终节保,离怀能使壮心柔。老亲定省怜无日,少弟望有秋。华发渐添才渐减,可能分得庙堂忧?”表现了自己对故乡的依恋,对时光逝去的感慨和希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很具特色。此外,尚有一些写景诗,刚健壮丽。如《过张茅》:“晓发张茅道,晴光共郁苍。风牵云北去,寒逼雁南翔。树古根穿石,山高草耐霜。客途行险处,回首忆康庄。”诗作赋予景物以动感,在动态描写中表现了它们独特的品质,以此来衬托自己坚定的信念。

彭泽也善填词,写有《满江红·九日游西园》词:

行过前溪,抬望眼,满山红叶。便驱车,早上山楼,饱看秋色。携酒儿童呼不到,灌园老叟工初歇。更扶筇:走上醒心亭,观林樾。

将九日,黄花节。著野服,延佳客。忽水满方塘,小筵初设。随意杯盘花间酒,满畦佳菊黄兼白。算今生:寿享百年,兹难得。

描写西园秋日美丽的景致和游人尽兴游玩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咏。词作自然清新,毫无雕琢之迹,在平易浅显的语言中领悟着生活的真谛。还有《满江红·送兰州卫刘经历被诬罪归》二阕,其一云:“赞政兰州,真个是:冰清玉洁。六七年:吏畏廉明,民怀恩德。事在理中应可识,辱随身后诚难测。最堪怜:直道与人违,遭排斥。菜根味,香存颊。意苡谤,书盈箧。看白叟黄童,攀辕卧辙。紫绶金章心已矣,黄花绿酒情偏洽。携一琴一鹤早归根,青山侧。”其二云:“作个茅斋,细把那经书翻阅。更主管,水光山色,清风明月。世事无心陶靖节,圣经有得胡安国。自扶犁,耕破陇头云,殊高节。村酒熟,斟琼液。山歌就,书红叶。喜无荣无辱,无丧无得。酒后不知山路黑,觉来惟喜书窗白。留心田一寸与儿孙,无穷泽。”这两首词在赞颂兰州卫刘经历的同时,表现了对被诬罪归的刘经历的仗义、同情、安慰和开导,全词情文并茂,语言浅易平实,格调豪放洒脱。

彭泽的散曲作品很有特色,可堪留意。如《折桂令·隐居》八阕之一:“傍林泉寻一处庄窠,屋依青山,门对黄河。凭竹杖芒鞋,携诗筒酒担,著雨笠烟蓑。安贫贱,守本分。纵他笑我,逞富贵,卖高强,我已忘他,梦断南柯,曲和东坡。陇头云敬授人时,瓮春颐和养天和。”这里塑造了一位乐观洒脱,豪放不羁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作者豁达开朗,心境平和的人生态度。作品运用了著名的历史典故,在时光穿梭中寻求着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如《上小楼·乐闲》十阕之一的“家住在青山岭西,伴着俺稚子山妻。我只得种豆南山,载柳村西,赏菊东篱。也有些痴,也不是痴,哪里是聪明伶俐。我比那做官的,少了些闲气”。作品语言质朴平实,在诙谐幽默中笑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态度。

明肃王,是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到西北的藩王。明朝建立,施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统治体制。当时,元朝残留势力虽已退回大漠,但仍很活跃,时常南下侵扰,对明朝构成严重威胁。于是明太祖先后分封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王,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的边防线上。因为他们拥有军权,镇守着边塞,故称之为塞王。其中作为明太祖第十四子的肃王朱楧,善于骑射,有谋有勇,深得太祖赏识,呼之为秀才,并赐给宋本《淳化阁帖》、龙胆壶、凤喙卮三宝。让他据名藩、控要害。然而朱楧毕竟是生长于深宫中的亲王,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不强,面对“甘肃兵变不常”的严酷局面无计可施,遂提请内迁,经明惠帝批准,于建文元年(1399年)从张掖移藩兰县(今兰州)。肃王延袭了庄王、康王、简王、恭王、靖王、定王、昭王、怀王、安王、懿王、宪王九世十一王,总计284年。为了预防藩王拥兵自重,建文帝、永乐帝等先后削弱藩王的权力,剥夺军权。永乐以后,历代肃王深居王府之内,不能参与政治、军事活动,在地方官的监视之下,又不能随便离开王府,内心相当苦闷,就转移注意力,他们或笃信道教,兴建道观,自拟道号,颂经炼丹,以养颐天年;或利用优越的物质条件藏书、刻书;或以充裕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学习书法绘画,潜心习文作诗等。庄王就擅长文学创作,他所撰《金天观铭记》,洋洋洒洒,文采斐然。靖王也博雅好文,其所作诗格调古雅,有《沧浪亭集》传世。昭王著有《星海诗集》。懿王也颇有才学,所写诗文盈笥。怀王狂草诗碑立于拂云楼,拂云楼也叫“源远楼”,明代已有此楼,位于肃王府花园北面临河的城墙上,清初倾圮。乾隆二年(1737年)甘肃巡抚德沛重修。其“河楼远眺”为“兰州八景”之一,登上望河楼,如履黄河而乘天风,伸手可采云朵,故名拂云楼。明清、民国至解放初,一些官员、文人多登此楼观览兰州胜境,留有诗篇。1959年拓建滨河路,拆除北城及拂云楼。诗题为《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州》,云:“边城春柳解婆娑,别殿香风舞彩罗。”宪王曾刊印过《大藏经》,并与其子朱识鋐尽七年之功,令名匠摹刻宋本《淳化阁帖》,传之于后世。识鋐好诗文,善书画,其力作草书《千字文》手卷,运笔圆浑洒脱,通篇一气贯注,颇见功力。下面我们着重介绍几位文学成就较高的肃王。

朱真淤(?—1526年),明肃靖王,是明王朝第四代藩王,卒谥安和。他博雅好文,其诗格调高古。曾作《华林寺三首》、《金天观》、《夜雨岩》等诗歌咏兰州胜景。其《华林寺》诗写道:

其一

闲登杰阁倚危栏,多少轮蹄去复还。篱落连绵秋色里,园林高下夕阳间。雨余船系临沙柳,风顺钟闻隔岸山。无限壮怀吟不尽,盛游到此暂开颜。

其二

边关迢递对危栏,沙鸟栖禽任往还。古渡驿楼迎送里,淡烟茅店画图间。寺当孤屿盘幽径,河折洪流出众山。安得忘怀遂栖隐,不辞终日醉孱颜。

其三

秋容万里入凭栏,樵担渔舟任往还。远树依稀烟草外,清笳呜咽戍楼间。霜惊雁阵横遥塞,风徙云阴转北山。四序递催人易老,朱颜不觉换苍颜。

“华林寺”,在黄河以南的古峰山麓,早为平远堂,后建古峰寺。明英宗正统年间,为肃藩王重修,改为华林寺,极盛一时,后起火遭焚毁,今已不存,旧址在今兰州市华林坪北端。朱真淤的这三首诗有对华林寺景色的细致描绘,有对无限江山的叙写,如“雨余船系临沙柳,风顺钟闻隔岸山”,“古渡驿楼迎送里,淡烟茅店画图间”;有对四时光景的流连,如“无限壮怀吟不尽,盛游到此暂开颜”;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如“四序递催人易老,朱颜不觉换苍颜”。表现了诗人对兰州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朱缙炯,明肃昭王,是朱真淤的嫡孙。擅诗,创作有《观船磨》、《候马亭》等诗。其《观船磨》诗写道:

