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具有崇高生活理想和奋斗目标的人,毫无疑问会比一个根本没有目标的人更有作为和成就。中国古人早就说过:“取法上者得乎中,取法中者得乎下,取法下者得乎无。”而西方也有这样一句谚语:“想扯住金制长袍的人,或许可能得到一只金袖子。”
从前有两个人,他们都想到远方去,一个人想到日本,一个人想到美洲。他们同时从蓬莱出海,结果两人都没有达到目的地。但想到美洲去的人到达了日本,而想到日本去的人只到了朝鲜半岛。
那些志向远大、敢于想象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是远远超出起点;一个理想高、目标大的人,即使做起来没有实现最终的理想和目标,但其实际达到的目标,都要比理想低、目标小的人最终达到的目标还大。
因此,任何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必须敢想才行,也就是要敢于想象自己的未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提升起来,而不要退缩在一个蹩脚的、狭小的角落。
可以肯定地说,卓越的人生都是崇高理想的产物。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只敢想而不敢做或不愿做的人,也不会拥有成功。
有个人曾经问著名思想家布莱克:“您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多思多想!”布莱克回答。
这个人如获至宝般地回到家中,开始整天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按照布莱克的指点进入“多思多想”的状态。
一个月后,那个人的妻子找到布莱克,愁眉苦脸地诉说道:“求你去看看我的丈夫吧,他从你这儿回去以后,就像中了魔一样,整天躺在床上痴心冥想!”
布莱克赶去一看,只见那个人已经变得骨瘦如柴。他拼命挣扎着爬起来,对布莱克说:“我最近一直都在思考,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你每天只想不做,那你都思考了些什么呢?”布莱克先生缓缓地问道。
那人回答说:“想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感觉脑子里都已经装不下了。”
“哦!我大概忘了提醒你一点:只想不做的人只能产生思想垃圾。成功放一把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永远爬不上去的。”接着,布莱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和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性格更是有着天渊之别,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尽快发财致富。
每天,教授都跷着二郎腿在那里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则在旁边虔诚地洗耳恭听。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和智慧,并且按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付诸实际行动。
几年后,文盲真的成了一位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而那位教授呢?他依然是囊空如洗,还在那里每天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其实,相对于付诸行动来说,制定目标倒是更容易的。许多人都为自己制定了人生目标,从这一点上说似乎人人都像一个战略家。但是,相当多的人制定了目标之后却没有落实下去,不敢采取行动,结果到头来仍是一事无成。敢想和敢做,是促使人走向成功的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点亮成功路上的四盏明灯
每个成功者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独到之处,但他们的共同之点也有很多。罗宾教授总结出成功者的四个特点,称之为成功之路上的四盏灯。
我的朋友唐恩自认为是当音乐家的料。可是在我记忆中,上初中时他演奏手鼓并不怎么高明,唱歌又五音不全,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光阴似箭,我们中学毕业后即失去了联系。我念大学,读研究生,尔后成了圣玛丽大学的哲学教授。唐恩为实现当歌唱家兼作曲家的理想,去了“乡村音乐之都”纳什维尔。
唐恩到那儿后,拿出有限的积蓄买了一辆旧汽车,既做交通工具又用来睡觉。他特意找到一份上夜班的工作,以便白天有时间光顾唱片公司。在这期间,他学会了弹吉他。好多年时间,他一直在坚持写歌练唱,叩击成功之门。
有一天,我接到一位跟唐恩相识的朋友打来的电话:“听听这首歌。”他说罢,将话筒靠近扬声器。刹那间,我听到了一阵美妙动听的歌声,真不愧是个出色的歌手!“这是卡皮托尔公司为唐恩出的唱片。”朋友在电话中说,“他在全国每周流行唱片选目中名列前茅,你能相信吗?”我的确难以置信:这首歌就是唐恩自己写自己录制的?然而,唐恩确确实实做到了。不仅仅如此,在当时一套畅销的乡村音乐唱片集中,主题歌《赌徒》也是唐恩的杰作!
