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迷路者向一个过路者问路:“对不起!请问这儿是哪里?”“你现在正在一条分岔路上,”路人说,“先生,我猜你一定是从事IT行业的。”迷路者回答:“我就是不知道该往哪条岔路走才问你,显然你给我的答复很技术性,但完全没有用?”“先生,你一定是做管理的。”路人说,“因为你不知自己在哪?也不知自己应往哪儿走,但你却希望我帮你解决问题,你现在的处境和先前没有两样,但责任已归咎在我身上!”迷路者听得不厌其烦:“我是在向你打听方向,不是向你汇报我自己,你到底知不知道该怎么走啊?”路人听了以后也很气愤:“一条路走错了不打紧,人生的路走错了可就算完了,你认为我向你指明路的方向重要,还是指明人生的方向重要?”……
结果,这位迷路者和过路者说话都不讲究严谨和慎重,一场本应很轻松的问路演变成一场激烈的争论。所以,在生活中,与同事、领导相处,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应“讲究”。
1、学会与上司“推杯换盏”
在一个企业中,只有老板一个人没有上司,其他所有人都有上司。有人总有这样一种看法:只要我做好自己的工作,处理好自己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就够了,至于上司,虽然我服从他的管理,但他却没有让我升职或加薪的权力,所以当我在跟他讲话时,就不必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了。殊不知,上司才是你最不应该得罪的人,一旦你在语言上得罪了或冒犯了他,就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上司之所以能成为你的上司,说明他无论是在工作能力方面,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都有一定的长处。工作方面长处倒不算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风格,只要做好了分内的工作就可以了,但如何与上司谈话就是一门很高的学问了,有时候,一句话说不好就可能得罪上司。
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一家公司的策划部,他的上司是一位名叫性格略带敏感的女士。一天,这个年轻人回到家以后,才发现自己的钥匙落在了办公室,于是赶快回到办公室去拿。当他走进办公室以后,才发现上司还在加班,年轻人像平时跟大学同学说话那样,对上司笑着说了一句:“咦?你怎么还在啊?”上司听了以后,以为他的意思是在说“你为什么不早点走”,因此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对着年轻人吼了一句:“现在我就走!”
年轻人知道上司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于是赶紧向她解释:“我这张嘴真笨,本来是怕您太辛苦,想让您休息一下,但话从嘴里说出来就变味儿了,真是该打。”上司“嗯”了一声算是回答,然后自顾自走了,留下了呆呆发愣的年轻人。
令一个人受伤的方法有多少种,在言语上得罪上司的情况就有多少种,上面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罢了,那个年轻人能够及时道歉,已经最大程度上消除了上司对他的误解,如果那位女上司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就会慢慢原谅这个鲁莽的年轻人。
但是,有些时候,你得罪上司的原因并非一言一行,而是在长期工作中慢慢形成的,例如:
当上司走到你跟前跟你谈话时,你一直都坐在椅子上,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自己站起来,让上司坐下;
当上司询问你工作情况时,你要么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要么是一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回答;要么就是编造各种理由为自己的工作上的失误进行辩解,
在公共场合遇到上司的时候,要么是热情过度,显得亢奋、癫狂,要么是过于胆怯、猥琐,甚至装作没看见;
当上司出现失误的时候,你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指责他;
当你觉得自己工作辛苦、勤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以非常激动的态度向他提出升职或加薪的要求时;
……
当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你怎能给上司留下好印象呢?如果你不幸遇到了那种喜欢给自己不喜欢的员工穿小鞋、打小报告的上司,那么,你就要做好迎接一切打击的准备了。
其实,要想讨上司的喜欢也并非难事,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你身上的闪光点,比如讲礼貌,比如说话委婉有道理,比如不卑不亢地处事作风……
此外,还要尽量学习上司身上的优点,了解上司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够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恰当地与上司对话,让上司喜欢而不是讨厌自己。
2、别和同事谈隐私
只要是与你工作无关的事情,都可以被称为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这些隐私也许会让你感到快乐,也许会让你感到痛苦,你可以向家人倾诉,向朋友的倾诉,甚至向一个陌生人倾诉,但就是不能向同事倾诉——你可以把同事当作朋友来看待,但他不是可以让你倾吐隐私的那种朋友。
但是,很多人在跟同事交往的时候,往往是几句“交心”话一说,就在不知不觉中把对方当成了知己,于是,自己的家庭、爱情,甚至是工资收入、与上司的私交、对领导和同事的意见,统统告诉了对方。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无。”因为你们是同事关系,在平时的工作中虽然有合作,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竞争,遇到一些心术不正的同事,他就会把你的隐私当作攻击你的利剑,让你尝尝自掘坟墓的滋味。
玛丽在一家小公司上班,詹妮是她的同事,两个人平时相处的不错,所以有什么话玛丽也愿意向詹妮讲。日子过得很平静,玛丽恋爱、结婚,詹妮都帮了不少忙,所以当玛丽到医院检查,得知自己就要当妈妈的时候,赶紧在第一时间通知了詹妮。正当詹妮向玛丽表示祝贺的时候,这家公司倒闭了。
没有办法,两个人只好开始重新找工作,她们听说一家公司正在招人,就同时去应聘,负责接待的考官听说他们是旧同事,脸上顿时现出了奇怪的表情。
不久,玛丽接到了让她第二天去上班的通知,她非常高兴,又是在第一时间通知了詹妮。但是,等到玛丽来到这家公司报到时,接待她的又是那位考官。这次,考官直接问道:“你是不是怀孕了。”
玛丽十分奇怪,考官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考官看出了玛丽的疑问,于是就向她解释道:“你那位旧同事詹妮小姐刚才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恕我直言,小姐,如果我不知道这件事也就算了,但既然我知道了,我就不能留下你了,因为我不想有人来公司半年就请产假。”
接着考官又对玛丽说道:“你们两个竞争一个工作岗位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我很奇怪,你为什么要把她当成朋友,并且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告诉她呢?”
直到这时,玛丽才明白是詹妮在背后捅了自己一刀。
你可以把同事当成普通朋友来相处,但千万不能把对方当成知己,政治家们都相信一点,那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获得利益,即使你对同事再好、再坦诚,同事也可能会在背后捅你一刀。仔细想想,你把自己的隐私告诉同事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两个人聊天,聊什么内容不可以呢,为什么非要聊自己的隐私呢?在职场中能否生存和发展,并不是由你的同事决定的,而是由你的工作成绩、由你的老板来决定的。如果你的隐私被同事告诉了老板,那么你还有好日子过吗?
