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豁达,足能涵万物;心胸狭隘,无能容一沙。
——安东尼奥·波尔基亚(美)
在生活中,一个人以豁达的心面对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面对形形色色的现实中人,就能解除得失之心的困扰,活得淡定从容。
卡丽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是新英格兰一个小镇的补鞋匠。每天放学以后,她沿着大街走到父亲的小店去帮忙,她的工作是将顾客送来的鞋贴上标签,然后把取鞋票交给他们。卡丽不时透过窗玻璃望一望外面的世界。大多数路过的人会向她挥挥手,她也向他们致意。但是有一个人例外,他从来都回避她的眼睛。
大家叫他棕衣人布朗宁。不论春夏秋冬,他总是戴着一顶棕色的羊毛帽子,穿一件棕色的破夹克,磨损的袖子油亮亮的。他白天在街上游荡,到了快打烊的时候,他们的钱匣子也满了,卡丽敢肯定,这时他就会来占父亲的便宜。
一天,眼见闹钟一点一点地移向关门的时间,卡丽突然看见棕衣人布朗宁向小店走来。卡丽看了看自己的表:5点30分。于是她急忙把窗口的牌子从“营业”换成了“休息”,希望这样可以阻止他进来。但是棕衣人布朗宁还是推门走了进来。
他用干瘦的手推了推破烂的帽檐,走过柜台。卡丽可以看到他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他潮湿的破夹克散发着落水狗的气味。她转过身去,整理着架上的鞋。他径直走到后面,父亲刚刚关上机器。她听见棕衣人布朗宁用低沉的声音说:“这几天我的手上有些紧,你看能不能借几个子儿给我买点吃的?”父亲放下手里的工具,走到卡丽所站的柜台边。
“对不起,宝贝儿,”父亲说。他打开钱匣子,拿出了两张一元的票子,将它们递给了棕衣人布朗宁,“别喝酒,布朗宁,”他严厉地说,“给孩子们买一点牛奶和面包。”布朗宁点点头,抓紧了爸爸递过去的钱。父亲把布朗宁送到门口,看见他确实走进了街对面的杂货店,父亲站在那儿很长时间,直到看见布朗宁手里提着一桶牛奶和一袋面包从店里出来,才转身回到小店。
在父亲的鞋店工作的那些年里,卡丽看见过多少次这样的情景?20次?30次?100次?为什么父亲从不抱怨?他肯定从来没有收回过布朗宁“借去”的钱。卡丽成年以后,父亲也退了休,她才问他:“爸爸,那时你为什么老是借钱给布朗宁?你知道你借给他的每一分钱,对他来说不过是又多了一分酒钱。难道你不觉得他是在占你的便宜吗?”
父亲在餐桌旁坐了下来,他盯视了女儿好一会儿,才说:“我从来就没有期待布朗宁会还我的钱。很早我就决定,我不借钱给他,在我的心里是把钱送给他。如果他说是借钱,那是他的事,但是,对我来说,我是把钱作为礼物送给他的。”
“我估计那对你来说更简单一些。”卡丽微笑了,想起了在父亲的小店,从来没有详细的账本。
“卡丽,”父亲说,“当你做好事的时候,不要老是想要得到回报。”
人与人的交往贵在以善为本,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尽可能向他提供方便,无私地给予帮助,给人一些关怀、尊重和理解。真诚地关爱别人,而从来都不想着自己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回报的人,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也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