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42400000018

第18章 重建宫制

由于历史包袱的遗留,皇权的逐步提高,隋唐以来的官僚机构,以巩固皇权为目的的三省制度——中书省出命令,门下省掌封驳,尚书省主施行——中书官和皇帝最亲近,接触机会最多,权也最重。宋代后期,门下省不能执行审核诏令的任务,尚书省官只能平决庶务,不能参与国政,三省事实上只是一省当权。到元代索性取消门下省,把尚书省的官属六部也归并到中书,成为一省执政的局面。地方则分设行中书省,总揽军民大政。其下有路、府、州、县,管理军民。

三省制的形成有它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就这制度本身而论,把政权分作三份,一个专管决策,一个负责执行,而又另有一个纠核的机构,驳正违误,防止皇权的滥用和官僚的缺失,从对巩固皇权,维持现状的意义上说,是很有用的。可是,事实上,官僚政治本身破坏并导致了这个官僚机构的瘫痪,皇权和相权的冲突,更有目的地摧毁了这个官僚机构。

官僚政治特征之一是做官不做事,重床叠屋,衙门愈多,事情愈办不好,拿薪水的官僚愈多,负责做事的人愈少。例如从唐以来,往往因事设官:尚书都省原有户部,专管户口财政,在国计困难时,政府要张罗财帛,供应军需,大张旗鼓,特设监铁使、户部使、租庸使、国计使等官,由宰相或大臣兼任,意思是要提高搜刮的效率,可是这样一来,户部位低权轻,耿守都为诸使所夺,便变成闲曹了。兵部专管军政,从五代设了枢密使以后,兵部又无事可做了。礼部专掌礼仪,宋代却又另有礼院。几套性质相同的衙门,新创的抢了旧衙门的职司,本衙门的官照例做和本衙门不相干的事,或者索性不做事。千头万绪,名实不符,十个官僚有九个不知道自己的职司。冗官日多,要官更多,行政效率也就日益低落。到元代又添上蒙古的部族政治机构,衙门越发多,越发庞大,混乱复杂,臃肿不灵,瘫痪的病象日益显露。

而且就官僚的服务名义说,也有官、职、差遣之分。官是表明等级、分别薪傣的标识,职以待文学侍从之臣,只有差遣是“治内外之事”的,皇家的赏功酬庸,又有阶、勋、爵、食邑、功臣号等名目。以差遣而论,又有行、守、试、判、知、权知、权发遣的不同,其实除差遣以外,其他都是不大相干的。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例如宋太宗讨厌中书的政权太重,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为了分权而添置衙门,其实是夺相权归之于皇帝。皇帝的诏令照规矩是必须经过中书门下,才算合法,所谓“不经风阁鸾台,何谓之敕”?用意是防止皇权的滥用。但是,这规矩只是官僚集团的规矩,官僚的任免生杀之权在皇帝,兴衰荣辱甚至诛废的利害超过了制度的坚持,私人的利害超过了集团的利害。唐武后以来的墨敕斜封(手令),也就破坏了这个官僚制度,摧毁了相权,走上了独裁的道路。

朱元璋继承历代皇权走向独裁的趋势,对官僚机构大加改革,使之更得心应手地为皇家服务。

元代的行中书省是从中书省分出去的,职权太重,到后期鞭长莫及,几乎没法控制了。朱元璋要造成绝对的中央集权,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一区的政令。布政使是朝廷派驻地方的代表、使臣,禀承朝廷,宣扬政令。全国分浙汀、汀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布政使司,十五年增置云南布政使司。布政使司的分区,大体上继承元朝的行省,布政使的职权却只掌民政财政,和元朝行中书省的无所不统,轻重不大相同了。而且就地位论,行省是以都省的机构分设于地方,布政使则是朝廷派驻的使臣,前者是中央分权,后者是集于中央,意义也完全不同。此外,地方掌管司法行政的另有提刑按察使司,长官为按察使,主管一区刑名按察之事。布、按二司和掌军政的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是朝廷派遣到地方的三个特派员衙门,民政、司法、军政三种治权分别独立,直接由朝廷指挥,为的是便于控制,便于统治。布政司之下,真正的地方政府分两级,第一级是府,长官为知府;有直隶州,即直隶于布政使司的州,长官是知州。第二级是县,长官是知县;有州,长官是知州。州县是直接临民的政治单位。

中央统治机构的改革,稍晚于地方。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胡惟庸案发后,废中书省,仿周官9即之制,提高六部地位;吏、户、礼、兵、刑、工每部设尚书一人,侍郎(分左右)二人。吏部掌全国官吏选授、封勋、考课,甄别人才。户部掌户口、田赋、商税。礼部掌礼仪、祭祀、僧道、宴饷、教育及贡举(考试)和外交。兵部掌卫所官军选授、检练和军令。刑部掌刑名。工部掌工程造作(武器、货币等)、水利、交通。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奉行政令。

统军机关则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洪武十三年分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每府以左有都督为长官,各领所属都司卫所,和兵部互相表里。都督府长官虽管军籍军政,却不直接统带军队,在有战事时,才奉令出为将军总兵官,指挥作战。战争结束,便得交还将印,回原职办事。

