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事件簿:
我儿子一直以来做事总是不果断、犹豫不决。给他钱让他上超市买零食,他会挑来挑去,拿不定主意。如果没人催促,可能要挑上十几分钟。有一次带他去买衣服,打算锻炼一下他,就让他自己挑,他东挑西拣,来回选了一个上午。作为男孩子,这样优柔寡断的,以后怎么办?
家庭教育ABC:
孩子做事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意志薄弱的表现。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种:
(1)家长过于保护,孩子依赖性强。
家长出自“好心”,唯恐委屈了孩子,一味包办代替或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这样,孩子就无独立做事的经验,一旦遇事让他拿主意时,就不知所措,祈求别人的帮助。
(2)家长要求过分严格,孩子自信不足。
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待孩子往往期望过高,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赞许少,批评多。有的父母还让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又不帮助他,结果,孩子常常感到失败的痛苦,无自信,害怕做错事,更拿不定主意。
父母大学堂:
(1)对因过分保护造成的,家长可从以下两方面去锻炼孩子。
①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克服依赖性。孩子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的,一般都愿意参加一些活动。家长要尽早让孩子练习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穿衣、穿鞋、擦桌子,独立完成简单的委托任务。凡是孩子能够做到的,家长尽量不插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尝试,发现自己的能力。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就会果断地去做。
②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下决心。一个人在作出一个决定之前,需要考虑利弊得失后,再作出最佳选择。家长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孩子有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凭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决定做什么事,如何做。如到商店给孩子选购衣服,价钱由父母选定后,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与颜色。
(2)对因过分严格要求造成的,家长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正确评价孩子做的事。对孩子要求不要过高,要多鼓励、少批评。对竭尽全力也没做好的事,家长要给予理解,告诉孩子:“没关系,以后再慢慢努力。爸爸小时候也常常这样。”家长正确的评价,可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下次做事,他会再一次鼓起勇气去拿定主意。
②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对于较难做的事,家长应同孩子一起去做,并给予适当帮助,教孩子逐步学会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孩子有了成功的经验,就会增强自信,做事果断。
③让孩子做事时,家长提要求要具体、明确。尽量让孩子明白如何做。含糊不清、笼统会使孩子感到无从下手,拿不定主意。
另外,家长还可通过一些培养机敏、果断的体育、智力游戏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果断性。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估计很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切忌以怀疑或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如“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
父母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对他做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对自己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
(4)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对此,家长既不能忽视也不可羞辱惩罚。恰当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使孩子通过家长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孩子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于是就跟着学,这时父母需要解释清楚,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不文明,不要学说等。这样屡经疏导,幼儿便不致因从众心理而仿学不良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盲目地随从别人。关注孩子从众心理的种种消极表现并引导其向积极方面转化,对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5)给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
相当一部分家长习惯于事事为孩子作出决定,而少有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不遵从,就大加责备。其实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长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给他自主思想的机会。例如,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可以问他自己想买什么;替孩子洗澡前,可以问他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带孩子出门,可以问他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带孩子去旅行,可以问问他自己觉得要准备些什么东西;等等。
(6)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
很多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往往喜欢使用命令句式,如“就这样做吧”、“你该去干……了”。这种语气会让孩子觉得家长的话是说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强迫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高兴。
家长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如“这件事怎样做更好呢?”“你是否该去干……了?”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
(7)耐心倾听孩子讲话。
耐心倾听孩子讲的每一句话,鼓励并引导孩子自由地表达思想,既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①倾听孩子的“唠叨”
孩子大都喜欢唠唠叨叨地讲他见到的一些人或事,家长千万不要嫌孩子啰唆和麻烦,因为这种“唠叨”恰好是孩子自主意识的最早的体现,他是试图向家长表达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此,家长不仅要静听孩子的“唠叨”,还要鼓励孩子多“唠叨”。
