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做事过程中都会承袭许多来自他人的成见,也就是价值观与其他方面的制约。要掌握自己的人生,就得改变这些成见,否则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一个人抱着领导都是奸诈狡猾的心态或带着感恩之心做事,那么做事的态度、成效和自己的前途将有天壤之别。
李嘉诚从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长大后又受到较深的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两种文化都牢牢地扎根在他的心灵深处,在他由一个人向领导转化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领导感恩:
他常常提起小时候在茶馆当堂馆的一件事。
那时的李嘉诚把茶馆当作他了解社会、体察人情世故的好地方。有一次,李嘉诚因为用心过于专注而走神,结果造成了他终生难忘的饭碗危机。
那一天,一位茶客坐在桌旁,侃侃而谈,大谈生意经,那些生意场上的斗智斗勇,尔虞我诈,令李嘉诚大开眼界。他觉得做生意很神奇也很刺激。李嘉诚一时听得入了迷,竟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及时给客人冲水。
这时,有一位伙计,看着李嘉诚如痴如醉的样子,而客人的杯子早空了,便大声叫他,李嘉诚这才回过神来,慌里慌张地拿起茶壶为客人冲开水。由于动作匆忙,他一不小心把开水淋到茶客的裤腿上了。
李嘉诚吓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脸色煞白,不知该如何向这位茶客赔礼谢罪。
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倌侍候的大爷。若遇上蛮横的茶客,必会抽堂馆的耳光,而且会找老板闹个不休。在自己进来之前,曾有一个堂倌也犯了这样的过失,那个茶客是三合会白纸扇(黑社会师爷)。老板自然不敢得罪这位大煞,硬是逼着堂倌给这位大爷下跪请罪,然后当即责令他滚蛋。
李嘉诚已做好了受罚的准备。这时,老板跑了过来,正要对李嘉诚责骂,想不到的是只听见这位茶客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能怪这位小师傅。
茶客为李嘉诚开脱,老板当然乐得顺水推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恭恭敬敬地向茶客连声道歉。
回到家,李嘉诚把这事情说给母亲听,母亲感叹不已,觉得儿子确实很幸运。她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但是,李嘉诚后来依然对那位好心的茶客念念不忘。他多年以后,曾对友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报他的大恩大德。
这一次饭碗危机,让他真正体会到了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也使他此后始终信奉以和为贵、宽以待人的做人准则,并以此为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李嘉诚跳出五金厂后,仍十分感激五金厂老板的知遇之恩。尽管他也为该老板立了不少功,但他依然是心怀愧疚之情。
李嘉诚知恩图报,就像当年他离开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时一样,也向五金厂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办企业重要的是审时度势。五金厂要取得发展,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二是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占领塑胶制品不能替代的空档。
李嘉诚继续分析,塑胶制品用途虽然广泛,但要它代替金属制品却又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金属制品依然有许多可发展的空档,重新开发新的金属制品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五金厂老板在李嘉诚走后,并没有听从李嘉诚的建议,仍然坚持生产铁桶。结果,不久后,危机果然降临,五金厂很快便奄奄一息,濒临倒闭了。
李嘉诚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当他获知此不幸后,马上专程赶往五金厂找到老板,他劝老板立即停止生产镀锌铁桶,而转为生产系列铁锁。
因此,他经常抽空了解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经过一番调查分析之后,他发现还没有哪一家五金厂专门生产铁锁,不存在其他行业的竞争。
李嘉诚坚信:生产铁锁稳保红火。
李嘉诚进一步指出,为了保证稳步领先,还应制订计划,开发系列铁锁。否则,只要一发现有利可图,其他五金厂就会跟风而上,竞争会很激烈。只有永远先人一步推出新产品,才能稳操胜券。
这一次,五金厂老板对李嘉诚言听计从,马上根据李嘉诚的建议组织人力开发系列铁锁。一年后,危机重重的五金厂果然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
这虽然与整个行业的变化形势有关,但李嘉诚的一番忠告可以说起到了关键作用。
后来,五金厂老板再次见到李嘉诚后,欣喜地说,阿诚,你在我厂里时,我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的后生仔,你将来准会干出大事业!
李嘉诚的感恩之心使他发自内心地与人为善,也使他得到了人们的无限信赖,更为他后来的生意带来了丰厚的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