一板隔深渊,双轮夹小船。势长冲急,水正系孤舷。波浪随消长,机关自转旋。熏风堪遣兴,夜雨却惊眠。用尽人间巧,心中未晏然。

“船磨”,是水磨与船结合而成的一种工具,浮在黄河岸边,作磨面之用。《重修皋兰县志》卷十八记载,朱缙炯此诗所记船磨在拂云楼下黄河中。这首诗细致地描写了兰州特有的风物——船磨,并高度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与聪明才智,是古代兰州农业与手工业技术发展的有力见证。朱缙炯还有一首《候马亭》诗:“步履出城西,遥望孤亭下。借问他为谁?遗名曰候马。承宠贰师行,恣欲三军舍。贵畜以贱人,去众而回寡。问道紫骝今在否?徒使亭名万古有。”“候马亭”,在今兰州西固区东川乡境内,今名扎马台。汉武帝闻西域大宛有天马,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前往西域,路过兰州时遣人候马于此,因而得名。这首咏史怀古诗回溯了这段令人悲痛的史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贵畜以贱人”的作为。

朱识鋐,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袭封,是明朝分封的最后一个肃王。李自成部将贺锦入兰州时将其处死。朱识鋐好诗文,精于书画。留有《望河楼》、《初夏莲池》等诗。其《望河楼》诗写道:

寥寥寒天迥,人家落木间。河流斜抱郭,驿道险临关。曲岸侵平野,深岚失远山。津楼凭槛立,伫看远人还。

“望河楼”,“在城西北二里,黄河岸边,唐代已有,诗人岑参曾有《题金城临河驿楼》。此楼后移至镇远桥北,今已无从。后人常把肃府花园北侧的拂云楼做望河楼,实误也。”这首诗展现了登上望河楼而尽收眼底的河山壮阔景色,真可谓“陇云秦树穷千里,河声岳色共一楼”(清光绪年间陕甘总督升允的题联)。其《初夏莲池》诗写道:“河堤雨过拥新沙,夏序清和景物赊。野岸垂杨犹落絮,池塘蝌蚪半成蛙。沧浪白石宜渔父,绿树青旗有酒家。断续水风吹玳席,棹声歌里日初斜。”“莲池”,古名莲塘池,又名莲荡池,俗称荷花池,因池中有莲而得名。旧址在今兰州市小西湖内。其“莲池夜月”也是“兰州八景”之一。这首诗表现的是初夏时节,莲池“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秀丽风景,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颇具田园风光的自然美景,诗风清新淡雅,令人回味。

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在清初帝王们的励精图治下,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定的繁盛阶段。在文化方面,进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时期,文学上也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时期。地处边陲的甘肃也毫不示弱,名家辈出,如吴镇(临洮人)、邢澍(武都人)、张澍(武威人)等都是当时闻名全国的学者和文学家。从清中叶到晚清时期,陇右形成了浓厚的文学创作风气。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兰州也涌现出了一批作家、诗人,他们纷纷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佳作纷呈,并存留下了许多著作。主要以郝璧、谢天锦、王绶、江得符、许学诗、吴、王光晟、巫揆、陈增、陈坦、唐琏、王澍霖、金文同、秦维岳、黄国珍、刘一明、刘绳武等人为代表。以下作一些简略评述:

郝璧,字仲赵,号兰石,兰州人。著有《兰石集》、《罗疏斋集》等书。其中《兰石集》十八卷,为郝璧的诗文别集。清初文坛,尚今薄古,“以今溷古,而昧古之不学”,因为今文“通俗易晓,省读书耳”。郝璧感于“今文空劳形于浅薄草率”,因此,为文力步古人,所作诗文雅正浑厚,颇有古风。官至太子太保的孟津王铎为此书作序,极力称赞“有仲赵不从世人唾下作……千秋之名,终必夺一席,……秦实有人哉”!

郝璧的文体较为驳杂,有杂言、启、序、跋、记、祭文、书、杂语、墓志铭、论、传、疏、表、策等。大多是文辞华丽的骈体文,如《与戴》“恭惟老社翁初士先生阁下,学宗五老,文富三江。管金华,伫累侍中之席;抒词白凤,将剖行秘之书。为新朝著作之一人,迈旧彦峥嵘之七子”。又如《上命师四征江浙吴楚荡平天下大定群臣贺表》(顺治三年)“伏以大一以居清,弘沛敷春之泽;顺三而为治,肇造区夏之仁。赤帜豹林,六合视挥鞭而作宅;黄棋龙朔,两阶浃舞羽以为容”。一些散文文笔简约空灵,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如《秋舫记》“朋海筑室,后俯梁池。开轩洞远,西爽扑眉,塔影浮出于树颠;朝紫暮岚,不可象者,供我几席之上。衣带间此涟漪一碧耳,颜之曰‘秋舫’,意在不糸也”。《游偏凉汀记》“滦东出城里许,见河,碧流浩浩,与蔚蓝天色晴空俱涌,便思濯缨一洗烦嚣。……循石径下虚亭四际,风来,春初,凛栗不能久立”。

其诗题材广泛,或写景,如《芦沟河》、《琉璃河》、《泗滨亭》、《两乳山》;或朋友酬唱,如《舟过济宁李元冲观察招饮太白酒楼》、《别吴蓉城》、《都门留别朱敬修》;或怀古,如《易水》;或追忆前朝旧事,如《肃园八咏》:“予受知故主,在醴筵者十余载,一旦国亡,万里遐闻,俱在三年之后。噫嘻伤哉!京尘扰扰,未抒宛结,于旅次萧静,每怀前事,不胜金谷沦落之慨。聊为《八咏》以志哀云”;或忧时伤世,如《哀里门》、《潼关失守》、《哀民生寓德安草舍因思所过》、《悯农》等等。诗体以律诗居多,喜用奇字僻言和典故,内容晦涩难解,如《易水》“壮气服燕丹,仇秦胆不寒。白冠临酒决,雪七借看。督亢谋千乘,范阳直一九。荆卿诚志士,今水犹回澜”。《九江忆笛》“已是琵琶亭,犹思笛步处。异有箫声,此可解公楚”。《偶成望诸子》“华下新都致衍沦,信阳懿实太仓真。东溟雪照凌峨月,北地珠衔戏水神。鹤峤栖云卢伯子,兔园和墨谢山人。宗工汪海量吴逸,此际贤谁继后民”。值得留意的是他的一些思乡诗,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如七律《临河》“西望兰山龙尾分,寒松幽色久离群。乡心不断黄河水,归梦长飞白昼云。小径檐葡为贳酒,临皋兄弟一论文。吾行麋鹿久怀友,蒜发归来课子耘”。《思乡》“五泉山月照龙滩,苜蓿园中事事阑。白石不来秋玉老,黄河久念塞云寒。忧时犊鼻安藜藿,何日柴车到阿干。故友半凋生死梦,东篱好共几人看”。另外尚可注意的是他学习民间小曲所作的竹枝词,如“半嗔半躲进门前,把着琵琶按着弦。昨夜皮鞭防盛六,缚他鸡足吃三拳”。此诗写得诙谐幽默,风趣自然。其《饮酒五泉寺大雨》也是一首颇具特色的诗:“旗亭南遇小桥来,一派阴浓对酒杯。六月不知天外暑,山头飞雨片云催。”此诗看似松散,实则精练,描写了山雨即来之时的景象和诗人坦然以对、超然自适的豁达情怀。郝璧的一些词作,也写得清丽动人,如《怀人·忆秦娥》“云幕幕,广陵一别非如昨。非如昨,松陵有恨,蔷薇花落。金钿明月青羊却,玉箫再世指心约。年年泪血,南原花萼”。在离愁别恨中诉说着深切的思念。

谢天锦,字汉襄,清初人,兰州人,以诗名于世。著有《燕游近草》一卷。其诗风格刚健阔大、雅炼雄俊。如他的《渡黄河》诗:“日落黄河渡,天风下大荒。彤云连断岸,野火出枯桑。浪播古今怒,沙飞天地黄。……”又有七律《夜发郯城迷道》“五夜行来郯子国,驱车南北欲何凭?天连奎宿分东鲁,地回黄河入广陵。风气远从江上变,日光平向海门升。征鞭犹在荆蓁内,古木牵衣落野藤”。两首诗均气势磅礴,开阔纵恣,在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色中融注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前一首诗展示了西部独有的人文景观,漫天飞舞的狂沙和波涛怒吼的黄河共同编织了西部的厚重与沧桑。后一首诗在夜行迷路中解读着西部的雄壮与苍凉。读之铿锵有力,深沉豪迈。