一个女孩儿在刚刚参加的时候,暗恋上了自己的上司,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同办公室里的一个“知心姐姐”,结果没过多久,整个公司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只要她一出现,大家就会用一种非常奇怪的眼神去看她,结果使她在工作上出现了好几次错误。老板把她找来,只对她说了一句话:“我招你来是让你做工作的,不是让你来谈恋爱的。”然后就把她辞退了。这个女孩儿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全都是因为她的隐私传遍公司以后,给老板留下了非常恶劣的印象。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把自己的隐私告诉同事,就算你的工作情绪因此受到可很大影响,也必须要克制。
3、及时让步显风度
宽容、忍让是做人的美德,它不光体现在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忍受别人对自己的指责这些方面,当与人发生争执的时候,明明是对方错了,你却能够及时让步,中止争吵,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大卫到一座小镇旅游,住进了一家看起来很干净的小旅馆,晚上大卫发现房间里有一只老鼠,一打开灯,老鼠就跑了;灯一关上,它就又跑出来,就这样,大卫一夜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早上,大卫气呼呼地向服务员投诉,哪知服务员根本就不承认旅馆里有老鼠,两个人因此争论起来,这时很多人都对大卫说:“先生,肯定是你搞错了,这家旅馆刚刚装修过,根本不会有老鼠。您大概是看错了吧?”大卫正在气头上,见人们不肯相信自己的话,就出门买了一只老鼠笼子回来,对服务员说:“看着吧,今天晚上我就把老鼠抓给你看看。”
晚上,大卫用一块牛排做饵,抓到了那只老鼠,把它关进了一个小笼子里。他准备第二天早上就把老鼠笼拎到服务台,证明自己并没有看错。
半夜,大卫躺在床上,想象着服务员看见老鼠以后会是什么表情。突然,他觉得自己这样做很无聊,而且简直是在自贬身价——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他肯定会被人当成一个器量狭小,毫无风度的人。想到这里,他打开老鼠,把小老鼠放走了。
第二天,大卫来到服务台,把空的老鼠笼子递给了她,这时,服务员也对他报以微笑,好像昨天的争执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有的时候,争吵是根本没有意义的,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让自己窝了一肚子火,如果能够像大卫一样,及时做出让步,就能够让本来剑拔弩张的形势恢复平静。如果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让步,那么只能给彼此之间制造更大的麻烦。很多人都看过“鹬蚌相争”这个故事,鹬鸟想啄死河蚌,却被河蚌夹住了尖嘴,双方谁也不肯让步,结果都被一个渔翁捉住了。更多的时候,一旦当你与别人产生争执,只会自降身份,给别人留下非常恶劣的印象。
汤姆是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但他也有缺点,就是性情急躁,争强好胜。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经理助理的职务。他想给考官留下好印象,就提前赶到了这家公司,想第一个接受面试。这时,有个看起来非常粗鲁的年轻人约翰走到汤姆面前,说自己赶时间,想先进去面试,汤姆当然不肯答应,于是两个人开始了激烈的争论,就在两个人差点打起来的时候,主考官走了出来,微笑这对两个人说道:“两位先生先商量着,我要叫别的人先去面试了。”然后,就把排在汤姆和约翰后面的求职者叫进了考场。
结果不难想象,两个人谁都没能应聘上这个职位。
当你和别人产生争论以后,就像面对面地站在一座独木桥上,如果想安全过桥,就必须有一方退回去,等一个人先过去,然后自己再过。但是,出于好胜心,又没有人想退回去,那就只能互相推搡,其结果必然是双双掉进河里。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跟别人产生争执,都是由于自己爱生“闲气”,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想想,你及时让步是解决争端的一个好办法,不管自己是对还是错,及时向对方让步,赶快让争论平息,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风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尽量减少自己的麻烦,使自己腾出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4、得了便宜莫卖乖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明明自己得到了好处,却还要卖弄乖巧,表现出一副无赖、谄媚的嘴脸,人们对这种行为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得了便宜卖乖”,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是让人反感的,所以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能表现出这种态度,否则就会引起别人的记恨,进而给自己惹来麻烦。
瑞德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他那风趣的谈吐总是能让大家开怀一笑,所以他很快就被同事接纳了。一天,办公室里的妮娜晚上宣布要请大家吃饭,因为她马上就要当新娘了。一顿大吃大喝之后,瑞德对身边的人说:“今天的火鸡味道可不怎么样,我简直都无法下咽。”其实,在吃火鸡的人中,就属瑞德吃得最多。第二天,瑞德的话就传到了妮娜的耳朵里,妮娜非常生气,婚礼那天也没有请瑞德参加。
不久,大家发现瑞德这种“得了便宜卖乖”的情况越来越多,比如他过生日那天,经理送他一条领带,他就拿着领带对同事说:“我家有好几条这样的领带,不过平时不戴而已”;还有一次,瑞德被评为“最令客户满意的员工”,当大家都向他表示祝贺的时候,瑞德撇撇嘴说:“我才不稀罕当什么最令客户满意的员工,我倒宁愿做个普通人。”
打这以后,大家对瑞德的态度开始变了,如果没有工作上的事情,谁也不会主动跟瑞德聊天,尽管瑞德在工作上表现不错,但最终还是某些原因被辞退了——这其中就包括不能搞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当你因为工作出色而受到奖赏时,不管同事是否出自真心地称赞你,都不应该表现出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更不能把自己受到的奖赏说的一文不值——你干得出色尚且一文不值,那么其他同事的工作该如何评价呢?所以,这种得了便宜卖乖的做法实在要不得。
有位伟大的诗人,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因此受到了国王的召见,当着国王的面,他一连写出了三首赞美国王的诗,而且每首都非常精美,国王十分高兴,就留他住在了王宫。国王和王后都非常喜欢文学,因此也经常跟诗人讨论诗歌方面的事情,诗人在诗歌方面的简介令国王折服。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器重,国王还把自己的佩剑送给了他。诗人也因此变得骄傲起来,有一次,宰相当着国王的面赞美诗人的诗歌,诗人听了以后,十分轻蔑地说:“我的诗写得好,这是国王陛下都知道的事情,还用得着你来称赞吗?你有资格跟我谈论诗吗?”宰相非常尴尬,也因此对诗人怀恨在心,没过多久,他就找了机会向国王说了诗人的坏话,国王正好也对越来越得寸进尺的诗人感到厌烦,就把诗人赶出了王宫。
优秀的人即使一句话都不会说,也会招人嫉妒,如果他还总是“得了便宜卖乖”,就更加令人不满了。所以,当一个人不管通过何种方式获得好处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闭紧自己的嘴巴,低调一些,不要装着一副谦虚的样子去炫耀自己,以免给自己惹来灾祸。
5、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通过读书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那些总是炫耀自己如何有能力、如何成功的人,基本上都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大多数人直到去世都过着一种半饥半饱、挫折困顿的生活;反倒是那些看起来笨笨的、沉默寡言的人,在经历了一番风风雨雨之后,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即使你在生活中真的有些成绩,有些头脑,也不能过于外露,要学会藏而不露,低调行事。也就是说,在与别人谈话、共事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韬光养晦,不要刻意炫耀自己头脑如何聪明、在工作方面如何出色。耍小聪明、自命不凡的人既会招人嫉妒,又会让人生厌,甚至可能像罗西法古说的那样,给自己带来仇人和祸害。
洛丽塔是美国一家公司中最受欢迎的女职员,很多同事一提起她的名字,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但就在几个月以前,洛丽塔还是一个无人愿意理睬的可怜虫。为什么呢?因为在她刚进公司的几个月里,她就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工作能力,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她的销售业绩很快就高居榜首。工作这样出色,受人妒忌是难免的,但真正令洛丽塔一个朋友都交不到的原因却并不在于此。真正的原因是——她每到空闲的时间都会在同事的面前使劲儿吹嘘自己是如何的优秀,比如拉来了多少客户,提高了多少销售业绩,以及她所做的每一件自认为非常明智的事情。
