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时,你也许是幸运;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
霍英东在致富路上并非处处走运,挫折与失败不时降临到他的头上,有几次差点到了破产的边缘。对于逆境,他沉着冷静,善于因势利导,以顽强的斗志度过了一次一次的危机。正如有人说过的那样:“每一次失败都带着同等利益的种子……如果一个人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那么他就无法在任何行业里出人头地。”
1967年,香港掀起“左派”暴动的狂潮,“左派”与港府已成水火不容之势,香港整个地产业一落千丈,似乎开始走向死亡,房地产已经是有价无市。霍英东的事业正处在风口浪尖之上。他投下巨资兴建的“星光大厦”恰好在动荡的局势中落成,为了收回投资,他使出浑身解数,但是房子就是卖不掉,公司一下陷入困境。
霍英东出身社会下层,有正义感,在很多场所为民请命、挺身而出,维护底层人民的利益,这种行为被当局一些官员和当地的一些报刊指责,称他是“左派代表”。在“左派”与港府对立的局势下,他的楼房成了真正的炭圆。霍英东在建筑“星光大厦”的过程中,采取预售的方式,将楼出租,由于价格合理,位置理想,吸引了不少的客户前来观看下订单。然而,在动荡的局势下,这些有购房意图的人受到电话公司的“忠告”:如果他们在那里租房,要想拨通电话可能遥遥无期。就这样,“星光大厦”售楼部门前人迹罕见,谁也不敢在此安营扎寨。
霍英东无力抗争,加上资金的严重周转不灵,不得不忍痛割爱,最终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给英资怡和洋行下属的置地公司。半年内,置地公司便将“星光大厦”数百间办公室全部租完,霍英东损失3000万港元。
霍英东并没有倒下,而是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主意也更多了。
霍英东敏锐地注意到:随着香港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即使付出高价,也不一定买得到原料,尤其是建筑用沙。当时的用沙主要从内陆输入,因各种原因往往不能按期到货,许多工地不得不停工待料。霍英东从被动转向主动,提出从海底淘沙的想法。就地取材,保证工期,降低运费,疏通航道,一石数鸟,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皆得。
海底淘沙,决非易事,需要从国外进口专门的机械设备,资本金一次性投入大,用工多,前期获利少,香港工商界许多大亨都不敢轻易冒险。霍英东从长远利益着想,决定冒险一试,如果连试的勇气都没有,就永远不会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1961年,霍英东斥巨资从泰国购进一艘长288英尺、载重2800吨的大型挖泥船,并从欧洲购回先进的淘沙机船,开始了“海底淘金”。
他力求稳妥,不求暴利,以房地产业养挖沙业,以图长远利益,因为他相信香港房地产市场对建筑用沙的需求。由于他敢为天下先,也积累了经验,从而获得香港海沙供应的专利权,港九建筑业用沙都由他提供。因此,霍英东的“有荣船务公司”不断扩大海底淘沙的规模,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淘沙业成为霍英东另一棵“摇钱树”,人称霍英东是香港的海底淘金大王。80年代末,霍英东海底淘沙的事业更加辉煌,共有20多艘设备先进的挖泥与淘沙船,人们再一次佩服他的独到眼光。
海底淘沙,也如大海浪涌,一波三折。1974年至1975年,香港房地产再次出现萧条,内地运输到香港的水泥、建筑用沙的价格大大提高,霍英东虽然从淘沙业中获得收益,却也空置了大量的楼盘,加上其他地产商空置楼盘的加大,海沙的销售受到牵连,霍英东再度陷入困境。霍英东多方融资,四处周旋,在萧条中咬紧牙关,苦苦挣扎,直到次年,香港地产业复苏,霍英东才喘过气,房地产与挖沙业又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几经波折,几番思考,霍英东开始走向多元化经营,一个辉煌的财团———东亚财团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东亚财团涉及航运、石油、旅馆、酒楼、百货、淡水湖与观光旅游等行业,形成了一个遍布海内外的庞大工商业王国。其中,霍英东与何鸿燮、叶汉、叶德利等人获得澳门娱乐公司的经营权,霍英东是这家公司最大的股东,而管理工作由何鸿燮负责,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源,只要人们提到澳门葡京大赌场,人们一定感叹不已。
到目前为止,霍英东家族的企业主要有:有荣及兴业堂多家公司、澳门旅游娱乐公司(拥有股份 40%)、董氏信托(占股30%)、信德船务(占股40%)、东方海外实业(董氏信托控股75%)、信德集团等80多家公司,其中信德集团和东方海外实业是两家上市公司。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霍英东家族的财产高达25亿美元,一举成为世界大富豪之一。
经过30年的奋斗———挫折———再起———壮大,霍英东从最贫穷的社会底层走上香港大富豪的行列。白手起家、努力拼搏、因势利导、不断创新是他在致富路上留给人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