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眼光实在老辣——那份弹劾朱隸的奏折正是黄子澄和齐泰两人在朱允文的默许之下,捉刀而成,那两个御史只是最后署上名字,递交上去而已。
无论是精明的黄子澄还是老辣的齐泰,都没有指望这份奏折能够扳道朱隸或者对他的地位产生多大的影像——像朱隸这样手握兵权的封疆藩王,就是将来朱允文当了皇帝想要动他也要看看手里的实力够不够,他们只是想要通过这份奏折提醒皇上:您的儿子并不是您相像的那样忠心耿耿,无私无畏——现在,是时候敲打敲打他了!
虽然年前燕王急报蒙古和高利暗中勾结,图谋不轨;坐镇山海关的大将方明谦也在日前传来急报:高丽本土又向辽东加派了一万人的援军——崔浩手里的军队已经增加到八万人,加上听从他调动的辽东各土著部落人马,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人。但那是镇北军和几位藩王该操心的事情——朝廷每年大把的饷银养着他们不就是为了这时候派上用场么?就算是偶有小挫也不要紧:大明疆域广阔,人多势众,些许挫折动摇不了大明国本的——
“宫里有消息么?”黄府的书房里,黄子澄问自己的心腹家人。
“回老爷,宫里的小刘公公传出话儿来,那个折子递上去之后皇上已经看过了,但是——”家人看看老爷的脸色,接着说:“但是皇上看过之后就叹了一口气,发了好半天呆。”
“知道了——你下去吧!”黄子澄心里叹了一口气:皇上什么时候变的这样优柔了?当年处理定北公和大将军徐达是的那股子豪气呢?看来自己这边的功夫还是下的不够啊!
……
南京城外,金山卫军营。
调回南京之后的李少忠在母亲的哀求下在家里修养了几个月,和自幼定下婚约的表妹成了亲。现在,他已经是禁军步兵第一镇第三旅的统领了。
禁军,可以说是大明最最精锐的队伍了。他的编制不大,只有八镇,但是每镇的人员达到了一万五千人,兵员都是从安徽、江苏、山东、陕西等地精选的军户;将领和官佐都是从各地抽调的精干人员,在利用原北平匠人和技术建立起来的马鞍山铁厂和金陵兵器局支持下,八镇禁军已经实现了当年项还设想的三分之二火器化装备——虽然还是和镇北军神机旅一样的洪武初年火绳铳为主,但是新式的马拉大炮也已经开始应用。
精良的武器、精干的人员再加上大明禁军的赫赫虎威——不知和镇北军比起来,会怎么样呢?看着校场上挥汗如雨的士兵们,李少忠心里默默的寻思着。
……
北平郊外,石景山。
二十几年前,这里是定北公项还主政北平时联合北方的几大商家共同投资新建的石景山铁矿和北平铁厂所在地。洪武十八年,大将军徐达接掌北平都督府之后,投资的几家商家被查抄,铁厂六成以上的工匠和设备被拆卸运往南京附近的马鞍山建立新厂。石景山一夜之间从大明的钢铁中心变成了一个仅仅能向镇北军提供一部分冷兵器的小工场。
去年,朱隸通过陈家的名义,投资数百万两,收罗了一部分原来失散的老工人,在北平铁厂的原址上开工建立新的铁厂。今天是铁厂新建的头一批三座炼钢炉出钢的日子,朱隸也特地赶来了。
“属下恭迎王爷——”朱隸一走下马车,铁厂的总管岳正就迎了上来:虽然他名义上是陈家的下属,但实际上他是北平都督府下派的官员,为了不会被某些人觉察,铁厂“新招募”的工人里十之七八也都是镇北军里挑选出来的新兵。
“什么时候可以出钢?”岳正是朱隸的老部下,和他朱隸自然不会客气,一开口他就直奔今天的主题——要知道,有了大量的钢,也就是有了大量的上好兵刃,像连环努、火铳还有火炮这样的武器就能够大量快速的装备镇北军。
现在形势吃紧:北边的蒙古人、辽东的高丽人、还有——南京城里的某些人:这些人比外敌还要难对付!(朱隸每次想起这些都是牙痒痒的——现在就让你们嚣张吧!总有收拾你们的时候!)为了应对眼下的危局,军队的扩充是必然的:镇北军十二镇人马,除了雁门关和山海关的三镇人马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河北、山西经过三十多年的修养已经十分繁盛,各地的民团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成军——现在缺的就是大量优质的武器啊!
“王爷来得刚刚好——掌炉的老师傅说:再过一刻钟头一炉钢水就出炉了!”人逢喜事,岳正的话里都透着一丝喜气。
说是铁厂,其实就是一块用围墙围起来的平整旷野而已。三座高达两丈的炼钢炉散发着令人窒息的热浪,两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正带着四五个年轻人全神贯注的观察着炉膛里的火焰以及钢水的成色。
为了不引人注目,朱隸此次是微服前来,但是陈青峰还是带着几个工头迎了上来,一阵寒暄之后,刚才看钢水的老头走了过来:“两位老爷——钢水出炉了!”