王绶,字佩可,号诫亭,皋兰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举人,历任平遥知县、辽州知州。其诗语言朴素,风格平淡。如《香乐村道中》诗:“迤逦平田鸟雀稀,树摇新绿上春衣。客途梦寐云初落,水榭人家花乱飞。小市香醪成薄醉,归鞭羸马忽斜晖。劳生未践潜夫约,逐景心惊愿已违。”描写了乡村特有的人文景观,闲淡而舒适,平实而快乐,令人向往。《答刘豫山》“梦里还家觉后惊,疏棂斜月堕残更。寒光不是偏依客,夜夜长河一样明”。表达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凄冷而孤寂,辛酸惆怅之感萦绕心间。

江得符(1728—1782年),字右章,号镜轩,兰州人。能诗善文,遗稿由其子江舟请江西人江炯编选为《三余斋文集》、《三余斋诗草》各一卷,由其弟子集资刊行。

《三余斋诗草》收录五七言古风及近体诗108首。按其内容可分三类:一为吟咏山川风物的诗作,一为师友酬唱之作,一为教学生活的纪实诗。其中诗体以七律、七绝为多,内容多描写华山壮景,如《希夷峰》、《千尺峡》、《苍龙岭》、《避诏岩》、《落雁峰》等,他的《自题登华岳记后》诗云:“未经沧海难言水,不到匡庐漫说山。天与华峰三日景,好将全岳贮胸间。”可以看出他对华山的无比热爱。另外是一些描写古迹及友人酬唱之作。他的登临诗风格雄阔,刚劲豪迈,如七律《望岳六首》之一:“万仞高瞻白帝宫,倚天拔地气何胸。清霄突兀三峰出,绝顶微茫一线通。已领烟霞当化日,会生羽翼御长风。幽岩贺老如相待,我欲从之蹑太空。”又如七绝《六月望后一日同人邀游古城看荷》:“太华嶙峋倚碧天,曾闻玉井藕如船。我来半载殊岑寂,空想山头十丈莲。”因为怀才不遇,官卑位低,其中也有不少表现隐逸情怀的作品,风格空寂幽静,如“筠廊寂寂柴扉掩”、“洞里野云穿古榻,岩前流水落空坛”、“宦海尘久埋,青山梦犹慕”等诗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悼亡》六首,如“蚕丝尽处情难尽,蜡炬销时恨未销”,情真意切,化用李商隐的诗句而不觉牵强生硬。

江得符诗作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应属他所作的十二首《我忆兰州好》,每首起句皆冠以“我忆兰州好”语。第一首:

我忆兰州好,当春果足夸。灯繁三市火,彩散一城花。碧树催歌板,香尘逐锦车。青青芳草路,到处酒帘斜。

这首诗选取兰州新春灯会、彩胜、踏青三样民俗活动的典型画面,反映兰州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生活。第二首:

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踏花寻竹坞,醉月泛莲池。泉石多清趣,园林尽古姿。晚来水车下,凉意沁诗脾。

这首诗写了兰州夏季景物。“竹坞”,泛指兰州大大小小的官署花园及私家花园。“莲池”,即为元代莲荡池。明肃王叠石筑亭,植柳栽花,为鸥凫浴浪,颇有江南风格的园林,后来重修为小西湖。湖光月影,交映生辉,正是泛舟游赏的好时光。“晚来水车下,凉意沁诗脾”句,写黄河两岸的水车。诗人回忆盛夏漫步河滨,水车的高大身影在暮色中缓缓转动,轧轧作响,凉风徐来,一缕诗意涌上心头。第三首:

我忆兰州好,秋天景最多。鹰盘白塔,牛马辨黄河。露艇摆孤苇,霜枫列万柯。龙山重九日,菊酒艳金波。

这首诗写兰州秋景。白塔,建于明景泰年间,矗立于白塔山顶慈恩寺内,层峦叠嶂拱卫四周,鹰隼盘旋,雄视天下。“牛马辨黄河”句,见《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写秋高草长,黄河两岸牛马肥壮的景象。“露艇”,指黄河中的木筏、羊皮筏。“霜枫”指兰州黄河两岸梨园红叶。“龙山”,指东晋孟嘉九月九日登龙山,风吹帽落的典故。这里借此写兰州龙尾山。龙尾山下有万亩梨园,深秋红叶如丹,九月九日,兰州士人登龙尾山、皋兰山、白塔山,饮菊花酒,观赏红叶。诗人回忆重阳日登高,俯瞰城区,黄河宽阔,皮筏飘流,牛马蠕动,梨园红叶如霞的美景。第四首:

我忆兰州好,三冬乐事齐。风寒烹尺鲤,日暖荐霜梨。桥稳冰连岸,滩长雪拥堤。披裘看古渡,玉带接天西。

这首诗写兰州冬景。“尺鲤”即为鸽子鱼,学名鲤科北方铜鱼,冬季在黄河深处潜伏,渔夫破冰捕取。其肉质肥嫩,味道鲜美。“霜梨”指软儿梨、冬果梨。“桥稳”四句着重写兰州冰桥。《兰州风土记》载:“兰省襟带黄河,浮桥在北关(应为北城)外,为西路要冲,前人所谓天下黄河只一桥也。冬月河冻则撤去,行人踏冰而渡,坦若夷庚。”诗人由兰州冬令风味入手,描写汹涌黄河,顿失滔滔,凝为玉带,天堑变通途的壮观景色。第五首:

我忆兰州好,登楼望远情。寻源来汉使,绝堑倚秦城。自得金汤固,常留玉塞清。凤林遗垒在,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是登楼怀古之作。“楼”,指拂云楼,明肃王建于北城上,飞檐三重,故址在兰州市委北面,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拓修滨河路时拆除。“绝堑”,指黄河,兰州城以黄河为北城护城河。“秦城”指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在今东岗镇一带兴建的榆中城以及沿黄河修筑的长城。“凤林”即凤林关,明代建,关址在今兰州黄河北白塔山东侧烧盐沟口。第六首:

我忆兰州好,长河足大观。金山冲浊浪,青石锁狂澜。槎白天边下,桥从镜里看。中流遥指处,凫影落晴滩。

这首诗追忆了兰州黄河两岸的名胜古迹。“金山”指金山寺,在金城关北半山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凿石筑寺院。“浊浪”指金城关下黄河中的白马浪。“青石”指青石峡,即今八盘峡。“槎”指从洮河、大通河林区漂运到兰州黄河段的木筏。“桥”指黄河镇远桥。第七首:

我忆兰州好,山川列画屏。马衔遥积素,龙尾近拖青。飞瀑双崖泻,清泉五处听。应知枕流者,日日启云扃。

这首诗回忆了兰州的名山胜水。马衔山在兰州东南,横贯榆中、临洮,长近百里,宽约40里,主峰海拔高达3670.3米,其余大都在3000米以上,终年积雪,故云“积素”,兰州十景之一为“马衔晴雪”。龙尾山是皋兰山的西脉,形如龙尾落于黄河之滨。山麓遍布梨园菜圃,有如绿带萦绕,故云“拖青”,为兰州十景中的“梨苑花光”胜景所在地。“飞瀑”两句写五泉山,“飞瀑”指东西龙口飞泻的瀑布;“清泉五处”指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枕流”即为枕石漱流,比喻隐居山林的隐逸之士。第八首:

我忆兰州好,犹余太古风。亭高曾候马,桥卧久垂虹。洞有梁僧迹,泉因汉将通。王孙山子石,叠叠仰青空。

这首诗描写了与兰州有关的名人胜迹。“亭”,指候马亭,在西固扎马台,传为汉武帝遣使在此,迎候贰师将军李广利自大宛国所获的天马。“桥”,指阿干河上的卧桥,始建于唐代,为兰州十景之一的“虹桥春涨”景观。“洞”,指红泥沟志公洞,传说梁朝宝志和尚在洞内修行。“泉”,指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鞭搠涌现五眼泉的传说。“山子石”指明肃王创建的凝熙园,有叠石假山,山下有洞,山上洞中皆有神庙,玉宇琼楼联翩上下。第九首:

我忆兰州好,勋名壮昔年。铸金秦守令,图阁汉屯田。兰谷弹章著,南阳理学传。桓桓青海迹,端不让前贤。

这首诗赞颂了兰州乡贤的显赫业绩。“铸金秦守令”写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少为县吏,被督邮笞打,遂入学研究典籍。秦始皇统一天下,命翁仲率兵守临洮,声振匈奴。翁仲死后,铸其铜像,置咸阳宫司马门外。“汉屯田”,指西汉营平侯赵充国在湟水屯田,因功列画像于未央宫。“兰谷”,指明兰州人御史邹应龙弹劾权奸严世蕃事。“南阳”,指明理学家南阳知府段坚。“桓桓”,指清大将岳钟琪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事。第十首:

我忆兰州好,真称物产奇。绒堪充雅服,牦可饰冠仪。莱菔清明后,婆白露期。龙须还作莱,筐篚四方驰。

这首诗描写了兰州丰富的特产。“绒”指兰州精制毛纺品——姑绒,明代为贡品。“牦”即牦牛,兰州工匠用牦牛尾制作的帽缨,驰名全国。“婆”,指兰州所产绵苹果以及紫青、红青等蔷薇科苹果属的水果。“龙须”,指龙须菜,即产于兰州北山的头发菜。“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第十一首:

我忆兰州好,般般品味新。炮羔延座客,酪乳馈乡邻。挟弹求芳雉,垂丝获锦鳞。迩来黄酒酽,还醉瓮头春。

这首诗表现了兰州的饮食文化。诗人列举烤羊羔、奶酪、雉鸡、鲤鱼、黄酒等美味佳酿,突出了兰州的饮食特色。第十二首:

我忆兰州好,平生爱雅游。帘垂春洞古,雨滴夜岩幽。琴韵金天观,棋声白雪楼。何时登木塔,万里豁双眸。

最后一首诗追忆曾经所游览的故乡景点,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帘垂春洞古”指白塔山慈恩寺西邻的水帘洞。“雨滴夜岩幽”写后五泉夜雨岩。“金天观”为明肃庄王所建道观。“白雪楼”,也叫“白雪红楼”,明代建于龙尾山麓,为悬楼十数楹,春天凭栏可赏十里梨花香雪海,深秋可观一派红叶,故名。“木塔”指唐建嘉福寺,主体建筑为十三层木塔,为昔日兰州最高的建筑物。

这组《我忆兰州好》诗,前四首描绘了兰州春、夏、秋、冬的四时美景,后八首则具体描述了兰州的五泉山、龙尾山、边关、桥、亭等名胜古迹及历史上的人杰、当地的特产、人们的饮食习惯等。组诗各自成篇,分咏各物,却浑然一体,借鉴民歌的语言,却又清新雅致,铺排概括了兰州的历史、风物、特产、名人和古迹等,倾注了诗人深厚的感情,排遣了无尽的乡愁。

《三余斋存稿》所收为江得符文章,文体有游记、述记、序、墓志铭、传记等。他的游记作品艺术性非常高,继承和吸收了六朝小品文及中唐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写作技巧,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精炼生动,有极强的表现力。如《登太华记》:“十六日早,至玉泉院,默祷陈图南先生祠。入谷,石泉喷激,一径由乱石错出,东西址折而上,幽意可人。……再一里,曰第一关。岩东南壁立,过关为张仙谷。转上桃林坪,三里,巨石四五,横叠前径,石开,仅容人观。东岩石峡中,希夷蜕骨处,险,弗能往。……”作者运用日记体式记述了自己游华山的经过。通篇序次详整,风格清峭简约。他的述记类作品,也是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如《新建潼川书院记》:“内建讲堂五,楹左右各三,楹前厅大门各三,楹耳舍各二,东西学舍十余,东南峰建魁星阁……”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草草几笔将潼川书院由里至外介绍得清楚明白。他的人物传记,融会《史记》及《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的技法,只寥寥数语,鲜活的人物形貌即跃然纸上。如《孙如渊传》:“年十六,弃去学武,三年艺成。尝自谓百人敌。里中少年从之游,斗鸡走狗,击缶弹丝,解衣角技为乐。……如渊愧悔汗下,跪受教嗣。……一日,游五泉崇庆寺,……前有丽人车,无赖子八九夹毂随行,嘲谑不堪入耳。驱车者一人,车后一童子,禁不敢发。如渊瞠视良久,攘臂大呼曰:‘吾今为冯妇矣。’八九者前殴如渊,手挥之,皆伏地请死,遂解去。”文章通过一系列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将孙如渊的性格、品质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有亲临现场之感。

许学诗,字兴可,皋兰人。著有《四书诗赋》。他的写景诗,鲜明生动,如《赤金盘菊》“团团初月照辉煌,秋色熔成百炼光。灿烂篱边谁掌出,不承珠露只承霜”。诗作用简约浅近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秋夜菊花灵动的美感,活泼清新,幽默风趣。许学诗的送别诗情真意切,朴素感人,如《送唐弼臣之河东》“执酒离亭外,斜阳挂别情。那堪千里远,独是一人行。夜月龙门冷,秋风雁塞清。知君归路苦,郑重赴前程”。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牵挂中孕育了无限伤感,送别中包含了殷切祝愿。他还有一些表现下层人民艰辛生活的作品,如《采莲曲》“沿湖问女儿,何以采莲为?采莲著罗绮,采莲充甘肥。君不见山村多少如花女,采葛采桑恒苦衣。采麻采菽恒苦饥”。诗中以采葛采桑女子却无衣穿,采麻采菽女子却无饭吃的不公平现象,强烈地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与欺诈。诗人还善于用烘托手法,使诗歌意境浑融,含蓄隽永。如《客中见月》“露濯菱花冷,风飘桂影寒。思乡情最苦,不敢举头看”。《晚秋送人》“几年诗酒共彷徨,无那归鸿促晚装。惆怅送君秋色老,满林红叶落斜阳”。《裁衣曲》“裁衣复裁衣,多时裁未就。停刀忆郎身,想比去时瘦”。这三首诗或诉怀乡之意,或吐离愁之苦,或抒思念之情。“不敢举头看”的是浓浓的乡情,“惆怅秋色老”的是无限的离愁,“想比去时瘦”的是深深的思念,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吴栻,字敬亭,号洗心道人、云庵道人。《陇右著作录》定其为西宁碾伯人,《西北文献丛书》收录有他的文集,但其《家谱自序》“原籍金陵,自明时迁金城”;《先儒人行状》:“先府君官平蕃(今永登)司训,服官七年”,其母带着他随父从“碾邑”迁“平邑”即平番(兰州永登)。他十三岁时遭父死,则最迟六岁即来到平番。吴栻著有《云庵杂志》四卷,包括:《云庵杂文》一卷,《云庵赋草》一卷,《云庵四六文章》一卷,《云庵琐语》一卷。《云庵杂文》所收,有记、传、序、行状、说、读书札记等,文章题下都注明写作时间,如《家谱自序》下题,“戊戌七月作”,其文主旨较浅,无关心时局及代圣贤立言的“政治”类著作。语言清新流畅,有古韵风致,如《送郑秀峰明府闽序》:“闽中云水之乡也,山川清旷,风物妍。……昔陶元亮不为五斗米折腰,怜故园松菊,飘然长往,结庐人境,日对南山。”作者以陶渊明的典故来衬托闽地的清旷高远,令人心生向往之情。《梦吾子传》云:“梦吾子者,寓形于梦者也。性嗜酒,稍余杖头钱,即沽酒,饮至数斗,解衣磅礴,颓然而睡。”作者吸收古代小品文的白描手法,寥寥数语,鲜明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显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云庵赋草》专收文赋,主要写山、水、鸟、雪等物,且注明所写之理由,如《五峰山赋》题注:“以五峰山森立,形如举掌为韵。”这类作品,极尽“古赋”的铺陈摹拟手法,辞藻华丽,但意义不大。《云庵四六文章》所收为骈文,在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有可取之处,作者用骈文写祭文、寿序、启、书等,如《寄同宗书》:“自别凉州,便游燕市。白雁关前,望鱼书而不至;黄金台畔,寻马骨以何从”,一改骈文在词语和意义上的华而不实,语言浅易而又声情并茂,堪称佳作。《云庵琐语》前部分虽为笔记,但以诗歌为多。所记颇为芜杂,有为人处世之经验总结,如“《严沧浪诗话》云:‘作诗如镜花水月,不着色相,方臻妙境’。余谓处世亦然。读佛经‘琉璃世界’一语,便悟此旨,若处世稍涉沾滞,则拖泥带水矣。”有诗论,如“古人吟咏,字句呕出心血,余不取也。盖诗道性情,与之所至,随意成章以舒其情致斯已耳”。有读书札记,如“《秋兴》八章是何等抱负,《赤壁》两赋是何等胸襟”。但更多的是记梦及一些无意义的琐事,如“梦上天梯”,“梦登飞云阁”,“梦游西湖”,“余生平无他嗜好,惟以醉睡自适,若一日不睡,便觉神气不仰”等诗句。后部分为《性命管窥内编》,属古代哲学类著作。共分四部分,“性论”、“心论”、“气质之性”、“命论”,四者虽分开论述,但互相纠葛,联系密切。