监察机关原来是御史台,洪武十五年改为都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下有监察御史110人,分掌十二道(按照布政使司政区分道)。职权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百官猥茸贪污舞弊,学术不正,和变乱祖宗制度的,都可随时举发弹劾。这卫门的官被皇帝看做是耳目,替皇帝听,替皇帝看,有对皇权不利的随时报告。也被皇帝看做是鹰犬,替皇帝追踪、搏击一切不忠于皇帝的官民,足替皇帝监视官僚的卫门,是替皇帝检举反动思想,保持传统纲纪的衙门。监察御史在朝监视各个不同的官僚机构,派到地方的,有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监、茶马、监军等职务,其中巡按御史算是代皇帝巡狩,按临所部,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是最威武的一个差使。

行政、军事、监察三种治权分别独立,由皇帝亲身总其成。官吏内外互用,其地位以品级规定。从九品到正一品,九品十八级,官和品一致,升迁调用都有一定的法度。百官分治,个别对皇帝负责,系统分明,职权清楚,法令详细,组织严紧。而在整套统治机构中,互相钳制,以监察官来监视一切臣僚,以特务组织来镇压威制一切官民。都督府管军不管民,入部管民不管军。大将在平时不指挥军队,动员复员之权属于兵部,供给粮秣的是户部,供给武器的是工部,决定战略的是皇帝。六部分别负责,决定政策的是皇帝。在过去,政事由三省分别处理,取决于皇帝,皇帝是帝国的首领。在这新统治机构下,六部府院直接隶属于皇帝。皇帝不但是帝国的首领,而且是这统治机构的负责人和执行人:历史上的君权和相权到此合一了,皇帝兼理宰相的职务,皇权由之达到巅峰。

历史的教训使朱元璋深切地明白宦官和外戚对于政治的祸害。他以为汉朝、唐朝的祸乱都是宦官作的孽。这种人在宫廷里是少不了的,只能做奴隶使唤,洒扫奔走,人数不可过多,也不可用做耳目心腹;做耳目,耳目坏,做心腹,心腹病。对付的办法,要使之守法,守法自然不会做坏事;不要让他们有功劳,一有功劳就难于管束了。立下规矩,凡是内臣都不许读书识字。又铸铁牌立在宫门,上面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又规定内臣不许兼外朝的文武官衔,不许穿外朝官员的服装;做内廷官不能过四品,每月领一石米,穿衣吃饭官家管。并且,外朝各衙门不许和内官监有公文往来。这几条规定针对着历史上所曾发生的弊端,使内侍名副其实地做宫廷的仆役。对外戚干政的对策,是不许后妃干政,洪武元年三月即命儒臣修女诫,纂集古代贤德妇女和后妃的故事,刊刻成书,来教育宫人,要她们学样。又立下规程,皇后只能管宫中嫔妃的事,宫门之外不得干预。宫人不许和外间通信,犯者处死,以断绝外朝和内廷的来往以至通信,使之和政治隔离。外朝臣僚命妇按例于每月初一、十五朝见皇后,其他时间,没有特殊缘由,不许进宫。皇帝不接见外朝命妇,皇族婚姻选配良家子女,有私进女口的不许接受。元璋的母族和妻族都绝后,没有外家,后代帝王也都遵守祖训,后妃必选自民家。外戚只是高爵厚禄,做大地主,住大房子,绝对不许干预政事。在洪武一朝三十多年中,内臣小心守法,宫廷和外朝隔绝,和前代相比,算是家法最严的了。

其次,元代以吏治国,法令极繁冗,档案堆成山,吏就从中舞弊,无法根究。而且,正因为公文条例过于琐细,不费一两年工夫,无从通晓,办公文、办公事成为专门技术,掌印正官弄不清楚,只好由吏做主张,结果治国治民的都是吏,不是官。小吏们唯利是图,毫不顾及全盘局面,政治(其实是吏治)自然愈闹愈坏。远在吴元年,朱元璋便已注意到法令和吏治的关系,指令台省官立法要简要严,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定律令。经过缜密的商订,去繁减重,花了30年工夫,更改删定了四五次,编成《大明律》,条例简于唐朝,精神严于宋律,是中国法律史上极重要的一部法典。又为简化公文起见,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文吏无法舞弊弄权。从此吏员在政治上被斥为杂流,不能做官。官和吏完全分开,官主行政,吏主事务,和元代的情形完全不同了。

和上述相关的是文章的格式。唐宋以来的政府文字,从上而下的制诰,从下达上的表奏,照习惯是骈骊四六文。尽管有多少人主张复古,提倡改革,所谓古文运动,在民间是成功了,政府却仍然用老套头。同一时代用的是两种文字,庙堂是骈偶文,民间是古文。朱元璋很不以为然,以为古人作文章,讲道理,说世务,经典上的话,都明白好懂,像诸葛亮的出师表,又何尝雕琢、立意写文章?可见有感情,有血有肉,到如今读了还使人感动,怀想他的忠义。近来的文士,文字虽然艰深,用意却很浅近,即使写得和司马相如、杨雄一样好,别人不懂,又有什么用?以此他要秘书——翰林作文字,只要说明白道理,讲得通世务就行,不许用浮辞藻饰。到洪武六年,又下令禁止对偶四六文辞,选唐柳宗元代柳公绰《谢表》和韩愈《贺雨表》作为笺表法式。这一改革不但使政府文字简单、明白,把庙堂和民间打通,现代人写现代文,就文学的影响也可以说很大,韩愈、柳宗元以后,朱元璋是提倡古文最有成绩的一个人。他自己所作的文章,写得不好,有时不通顺,倒容易懂。信札多用口语,比文章好得多,想来是受蒙古白话圣旨的影响,也许是没有念过什么书,中旧式文体的毒比较轻的缘故吧。

