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国际化的必要性
融资国际化,从狭义上来说是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企业所需资金的筹集,从广义上来说,是利用国际先进的融资方式从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即与国际接轨。
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际化融资有其必要性。首先,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很大一部分是传统加科技型的,在其从传统型到科技型过渡的关键时期,充足的资金供给显得尤其重要,而仅仅依靠企业的自有资金远远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种资金瓶颈的约束带给了企业融资的无穷动力。但是,由于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目前我国银行体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民营科技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由于涉及金融风险问题,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一般也难以得到批准,况且对于民营科技企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利用债券形式融资也并不十分合适。因此,通过国际化的方式进行融资,绕开国内资本市场的政策壁垒,已成为许多具有强烈扩张冲动的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
其次,民营科技企业国内上市门槛高、时间长。目前,国内排队等候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按照目前的新股上市节奏算,这些拟上市企业要全部消化至少需要4~5年。
由于总体环境的制约,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板市场,显然是大多数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否则,浙江省政府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也用不着费尽心机地广撒天下英雄帖了。而伦敦证券交易所由于对中国企业来说实在是相当的陌生,诱惑力可能也就不是最大。相关资料显示,在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的心目中,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和香港创业板最让它们心仪。
很多成功上市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认为,参与国际化融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事实也是如此,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介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国际化融资不仅能够使民营科技企业迅速筹集到巨额资金、扩大其经营和生产规模,而且给它们提供了持续融资的渠道和资本运作的舞台,使其能够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迅速扩充自身实力,促使企业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与国内融资相比,参与国际化融资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在筹资能力上,海外融资效果明显优于国内融资,且筹资成本相对较低。根据经济学最一般的理性人假定,企业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主体,在其作出筹资决定的那一刻开始便决定了其将选择筹资能力最佳、筹资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国内融资固然方便,但是繁琐的审批手续、高昂的资产评估费用都会增加其机会成本,且银行贷款的多少与企业的规模、信用等高度相关,民营科技企业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供给。相对的,海外资本市场融资手续简便,众多的理性投资者更多的关注企业的发展前景,而不是企业目前的规模,一家真正有发展潜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往往能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目前成功在海外上市的几家民营科技企业对海外上市津津乐道,这本身也说明了海外上市确实带给了它们充足的资金。
一般的观念认为,参与国际化融资的成本必然高于国内融资,其实不然。从直观的上市成本来看,国内融资成本确实低于国际融资成本。用最简单的上市成本来说,海外上市首先要一大笔的手续费。在美国纳斯达克融资成本约占融资额的10%以上,在香港地区更高达20%以上,即使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费用一般也要占到10%~15%。而在国内主板上市,融资成本一般仅占融资额的5%左右。但是,这仅仅是直观的上市成本,事实上,经历过海外上市的企业都知道,海外上市的费用虽然高,但是它是完全透明的,发生多少费用就支付多少费用。而在国内,由于我国现有的体制仍然不健全、资本市场仍然不完善等原因的存在,上市费用往往存在不透明现象,即实际上企业支付的灰色费用远远高于融资额的5%。此外,国内融资的机会成本也很高,目前众多排队上市的企业上市仍遥遥无期。而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时间一般只需7~8个月,并且符合条件就可以上市,不存在辅导期和排队现象。国内上市不仅要排队,更要受到券商的通道制的限制。由于通道数目有限,券商也更愿意推荐筹资额度较大的企业,以中小型居多的民营科技企业往往不受券商的青睐。
其次,参与国际化融资有利于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加速其与国际接轨。海外投资者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他们会从企业的经营业绩、发展前景、管理水平、技术力量、产品质量、市场定位、资产负债情况,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情况,政府对行业及价格的政策,外汇平衡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筹资用途等方面考察企业的素质。所以,参与海外融资,首先就要求企业进行改制,遵循国际上的相关规定,熟悉海外投资者的标准,适应国际融资的总体要求。同时,对信息的披露也更加透明,企业账目更加规范。民营科技企业通过改制可以使企业结构获得国际认同的规范化,转换经营机制,在更大的范围内接触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和评估企业业绩的标准,促进企业早日实现国际化经营。
这种迎合国际标准进行的改制还能使国内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经受很大的锻炼,在与国际标准融合方面实现跨越性进步,进而也有利于国内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海外证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严格规范的运作体系,介入海外证券市场将促使民营科技企业更好地熟悉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则,用国际化和国际惯例规范企业运作,并借助严格监管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同时,香港等成熟资本市场可以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更优越的发展条件及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
再次,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际化融资可以合理避税。目前百慕大、开曼群岛成为全球70多万家企业的注册地,因为这些地方对投资所得免税或只征收极低的税收。由于这些地方可以避免双重税收,甚至像微软、索罗斯基金这样的跨国公司也对它们青睐有加。在百慕大,中国企业只需要通过律师,向当地政府缴纳1000美元就可以获得营业执照。目前这些岛国是全球惟一不用交税并且司法环境良好的财富天堂。因为这些心知肚明的原因,注册百慕大等群岛也成了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心照不宣的秘密。
最后,企业在国际上成功筹得资金后,仍然要力求保持自己的良好声誉以及发展态势。这既可以吸引未来的投资者,同时也保护了先前投资者的利益,这一点对发展中的浙江民营科技企业至关重要。