“我把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事实上,我确实对此感到非常骄傲,”洛丽塔回忆当初的情景时说道,“但是我的同事不但不分享我的成就,而且还显得很不高兴。我从内心里期待这些人能够喜欢我,我真的很想让他们成为我的朋友。后来,我听取了一位人际关系学教授特意为我提出来的建议,从那时开始,我在跟同事聊天的时候,都刻意少谈一些我自己的事情,转而多听同事们说话,他们也有很多想吹嘘的事情——让别人听你吹嘘、炫耀自己的成就,比起你听他们的吹嘘和炫耀来,当然是后者更让他们感到兴奋了。现在,只要我们有时间在一起闲聊的时候,我就让他们把他们最近又做了什么得意的事情告诉我,让我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除非他们问到我,否则我就绝口不提我自己的成就,即使谈到,也会轻描淡写地掩饰过去。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身边会有这么多朋友的原因吧。”
洛丽塔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的有益借鉴,在别人面前,一定要保持低调,不要大张旗鼓的炫耀自己,尤其是在与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同事面前,炫耀自己意味着你在向同事挑衅:“我比你强,你不如我。”尽管你并没有这样想,但结果却是一样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少说、多听、多做事,不要让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
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我们应该谦虚,因为你我都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早晚会去世,百年之后就会被人忘得一干二净。生命太短促了,不要在别人面前大谈我们的成就,让别人感到厌烦,我们要鼓励别人谈谈他自己才对。回想起来,你反正也没有什么好谈的。”
当然,少说并不是不说,如果真的有人向你征询意见或建议,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出你的才能,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对方——而并非用嘴说说而已。
6、给别人一点回旋的余地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得理不饶人”的情况,有的发生在别人身上,有点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在我们的观念里,别人犯了错误,就理应受到批评,至于怎么批评,就完全看批评者的意思了。有的批评者丝毫不顾及被批评者的感受,经常采取一种粗暴、强横的态度对犯错误的人进行批评,但是这种粗暴的批评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激起被批评者的愤怒,乃至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卡耐基曾经告诫过一些年长的朋友——这些人大都是孩子的家长或老师,即便他们所纠正的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但由于他们的粗暴态度,却导致孩子对他们产生了长久的愤怒。
在美国加州的一所学校里,有个学生把车停错了位置,从而造成学院的一个入口被堵住。这时,有位教授冲进了教室,以非常凶悍的口吻问道:“谁的车停在了入口处?”当那辆车的主人站起来答话的时候,那位教授大声吼道:“你马上出去把它开走,否则我就叫人用铁链把它拖走。”
从道理上讲,这位学生确实是做错了,车子不应该停在那儿。但是那位教授的粗暴批评却让这位学生感到愤怒,不光是那位学生,几乎是全班的学生都跟教授过不去,令他的工作凭空增添了很多麻烦。
假如这位教授能够态度友善地问一句:“车道上的车是谁的?”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把它开走,那别的车就可以从入口自由进出了。”这位学生不仅会很愉快地接受这个建议,而且也不会和他的同学一起让他有生不完的气了。
事实上,成年人比孩子更加在意自己的面子,如果有人让他失去了自尊,那么他甚至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来报复那个人。其实,只要一两句宽容、体谅的话,就可以减少批评对别人造成的心理伤害,使他的自尊得以维系,也就不会造成什么恶劣的后果和影响了。在这方面,约翰的经历或许能让我们感到欣慰一些。
约翰是一位职场成功人士,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市场调查员,公司派他用一周的时间对某项产品进行市场调查,但是初出茅庐的约翰由于缺少经验和一时的大意,直到星期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忘了统计一项重要的数据。重新进行调查肯定来不及了,而且,下周一开会的时候就需要用到这份报告。“当时,我的感觉真是糟糕透顶”,约翰说道,“就好像末日降临似的,我真想像个女孩儿一样,躲到一个角落里偷偷地哭一场。”
到了开会的时候,约翰硬着头皮向经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自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这一错误。
散会以后,经理让约翰跟着他来到了办公室,并且让他坐在了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当时,我害怕极了,既担心经理对我大发雷霆,又担心他什么都不说,直接把我辞退。”约翰说道,“但是,经理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做,他对我所做的工作表示了感谢,并强调在一个新人在刚刚接触新工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他说他相信我会把这项工作赶紧完成,而且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情况,而我也会对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从经理的办公室出来以后,我下定决心,我决不会再让他失望的。”
为什么约翰的老板会这样对待他呢?一位法国作家的话或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事以贬抑一个人的自尊。重要的并不是我觉得他怎么样,而是人觉得他自己如何,伤害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如果你能在任何情况下做到不用语言去伤害任何一个人的自尊,那么,你就可以和周围的人相处得更加和谐了。
7、认错是一种修养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但对很多人来说,他们怎么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他们觉得承认错误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有时候,错误的影响确实很大,人们认为如果承认错误,不尽会丢面子,而且还会承担巨大的责任,因此极力地为自己进行辩护,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证据确凿——就是你的错,你还是死不悔改的话,那就后果很可能就十分严重了。
大学毕业后,比尔进入怀特建筑公司,他从最低的职位干起,一步一步当上了公司的工程估价部主任,专门估算各项工程所需的价款。
有一次,比尔的核算的一项数据出了错误,使公司损失了几千美金,数额虽然不大,但老板觉得有必要让比尔知道这个错误,让他在以后的工作中细心一点。没想到比尔根本不想承认错误,反而指责老板故意和自己过不去。
鉴于比尔是初犯,平时工作也很认真,老板认为他虽然不肯接受批评,但可能已经在心理引起了重视,于是就原谅了他这次错误。
没过多久,比尔再次被老板查出了错误,老板把他找来,想郑重地跟他谈一下这件事,但比尔却生气地说:“你不用多说了,我知道你还对上次的事耿耿于怀,所以特地让我难堪,但我敢肯定,这次绝对没错。”
老板见比尔死不认错,而且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于是就让比尔自己去他核对。比尔经过认真仔细的核算之后,终于意识到是自己错了。
但老板却不想再给比尔机会了,老板对他说:“我不能容忍一个不许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明知自己错了还死不认错的人来损害公司利益。”
本来,比尔的错误本身不至于落一个“炒鱿鱼”这么严重的结果,但因为他死不认错,所以老板也不得不痛下杀手了。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犯不犯错误是一回事,肯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明明自己犯了错误,却要百般狡辩,那么就很容易跟他人发生争论,争论一旦产生,就意味着自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之中。
事实证明,能够主动承认错误的人比拒不认错的人更容易得到原谅,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错了就大胆承认,反而显示了一个人的光明磊落,虽然做错了事,却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理解——这是化被动为主动、让麻烦远离自己的一个绝佳办法。
卡耐基曾经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空闲的傍晚,卡耐基会带着自己的小狗到公园散步。由于公园里人很少,再加上小狗非常乖,所以,卡耐基总是不在小狗的脖子上系狗链。
一天,警察发现了卡耐基的错误,于是严厉地警告说:“不系狗链是违法的,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须跟法官解释了。”
但是,卡耐基并不喜欢用狗链束缚自己的狗,此事过后,一切照旧。过了几天,卡耐基又带着小狗去公园散步,结果,他又碰上了那个警察。
卡耐基没等警察开口,就抢先说道:“先生,这下让您当场抓到我了。我违法了。你上星期警告过我,如果我不给狗戴狗链,就会罚我。”
“其实也没什么关系,”警察的声调很柔和,“在没人的时候,谁能忍心给小狗拴上狗链呢?”