从那时起,唐恩·施里茨创作演唱了23首顶呱呱的歌曲。由于他专心致志,全力以赴,这个青少年的梦想实现了。
唐恩几乎靠直觉做出的选择,乃是基于我从有关人类美德和个人成功的伟大文学作品中发现的原则。我认为,若想使自己真正踏上成功人生的胜境,就需要满足下列4个基本条件。
1.方向之灯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你就会谨小慎微,裹足不前。”
不少人终生都像梦游者一样,漫无目标地游荡。他们每天都按熟悉的“老一套”生活,从来不问自己:“我这一生要干什么?”他们对自己的作为不甚了了,因为他们缺少目标。
制定目标,是意志朝某个方向努力的高度集中。不妨从你渴望的一个清楚的构想开始,把你的目标写在纸上,并定出达到它的时间。莫将全部精力用在获得和支配目标上,而应当集中于为实现你的愿望去做、去创造、去奉献——制定目标可以带来我们都需要的真正的满足感。
自己设想正式迈向你的目标,这尤为重要。失败者常常预想失败的不良后果,成功者则设想成功的奖赏。从运动员、企业家和演说家中,我屡屡看到这样的情况。
2.交往之灯
“结交比你更懂行的人。”
我父亲十七岁时离开北卡罗来纳州的农场,只身前往巴尔的摩马丁飞机公司求职。在被问到他想做什么工作时,父亲回答说:“干什么都可以。”
他解释说,自己的目标是学会厂里的每一项工作,他乐意去任何一个部门。父亲被录用后,一旦管理员确认他的工作不比别人的逊色,他就提出去不同的另一个部门,重新从头开始。人事主管同意了这一不寻常的请求。到父亲年满二十岁时,他已从这家大工厂脱颖而出,承担起实验方案的攻关,薪水相当不菲。
父亲只要去一个新的部门,总是去向经验丰富者请教。而一般的新手通常会避开这种人,生怕靠近他们会使自己看上去像个初出茅庐者。
我父亲向这些人请教他所能想到的每一个问题。他们也很喜欢这个不耻下问的年轻人,遂把自己摸索出来,别的人从未问过的捷径指给他。这些热心人成了我父亲的良师益友。
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都要计划跟那些比你更懂的人发展关系,把他们作为你努力的榜样,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工作。
3.梦想之灯
“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区别,通常在于毅力。许多天资聪颖者就因为放弃了,以至功亏一篑。然而,成就辉煌的人绝对不会轻言放弃。有人说得好,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而已。
有一天我去上班时,碰见了丹东尼·卢迪——他现在是一位富于鼓动性的演说家。卢迪在伊利诺斯州乔列特长大,从小就耳闻圣玛丽大学的神奇传说,梦想有一天去那儿的绿茵场踢足球。朋友们对他说,他的学习成绩不够好,又不是公认的体育好手,休要异想天开了。因此,卢迪抛弃了自己的梦想,到一家发电厂当工人。
不久,一位朋友上班时死于事故,卢迪震骇不已,突然认识到人生是如此短暂,以致你很可能没机会追求自己的梦。
1972年,他在23岁时读印第安纳州圣十字初级大学。卢迪在该校很快修够了学分,终于转入圣玛丽大学,并成为帮助校队准备比赛的“童子军队”的一员。
卢迪的梦想很快要成真了,但他却未被准许比赛穿上球衣。翌年,在卢迪多次要求后,教练告诉他可以在该赛的最后一场穿上球衣。在那场比赛期间,他身着球衣在圣玛丽校队的替补队员席就座。看台上的一个学生呐喊道:“我们要卢迪!”其他学生很快一起叫喊起来。在比赛结束前27秒钟时,27岁的卢迪终于被派到场上,进行最后一次拼抢。队员们帮助他成功地抢到那个球。
我17年后同卢迪再次相遇,是在圣玛丽大学体育馆外的停车场,一个电影摄制组正在那儿,为一部有关他的生平的电影拍外景。卢迪的故事说明:你只要怀有一个梦想,便没有办不到的事。
4.进取之灯
“回顾并更新你的目标。”
不时重新看看你的目标表,如果你认定某个目标应该调整,或用更好的目标取而代之,就要及时修改。当你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或是向它迈进了一步时,不妨庆祝一下。用你所喜欢的任何方式,来纪念那一特殊的时刻,重燃理想之火。
但不应该就此止步。在一个目标达到后,许多人便松懈下来了。正因为如此,今年排名第一的销售代理,很可能成为明日黄花。
我在一幢旧宅里住了多年。每当我在寒冷的日子里调温度调节器时,年代久远的取暖炉必定燃烧得更旺,直到温度升上新的一档。一达到我定的温度,它便自己停下来,温度不再往上升。
人类也趋向于像那个取暖炉。我们很容易满足于自己已达到的目标,不再要求上进。其实,为了不让希望落空,我们应当制定新的目标,不断向新的高度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