这种海外融资前后的约束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帮助可谓是巨大的。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筹得1.1亿港元的浙江中程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通过海外上市,中程科技不仅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筹得了足够的资金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企业所起到的督促作用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通过到香港创业板上市,中程科技财务实现了透明化,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合理,在业务上也有了新的拓展。中程科技的负责人进一步强调,到海外上市给中程科技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使其向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
可见,对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而言,国际化的融资方式是必要的,这并不仅仅是个资金问题,更是一个规范化操作的问题。民营科技企业在海外市场上融资,可以使其更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更好地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同时,WTO的加入实际上将中国也将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推向了国际舞台,他们将没有遮挡地面对面地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国际化融资,借助国际资本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自身,“师夷长技以制夷”,便会在与“狼”共舞中处于劣势。
(二)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际化融资的可能性
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判断企业参与国际化融资可行不可行的标准公式,但经验和事实都已经证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是有能力参与国际化融资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在考虑参与国际化融资时,应考虑两个方面:企业是否已经做好海外融资的准备;以及海外资本市场是否已准备接受接纳中国民营科技企业。
以浙江为例,1978~2001年,浙江GDP年均增长13.1%,由124亿元增长到6700亿元,由全国第12位升到第4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平均分别实际增长7.6%和8.7%,均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2002年,浙江有26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总数全国第一,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的县(市)由16个。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国家放开对民营企业自营出口权的限制后,其出口总规模占到全国第4位,外贸顺差占全国外贸顺差的60%。以民营企业为依托,建立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实力的特色产业区块是浙江省经济高速发展的奥秘。如今,浙江民营企业占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及实现利税均占全省全部国有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总量的94%。2002年浙江技术改造投资900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就超过70%,在工业竞争性领域,非国有经济比重已超过95%。全国500家著名民营企业中,浙江占170家。正是浙江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具有了参与海外融资的雄厚实力。
多数情况下,具备年净利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是进行海外上市的最佳规模。而净利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具备可操作性。这个直观的标准也说明了,绝大多数浙江的民营科技企业都具备了海外上市的可操作性。浙江省政府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主任丁敏哲表示,浙江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有1000多家。目前,在浙江省所选定的首批到新加坡直接上市的3家企业中,除1家是高科技通讯公司外,另外两家分别来自纺织与食品行业。它们的共同点是业绩良好,通讯公司的赢利达5000万~8000万元,纺织公司的赢利也有7000万元。
海外资本市场频频向国内企业示好。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具有高成长性,对海外投资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中国加入 WTO以后,国外资本市场就看中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潜力。仅仅是1999年一年就有诸多海外证券交易商向国内企业发出邀请。1999年初,美国自动报价股市董事长萨博访华;5月,加拿大温哥华交易所董事长库宁女士来京;6月中旬,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贸易发展局和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在全国几大城市举行了数场“中国内地企业赴新上市研讨会”,至于香港联交所更是与中国证监会热线联系,眼光一直未从内地移开。目前,也有很多国外风险投资公司欲进入中国市场,其中有些已对民营科技企业高技术项目进行投资并获得了较高的回报。
国外证券市场和风险投资机构因受本国投资信心下降影响,也频频向中国企业“暗送秋波”,国内许多企业看中了这个机遇,远涉重洋,参与到国际化融资中。1996年,我国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有25家,筹资金额达到45亿美元,1997年有近50家,筹资金额达到上百亿美元,近年来不断有企业在海外融资上市,如中华网等。在中国加入 WTO后,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甚至派代表徐光勋到中国内地寻找上市资源,无疑是看中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市场存在的上市资源,特别是一些高成长性的民营科技企业。
2003年11月30日在浙江温州举行的“温州企业上市推介会”上,上海、纳斯达克、伦敦、香港、新加坡等5大证券交易所竞相向温州的民营企业示好,并奋力游说,将各自的优势和上市条件不遗余力地向温州的民营科技企业展示。当日到场的90多家温州优秀企业成了个大交易所争夺的对象。香港证券交易所中国发展及上市推广部副总监陈启兴表示,香港证券交易所1999年开设的创业板,主要对象就是内地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和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市场署上市部助理副总裁凌东鹰说,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543家公司中,有35%是来自传统制造业,而温州民营企业从事的主要就是传统制造业。如果在新加坡上市,市场接受率就会比较高。伦敦证券交易所国际业务拓展部亚太总裁祝晓健女士更是直接地表示中国是伦敦证交所拓展国际市场的重点,浙江更是重中之重。闻风而至的还有投资、咨询、会计、法律等众多国际中介机构,还有野村证券、京华山一等。这个现象也说明,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投资者的眼中,不仅有利可图,而且形象良好。
此外,政府鼎力推动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海外融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
从2001年以来,全国各省市政府相继成立了协助企业上市的专门机构。为成为证券大省,浙江省在体改办下面成立了上市办,其职能是协调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相关工作,以期按国际惯例办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使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得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的上市办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民营科技企业了解熟悉境内外资本市场,并且还举办了多场不同层次的推介会与考察活动。浙江的一些地方政府还较早地推动了集体企业的产权明晰化工程,组建了大批私人控股公司,这些企业正在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为更多民营科技企业参与海外融资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