“确实不忍心,”卡耐基说道,“但这的确是违法的。”
“哈,你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警察说,“你赶紧带着它走吧,我就当没看见。”
看看吧,一个是死不认错的比尔,一个是抢先认错的卡耐基,事情的结果会如此不同,还不都是因为两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完全不同吗?
如果发现自己犯了错,与其死不认错等着受到更加严重的惩罚,不如抢先认错让惩罚降到最低。
因为本想着好好把你批评一顿的人发先你已经承认了错误,就不会再好意思指责你了。就像当你有求于对方时,你先说一句“我这个要求可能太无理了”,“这些话真的很难说出口”,或“这些话可能有点过分”。就算你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他也不会当面指责你。
如果你还没来得及认错,对方就已经提出了批评,那你承认错误,然后错误形容得更多一些、更重一些,这样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8、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我们经常要跟别人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所以,如何把握说话的分寸,也就成了一个非常实际也非常重要的问题,也许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别人谈话的时候,往往由于自己的一句话,就使对方变得很不自然、甚至是勃然大怒,摔门而去。直到这时,你才知道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尽管你觉得自己并没有故意冒犯对方的意思,但不要忘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你已经在无形之中犯了忌讳,再想挽回,恐怕已经很难了。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哪壶不开提哪壶”,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在加州工作的安娜体形肥胖,她尝试过各种减肥的方法:节食、运动、吃减肥药,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安娜因此十分苦恼,也十分忌讳别人说她胖,所以无论与什么样的人聊天,她都绝口不提体重、减肥等跟身材有关的话题。
有一次,安娜特意去纽约看望自己多年未见的大学同学凯瑟琳,凯瑟琳十分高兴,请安娜吃饭的时候,凯瑟琳点的都是一些热量很高的食品,安娜有些羞涩地对凯瑟琳说道:“亲爱的,我不太喜欢吃这些东西。”凯瑟琳一听,脱口说了一句:“难道你是害怕会变胖吗?没关系,反正你已经这么胖了,再胖一点儿也看不出来。”可想而知,安娜一下子没有了吃饭的胃口,没过多久,她就借口身体不舒服离开了餐厅。第二天,她也没有通知凯瑟琳 就直接回了加州,而且以后再也没有联系过凯瑟琳。
“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心之失,一种是有意为之;但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对听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对方所忌讳的事情被你提到了,就会在心理产生反感,甚至产生激烈的冲突。
“当着矬子不说矮话”,是中国人的又一句俗语,要想避免“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尴尬,在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就必须时刻小心自己的措辞,对十分在乎自己身高、体型或是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应该尽量避免谈论与之相关的话题,如果参加谈话的有很多人,当有人不小心谈起这些话题的时候,也应该赶紧暗示对方停止讨论,否则就很可能造成不欢而散的局面。
有时候,或许我们不能一眼就了解对方的忌讳,所以你会感觉很难避免触及别人的痛处。表面看来,这种想法确实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还是有办法避免的。比如,提到某个问题时对方有意回避,或表情不太自然,这时候就应该马上住口,或者换一个话题。这时,被伤害的一方能够比较容易原谅你的鲁莽,但如果你不顾对方的反应,仍然继续说下去,对方可能就会认为你是故意的了。
约翰就曾遭遇过这样一次尴尬:一天,他坐火车到外地出差,由于路途很远,为了打发时间,他就跟坐在对面的史密斯夫妇闲聊起来。约翰看到史密斯夫妇并没有带着孩子,就好奇地问了一句:“我说,老兄,你们的孩子怎么没跟着一起来啊?”史密斯一听,脸色立刻变得煞白,这时,史密斯太太赶紧对着约翰眨了眨眼,意思是让约翰不要再问这个问题了。但约翰却没有注意,而是继续问了一句:“你们有几个孩子啊?”这一下,史密斯先生再也忍不住了,冷冷地对约翰说了一句:“对不起,我要去厕所。”然后,史密斯先生就离开了座位,这时,史密斯太太也很不高兴地对约翰说道:“您真的不该问他这个问题,他的身体有问题,根本无法生育。”约翰听了以后,赶紧向史密斯太太道歉,尽管史密斯太太大度地原谅了约翰,但史密斯先生从厕所回来以后,却再也不肯和约翰说话了。每当约翰想起这次难堪的经历,都会对自己的冒失进行深深地自责。
如果害怕跟陌生人聊天会出现“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情况,那么就不要跟他们谈论身边的事情,不妨谈谈天气、历史、艺术等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双方都感到为难的局面。
9、炫耀是浅薄之举
在某些情况下,适当地自夸自赞可以让自己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卖东西的人总是说自己的东西不好,那么谁还能来买呢?
