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创新无止境
你知道Google用的是什么品牌的服务器吗?Google牌的。
——2006年1月,李开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谷歌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履行该使命的第一步的是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赛吉·布林,他们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内共同开发了全新的在线搜索引擎,然后迅速传播给全球的信息搜索者。
为了应付大容量集中的网络访问,谷歌已不再满足于使用市面上的服务器了,而是由自己的硬件工程师设计制造了属于谷歌自己的服务器。或许在“云计算”日趋成熟后,如同谷歌在其他领域作出的创新一样,谷歌也会将他的互联网服务器投入商用。
正是由于谷歌对品质的追求和独特有效的创新机制,很少有人(包括谷歌的高管们)会知道谷歌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如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整合全球信息的使命下,谷歌的创新仍将持续进行。
行动指南
用使命指导创新,不达目的绝不停止。
星期二 实践支持创新
创新引导实践,实践支持创新。实践和创新缺一不可,这就好比只懂得力学原理的人和只知道铺砖叠瓦的人都无法独立建起一座摩天大厦一样。同样的,在新的世纪里,也只有那些善于将创新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摘自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背景分析
有这样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某跨国日化公司的肥皂生产线中存在包装时可能漏包肥皂的问题。公司安排若干博士后、博士组成了专家组对这个问题进行攻关,该研发团队使用了世界上最高精尖的技术,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后终于完成了肥皂盒检测系统,探测到空的肥皂盒以后,机械手会将空盒推出去。而在中国某乡镇企业的工厂里,老板命令初中毕业的流水线工头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半天的思考,该工头拿了一台电扇到生产线的末端对着传送带猛吹,那些没有装填肥皂的肥皂盒由于重量轻就都被风吹下去了。
这个小故事也同样说明,创新与知识无关。在李开复看来,创新自始至终是以“知之则必用,用之则必尽”的思想为指导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有用的创新。
行动指南
活学活用,灵活运用知识,从实践中学习。
星期三 创新从小事做起
你的噗浪用时间轴分析也是创新,我们在大陆会说“推”什么,台湾这边都是“噗”什么,你已经创造了一个语言,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千万不要掉进要做一个谷歌或是微软出来的思维。
——摘自2009年12月李开复与微博Plurk创始人云惟彬的对话
背景分析
创新从何入手?这反映的是对创新的态度:即认为创新本身是观念还是实践。在某种意义上,“创新的提出”就是观念,而“创新的价值”体现在通过实践取得成功。创新应该结合现实,从小事做起。发明电灯、设计互联网是创新,琢磨出用电风扇吹走生产线上的空盒子也是创新。
对于程序员来说,更需要提倡从小事做起的创新精神。多数程序员喜欢从头开始设计、创造一款“伟大”的产品,对于在原有架构上的改进往往不太有兴趣。其实伟大的产品通常都是磨出来的,创新固不可少,从小事做起,一点一点修正调整,将产品各方面雕琢到极致,这种持续改进的用心更是不可或缺。创新就是在每一个细节追求完美,从而推动整体的成功。
行动指南
立足于已有的东西,从最基本的小事和对原有体系的修正进行创新。
星期四 创新的激情
你想一想,只要六个月,你自己做的产品就能放在网上,供数以亿计的网民检验,这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
——2007年1月17日,李开复在Google Kirkland Office演讲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与大多数企业通过市场调查进而开发产品的流程不同,在谷歌产品的开发流程是:提出新点子—员工投票(认为是否可行)—产品原型—市场检验—Beta产品—新产品。
这种流程意味着在谷歌做什么产品,不是由某个人说了算,而是由市场说了算。除了员工投票,在“市场检验”环节中,工程师会把新产品放上线,把网络当作实验室,让用户体验这个产品,用事实决定这个产品的成败。这也是谷歌可以比其他企业更快地进行产品开发的原因。
这样的产品开发过程从创意到做出最终产品在谷歌通常需要六个月时间。李开复认为,这六个月的时间正是谷歌工程师挥洒创新激情的高峰期。
行动指南
给创新者一个足够激励他的愿景。
星期五 先用户一步
目的一是生产软件产品;目的二是研究。这个研究不是空洞的,而是能看到五年、十年后用户可能碰到的问题,要有很好的市场和技术眼光,在用户还不知道这个问题存在时,我们已经开始在做科研了,当碰到这个问题后,我们能迅速地做出产品。
——2005年10月,李开复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的IT界,许多著名的企业或研究机构普遍都在采用先发明创造、后招徕用户的“单向输出式”的创新。即,先由科学家或技术人员主导产品的设计过程,然后再花力气将产品推向市场。当中有不少采用类似做法的企业因为错误地理解了潜在的用户需求,或者过分追求技术上的完美而失败。
李开复的创新观念的改变不仅来自于在SGI的失败教训,更来自盖茨的一番讲话:“我们的工作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客户解决今天碰到的问题,二是解决用户明天将碰到但他还不理解的问题。”与SGI不同,微软提倡的是面向市场、对社会产生变革和作用的技术,如果说李开复在SGI的研发和创新脱离了用户和市场,那么在微软的创新则是永远先用户一步,既保持前瞻性,又能做到符合用户的需求。
行动指南
针对用户需求进行创新,适度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