唐宋两代还有一样坏风气,朝廷任官令发表以后,被任用的官照例要辞官,上辞官表,一辞再辞甚至辞让到六七次,皇帝也照例拒绝,下诏敦劝,一劝再劝甚至六次七次劝,到这人上任谢表才算罢休。辞的不是真辞,劝的也不是真劝,大家明白,这是在玩文字的把戏,误时误事,白费纸墨。朱元璋认为这种做作太无聊,也把它废止了。

同类推荐
  •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问道:十二种追逐梦想的人生

    问道:十二种追逐梦想的人生

    本书为导演贾樟柯最新电影计划《语路》的图书衍生品。《语路》旨在通过展示坚持梦想,在不同的人生角色中完成志向的代表人物的话语,鼓励一代人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激情和梦想,点燃每个人的奋斗之路并向前进发。《语路》由贾樟柯和六位中国年轻导演执导,选取十二位分布在财经、艺术、公益、创业等领域,实现自我梦想的成功人物作为拍摄对象。本书收录了《语路》对十二位人物的深度访谈,这十二位人物都曾经是有梦想的人,都已经通过执著坚持实现了梦想,又都仍在路上继续前行。他们的经历与心路历程对于大多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来说,具有冲击力很强的借鉴意义。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

    收复新疆第一人左宗棠传

    本书记载了铁血将军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一生,重点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这段历史,提出了“犯我中华天威者、妄图分裂我疆土者,虽远必诛之”的爱国理念。
  • 张学良幽禁秘史

    张学良幽禁秘史

    《张学良幽禁秘史》描写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最具传奇色彩的将军,在改变历史进程之后,身遭恶运,历经半个世纪幽禁岁月的人生实录。它交织着成功与牺牲,光辉与惨淡,感奋与忧郁,布满着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蓝少的小娇妻

    重生之蓝少的小娇妻

    重生前,她费劲心思想要逃离他,却被自己最信任的闺蜜和喜欢的人背叛而惨死,重生后她决定要好好的补偿他,并让伤害她的人一一偿还
  • 一剑影落

    一剑影落

    陇西第一大英雄吕方在他最高兴的一天晚上,接到一封神秘的来信,当晚吕方就死了。更奇怪的是吕方却不是死在别人之手,而是死在自己的随身兵器亮银枪下,杀他的人更让人想不明白正是吕方自己。吕方离奇的死亡,绝不是终点,一段尘封十多年的江湖恩怨被慢慢揭开……
  • 重回学生时代做暖男

    重回学生时代做暖男

    大概就是重回学生时代,弥补上一世的诸多遗憾……
  • 冷花落

    冷花落

    一眼便是万年。最不受宠的落知晓遇到了如天神一般的冷岩。她对他一见钟情,他对她不屑一顾。就算伤了她的心,她依然爱他,为了配的上他,她出国深造七年。七年之后,她华丽归来,那么,冷岩,你还在原地吗?
  • 穿越游戏之再创传说

    穿越游戏之再创传说

    游戏闭服,苏梦在最后一秒穿越到游戏世界中,不仅自己的装备全都不见,等级也被清零,但好在技能熟练度都还在。但是游戏内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五百年。苏梦发现自己的雕像被供在艾米尔达大陆的各个地方。且看女主如何重练等级,重回游戏巅峰。那啥,文案废,凑活看吧。本文逗比向……
  • 十步以内的拥抱

    十步以内的拥抱

    我所期望的,只是去保护你,并不会像保护世界那么伟大,但这是我用尽所有力量之后,唯一可以保护的了。
  • 笑傲峥嵘

    笑傲峥嵘

    本书通过“观、悟、知、术、道”描述草根企业家的成长史,分:成长、升华、管理、商战、谋略和上市六篇,每篇16章合计108章。
  • 四大战役之渡江战役实录(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实录丛书)

    四大战役之渡江战役实录(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实录丛书)

    本书侧重交代在这次战役中国共两党的斗争策略、战役决策、遣将用兵,特别是国民党军如何失败、人民解放军如何战胜的某些细节。当然,也并非是描写某些不能公开的内部秘密。
  • 只愿做闲散王妃

    只愿做闲散王妃

    沐云乐:辰哥哥,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以身相许如何?苏清辰:啊?前世我那么努力守护的人,怎么突然就要嫁给我啦!从此两人开启你追我赶的追夫之路。不过本就喜欢的女孩,追了不久就在一起了。开始了虐渣、虐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