然而,自夸也要把握一定的尺度,过分的自夸被人形象地称为“吹牛”,一旦被人认为你是一个爱吹牛的人,那么你在别人心目中留下的印象,简直比起那些总是自谦的人还要坏上三分。古罗马时代,有位英雄名叫马西尔斯,因为他作战勇敢,多次拯救罗马城于危难之中,所以人们对他非常崇拜,称他为“战神”。由于他长年在外征战,罗马人并不知道马西尔斯长得什么样,他也成了人们心目中谜一样的人物。
后来,马西尔斯不想再过那种打打杀杀的生活,于是就想投身政坛,与几位对手角逐执政官这一职务。按照规定,马西尔斯和其他候选人都要在选举初期公开发表演讲,赢得选民的支持。到了演讲的时候,马西尔斯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让人们看他身上的累累伤痕,选民们被感动得泪如雨下,马西尔斯认为自己凭借这一优势,肯定能够当选。
但是,到了正式投票的那一天,马西尔斯一反常态,开始在各种场合进行滔滔不绝的演讲,一味地吹嘘自己的功绩;而且他只和那些陪同他来的贵族说话,对选民不理不睬。这下,人们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大家都认为所谓的“战神”不过是个“吹牛不上税”的话痨而已。于是,马西尔斯落选了。
适度的自夸可以,但如果滔滔不绝地自吹自擂就不好了,在很多情况下,你越是自夸,别人就越是瞧不起你。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看法:信口开河的人品位大都很低,知识也没有那么渊博。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当人们发现你是在吹牛,就会感觉自己受到了愚弄,所以说,过分自夸只能让你和别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像马西尔斯那样的战场英雄,是根本不必用语言来吹嘘自己的,身上的伤疤足以胜过千言万语。但他到了最后关头,居然舍弃了这一做法,在选民面前装腔作势,他说得越多,人们对他就越失望。
许多人经常在朋友聚会或其他一些公开场合夸耀自己,而且往往以“想当年”、“想当初”这样的词语作为开端,希望能够在自吹自擂中获得别人的敬佩,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听者在心里产生很大的反感,常言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如果你的成就已经是过去式,那么还是呆在家里自己回忆比较好,在公共场合自吹自擂,只会让人对你更加反感,虽然出于礼貌,人们会对你进行赞美,但绝对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如果有人非要你讲讲过去的事情,那么也应该点到为止,不要太过分。
美国总统奥巴马高中时代曾经被入选篮球校队,并追随校队获得了州冠军,在与麦凯恩竞选美国总统时,奥巴马决定以自己的篮球往事来吸引选民的注意。一次,奥巴马来到一所高中进行演讲,正当他兴致勃勃地吹嘘自己篮球技术如何高超、三分球命中率有多高的时候,一个高中生当场拿出一个篮球,让他当场示范一下。结果奥巴马连投了十次三分球,却只进了一个,若不是竞选团队积极帮他应对,恐怕他就不知道如何收场了。
奥巴马的竞争对手麦凯恩为了吸引选民的注意,总是夸赞自己当年是个出色的拳击手。当时,麦凯恩已经是个71岁的老人了,谁能拉着他到拳击台上去较量几个回合呢?而奥巴马却只有四十多岁,如果不去投三分球,恐怕就更让人笑话了。
虽然奥巴马最终战麦凯恩,成为第四十四任美国总统,但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却明显不如麦凯恩聪明。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都想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就,但凡事都有个限度,如何恰当的自夸,不让他人产生反感,却是一门艺术。会说话的人会先去称赞对方的长处,然后趁机提起自己的长处,比如一位老板对另一位老板说:“您的市场开拓能力真是让人拍案叫绝。我在这方面就没有什么建树,一提到开拓市场就犯晕,倒是搞技术研发,我还比较在行……”这样说,既显出了自己的长处,又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吹牛。
10、常看到别人的“长板”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两次不太体面的经历,对于这样的往事,谁也不愿意让太多的人知道,尤其是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人,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越是忌讳。对此,我们应当牢记在心。如果你知道某个人的历史,千万不要随便提起,否则可能会惹祸上身,即使是关系亲密的好友也不例外。
杰克和布鲁斯是大学同学,两个人就像关系好得就像亲兄弟。大学毕业以后,才华过人的杰克受聘于一家国际知名的大企业,经过几年的奋斗,杰克就当上了人力资源部的经理。有一次,公司要招聘一些销售人员,杰克和另外一位同事负责主持面试工作。
到了面试那天,杰克意外地发现布鲁斯也在应聘人员的行列,他非常高兴,因为凭布鲁斯的才学,是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这就意味着,两个好朋友又可以在一起了。到了面试的时候,布鲁斯也发现了杰克,但他表现得非常镇静,完美地回答了所有的面试问题。
这时,杰克的同事出去上厕所,房间里只剩下布鲁斯和杰克两个人,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布鲁斯突然说道:“嘿,杰克,还记得咱们在大学时偷偷吸大麻的事情吗?”
吸食大麻是违法的事情,如果让上司知道杰克曾经吸过大麻,无疑会对他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布鲁斯却在这样一个场合把杰克不光彩的过去给说了出来。尽管没有别人在场,但杰克的心却猛地沉了下去。
布鲁斯最终没能进入这家公司。
在中国,有一个关于“逆鳞”的说法,传说龙的喉咙下面一尺左右的地方,长着一些“逆鳞”,之所以称为“逆鳞”,是因为这些鳞片是倒长的,不管是谁,只要触摸到这个地方,都会把龙激怒。中国古代的皇帝自诩“真龙天子”,所以如果有人敢揭皇帝的短,就相当于触摸到了龙的“逆鳞”,这样的人基本上都会大祸临头。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就靠着给地主家放牛来谋生。当了皇帝以后,朱元璋非常忌讳别人说他曾经是放牛娃,大臣们都知道朱元璋的心思,谁都不敢说这些话。
在朱元璋的老家,曾经跟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小伙伴听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就来到皇宫求见朱元璋。哪知一见面,这个人就不客气地对朱元璋说道:“伙计,你现在发达了,不过咱俩可是一起放过牛的,你还记得你穿的裤子非常破,连屁股都遮不住,我们还一起偷人家的豆子,结果弄得浑身都是泥”,这个人的话还没说完,朱元璋就气得大声吼道:“拖出去杀了!拖出去杀了!”
