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事件簿:
当初我们向自己的父母讨教教育孩子的方法时,被告知:“该打的时候一定要打,该骂的时候一定要骂。”于是在女儿稍稍懂事以后,我们就对她进行了严厉的管教。但是现在女儿开始有逆反心理了,总是和我们“拧”着来。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家庭教育ABC:
“千里马”好寻,而“伯乐”难寻。孩子或许原本是一匹很好的千里马,但由于父母没有及时的发现,没有及时的挖掘好孩子的潜能,使原本很好的一匹千里马因未能得到及时发现而被埋没,成为一匹再普通不过的马。如何使孩子能成为“千里马”,应该说这里有着许多的学问。
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应该了解最深,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爱好、特长,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及有哪些缺点等,自己都了如指掌。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就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孩子的特长得以最大限度发挥。
“千里马”的成长少不了“伯乐”的功劳,如果没有“伯乐”的存在,即使“千里马”存在也不能被人发现。平时父母们就要注意观察孩子,哪怕是孩子一个小小的特点,做家长的非但不要放过,而且还必须将孩子的这些特点加以放大和引导,或许这正是你的孩子成为“千里马”的一个重要基因。
这就给家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培养出“千里马”来呢?这里所说的“千里马”其实是成功的一种代名词,何为“千里马”,对不同的人也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就词面来解释就是指骏马,形容速度高。在现实情况下,有的家长将自己弱智的孩子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其培养成一名自食其力的人,这不也就是“千里马”吗?还有的家长将自己聋哑的孩子,通过不断的训练,使孩子能看懂他人的口语,甚至会与人对话,这也是一种“千里马”。当然如刘翔、韩寒等这样的“千里马”,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虽是少之又少,但如果当初没有人能够很好地去发现他们,他们会有今天的成功吗?广大家长不需要坚持认定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但如果你能将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培养得相对出色的话,这也就算你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其实就是鼓励和善意的“骗”。每个孩子都喜欢家长能多多给予表扬,因此,只要多表扬他两句,他就会很好地去努力。同样的一件事用不同的话语,对孩子所产生的效果绝对不同。
父母大学堂:
许多家长现在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式,殊不知,整日对着板着面孔的家长,会让孩子心生畏惧,甚至选择极端的方法,不仅亲子之间的交流进行不下去,孩子对自己、对生活也会丧失信心。
尽量收起冷若冰霜的表情,让春天般的微笑温暖孩子的心;尽量减少劈头盖脸的责备,让激人上进的鼓励充满孩子的脑海。
鼓励,是一种挖掘孩子潜能的重要法宝,家长需要认真体味、学习。
听故事学家教:
科学家科内尔·海门斯,出生于比利时北部的根特城,是1938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
海门斯很小的时候,有一天竟出人意料地对他的父亲说:“爸爸,我也要做一个科学家,像你那样多有意思啊!”儿子那充满稚气的童音,简直使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
“孩子,你也想做科学家?科学家需要勇气,需要毅力,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是说要不怕吃苦,你可要有准备啊!”父亲俯下身子,抚摸着小海门斯的头,认真地向他解释道。
“我相信自己能行。”父亲又没有料到,小海门斯竟然使劲地点了点头,像大人一样有力地回答着。父亲被小海门斯的认真感动了。
父亲并没有为自己能有这样的孩子得意忘形,他深深知道做一个科学家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亲经过精心考虑,开始从各个方面引导他,培养他。小海门斯也非常有灵气,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凡是父亲交代给他的事情都下定决心去努力做好,否则决不罢休。
一次黄昏散步时,科内尔·海门斯又突然问道:“爸爸,为什么潜水之前越是多做深呼吸,就越能长久地待在水下呢?”
父亲奇怪孩子从哪里知道潜水的事情。但是他觉得这也正好是教孩子怎样思考问题的一个机会,便回答道:“这是因为多做深呼吸以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呼吸自然减慢,甚至可以暂停片刻。呼吸代表着人体的新陈代谢,供给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剩得越少,氧气储存越多,呼吸暂停的时间也就越久了。”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回答,科内尔·海门斯听明白了,但是他还不满足,接着问道:“爸爸,为什么潜水到最后,心脏会嘭嘭地跳得很厉害,胸口也很憋闷,总感到非出水面呼吸空气不可呢?这是不是与血液里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有关系呢?”
父亲很欣慰地又补充了些回答,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你刚刚问的这些生理上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它还有许多是你将要探索的。你想要做一名药理学家,首先就得做一名生理学家,只要你努力,我相信你肯定能行。”
爱心锦囊:
(1)鼓励孩子多多益善,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
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就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父母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2)重结果,也要重过程。
孩子常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也许是无恶意地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地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家长去干其他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孩子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孩子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鼓励要及时,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
孩子对为什么受表扬特别在乎,如果你的鼓励很空乏,他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4)鼓励不要假、大、空。
“不错”、“很好”之类的赞誉会把家长的表扬态度表达成流于形式或者敷衍。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很好。”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很好”指什么。这时家长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得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还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