王光晟,字柏崖,皋兰人,善八分书,喜吟咏,著有《晚翠轩诗稿》、《国朝画后续集》等书。《晚翠轩诗稿》中的所收诗,大多雄浑开阔,如黄河之水,汪洋恣肆而滔滔不绝。但也因为他敝帚自珍,不忍割爱,因此其中也多“鱼目混杂”之陋作。后经吴镇为其“删存十一而略为校定,……虽置之唐人诗中亦无愧色”。

王光晟的诗对仗工稳,语言晓畅,音韵铿锵,且风格多样。他曾作《送客诗》云:“握手才经岁,含情复送君。不堪秋色老,重使雁行分。岳麓山前月,崇台岭外云。都添孤客恨,回首念同群。”情景交融,虽然词语朴实,如话家常,但情感真挚动人,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才华,曾得到当时文坛名人袁枚的赞赏,说他“不意衙官,乃有屈宋”。又有《春日游五泉登三教洞千佛阁》诗,写道:“南山山麓碧云连,迢递寻幽向五泉。可惜楼台遭劫火,空余山洞霭春烟。登临万象收胸次,凭眺千村列眼前。濠濠溪声流泽远,巴菰种遍水花田。”其注曰:“烟草名淡巴菰,五泉所种最佳。”诗写于乾隆末年。诗人登临千佛阁,全山景色尽收眼底,远处山影缥缈,城里楼影重重,黄河如带,绕城东流,而且看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劫火后的五泉山寺庙不复存在,然而山下水田成片,遍种烟草,生机旺盛,表现了当时兰州五泉烟农对烟草种植的狂热,由此看出,时间的推移可以平抚战火的创伤。还有《冰桥》一首:“朔风凛冽当空号,两山黯淡寒云高。大地阴森气闭塞,银潢胶结停波涛。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水如平地。边陲远接轮蹄多,浑忘足底凌苍波。最是天公惜物力,泽坚应候通人过。往来杂沓乐安逸,百日销熔岁可必。峡形逼仄山蟠纡,天下神桥此第一。春色绮丽春风翔,岸冰初解浮寒光。廿四巨舸铁缆长,请看竟日成浮梁。”诗人用抒情的诗歌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这一罕见胜景,意境雄浑开阔,基调冷凝萧索,风格刚健隽永。

巫揆,字静溪,皋兰人,著有《小竹巢诗稿》四卷等。巫揆作诗,学步盛唐李白、杜甫。其诗内容广泛,或吟咏花木山川,流连名胜,或思念故乡亲人,或赠答友朋。诗风闳中肆外,纵横捭阖,或微言写意,或放笔长歌,有唐人意韵。曾作《凝熙园怀古》、《咏浮桥》等诗,咏唱兰州风光。其《凝熙园怀古》云:“金鼓纷纷震地天,四郊兵合玉成烟。河桥一走无消息,园地空留阅岁年。峰凸直同山鬼削,石痕虚费海神鞭。可怜帝子今何在?只恐重来也枉然。”“凝熙园”,为肃藩所置,久废。解放初,岩洞残迹尚存,俗称山子石。故址在今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及山子石一带。诗中借景怀古,深沉厚重而且见解颇新,对李自成农民军并无侮蔑之词。《咏浮桥》:“悬崖跨壑俯洪河,铁锁然压舰多。雨霁云中飞,风高海上驾鼋鼍。行人题柱兢留字,燕子穿舱闲弄歌。天下浮桥原第一,桃花谁虑涨春波。”“浮桥”,名镇远桥,为明洪武十八年(1386年)守御指挥杨廉督建,冬撤春设,清代因袭之。在铁桥建立前,黄河即以浮桥过渡。故址在今兰州市中山桥西。作者对浮桥这一独特的人文景观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赞叹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陈增(1756—1829年),字退轩,兰州府人。一生为士,贫穷潦倒。多年在武威、兰州、永登等地设馆教学。有《世德堂诗文集略》传世。擅长诗歌,诗风平实、淡雅,富有韵味。如《晚食》:“家贫粒食自清香,向晚餐来味较长。远寺钟声半窗月,炊烟几缕带风。”又如《晚归》:“斜阳欲坠暗长亭,归踏沙堤路熟径。人去帘收深巷酒,天空风动落溪星。远山带月千林白,晚树浮烟一线青。宿鸟求巢还未定,哀鸣绕树不堪听。”诗人善于借自然景物抒写自己的困窘,读之顿生凄凉之感。

陈坦(1758—1774年),字右贞,兰州府人。陈增之弟。擅诗,有《五泉瀑布》诗:“谁导银河泻碧天,青崖怒劈走飞泉。雷鸣峭壁四时雨,雪点危岩一炷烟。仿佛断虹山外挂,分明素练阁中悬。登临无限徘徊意,活泼灵源悟道传。”诗人用无限的想象和新奇的夸张描绘了五泉山瀑布飞流而下、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雷鸣峭壁四时雨,雪点危岩一炷烟”,形容瀑布雷鸣般地飞溅到悬崖峭壁上,经年不断,犹如四季不停下落的雨水,瀑布四周的雪白浓密的水花,使得山涧烟雾缭绕,别有一番景象。

唐琏(1756—1836年),字汝器,号介亭,别号栖云山人,因其书屋名为松石斋,故又号松石老人,皋兰人,生活在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唐琏能诗文,工书画、篆刻,善琴,精医术,习道学。所做诗文受道家思想影响颇深,其书画作品“亦有近道之气”。法式善曾寄诗称赞他:“唐子擅书画,艺林称高士。”著有《书画琐言》、《信手拈来》、《证道录》、《三十二书品》、《三十二画品》、《松石斋印谱》等书。其中《信手拈来》一卷,为笔记类作品,记录作者平时读书时的偶感及对文章体格、字句工拙所发的评论,日积月累,汇编而成。因为是“兴之所至,随口出之”,且“诗不成诗,文不成文”,所以将书名定为《信手拈来》。