不管一个人的胸怀多么宽广,心地多么善良,他总有一些不想让人知道的秘密、不愿让人触及的痛处。所以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不管是讨论工作也好,还是解决纠纷也好,都不能把揭对方的短作为使自己占据上风的武器,要知道,这样做不仅不会让对方同意你的看法,反而还会使双方的矛盾更加激化。
有人认为只要两个人关系好,偶尔揭对方短并没有什么危害,其实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两个人的关系再好,如果你总是说一些朋友不愿提及的事情,也会让对方产生不满,久而久之,两个人的友情必然会产生裂痕。所以,揭短这种事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不做为好。
11、有理也不一定要争理
在一般的时候,我们跟别人交谈是为了加强自己对对方的解,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这种行为应当是性质友好的社交活动,所以根本没有必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论;如果是因为工作方面的事情产生了分歧,那就更不值得去争论了。
一旦两个人产生争论,双方的情绪都会渐渐失去控制,即便你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对方也不可能接受,因为这时他的内心已经完全被自己的怨气主导。与之相伴的,肯定是大嚷大叫、恐吓威胁、羞辱奚落,本来应该是一场愉快的谈话,结果却变成了一场实实在在的个人争斗。
吉姆是一位汽车推销员,一天,他向莱特先生推销某品牌的汽车,莱特先生听了吉姆的介绍以后,很不客气地说道:“你说什么?那个品牌的汽车谁要啊?就是你白给我一辆,我也不会要的,那简直就是一堆垃圾,倒是另外××品牌的汽车我比较喜欢。”吉姆听了莱特先生那番话以后,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侮辱,于是气呼呼地开始对莱特先生说××品牌的汽车是如何如何不好,但他越是这么说,莱特先生反而越认为吉姆是在否定自己,到了后来,两个人竟然从讨论汽车性能、服务的优劣转向了人身攻击——吉姆的生意当然是没有做成。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如果你总是跟别人争辩、反驳对方的观点,或许偶尔你也能获胜;但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宁愿要那样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别人对你的好感? 你在争论中可能有理,但要想改变别人的主意,你就错得使你一切都徒劳。”
美国威尔逊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威廉·麦肯铎,把自己从多年政治生涯获得的经验总结成了一句话:“争辩不可能让无知的人服气。”
如果你想有效地避免争论,那么就必须了解对方的观点,很多时候,人们只关注自己想些什么,而不去管别人的想法,因此也就产生了矛盾。如果你能清楚的了解对方的观点,然后尽量肯定你所同意的部分,并且向对方明确的表示出来,那么彼此双方就可以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即使你仍然不同意他的看法,但也不至于完全抹杀他的理由,那么自己的态度就可以比较客观一点,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公允一点,发生争论的可能性就减少了。
即使你所同意的仅是对方言论中的一部分或一小部分,只要你肯坦诚地指出,也能营造比较融洽的交谈气氛,而这种气氛,是能够帮助交谈发展,增进双方的了解的。
如果吉姆能够懂得这一点,那么当莱特先生说那些话的时候,他就不该只是一味地说××品牌的汽车如何如何不好——吉姆越是说××品牌的汽车不好,莱特先生就越认为吉姆说的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肯定莱特先生说的话是对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与莱特先生产生争论。既然吉姆承认了××品牌的汽车确实有优点,莱特先生的心愿得到满足,就不会一直跟吉姆讨论××品牌的汽车,这时吉姆只要稍加引导,莱特先生便会听吉姆介绍自己代理的汽车了。
发生争论的最大危害在于,双方由于观点上的分歧一旦变成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全面对立,就注定不会有人在争论中获胜。如果是你的观点错误,那么无疑你是输的一方;即使你是对的,你也输了,因为你在赢得辩论的同时已经得罪了人。所以,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最好还是避免争论为妙,但如果遇到了特别喜欢跟人争论的人,尤其是他们蛮横的态度和无理的言词常常使一个脾气很好的人都会难以忍耐。在这种时候,如果你仍然能够克制自己,保持冷静,不气不恼,你就可以能够跟那些最不容易合作的人好好地进行一番谈话,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12、做个不抱怨的职场达人
在生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不满,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烦恼。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一些不太顺心的事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总是采取抱怨地态度,把不满挂在嘴边,那么不仅会对自己的工作造成消极的影响,也会对身边的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为自己的前途蒙上一层暗淡的阴影。
汤姆在一个广告公司当策划人员,一天早上,他开车去上班,由于前方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汤姆在路上整整堵了两个小时才来到公司。等汤姆急急忙忙赶到会议室参加早会时,发现会议室里早就没人了。老板把汤姆叫进了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
从老板的办公室里出来,汤姆就觉得自己特别郁闷,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就把自己的遭遇跟同事讲了一遍之后,又开始不停地抱怨政府的效率是多么地下、处理交通事故的能力有待提高、老板多么的不近人情……整整一个上午,汤姆一直都在说这些事情,结果,不仅他什么都没干成,连同一个办公室里玛丽、迈克尔也都因为他的影响而中断了自己的工作思路。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当受到周围环境的不正常影响时,就会有产生情绪上的波动、甚至愤怒、咆哮都嗾使有可能的。这是人的身体和心理为了自我保护而进行的一种本能反应。所以,人们会因为不满而抱怨,是由于需要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并不能持续多长时间,一旦满足感消失,一些自制力差的人便会继续开始抱怨了。
所以说,在正常情况下,抱怨几句并非什么大问题,于情于理都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自己的许过于激动,甚至使人无法保持冷静和理智,一刻不停地在抱怨甚至咒骂,这样做就太过分了。因为你明知道只能在心理上获得一些平衡,对现实却于事无补,所以最好的处理办法是,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迅速调节自己的情绪,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假如汤姆在迟到以后能够自我安慰一下——“这次迟到只是特殊原因,因为我在路上遇到了车祸,所以我根本不算是倒霉的,倒霉的应该是发生车祸的那些人。他们可能连命都保不住了,而我顶多只不过是被领导批评一顿罢了。”那么,汤姆就不会总把抱怨挂在嘴边上了。
很多时候,人们的不满和抱怨针对的都是身边的人,如果多一份理解、宽容和爱心,那么就不会出现把埋怨挂在嘴边的情况了。
彼得是美国洛杉矶一家医院的大夫,虽然他对篮球、足球这样的体育运动没有丝毫兴趣,但他的儿子马克却非常想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彼得希望马克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但马克却对当医生没有什么兴趣,反倒是一有湖人队的比赛时,马克都会求爸爸带着自己去斯坦普斯球场看球,彼得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不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还拿出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有人问彼得:“你明明对篮球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为什么能够一直陪着儿子练球、买球衣、看球赛而没有一句抱怨之词呢?”
彼得的回答精练而又发人深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我爱他。”
如果你也能够像彼得对待马克的态度一样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那么,你就不会觉得生活和工作充满了那么多的烦恼,心里自然而然地也就会清净很多,这时,又怎会把抱怨挂在嘴边呢?
13、应对下属的指责要从容
身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我们难免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因而招致下属的批评,有时,即使你并没有出现差错,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让下属产生不满。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的下属甚至情绪变得非常激动,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对你进行指责,你也许会感到非常尴尬,也许会满腔怒火,那么你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化解这场危机呢?
