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中有关脚的记载,指出人体五脏六腑的疾患都可以从脚掌上观察出来。然而,日常的洗脚方法,除了能洗去污垢外,并不能起到相应的保健作用,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一项新兴的工作——脚底按摩已日益繁盛地开展起来,说明人们对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已在开始提升,这种利用水和手对脚的按摩刺激,不仅可以达到舒经活络的作用,还可起到防病治病和健身的功效。
(1)避免冷水足浴
一般在洗脚时人们都习惯用热水烫洗,感觉这样舒服解乏,其实适当的冷水足浴不仅可预防感冒,同时也是一种耐寒锻炼,但这种冷水足浴绝不是单纯的用冷水洗脚。它有一定的方法且因人而异,最初从温水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渐使水温降至15~18℃,持续锻炼一定的时间,如果没产生不良反应,再继续将水温缓慢地降至4℃左右。同时应注意在每次进行冷水足浴时不宜超过2分钟,并应与适当的脚部按摩相结合。如果是在冬天,进行冷水足浴后,最好再用热水浸泡几分钟。
许多农村青年为了图省事总爱用冷水洗脚,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对于缺乏耐寒锻炼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由于人的双足离心脏较远,血管分布少,血流变慢,因而能带走大量的热量,所以常会导致冬天生冻疮。如果当全身及足部出汗较多时,突然用冷水洗脚,皮肤毛孔会突然闭塞,使排汗受阻,从而影响到人体健康。
尤其是处于经期或孕期的妇女,若用冷水洗脚,会使神经发生反射作用,从而使子宫及盆腔动脉引起收缩,导致月经不调、闭经甚至流产。如果是小孩子更应避免用凉水洗脚,因其脚掌部一旦受凉极易感冒。这是因为在他们脚部受凉后,局部血管便开始收缩,上呼吸道内毛细血管就会反射性地发生收缩,鼻黏膜的温度也会随之显著下降,正是由于黏膜表面纤毛摆动减弱,使局部抵抗力明显弱于平时。于是细菌也就容易趁虚而入。因此,无论是在哪一个季节,都应避免用冷水洗脚。
(2)宜用温水洗脚
温水洗脚的同时,擦一些肥皂,除了可以去除油污,使人感到舒爽外,还可起到预防脚癣、甲沟炎和去除臭味的作用。温水洗脚应将水温控制在40~50℃之间。如果长时间都坚持用温水泡脚,双脚的表面皮肤血管由于扩张,促进了血液循环,使足部皮肤和组织的营养得以改善,从而使肌张力降低,令全身及足部的疲劳消失。每日在睡前用温水洗脚,不但能减少做恶梦还能有效改善睡眠。
(3)宜养成热水足浴习惯
在每次进行热水足浴时应将水温保持在60~70℃之间,并且应使水位达到足踝部,每次浸浴的时间不可少于30分钟。热水足浴的好处很多,尤其在长途行走和经过剧烈运动之后可用热水足浴来消除疲劳。当双脚泡在热水中时,脚部的穴位会在接受热的刺激后,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通经活络的效果,防止肢体关节酸痛麻木。
如果有人突然发高热,还可用热水足浴来退热。方法很简单,只要将热水注入桶内,将双脚浸入,水深以达膝下为宜。利用热水可将下肢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从而有效地使热量加快散发,以起到降温的效用。到目前为止仍认为,热水洗脚对脚掌是一种良性刺激,能使末梢神经活跃,从而有效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不仅能改善睡眠,还可使记忆力提高。所以,养成用热水洗脚的习惯,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4)洗脚时要按摩
除了专业地方做脚底按摩外,平时在家也可做一些简单的脚底保健,只要在洗脚时,对脚背和脚掌进行擦洗和按摩即可,长期坚持不仅可通经活络,调节神经,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经络学研究者指出:五脏六腑在脚下都有相应的投影。如果能掌握相对的位置就可有效防治相应的疾病,大脚趾对照的是肝脾两经通道,经常按摩它,可舒肝健脾,增进食欲,而且对于治疗肝脾肿大也有不错的疗效。第四趾属胆经,有防治便秘的作用。小趾属膀胱经,不仅可治疗小儿遗尿症,对于矫正妇女子宫体位置也有一定的作用。对应肾经涌泉穴的是脚掌心,能治疗肾虚体亏。所以,在洗脚的时候,只要注意不断按摩脚趾、脚底心,便可有效防治许多疾病。如果足踝部扭伤了,正确的按摩可起到连药物也难以起到的独特效果。
所以说现代人洗脚,早已不是单纯地为了讲究卫生,治病强身才是最重要的目的。祖国医学认为,两足上分布着许多重要的穴位,为足三阳、足三阴经络循行之处,根据各类病患采用药物煎汤洗足外治,疗效惊人。平时也可用于保健,尤其是老年人应经常用药物煎汤泡脚,不仅能舒经通络,调达气血,还可协和阴阳。
洗脚对于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句俗话:“睡前洗脚,胜吃补药”,并非夸张,的确是有科学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