王澍霖,字石樵,皋兰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副贡,任榆林、神木、韩城知县。工诗善书。著有《宜春草堂诗》二卷。诗作以五、七言律诗为主,诗风清新刚健,沉郁阔大,有杜诗韵味。特别是他的怀古诗,成就尤为突出,如《横石峡怀古》“秦皇可是帝英雄,远筑长城计亦工。两戒山河横石峡,一身事业望夷宫。于今白骨生春草,自古黄沙起朔风。镇北台前更回首,扶苏营外暮云红”。又如《易水怀古》“燕丹年少太无谋,妄遣荆卿作死囚。怒气乍冲天地惨,歌声未歇鬼神愁。图中匕首锋全钝,囊里腐头色不幽。可笑君臣自亡国,祗今易水咽难流”。这两首诗气势雄浑,见解独到,抚今追昔,寓意深刻。他的抒怀诗,风格亦是大气淋漓,如《榆杨九日》:“想思故国千年恨,忽起他乡九日愁。万里山河人出塞,满城风雨客登楼。惊闻白雁伤新别,怕见黄花感旧游。凭栏不堪回首望,两川榆叶送高楼。”这首诗既有豪壮的胸襟气魄,又有细致的内心独白,境界寥廓高远,品之意味无穷。他受民歌影响所写的诗,往往用朴实平淡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摹出鲜明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神。如《小西湖竹枝词》:“北山风雨隔河来,急电惊雷动地开。男女纷纷无处避,一齐拥上魏公台”。“白马青鞍美少年,头旋草帽手扬鞭。偶然来到禅房里,斜倚寒床口吸烟。”下卷各篇,为集杜诗句及集古诗句而成,虽然显示了一定的艺术技巧,但成就不大。如集杜句五律五十七首之一的《送友归北》:“……四海犹多难,中原未解兵。犬羊曾烂漫,豺虎正纵横……。”全用杜诗成句,加以裁剪组合而成。《归里吟》集古句十六首《其五》:“尘喧都不到,吾亦爱吾庐。四五百竿竹,二三千卷书。功名思马援,词赋拟相如。旦夕谁来访,知音未弃予。”裁剪组合陶诗等诗句而成。

金文同,字叙麟,皋兰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历官户部员外郎,兴安、汉中知府。其诗有登临、抒怀、写景、赠答、悲悼等,以数百言的排律为多。因为怀才不遇,抱负难以实现,他的诗中流露出一股郁愤疏狂之气,但语言平易,且多采用口语入诗。如《乙亥下第作偶赋》:“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变态万千风云走。容落乍分升沈判,抚怀郁郁如中酒。昨夜揭晓秋榜开,纷纷摩肩争出首。……白玉谁知忽生瑕,高魁竟被抬头误。……天生我才必有用,岂终淹滞在泥土。早岁意气压青云,俯视寰瀛皆丘陵。矧此雕虫嗤小技,吁衡目底无英雄。大踏步上九云霄,肘悬金印策六螯。青云应同拾芥耳,吐气雄如广陵潮。……”又如《狂生吟》:“人生不逢时,逢时何必唐与虞。人生不得志,得志何必青与紫。唐虞不可期,青紫不易得。得失两忘怀,此中殊落落。”这两首诗都在郁郁不得志中排解愤慨之情、狂狷之气,其中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岂终淹滞在泥土”的坚定信念。他的挽诗,词句谨严,沉郁感伤,有诗骚之风,值得注意。如《挽长安赵展如尚书·其一》:“哀哉斯人,钟毓于秦。奋迹艰寒,超等伦。志坚行卓,虽磨不磷。通籍刑曹,无傍无因。监司藩抚,稠叠恩纶。专坼甫任,又赞枢钧。胡为祸来,惨当初春。吁嗟乎如可赎兮百其身。”诗作对赵展如的生平、德行和品性进行了高度概括,表达了浓烈的哀悼之情。他还有一些言简意赅、含义深远的诗作。如《观边城作》:“万里起长垣,意在分夷夏。民力瘁边墙,何尝限戎马。”表现了对征夫的无限同情和对战争的极端厌恶。再如排律《己巳元旦后五日登凝熙观感赋》:“又闻当年岁苦旱,饿殍枕藉纷然见。王曰唏嘘此灾黎,安得雨粟俄顷遍。初分宝玉尚盈藏,豆区何烦市惠忙。土木之兴仍代赈,耗尽百万恤痍疮。”作者在对国家时政的讥评中表达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心。

秦维岳(1759—1839年),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字觐东,号晓峰,皋兰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受知县黄璟之邀,续修《(乾隆)皋兰县志》。他博采旁搜,严加考证,精心编纂,至去世时大体完稿,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其弟子增补刊刻为《(道光)皋兰县续志》。此志记述乾、道六十年间兰州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文笔洗练优美,隽永严谨。他还著有《听雨山房文集》、《听雨山房诗抄》、《听雨山房赋抄》等书。

其诗题材有田园、登临、写景等。描写田园风光的作品,语言通晓,对仗工整,风格冲淡平和,生活气息浓厚,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如《郊行》:“芒鞋竹杖过芳塘,何处人家近水旁。半亩斜阳禾黍秀,一畦新雨菜根香。村童讶客窥当户,临犬惊人吠隔墙。料得田翁有真乐,书声飞出白云乡。”又如《田家》:“茅茨隐众绿,一径自迂回。山果隔墙堕,野花当路开。云低牛背度,雨疾马蹄来。此境知何处,桃源世外猜。”展现出闲适、恬静的田园风光。他的登临诗,阔大刚健,意境深远。如《金城关望黄河》:“秋色郁苍苍,河流下大荒。古今如客过,天地比人忙。波沸潜蛟怒,鹿飞野马狂。愿乘风破浪,濯足插扶桑。”《白塔山》:“一览穷千古,登临逼太清。河声沉铁练,山色拥金城。斜日旌旗动,秋风鼓角鸣。皋兰相向绿,回首数峰晴。”他的写景诗,词语清奇,意蕴丰富。如《秋柳》:“晓风残月过章台,落叶萧萧扫不开。回忆攀条人在否,晚凉不忍上楼来。”又如《雪花》:“谁上广寒宫,临风摇玉树。”《木棉》:“但令人眼热,不管人心寒。”他的乐府诗,气势雄浑,风格高古。如《饮马长城窟行》:“八月秋高阴山突,胡儿饮马长城窟。城内碧血城外流,荒丘万里堆白骨。……”其诗语言以平易朴素为主,间有数首深奥之作。如《呈郝佩秋师》:“白头海上独携琴,一曲泠泠直到今。罗隐中年犹抱恨,方干前日少知音。文章有价平生愿,弓冶无传老去心。从此鲤庭闲不得,两行桃李续春阴。”

秦维岳晚年隐居兰州后五泉听雨山房,故其诗集称《听雨山房诗钞》,收诗293首。洪亮吉称秦诗:“蹊径迥殊,语语超脱,五言如《泊舟江岸》云:‘江渚鱼争钓,衡阳雁正回’;七言如《黄冈即事》:‘新茶雀舌关心久,旧牍蝇头信手抄。’他若《勘灾展赈》诸作,则又仁人之言,语语自肺腑流出者矣。”他写了很多吟咏兰州的诗,如《天都山》、《瓦埠山》、《九州台》、《红泥泉》、《水磨沟》、《石佛寺》、《金山寺》等,用无声的笔书写着兰州的有声世界,向后人展示着清代兰州的美丽画卷。漫步在秦维岳的诗卷中,读着吟咏兰州的山水人物、名胜古迹、风物民俗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了清代中叶兰州地区的自然和社会风貌。读着他对家乡山川的赞美之词,我们又可见秦维岳的那颗赤子之心。如其《天都山》诗:

古洞巍然石佛形,天都高处少人经。水翻峡口雨增壮,岭矗云关天共青。选胜知为马衔麓,探幽可有鹤来亭。登楼四望群峰小,喜对蓬庐作画屏。

“天都山”,在今兰阿公路三十里处西侧、草木茂密,古洞残存。今兰州市七里河区政府辟为山上公园,此诗虽说有模拟杜甫七律的痕迹,但写得很有气势。又有《瓦埠山》诗:“瓦埠山西峙,巍然势独崇。孤峰障日落,万壑动秋风。草浅牛羊牧,崖平车马通。几家村树密,流水听淙淙。”“瓦埠山”,在今兰州市华林山东面。又有《九州台》诗:“望远九州著,台原号九龙。荷衣皴百道,芝盖耸千重。雨渥每随愿,云层足荡胸。巍然天北镇,锁钥更何庸?”“九州台”,在今兰州市白塔山西北。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和安宁区的交界处,山高峻,海拔2067米。旧称九龙台,亦名元昊台。又有《红泥泉》诗:“兰郡多泉水,兹泉味莫加。调羹宜作醢,消暑可烹茶。谷口鸟无数,岩前人几家。我将买闲地,夹路种桃花。”“红泥泉”,在红泥沟中红泥岩下,谷深树密,盛夏进入,凉气袭人。果蔬鲜美,烟草尤佳,酿酒烹茶,风味绝殊。又有《水磨沟》诗:“一车宛转碧溪湾,红叶多从霜后殷。滩落有泉出石缝,禾收退水下松关。朔风满峡刚迎面,积雪多时尚在山。好共白云忽来去,相从一路伴未还。”“水磨沟”,东傍皋兰山麓,西傍阿干河滨平地,水自泉出,长约十三里,以昔置建水磨,故称。今属兰州市七里河区花寨子乡。又有《石佛寺》诗二首,其一:“灵山有景最清幽,树里寻来细水流。才见光明真世界,满天花雨下僧楼。”其二:“缓上危岩拂小栏,小栏云护万松盘。倦来坐对番僧话,林下香风扫石坛。”“石佛寺”,在阿干河谷之石佛沟中,寺早废。今在原址建灵岩寺。这些诗描绘了兰州周围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兰州景物的深切关照说明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无比熟悉和无限热爱。

秦维岳又有《金山寺》一首:

江南有金山,此亦名萧寺。山岂必产金,散金佛布地。西陲土瘠硗,闾阎少储积。弱者再食难,健亦数口累。男无计经营,女无资纺织。飧每缺病衰,衣不周妇稚。目睹冻馁形,我亦潜挥泪。连年遇旱荒,死亡复累累。求佛悯疮痍,大普民间利。雨望均调,财货期不匮。顿使病苏人,生气渐渐遂。和风满穷檐,慈光荷荫庇。我因梓乡民,共享丰年瑞。

“金山寺”,在兰州金城关内,白塔山之西,北山之麓,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建。旧日文人学士九月九日多在此登高。作者由镇江金山寺联想到兰州之金山寺;由江南之富饶,联想到西北之贫困。此诗记述了道光十三年兰州大旱的惨景,少写景之笔,多抒情之意。作者在诗中对劳动人民的疾苦给予了深切的关注,为庶民百姓洒下了同情的热泪,同时表达了自己的良好愿望。

秦维岳对妻子情深意重,妻子亡故后,一直未续娶,曾赋诗:“鸡鸣勤勖德,河誓山盟结愿深。黾勉持家君健甚,惭予忍别负初心。”表现了他的深切怀念之意和与妻子之间的伉俪情深。

黄国珍,字珠浦,清嘉庆时金县(兰州榆中县)贡生,主讲增秀书院。有《南墅诗草》传世。其集句诗,组合巧妙,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几有天衣无缝之感。如《白马关署内面领礼堂平日杂咏诗稿有感·其五》“近来人世半消磨,拭泪看花奈老何。惭愧流莺相厚意,有诗有酒有高歌”,分别截取唐人贺知章、顾况、韩偓、司空图四人的诗句而成,构思极为巧妙,毫无堆砌造作之感。其诗题材以写景、闺怨、怀古为主,风格平淡冲和,清新别致。他的写景诗,多取兰州榆中的景色,如《兴隆山即景》、《金川咏落梅四首》、《金州春日即景》、《榆中八景并序》等。其中的绝句,语词清丽无华,意味含蓄隽永,直逼唐人。如《春日晴望》“湛露萦芳草,新花发旧枝。莫愁残雪积,旭日正迟迟”。又如《栖云山下和无名氏题十方院壁间元韵》“拨云寻幽径,扶杖过仙桥。鸟语深松里,香烟透九宵”。他的闺怨诗,语言晓畅,内涵深远。如《老宫人》“宫花满首少时妆,行路笑看两鬓霜。讵识容颜今纵改,舞衣犹自带余香”。又如《闺怨·其一》“妾命从来不自由,凭渠呼马更呼牛。含情不敢和人语,惟有青天在上头”。又如《闺词》“年来嫁得薄情郎,弗念深闺刺绣忙。走马斗鸡君不返,逢人反说妾无良”。这些诗对女性给予了细致入微的情感关照,读之使人落泪,品之令人心酸。他的怀古诗不落窠臼,诗意新奇,令人深思。如《西施》“朝为越女浣溪纱,暮进吴宫服秀华。寄谢邻家同伴妇,效颦不易漫矜夸”。又如《韩信》“蓦地青年辱乞人,全欺国士老风尘。谁知跨下含羞后,也享淮阴锦绣春”。黄国珍的诗集中还间有一两首风格雄厚阔大的另类作品,如《榆中八景·峦山列戟》“圣世崇文治,云何剑气冲。晴开山万仞,瞥见戟千重。仿佛鸾旗叠,依稀玉垒封。遥看高耸处,还讶笔成峰”。这首诗将层峦叠嶂的山峰尽收眼底,绘于笔端,驰骋于想象之中,写得刚健有力,气势磅礴。

刘一明(1736—1820年),山西曲沃人,少时多病,出家为道士,师从龛谷老人、仙留丈人。嘉庆、道光年间,居金县栖云山(今兰州兴隆山),道号悟元子,又号素朴散人,精医学,著述颇丰,或为经书注解之作,或为自著,皆是其内丹理论和修道方法的直接表述。有《栖云笔记》行世。收录其居栖云山三十多年间所作,包括诗、词、记、传、诗序、楹联等文体,多是描写道家生活及其清幽环境,对神仙的铭赞以及劝人修道和自己的悟道之作,即使一些应酬世人“索取笔墨”而作的篇什,内容也是如此。如诗《出凡》“圣自凡中学,道从世事修。专心无二意,终必出人头”。《冬寒向火》“独居崖洞里,侧坐火炉边。高唱莲花乐,神游太古天”。《答潘某求诗》“出世原非入世心,鹤鸣九皋少知音。山人别有真功课,莫在墨池简布寻”。如词《示谢禄醒心歌》“可叹世事尽荒唐,迷途众生枉仓遑。……世事千般皆地狱,性命一着是天堂。苦口良言多有益,要君再三细嚼尝”。如文《寄樊立之书》“……贤契年已半百,时不可待。人情世事,名利富贵,困享安危等事,俱已尝过滋味。急须看破,自立主意,将一切经书文字,置之高阁,将一切世缘枝蔓,斩断利便……”。如楹联《自在窝春联》“老则无能及早藏头退步,虚而有益须当洗垢涤尘”等等。这些诗词及楹联,流于说教,且语白意浅,无可称道。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叙事文章,吸取六朝笔记的简约手法,风格疏朗,清新精炼。如《重修栖云山朝元观山门募疏序》:“金城东百里,榆中西十里,有大峡口焉。峡中清溪长流,直达黄河。傍溪而入,石径层磋,四五里许,有藏灵壁当峡平列,塞满水口。壁内对峙两山,东名兴龙,西名栖云……”文章将繁杂的景物汇于笔端,条理分明,层次清晰,语言简洁平实。他的人物传记,继承史传及小说体的艺术技巧,用简约的语句勾画出人物的全貌。如《希夷陈真人传》“真人,后唐明宗时人。……生四五岁,不能言,戏涡水滨,有青衣老媪,引置怀中乳之,即能言。自幼敏悟过人,及长,经使一览无遗。固志不干于禄,以山水为乐。……”只寥寥数语就交代了陈真人的生平、特点与志向,简洁明快。