②勿抢孩子的“话头”
不少家长在听孩子讲话时,有时会觉得孩子的语句、用词不够成熟,喜欢抢过孩子的“话头”来说,这样做无疑是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同时也会让孩子对以后的表达失去信心。
因此,在孩子想说话的时候,即使他词不达意,家长也应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而不能抢做孩子的“代言人”。
③留意孩子的报告
家长可随时随地提醒孩子注意观察事物,给他们探索的机会,观察之后,还应问一问他看见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当孩子向家长作“报告”时,家长留意倾听并适时点拨,会令孩子得到鼓舞。
④聆听孩子的“辩解”
当孩子为自己所做的事与家长争辩时,家长千万不能斥责孩子“顶嘴”,要给孩子充分的辩解机会;当孩子与他人争吵时,家长也不需要立即去调解纠纷,可以在旁聆听和观察,看他说话是否合理,是否有条理。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处。
(8)赋予孩子自主选择权。
家长对孩子自主选择的尊重,可以随时随地体现在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中:
①吃的自主
当孩子能力所及时,在不影响孩子饮食均衡的情况下,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例如在饭后吃水果时,家长不必强迫孩子今天吃苹果,明天吃香蕉,而让孩子自己挑选。
②穿的自主
家长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在保证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切忌随自己喜好而不顾孩子的感受。
③玩的自主
不少孩子在玩游戏时,并不想让家长教给他们游戏规则,更愿意自己决定游戏的方式,并体验其中的乐趣。家长可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和玩的方法,这样做可以极大满足孩子的自主意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听故事学家教:
东汉年间,班超帮助哥哥班固一起撰写《汉书》,但他认为一个男子汉的抱负不应只在纸笔上,于是弃文从武,投笔从戎参加了对匈奴的战斗。他坚毅果敢的性格使他在战场上屡建功勋。后来,东汉王朝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御匈奴的侵扰,就派遣班超作为使节出使到西域去。
班超手持汉朝的节杖,带领着由36人组成的使团出发了。他们首先来到了鄯善国。班超晋见了鄯善国王,说:“尊敬的国王陛下,我们汉朝的皇帝派我来,是希望联合贵国共同对付匈奴。我们吃过很多匈奴入侵的苦,应该携起手来,同仇敌忾,匈奴才不敢再猖狂肆虐呀!”鄯善国王早就知道汉朝是一个泱泱大国,国力强盛,人口众多,不容小视,现在又见汉朝的使者庄重威仪,颇有大国之风,果然名不虚传,就连连点头称是道:“说得太对了,请您先在鄙国住几天,联合抵抗匈奴之事,容过两天再具体商议吧。”
于是班超他们就住下了。头几天,鄯善国王待他们还挺热情,可是没过多久,班超便察觉国王对他们越来越冷淡,不但常找借口避开他们不见,就是好不容易见上了,也绝口不提联合抗击匈奴之事了。
班超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召集使团的人分析说:“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越来越不友好了,我估计是匈奴也派了人来游说他,我们必须去探察一番,搞清事情的真相。”夜里,班超派人潜进王宫,果然发现国王正陪着匈奴的使者喝酒谈笑,看样子很是投机,就马上回来将这个消息报告给班超。接下来的几天,班超又设法从接待他们的人那里打听到,匈奴不但派来了使节,而且还带了100多个全副武装的随从和护卫。他立刻意识到了事态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就马上召集使团研究对策。
班超对大家说:“匈奴果然已经派来了使者,说动了鄯善国王,现在我们已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等鄯善国王被说服,我们就会成为他和匈奴结盟的牺牲品。到时候,我们自身难保是小事,国家交给的使命也就完不成了。大家说该怎么办?”大家齐声答应:“我们服从您的命令!”班超猛击了一下桌子,果断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我们只有下决心消灭匈奴,才能完成我们的使命!”当夜,班超就带人冲进匈奴所驻的营垒,趁他们没有防备,以少胜多,终于把100多个匈奴人全部消灭了。
第二天,班超提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国王,当面指责他的善变说:“您太不像话了,既答应和我们结盟,又背地里和匈奴接触。现在匈奴使者已全被我们杀死了,您自己看着办吧。”鄯善国王又吃惊又害怕,很快就和汉朝签订了同盟协议。
班超的举动震动了西域,其他国家也纷纷和汉朝签订同盟,很多小国也表示和汉朝永久友好。班超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使命。
在危急的情境之下,就应当像班超一样果断,敢于冒必要的危险,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这时还犹犹豫豫畏缩不前,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爱心锦囊:
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由自己来掌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果断,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学,这是缺乏个性和自信心的表现。想想看,上课老师提问,当孩子在犹豫要不要回答时,不知有多少位同学已经把手举了起来;原来打算这个寒假学溜冰,结果拖来拖去,直到开学也没有去……机会就这样一次次错失了!
可见,再好的想法,如果没有付诸实践,那么想了跟没想一样,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所以,把那些拖拖拉拉、优柔寡断的坏习惯抛弃吧,别让它们妨碍孩子走向成功。
那么,怎样转变自己的从众心理,成为一个遇事果断、有主见的人呢?
(1)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估计很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因此,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2)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创造条件抓住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对自己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
(3)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一般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控制能力差的人往往会看别人怎样做,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没有主见的表现。所以我们要通过成人对我们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只要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做起事来就不会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不会盲目地随从别人了。
如果孩子怕自己难改优柔寡断的恶习,那么在他作出这样的决定的时候,可以立刻告诉父母和身边的朋友,让他们督促自己。当然,还要定时自我检查,如果渐渐能做到雷厉风行,想干就干了,不妨适当给自己一点奖励;如果表现并不好,给自己一点惩罚吧,那下次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果断并不是武断,在行动的时候要找准方向,如果方向找错了,行动越早错得就越严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