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经就这个问题做出过回答,他的答案总结起来只有两个字:从容。
从容是一种风度,它能够使你沉着、冷静,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我们看看美国前总统马辛利是如何应付这样的局面的吧。
有一次,马辛利签署了一项人事调动命令,此举受到许多议员的强烈指责。在接受议员代表质询时,一位脾气暴躁的国会议员从座位上站起来,用十分尖刻的话讽刺他的做法。但马辛利却若无其事,一声不吭任凭这位议员大放厥词,然后用极其委婉的口气说:“现在你的心情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愿意详细解释给你听。”那个议员见总统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反倒觉得自己理亏了,于是赶紧面带羞愧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尴尬的局面就这样被马辛利总统化解了。
下属既然敢当面指责你,也许是因为他早就做好了被辞退的准备,所以你用炒鱿鱼来威胁他是不起任何作用的,面对下属的严厉指责,就算你的心里有多么不悦,绝对不要表现出来,相反,应该耐着性子,做出一副乐于倾听对方意见的态度,比如跟对方说一句:“哦,好的,说说你的意见。”就算对方的指责有多激烈,也要等对方说完再进行反驳,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导,就采取强硬的手段进行压制,这样只会使双方的矛盾变得更加激烈。
如果下属的指责过于模糊,你可以请他讲的明白一些,比如,下属指责你的决定是愚蠢的,甚至骂你是个“混蛋”,这时你不妨微笑着问他一句“我的决定到底愚蠢在什么地方?”或者“我混在哪里?”不要以为这是在向对方示弱,实际上,这可以使你了解到对方究竟为什么要指责你的好机会。由于你始终都保持微笑,并且虚心地向他求教,他就不会一直怒火冲冲地去指责你的错误,转而以尊重的态度向你道出他的不满之处到底在哪里。
当下属把理由说出来以后,也就轮到你来解决问题了,如果下属的批评确实是对的,那么你不妨做出一副低姿态,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害怕丢面子,这正是你现实领导风度的好机会。即使下属再生气,当他看到你已经承认了错误,他的怒气也会消退大半,等到他的情绪平稳以后,你可以向他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如果错误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那么只要把话说清楚,相信下属也就不会再对你有意见了。如果错误确实是因为你的原因造成的,那么你就向他甚至大家检讨自己的错误。
如果下属的怒气完全平息了,你可以私下把他找来,告诉他:“你对我的批评是很对的,感谢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希望你能够提前把问题反映给我,让我事先有所准备。或者我们直接在私下里把问题解决,好吗?”相信听了你这番话以后,再固执的下属也不会再与你为难了。
作为一个领导者,无论面对任何情况,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都是十分必要的。受到下属的激烈批评时不要回避,要顺着他的意思说下去,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等到下属把自己的不满或怨气发泄出来以后,你就可以向他进行解释或反驳,使下属认识到他的批评虽然是对的,当批评的方式却存在着问题,处理好了这些问题,相信你在和下属日后相处的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融洽。
14、反问的沟通方式效果更好
有的时候,与我们交谈的对象自我感觉良好,他们以为你所说的都是他们知道,因此表现的满不在乎,甚至当着你的面左顾右盼,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试试反问的批评方式。
十六岁的莱昂丝烫了一个个性十足的“爆炸头”,这天,刚刚走出家门,就遇到了邻居家的布莱克太太。布莱克太太是个出了名儿的老古板,平时就经常对莱昂丝絮絮叨叨,令莱昂丝感到非常厌烦。这次,布莱克太太一眼就看到了莱昂丝的“爆炸头”,就忍不住在旁边说道:“现在的年轻人,总是留着那么另类的发型,一点儿也不让父母省心。”年轻的莱昂丝听了以后,压住心头的火气,但又很直接地问了布莱克太太几个问题:“布莱克太太,难道您就没有年轻的时候吗?您年轻的时候难道就没有赶过时髦、想把自己打扮漂亮一些吗?您又不是我的爸爸妈妈,怎么会知道我不让他们省心呢?”
莱昂丝的一连串反问让布莱克太太哑口无言,起初,布莱克太太感到十分生气,但当她静下心来,想到自己年轻时确实也像莱昂丝一样,有过类似的行为时,便不再对莱昂丝那么生气了;相反,她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直言无忌的小姑娘,从此她也不再对年轻人的行为那么挑剔了。
反问,表面上看是向对方发出质疑,实际上是无疑而问,因为问题的答案根本无需回答,之所以要用反问,是因为它包含了强烈的感情,能够使发问者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让对方无可辩驳地接受你的批评。如果莱昂丝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您也曾经年轻过,想当年您年轻的时候,也会有赶时髦的想法,也会想过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这都是很正常的。您不是我的爸爸妈妈,根本不了解我,是不知道我能不能让父母省心的。”如果莱昂丝这么说的话,那么语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布莱克太太想必也不会那么轻易地心服口服了。
1989年的一天,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物理楼,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为一百多名刚刚来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作学术报告。但是有几个坐在后面的留学生学生觉得李政道的报告没意思,不仅不认真听讲,而且还窃窃私语,严重扰乱了会场的秩序。李政道感到非常生气,严厉地说道:“请大家听着,诸位同学有这么好的机会来到美国深造,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回答几个问题:你们能够考上中国和美国联合招考的物理学研究生就很了不起吗?就算是考了第一名又能怎么样?难道中国的优秀人才就是这个样子吗?你们从这场报告中学到了哪些东西?请举手回答。你们对得起自己吗?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中国人被外国人压迫了两百年,现在炎黄子孙应该抬起头来了。”在这段讲话中,李政道一连使用了六个反问句,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出批评,但却比任何批评的言辞还要犀利。
以反问的方式对人提出批评通常能够引起巨大的反响,所以如果不是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如果不想让事情的影响太大,最好还是不要使用这种批评方式。如果必须使用,也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要考虑被批评者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被批评者不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不能对你的话进行思考和理解,那么他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受到批评了,甚至可能会一本正经地对你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也说不定。
15、批评别人前先真诚的反思自己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当我们发现有人犯错误的时候,通常的反应都会是毫不客气地当面指出,而且引经据典、振振有词:“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出于强烈的自尊心,他也不愿意向批评他的人承认。
想想也对,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了过错的时候,也许会向自己作检讨,但就是不肯向那些直接指出自己的错误的人承认,就像有人非要把难以下咽的食物塞进我们的嘴里,我们只能把这些食物再从嘴里吐出来。但是,只要对方以和善可亲的态度巧妙处理这些问题,那么,我们也能够对别人承认错误,甚至会为自己的坦白和直率感到自豪。
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犯了过错的时候,千万不要对他说:“来吧,让我告诉你,你哪些哪些地方做错了。你必须接受的我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你这样说,就等于向他发动了挑战,即便你的声音再温和、再动听,他也会因为内心的固执己见而拒绝你的意见。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别人顺利地接受自己的批评呢?
卡耐基认为,应该慎重对待他人的错误。当我们听到别人的口中说出了一句错误的话,那么请你不要直接告诉他那句话是错的,如果这样对他说:“也许我说得不对,因为我常常会出错,不过我愿意跟你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如果使用这样的句子,或许你就不会遭到对方的反对了。
一位汽车经销商在接到顾客投诉的时候,总是否认自己的服务出了差错,然后采取粗暴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结果他和顾客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生意自然也越来越差了。后来,在卡耐基的建议下,这位经销商每次接到顾客的投诉电话,都会对顾客说道:“我们确实犯了错误,真的非常抱歉。对于你提出的关于车子的问题,可能我们确实存在着疏忽的地方,希望您能明白地告诉我。”这个办法确实很有效,顾客听了他的话之后,不仅不再抱怨了,反而还把自己的朋友介绍到了他这里来买车。
事实上,没有人愿意当着别人面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最好把批评自己当作开始。卡耐基在批评他的侄女约瑟芬时,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约瑟芬十九岁时就离开堪萨斯老家,来到纽约担任卡耐基的秘书,由于她很年轻,所以很多事情都没有经验,因此工作经常出错,卡耐基意识到自己或许应该批评一下约瑟芬了。一天早晨,约瑟芬又犯了一个小错,卡耐基便想借机开始批评她,但他马上抑制住了自己的冲动,他对自己说:“先等等,戴尔·卡耐基,要知道,你的年纪可是约瑟芬的两倍多,你的生活经验比她多了一万倍都不止。你凭什么要求一个十九岁的姑娘向你那样有深邃的观点,准确的判断力,勇往直前的闯劲儿——想想你十九岁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呢?难道你那些愚蠢的错误和举动还少吗? ”
这样想过之后,卡耐基终于发现,约瑟芬此时的行为可比他十九岁的时候强多了,而且卡耐基也惭愧地承认,他并没有经常称赞、鼓励约瑟芬。最终,卡耐基还是把约瑟芬教到了面前,对他说道:“约瑟芬,今天早晨你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你用不着难过,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犯下的错误比你还多,比你还糟糕。谁都不可能天生就万事精通,而且你又比我年轻时强得多,所以我也没有资格去批评你或任何其他人。但我还是想建议你以后应该……这样是不是更加省力一点呢?”
