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事件簿:
我的儿子才三岁半,就非常有主见。如果他坚持要做的事,不管大家怎么讲道理他都不听(例外情况是他的心情比较好)。而且在他坚持要做的时候大人阻止或不理的话,他就使劲哭闹,甚至满地打滚。作为家长心里很矛盾,是在一些小事上依了他,维护他的自主权,还是一定要扭转他任性的个性呢?应该怎么办呢?
家庭教育ABC:
任性可以说是独生子女的通病。孩子任性、不听话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等;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所以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产生任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孩子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善于从其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感。尤其是3~4岁的孩子,由于活动能力比3岁前大有进步,于是在活动中追求自主,力图表达自己的意志,这时期,是孩子的心理迅速发展、自立、成熟的表现,是发展他们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大好时机。这时,他们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行动更独立了,手脚也更灵活了。这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他开始把自己从周围的人和事物中分离出来,从认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逐渐认识了“我”和“别人”的关系。进入了所谓“第一反抗期”时期,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此时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常常不肯按家长的意图办事。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意与父母作对,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当父母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父母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
其二,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甚至明明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迁就答应,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一旦有不顺心的事,孩子就会大哭大闹,直到家长让步为止。孩子很快发现,只要自己坚持,家长总会让步。于是,养成了任性的性格特征。此时,若是一味地对孩子横加干涉或者责骂惩罚,孩子可能会变得听话,但同时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则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更会停滞不前。有研究显示,很多有反抗精神的儿童,长大后能成为办事果断、有个性和意志坚强的人。因此,我们建议对小儿反抗期的行为表现不要横加指责、干涉,要因势利导,尊重他们的主张,支持和帮助他们干他们想干的事情,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充分鼓励和满足。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也要敢于说“不”,不能一味顺从,还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强硬手段。应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是对的。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对今后健康的心理发展很有好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办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其三,家长对孩子过度严厉或不尊重孩子的结果。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孩子难以达到,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变得任性,久而久之,产生任性对抗行为。孩子长大了太任性,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在家里,不听父母长辈的话,想怎样就怎样;在学校太任性,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身心不可能健康发展。
其实,孩子有点“不听话”并非坏事,往往这种孩子兴趣广泛,有独立见解,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心理发展也比较健康,而一个没有主见、一切听从大人安排的特别听话的孩子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同样是有问题的孩子。
父母大学堂:
有时,孩子很固执地坚持做某件在大人眼里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当大人阻止时,他不仅不会停下来,反而还变本加厉。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做一般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要证实“自己”的存在,这就是一种自我表现意识。二是探视父母的底线,看看父母的容忍度是多少,以决定将来自己可以做哪些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既要顾及孩子的自我意识,也要清楚地告诉他们父母的底线到哪里。
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现千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约束,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修正:
(1)习惯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任性。家长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处处按要求做,孩子就能自觉地和大人保持一致。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干什么就都有规矩,也不会随意提出特殊要求。
(2)预防法。
任何儿童的行为都可以找到一些基本的规律,多数异常情况都发生在有特殊需求时。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的条件临近时,就做好预防工作。可以事先约法三章,提出要求。如孩子想让父母给他买各种用品或食物,一般先说好买什么东西,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随便买什么,最好根据实际和需要,根据孩子的愿望买合适的东西,而不是完全满足其欲望,要让孩子懂得克制自己。
(3)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可以将其行为与其他表现好的孩子作比较。
(4)奖惩法。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在行为干预过程中,对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拥抱、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质奖励不要过多、过大,否则很快就会失效。