刘绳武,字韶廷,号宜叟,皋兰人。任职新疆、青海。其诗风格刚健,如《题〈中学通绎〉后》“坠地斯文何处寻,千钧在发赖书淫。于今绝学原吾道,异日名山著苦心。赵氏连城完白璧,秦门一字轻黄金。悠悠终古总难没,八代衰文起炙针”。他的诗集中以自写性灵、不加雕琢的乐府为多。如《后园凿井歌》:“莫凿井,井水易见。水见犹还可辘转,使心战。君马勒黄金,妾心如白练。马去马归来,莫作东方电。”此诗由凿井之事引申到怨妇之情,于平凡中见真谛。其《长安铙歌曲》:“蒺作鞭,马是虎,滴血饮杀文武。昨夜处处闻枪声,今朝家家皆闭户。长安少年摧满城,主将也把公祖。报六更,开都府。抄大旗,挝军鼓。迎相公,撒沙土。”更是以浅白的语言,描绘出晚清战乱纷争的社会现实,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类推荐
  •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介绍了世界各地的10家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提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
  •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 日本,我用一万种方式认识你

    日本,我用一万种方式认识你

    真实有趣的日本从这里开始——本书作者以自己在日本居住六年的所见所闻,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作了近距离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将所见、所感、所悟整理成了文字。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生活时发生的故事。将日本普通民众、日本政治、文化、美食、交通等浓缩成个人,通过与邻居们的生活碰撞记录日本。以时间为线索,文章带有故事性,但又不缺真实。以小见大,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讲述最真实的日本。书中文字不似专家学者般深奥,也全无情绪化的议论和泛泛而谈,而是力求以平实、客观的描述,将一个真实的日本呈现给读者。
  • 无调性文化瞬间

    无调性文化瞬间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文化短论和思想随笔数十篇,显示出作者的多样风格和兴趣。既有偏重理论的思考,也有结合了知性与感性的随想。本书涉及了当代社会文化的诸多问题,有对文学现象和问题的探讨,也有对古典音乐、当代电影、当代大众文化的最新评述。
热门推荐
  • 我家师父又在作妖了

    我家师父又在作妖了

    如果说一切是因缘而定,那么我不从。这孽缘,是她无论轮回多少次,逃避多少年,都躲不开的。只因她是魔么?就要让她挫骨扬灰,不得好死,就连那魂魄也要永生永世镇压在忘川河下,受万鬼噬心之苦?她自觉没错,若非要细数究竟是谁的错,那参与这件事的每个人都有错。用一个谎言,换她五十年的美梦,可梦醒时分,却仍是眷恋不舍,岂能甘心?他是云,她是月。恨只恨,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而今道来,皆是错。他站在山巅,睥睨苍生。她心在江湖,远离纷争。是她明白他画中的寂寥,也唯有她懂得那份寂寥。为何起心动念,覆水难收?他为她背弃正道,本以为就此可以长相厮守,可他却忘了,她也是正道。万般柔情,却也不过镜中花,水中月,似可及,实不可及。………………上穷碧落下黄泉,你活也好,死也罢,都有我陪你一起煎熬。
  • 年少于仙

    年少于仙

    咸鱼少年于人山,本是浑浑噩噩嗜酒如命混混,却在那一天,妹妹被神秘老人买走,又奇遇一神秘女,从此踏入修仙界,且看没有灵根的咸鱼少年一步步成长为天才少年于仙,踏入巅峰,把酒言欢!
  • 有一种童年叫追忆半生

    有一种童年叫追忆半生

    我相信,最初的我们心中还有幻想。我相信,每个让人追忆半生的童年都有妖魔化的“禁地”有些秘密早已解开,有些则被时间的尘埃掩埋我想用藏在心底里最后的纯真还你一个治愈系童年新世界的大门终将打开,那个美丽的“精灵”开始揭开面纱……
  • 今妃昔比

    今妃昔比

    司马子君,光明女神殿新一任圣子,以二十岁之龄突破武皇之境,成为百年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祭祀大典上却爆出惊天秘密,司马子君乃是上任圣子之女,其父亲却是死在神殿手里...司马子君为父报仇不惜自爆而亡。不料,却因为叛神使其灵魂没有消散,被拉往地狱,在地狱重生。面对再一次的生存机会,她毫不犹豫地再次站起!平静无波的地狱里又将搅出怎样动荡!
  • 首席安全官

    首席安全官

    来自南非的佣兵高手陈晖,受命保护一位华夏的美女总监,结果却陷入错综复杂的生死漩涡,每一步都危机四伏,陈晖必须让自己不断变强,才能在这场庞大利益的博弈中存活下来,成为最后的胜者。这是一个充满杀戮、阴谋重重,各种地下势力黑暗组织层出不穷,自身却非常阳光、充满正能量而又离奇曲折、简单粗暴的故事。
  • 下凡后,我渣了那个弱鸡大佬

    下凡后,我渣了那个弱鸡大佬

    扶瑶本是瑶池一株莲花妖化形的散仙,阴差阳错成了死而重生的凡人,从此在虐继母,打继姐,除渣渣,斗小三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恭喜莲花上仙,贺喜莲花上仙,位列仙班,可喜可贺!”然而功德圆满了,即将位列天庭公务员,却被容澈这个腿部挂件拖住。“老婆,你渣了你撩的人还有理吗?””
  • 谋仙之第四纪元

    谋仙之第四纪元

    我叫孤少宇,在一个平凡的村子里长大。村长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要出去看看。”我:“好。”于是,我就这样作为一个过客,走上了成仙的道路。(孤少宇是主角,但不会着重描写,他只是每个事件的经历者,没有无敌,没有神器,没有泡妞,不过,外挂还是有的,嘻嘻)
  • 地下夫妻

    地下夫妻

    因为猜疑,本是甜蜜夫妻的吴明和罗红柳陷入婚姻危机。就在吴明事业也陷入危机的时候,他被逼离婚,财产和双胞胎女儿都留给了前妻。后来,吴明和二婚女崔含紫热恋了。为了逃避政策,他俩只能过地下夫妻的生活……
  • 龙城修仙

    龙城修仙

    一部来自未来科技故障实现穿越的小说,准确的说是从高古时代穿越到现代,由于一连串的离奇的发生,再次穿越到另一个古域的空间,并建立一个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并存的世界,主人公龙语,将带大家进入魔法与修真仙法并存的时代,一切都是那么新颖与众不同,一切离奇将从这里开始.......
  • 不忘卿不负君

    不忘卿不负君

    “三寸季年不忘卿七瑾年华不负君”沐晩歌不知不觉又站在回想着这句话。七年了,这句话一直时不时出现在自己的心里,像是在提醒着自己。沐晩歌看了看青城的天空,看来青城呆不久了。离开青城一直到西梁的京都,沐晩歌离京城越近心里越心慌,直到遇见他,沐晩歌心里像是在召唤着自己一样目不转睛的看着他“这姑娘好生无礼那有这么盯着本王看的”说完这句话大街上一哄而笑,沐晩歌转身跑后,不知道身后的人也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问到自己身边的侍卫“南风你可见过次女子为何如此熟悉”。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因为沐晩歌的到来,一切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