在批评别人之前,如果你能首先向对方承认,你自己也犯过类似的,甚至比他更愚蠢的错误。而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所以,当别人听到这些话以后,都会在内心对你更加亲近一些,这样的话,让他再接着听你的批评,或许就不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了。
16、别把话说得太满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好尺度,中国老百姓有句俗话:“喝酒六分醉,吃饭七分饱。”意思是说:喝酒到六分醉即止,就能享受到那种小醉微醺的快感;吃饭到七分饱即止,最有利于身体健康。很多时候,给自己多留一些余地,才能在紧急的时候有一个缓冲、回旋的空间。说话也是如此,把话都说得太死,就像两辆咬得紧紧的汽车,一旦前面的车突然刹车,后面的车就算立即刹车,也会发生追尾事故,所以,说话也要懂得为自己留出一些余地。
上司派鲍勃到一个公司去谈一项工作,临走前,上司对下属说:“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你有什么危难的地方可以随时打电话回来。”鲍勃听了以后却笑着对上司说:“我肯定能做好这项工作,明天下午三点之前我会准时打电话,把好消息告诉您的。”第二天下午下班前,上司见鲍勃一个电话都没打,就主动给鲍勃打电话询问情况,这时鲍勃在电话里说:“这个客户确实很难缠,我必须再跟他谈谈,等明天再给您消息吧。”上司听了以后,勉励了鲍勃几句,但心里却对他产生了一丝不满。
在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用“应该”、“也许”、“大概”、“考虑”、“估计”等意思并不确定的词语,这并非是那些人拿不定主意,而是为了留点空间给日后可能发生的“意外”——凡事总有意外,如果把话说得太满,一旦出现不可预料的情况,那么说出来的话就不能实现,这不仅是一个脸面的问题,也是人品问题。其实,把话说得太满就像给气球充满了气,再往里充气球就会爆炸;又像在一个空杯子里倒满了水,再往里倒水就会溢出。尽管有人能够做到在把话说得很满的情况下最终能够实现,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一旦出现意外就不好收场了,我们之所以强调不要把话说太满,就是为了在出现意外的时候有回旋的余地!
当上司把一些重要而又有难度的事情交给你去做时,千万不要因为心里有畏难情绪而找借口推脱,这样会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但也不能把话说得过于肯定,要把话说得滴水不漏,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例如当上司问你完成一项工作有没有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保证没问题”,而是应该技巧性的说:“应该没有问题,我会尽力而为的。”这就是在给自己留后路,万一自己做不到,也不会让上司抓住把柄,因为你说的只是“应该”,而且也尽力去做了,老板不仅不会因为你说了这样的话而埋怨你,反而会觉得你是一个谨慎、沉稳的人,就算事情真的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如果是同事或朋友有事求你帮忙,你也不要作出绝对的保证,而应该用“尽量”、“试试看”这样的字眼儿来回复他们,这不是在跟他们耍心眼儿,而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这些不确定的词语可以让求你帮忙的人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如果你没有帮上忙,他们会因为最初期望值不高而不会过于失望;如果你帮了忙,他们往往会喜出望外,这种额外的喜悦能令这些人对你更加感激。
很多人的思维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简单论调中去,如“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不是生就是死”、“不是朋友就是敌人”,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有的时候,我们会跟朋友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说什么“势不两立”、“不共戴天”、“恩断义绝”之类的话。不管彼此之间谁更有理,你的最佳对策都是闭口不言,这样可以为日后重新和好创造条件。当我们对某个人、某件事做评判时,最好也不要用一些绝对化的词语,未来的事情不可预知,所以最好还是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为好。
17、适度的虚话是必要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说话都喜欢直来直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从不虚情假意。这样的品性固然很好,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说实话可能会令人难以接受,而说一些“虚话”反而会获得别人的好感。
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曾经在文章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人刚刚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都非常高兴。到了孩子满月那天,主人把孩子抱了出来,让客人看。其中有一位客人说:“唔,这孩子将来一定会发财的!”于是主人对他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另一位客人说:“哦,这孩子将来一定会当官!”于是主人便不停地恭维他。这时又有一位客人走了过来,看了孩子一眼就说:“这孩子将来注定要死的!”于是,他遭到了在场所有人的一顿痛打。
其实,任何人都无法断言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之路,但是,人都是会死的。由此看来,说孩子会死的那个人说的完全是实话。可是,他这句实话说得让人无法接受,因此才被打;与之相反,另两位客人说孩子会发财、会当官,这不过是客套话罢了,毫无依据可言,可就是这看似虚伪的假话,却表达了对孩子的祝福,因此他们才会受到主人的礼遇。
在很多时候,说实话都会令人扫兴,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感到尴尬、下不来台。尽管你说的句句在理,而且完全发自内心,但在别人看来,你完全是一个不通情理、惹人讨厌的“怪胎”。
比如说,你的一位女同事新买了一条短裙,星期一上班的时候高高兴兴地穿在身上向别人炫耀。这时,如果你对她说:“腿又粗又短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尽管你说的是实话,而且意在帮助她打扮,可她一定会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从而在心里对你产生厌恶。
其实,你完全可以换一种比较“虚”方式来规劝对方,你可以这样对她说:“你穿短裙倒是也不错,不过我觉得你穿长裙更有气质。”尽管前半句并非是你的心里话,但是你这样说,对方一定会对你产生好感的。
如果你在不该说实话的时候说了实话,你极有可能遭到别人的反对甚至攻击;相反,如果你巧妙地用“虚话”来回应对方,你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曾经有个女孩用一道题来考验她的男友:“假如我和你的母亲一同掉到河里,你会去救谁?”男孩思考了片刻,答道:“我会去救你。”女孩说他“不孝”,转身就走。后来,女孩又有了新男友,她又提出同样的问题。男孩答道:“我会去救我的母亲。”女孩生气地说了句“你不爱我”,再次离去。后来,女孩遇到了一位浪荡公子,又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位公子哥回答道:“我会去救你的母亲,然后与你做一对亡命鸳鸯。”结果,女孩高高兴兴地接受了这位公子哥的求婚,二人结为夫妻。
其实,前两个人也许比这位浪荡公子更爱这个姑娘,可是就因为他们直来直去,不懂得“弄虚作假”,才与爱情失之交臂。
所以说,在某些情况下,说一些虚话往往比说实话更容易让人接受。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说那些虚情假意的话,毕竟,真诚才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一些实话会伤害他人的利益,我们就应该对实话进行“加工”,使其稍微带一些“虚假”成分——但不要太过虚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交活动中赢得他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