(5)严格法。
孩子任性往往是抓到了家长的弱点。家长越怕孩子哭,孩子越哭个没完;家长越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就偏在地上滚个没完。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家长决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要坚持到底。
(6)转移法。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可以利用孩子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要做的事情上转移开,从而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
(7)理解法。
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8)冷处理法。
当孩子因为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纠缠不休、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他时,孩子自己会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从而做出让步。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当然,解决孩子任性的方法还很多,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9)交往法。
让孩子多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群体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个人的意愿与多数人不一致,那么就会被否定。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和他的同学、伙伴一起玩耍。因为在同龄人中间,如果孩子一味地任性,他就会被群体所孤立,所以即使在家中,比较任性的孩子当处在群体之中时,他也不会轻易地把任性表现出来。而且,在群体中,那些通情达理、不任性的孩子也会在无形中给任性的孩子以示范,让他们感到任性只会遭人厌弃,而通情达理才会融入群体之中。久而久之,孩子身上任性的毛病就会逐渐淡化。
(10)知识法。
孩子有时任性是因为知识少,认死理,往往把错误的行为当成正确的行为,固执己见。孩子还不易分清坚强与固执,谦让与软弱,勇敢与蛮干的界限。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孩子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
(11)诱导法。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生就的骨头,长成的筋,天生的拧种”,改不了啦。其实不然,孩子毕竟还小,只要诱导得法,完全可以改变他任性的毛病。诱导时要多抓积极因素,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当孩子要犯拧时,家长就表扬他的优点,孩子听到表扬可能情绪就转过来了。
(12)强化法。
要让孩子感到家长喜欢的是不任性的孩子。当孩子刚要任性发作时,家长可以借以前听话时的例子引导他克制自己,不任性。这样有利于调动孩子自己克服任性的积极性,提高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家长还可以在孩子任性时或任性后,对其任性给予一定的批评或惩罚。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家长的严格要求,使孩子认识到任性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总之,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从一开始,家长就应该坚持热爱但不溺爱,遇事要与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多一些理性,该宽松时就宽松,该严格时就严格,宽严有度才能培养出能屈能伸、进退自如、动静皆宜,既刚且柔的孩子。
听故事学家教:
放学了,东东去找路路玩,路路拿出爸爸给他新买的遥控车说:“看,这是我爸给我新买的。”
东东说:“好漂亮啊,借我玩一会儿吧!”
“这可是最新款的,好多功能呢!你不知道怎么玩,会弄坏的。”路路说。
东东心里很不高兴,心想:“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会有的,我回家也让爸爸给我买。”
回到家,东东就让妈妈去给他买遥控车,妈妈说:“妈妈正在做饭,等爸爸回来,我们吃完饭,再去给你买。”东东一听就急了:“我现在就要,我不吃饭,我就要遥控车。”
这时候,爸爸回来了,东东立即说:“爸爸,我要遥控车,你去给我买遥控车。”爸爸说:“今天太晚了,爸爸妈妈上班都很累,明天爸爸给你买,好不好?”
“不好,我现在就要,你现在就去给我买。”说着就又哭又闹,非今天买不可。爸爸妈妈怎么说都不管用,东东就是不听,最后没办法,爸爸带着东东一块出去买。
走到半路东东突然听到爸爸“哎哟”一声,然后就坐在路上了,原来天太黑,爸爸没看见有个台阶把脚扭伤了,东东赶紧上前问:“爸爸,你怎么了?”爸爸说:“儿子,爸爸的脚扭伤了,我们明天再买遥控车行不行?”
东东这时感觉到自己太任性了,害得爸爸扭伤了脚,惭愧地说:“爸爸,都怪我不好,我不要遥控车了,我们回家吧!”爸爸听了非常高兴:“好儿子,真懂事,明天爸爸一定给你买遥控车。”
故事中的东东太任性了,如果不是他的任性,非要遥控车,爸爸也不会扭伤脚。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最后东东认识到了自己的任性,懂得了克制自己。
爱心锦囊:
任性就是放任自己的性情,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对自己不加约束,想怎么样就怎样,爱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做什么就非得做不可,不分是非,不讲道理,明明知道自己不对还要继续做下去。任性的孩子常常用一些手段来威胁家长及身边的人,如不吃饭、大哭大闹等。任性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往往会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四处碰壁,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当然,孩子的任性,是跟父母的溺爱分不开的,尤其是现今社会,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会尽量满足他们的一切物质要求。这就需要小朋友们自己学会克制,培养自我克制的能力和习惯。对于不必要的东西不要开口,更不能撒泼耍赖,应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
其实,任性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在生活中慢慢改变的。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不依赖别人。孩子要想改掉任性的坏毛病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知识多了,就会明白许多道理,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
(2)多和同龄人交往,平等相处。
多和同龄人交往,大家都是平等的关系,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摆脱依赖父母的习惯。
(3)对比法。
用自己所了解的英雄和伟人的事迹与自己的行为对比,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问题,主动地改变任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