众人走到离炉子不远的地方就被老头劝住了:“老爷们就不用上前了——一会儿热浪水汽逼人的,很不舒服。”听到老匠人这么说,众人就是有再大的好奇心也老老实实站在稍远的地方瞪大了眼睛。
这边刚刚站定,那边已经开炉放钢了,耀眼的钢水流入炉下的铸槽中,不断溅起大大小小的钢花,火树银花的景象让一旁旁观的众人看的目瞪口呆——原来人间还有这样的奇景啊!须臾间另一位匠师立即下令放水,两股不同速度水流进入了不同的铸槽,灼热****的水汽四处弥漫,让隔着十来步距离的众人也是如坠云雾,咳呛连连。过了一阵子,钢水冷了,早有工人跳到跟前,把钢锭一块块抬上。围观的众人早已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这样的炼钢法还是早年北平铁厂的匠师发明的,但是在洪武十八年之后,这样的场面就再也没有在北方出现过,在场的人除了那两位老匠师之外,也还都是头一次看到。
众人还在议论纷纷的时候,两位匠师已经用小锤敲开了钢锭的一个角,仔细观察过缺口处的成色之后,两人相视一眼,轻轻的摇摇头。
“两位师父——为何摇头啊?”还在兴头上的朱隸见两人摇头,过来问道。
“这钢——唉——”两人虽然不知道眼前的中年人是谁,但是看总管(岳正)对他必恭必敬的样子就知道他不是普通人,犹豫了一下,他们还是实话实说了:“这钢炼的过了,太软,只能做普通的家什,打不得兵器。”
“这——”不光是朱隸,一旁的人们都楞住了,尤其是岳正——这一年多里他几乎是没日没夜的四处奔走,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到了铁厂上面,好不容易出钢了,居然还是派不上用场的废物!不要说恼火,岳正连吃了两个匠师的心都有。
“大人莫急——”另一个匠师很明显要能说会道一些:“每个地方的矿石成份都不同,冶炼的时候要求也不尽相同。我们两个也是二十几年前炼过北平石景山的矿石,故而成份一时没把握住,大掌柜(陈青峰)、岳总管您放心——明天早上咱们再炼一炉,一准儿成!”他的语气里强烈的自信,让在场的人们也镇定下来。
……
和林(南),威远堡。
在折腾了两天之后,威远堡驻军的第一次大比武结束了。
由于时间仓促,这次的大比武都是是个人比试,项凌原来设想的以什为单位的团体对抗没有出现。具体的项目有长跑、短跑、搬运、徒手格斗、枪棒、弓箭、骑术、骑射等十个项目。每个官兵(什长以下)可以填报任意三个项目。每个项目都会决出冠军、亚军和季军,优胜者不仅仅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奖励,还可以得到优先晋升。
比武借宿的第二天,项凌的一纸调令,被选中的三十名士兵(多半是比武的状元榜眼们)全数调拨到了斥候什封吉的麾下。这一下,斥候什的实力一下子涨了一番,而且都是顶尖额好手的,看着校场上五十几个精神抖擞的部下,封吉乐得差点连走路要先迈那条腿都忘记了。
封吉高兴了,其他人可就不干了——这次被项凌调走的都是两个营各队人马中数一数二的好手,无论训练还是战斗这些人都是各队的主心骨、带头兵,现在一转眼被项凌全调走了,那哪儿行啊!十个队长加上盛长风还有汪启平整整一天就泡在项凌办公的房间里,好话坏话说了无数,就是为了一件事情——还人!最后,不堪其扰的项凌作出了让步——每队要回了一个人,其余的二十人最终还是留给了封吉。
当然了,项凌的优待也不是白给的——他给封吉的命令是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其实都是两个营里顶尖的人物),在外出侦察的过程中用最快的速度的将这些人练出来,而且不能有太大的损失——现在项凌手里就这么点子人马,上次司徒太损失过半项凌都要心疼死了,更何况这次交给封吉的都是精锐。
封吉没有辜负项凌的希望——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二十名新加入的士兵在老兵们的言传身教之下已经大致掌握了作为斥候的基本技巧,在外出巡逻的过程中也表现的不比老兵们逊色多少,斥候什的扩充已经完成了。
不过,威远堡并没有因为这件事的结束而安静下来——
——————————————————————————————————
先要向jackal007表示谢意——跳出毛病了就好啊!这事儿是这样的:一开始本象是按照第一人称来写的,“我”就是项凌,后来改成第三人称,有些地方没注意到的就漏下,抱歉。
至于凯子哥(汗——)的问题,本象用自己的象格担保,他绝对不会走上自己老爸的后路——夷——我好像没说过项凌的老爸是哪个啊~你怎么知道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