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是宁国府贾珍的儿媳、贾蓉的妻子。秦可卿去世,按正常礼数,应该丧事从简。原因有四:第一,秦可卿辈分最低。她是贾府第五代“草”字辈的媳妇,是贾母的重孙媳妇,在现有贾府主子中,她辈分最低。第二,秦可卿出身卑微。她既不是侯门之家的千金,也不是书香之家的小姐,而是其父秦业在养生堂抱养的养女。秦可卿没有厚重的家基根底。第三,秦可卿年轻而亡。人们认为豪门贵族之家,年高长寿者有福,受到尊敬。而秦氏年不满二十而卒,乃短命之人,她不在受尊重之列。第四,秦可卿没有留下子女。在“母以子贵”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女人能否生儿子决定了她在这个家庭中有无地位的问题。丧事的规格、场面、隆重程度,在某程度上是给世人看的,它体现着后人对逝者的尊敬、怀念程度,也是死者后人经济财力、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综合展示。秦可卿既无儿子又无女儿,即无后,这是在古代社会最为被看不起的女子。综上所述,秦可卿的丧事,依理应该最低调、最简朴。
然而,秦可卿死后,贾珍却违背常理,不顾长辈劝阻,决定以最高级别、最高规格处理后事。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超规格使用棺木。棺木质量往往与死者的身份、地位、年龄相关,死者官位越高、年龄越大,使用的棺木质量就越好;死者地位越低、年龄越小,使用的棺木质量就越差。就秦可卿的身份、年龄,使用上等杉木板棺材就可以了。但是,贾珍决意寻找好棺木,并对寻找过程做了叙述。
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在还封在店内,也没有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使罢。”贾珍听说,喜之不尽,即命人抬来。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大家都奇异称赞。贾珍笑问:“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贾珍听说,忙谢不尽,即命解锯糊漆。贾政因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第十三回)
作者用了一段看似闲笔的文字,向读者传达出七个方面的信息:一是这幅棺木板子的名称、出产地、质量。棺木是樯木板子,这种树出在潢海铁网山上,做了棺材,万年不坏。二是棺木板子的来源、原定使用人级别。“还是当年先父带来”说明棺木的来源、时间久远,“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说明原使用人的级别、地位仅次于皇上。第三,棺木板子留存到现在的原因。原因之一,后因义忠亲王老千岁获罪,他没有资格使用,所以至今封在店里。原因之二,因为这是幅樯木板子稀有、贵重,原使用人身份、地位仅次于皇上,他人害怕触犯朝规廷纪,不敢购买,所以至今封在店里。第四,价钱。这幅樯木板子棺材,至少一千两银子。第五,贾政的态度与建议。贾政坚决反对贾珍为秦可卿购买樯木板子棺材,他认为,秦可卿的身份、地位、年龄都没有资格使用这种高质量、高规格的棺木,同时,贾政担心使用原义忠王老千岁的棺木,会沾惹政治麻烦,他建议贾珍,秦可卿使用上等杉木板子棺材即可。第六,贾珍的态度。在长辈与秦可卿之间,一向尊长顺从的贾珍,无视贾政的劝诫与建议,一意孤行,决定为秦可卿购买樯木板子棺木。
第二,花钱买官图好看。古代习俗,妻子死了,要在灵幡上写上丈夫的职衔。贾蓉年轻又不肯读书,所以时至今日仅是个黉门监“注释6”,贾珍认为其他样样称心如意,唯有灵幡经榜上贾蓉的职衔不尽如意。为了丧礼上风光好看,他便求老内相戴权,花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五品御前侍卫龙禁尉的官职。当时明码标价一千五百两,但银子送到戴权家里却只要一千二百两。就表层看,这是贾府与戴权交情深厚;就深层看,卖官鬻爵是朝廷官员中饱私囊的重要手段,它肥了官员个人,亏了国家朝廷。
第三,声势浩大作法事。贾珍决定停灵七七四十九日,这是停灵时间最长的时限。贾珍同时决定,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外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做好事。稍加统计可知,共有僧人一百五十八人,道士一百四十九人,念经四十九天,折合一万五千零四十三人天。这些僧人、道士吃住日用,花费巨大。
第四,丧事动用家人众多。不算外面男人,仅是里面女人就有一百多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二十个人单管倒茶;二十个人单管亲戚茶饭;四十个人单管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时举哀;四个人单管杯碟茶器;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八个人单管监收祭礼;八个人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三十个人单管各处上夜,照看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共计一百三十四人。
第五,送殡场面宏大。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参加送葬的官府人员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京城“八公”除贾府荣宁二公之外,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守孝不能前来,其余五府悉数前来。足见贾府在京城影响之大、人脉之广。此外,还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蒋子宁、定城侯之孙谢鲸、襄阳侯之孙魏建辉、景田侯之孙裘良、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子英,还有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这些郡王、侯爷、将军等王孙公子参加送殡,一方面,显示出贾府巨大的政治势力和政治影响。另一方面,这些人员的车轿人马壮大了送殡队伍,使送殡场面更加宏伟壮观。
更加风光的是,路上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颇为壮观。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北静王四郡王府各家都有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祭棚,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祭棚。四郡王府均设祭棚进行路祭,进一步抬升了贾府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声望,给了贾府莫大的面子,尤其是北静王水溶亲自探丧上祭,并特意召见贾宝玉,询问他读书等情况,又将圣上亲赐的鹡鸰香念珠一串作为敬贺之礼送给宝玉。这对于宝玉及贾府,是何等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