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讯华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林博士
杨林
杨林,博士,男,1953年生,辽宁沈阳人,1966年小学毕业后,随因“文革”动乱被打成“右派”的父母赴农村劳动,1969年进入工厂,先后从事过钳工、电工等不同,并于1973年入伍。1977年恢复高考后,杨林以所在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录取,毕业后回到部队,1983年考取清华大学无线电图像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电子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杨林先后在硅谷多家高科技企业从事与通讯、无线电传输相关的研发工作,后进入Cadence公司,1997年被提升为技术总监。1999年,杨林辞去Cadence公司的高管职位,回到北京创立了凌讯科技(Legend Silicon Corp。),专注于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制定和相关产品的研发。2007年3月INTEL宣布对凌讯4000万美元的私募股权融资,从而使凌讯在技术研发和芯片制造领域的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随着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GB20600-2006)的实施,作为该标准的重要参与制定者和信道解调芯片的生产商,“凌讯科技”——这家由清华大学留美学者杨林博士于1999年创办的高技术企业,也逐渐由幕后走到了舞台的中央。自年初以来,与凌讯相关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引来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月30日,模拟器件公司(Analog Devices)宣布与凌讯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努力推动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笔记本电脑和蜂窝手机中低功耗电视解决方案的快速集成:3月21日,英特尔投资宣布,以4000万美元私募股权与凌讯共同从事信道解调芯片的研发:4月初,融资平板电视、监视器和其他消费显示产品图像处理技术的开发商Genesis Microchip Inc。与凌讯共同发布了为电视生产商定制的适合市场需求的DTV平台。
一系列融资行为和新产品的发布让人眼花缭乱,也不禁让人对凌讯科技充满了好奇,是怎样的一个掌门人在操控全局,他又是如何在争议与传言背后,执著、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在经过一个月的漫长等待后,记者终于在“十六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举办当日见到了杨林博士,与他共同揭开了关于他和凌讯的传奇故事。
身兼凌讯董事长和技术总监的杨林日程总是排得很满,刚刚从美国回到北京,又日夜兼程前往上海,国内多家办事处的繁杂事务显然让眼前这位年过五旬的学者分身乏术。然而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在连日的奔波后,杨林依然显得神清气爽,谈吐间的从容和淡定也让人深刻感受到他的坚毅性格。
1953年,杨林出生在辽宁沈阳的一户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国家部委的一名干部,母亲则是一位大学教授,1966年,小学毕业的杨林因“文革”冲击中断了学业。“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父母先后被打成右派,虽然自己当时尚未成年,但也只得告别学校,随同父母下乡劳动。”回忆起那段时光,杨林显得有些无奈。三年后,年仅16岁的杨林进入工厂,开始了学徒生涯。“在那段时间里,我干过很多工作,包括钳工、车床工、焊接工、电工等。”然而,艰苦而单调的生活并没有让杨林感到失落和消沉,工作中的历练反而让他变得乐观、积极,并逐渐培养出对新事物的探求精神。随着父母先后得到平反,1973年杨林选择到部队接受锻炼。“如果继续待在工厂,也只能像自己的师傅们那样去生活,而对我来说,去更广阔的天地锻炼自己、丰富自己,不断推动自我成长才是自己内心的真正渴求。”随后,来到部队的杨林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对无线电逐渐产生的浓厚兴趣为他带来了新生活乐趣,也由此成为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在时代的大潮流下,个人的选择往往是有限的,内心的迷惘和对前途的未知往往会让一个年轻人不知所措。然而,在杨林看来,风暴终将会过去,珍惜眼前的时光,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投入学习和研究才是当务之急。“来自家庭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诲让我受益颇多,年幼时中途辍学更让我对知识的渴求多了一份动力。”说到此处,杨林显得异常严肃,显然,随后颁布的恢复高考政策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
1977年的寒冬,中华大地迎来了结束“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和部队里其他战友一样,杨林也成为其中一员。“由于当时的社会秩序刚刚从十年‘文革’中得以恢复,因此很多人对这场考试的意义和未来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依然感到迷茫,鉴于对‘文革’中以组织推荐作为生源选拔制度的惯性思考,很多人只是抱着应付部队上级指令的态度来走过场,加之长期缺乏系统的文化学习,因此对考试不是很重视。”与此相反,无论在工厂当学徒,还是在部队接受军事训练,杨林一刻都没有放松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快,考试的结果回报了他长期以来的孜孜以求和勤奋刻苦。杨林以所在军区第一名的成绩被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录取。“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真的感到非常振奋。回顾这么多年来经历的坎坷和磨难,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杨林依然沉浸在喜悦中,事实上,这一事件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回到校园,杨林更加勤奋,复旦大学良好的治学氛围和深厚的科研实力也让他多方面的潜能得以全面发挥。在顺利完成复旦大学的学业后,出于对无线电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热爱,杨林以专业军人的身份来到清华大学,继续攻读无线电图像专业硕士学位。198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杨林参与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的来华讲学。在此期间,杨林在数学方面展现出的过人才能,让来访的教授感到颇为意外。在讲学快要结束时,这位教授表示,工程方面的研究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而杨林的数学基础将会为他未来的研究奠定很好的基础。“谈到数学方面的基础学习,我还得感谢复旦大学对我的培养。”言语间,杨林对母校充满了感激。此后,在这位教授的推荐下,杨林以GRE数学满分的成绩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全额奖学金,继而来到美国加州攻读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伯克利地处加州硅谷,在无线电应用和集成电路方面有着非常好的研究氛围,这对我专业领域内的深造帮助很大。”杨林表示,Berkeley当时在中国每年只招收两名学生,自己能成为其中一员感到很骄傲。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过,一部优秀的小说能够让读者从不同的层面去感受它。这么看来,加州伯克利大学绝对能被比喻成一部剧情精彩、人物性格鲜明的小说。“虽然这是一所数一数二的名校,加州伯克利大学并不会给人一种高傲和严肃的感觉。相反的,校园充满着亲切友善的气氛,让人觉得它更像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一个满脑袋都是新鲜点子的好朋友。”谈到在美国的求学经历,杨林表示,加州伯克利大学是一所公立大学,设施当然不能与富有的私立大学媲美,不过其教学和研究在全世界都一直名列前茅。“正因为大学的教育精神体现了对社会真挚的关怀和强烈的道德义务,尊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并以务实的方式实现理想,加州伯克利大学才被公认为世界顶尖的学府之一。”杨林认为,在这种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下,自己的潜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回顾从一名工厂学徒到留美博士的成长经历,杨林感触很多,显然,面对困境不言放弃,遇到挫折迎难而上,以及坚持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