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不可做一个先斩后奏的自由主义者。请假对于员工而言,是常有的事情。请假按规定应于事前向上级主管报批,待获得允许后,你才能离开工作岗位。请假的方式和频率,往往也成为公司评价你的重要依据。公司将以此评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进而直接影响到你的考核成绩。无论如何,不可肆无忌惮地想请假就请假,也要多为老板和公司设想。当心留下不良的纪录,影响自己的业绩考核和升迁。
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形象是很重要的,经常缺勤请假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形象,还会影响公司的形象,甚至还会带动别的员工也缺勤请假,有这样严重的后果,你还会经常缺勤请假吗?
“我常缺勤,可我有才能!”不要妄想用这样的语言应付老板。要知道,你再有才能,如果经常缺勤请假的话,通常加薪升职都与你无关,而且你很可能会被列入裁员的候选人。
不要占别人和公司的便宜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与别人相处中,有些人总想在嘴巴上占便宜。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的笑话,占别人的便宜,虽是玩笑,也绝不肯以自己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有理要争理,没理也要争三分;有些人不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见对方有破绽,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让对方败下阵来不可;有些人对本来就争不清的问题,也想要争个水落石出……等等这些都会破坏人际关系。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
有些人什么亏都不能吃,什么便宜都想占,工作拣轻的干,待遇往高处要,看别人时戴着显微镜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就总是网开一面、另当别论。这样的人怎么会招人喜欢?又怎么能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相反,如果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与他人积极配合,在生活中与人为善,以宽阔的胸怀待人处世,在工作中,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占别人和公司的便宜,这样的员工会处处受到同事和老板的佩服与欢迎的。
我们都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但能做到的人却并不多,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他必定会有所成就。
有一位年轻人,名牌大学刚毕业就进入某出版社做编辑,他的文笔很好,但更可贵的是他的工作态度很端正。
那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套丛书的编辑,每个人都很忙,但老板并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编辑部的人也被派到发行部、业务部帮忙。但整个编辑部,只有那个年轻人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两次就抗议了。
他说:“吃亏就是占便宜。”
事实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便宜可占,因为他要帮忙包书、送书,像个苦力工一样。
他真是个可随意指挥的员工,后来他又去业务部,参与直销的工作。此外,连取稿、跑印刷厂、邮寄……只要开口要求,他都乐意帮忙。
“反正吃亏就是占便宜嘛。”他这么说。
两年过后,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做得还不错。原来他是在吃亏的时候,把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发行、直销等工作都摸熟了。
现在,他仍然抱着这样的态度做事,对作者,他用吃亏来换取作者的信任;对员工,他用吃亏来换取他们的积极性;对印刷厂,他用吃亏来换取品质……
其实。他真的是占了便宜。
有些人往往会在无意间占公司的小便宜、揩公司的油,他们认为公司的便宜是“不占白不占”。他们一有机会或者趁老板不在时做自己的私事,甚至悄悄溜出去。还有些人认为公司的物品反正是免费资源,所以随意把它们拿回家去使用。
一家公司的采购员看到公司订制的铅很高档耐用,便时不时地拿些回去给他上学的女儿使用。这些东西恰好被女儿的老师看见,而该老师的丈夫正是与这家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高级主管。
该高级主管由这件事了解到:“这家公司的风气太坏了,公司的员工只想着自己而不是公司,这样的公司怎么能做好生意呢?”于是,他中止了与该公司的合作计划。
有谁会想到这竟然是由一些铅笔造成的呢?
一个员工,要养成不拿公司一针一线的习惯。拿一支铅笔,看似细小之事,其所造成的伤害,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严重很多。
如果你处处占公司的便宜,老板会很反感。这个社会不缺乏耍小聪明占小便宜的人,欠缺的是忠诚的人。相比而言,员工的忠诚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重要,因为聪明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品质,对企业来说,忠诚比聪明更有价值。
最后请记住:看似的便宜往往是有代价的,暂时的吃亏也总会有补偿的,即使有便宜,也要慎占。
不要和老板对着干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老板和员工相互间的抱怨,有的员工还经常和老板对着干。就算偶尔相互关心一下,也让人觉得是虚情假意,好像他们生来就是一对冤家。人们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常常呼吁老板能够善待员工,多为员工着想,可员工自己却很少从老板的角度来替他们着想。
在这个不算完美的世界上,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也既有顺利和气的时候,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候。因而,对双方来说,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从根本上来讲,老板和员工不过是有不同社会分工的两个社会角色而已。这种分工和角色的分配,是经由自然选择的结果。关注一下那些成功者的简历,你就会发现:他们没有几个一出生就是老板。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员工到老板,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有很多因素,诸如性格、理想、勇气等等,决定了他们做到了老板位置。
现代社会是个竞争意识非常强的社会,实现个人价值、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人的思维却比较片面,以为忠诚和敬业与个人利益是矛盾的,没有认识到它们是种互补的关系。很多年轻人对待工作非常随便,不仅工作不认真,还一心想着跳槽,在他们的思想里,工作的本质特征就是向老板出卖劳动力;在他们眼里,敬业精神是虚幻的,而忠诚不过是老板剥削员工的手段。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仅仅为了解决温饱问题。
我有过为他人打工的体验,也有自己当老板的经历,我很能体会老板和员工的不易。贫穷当然不是好事,但任何人都应该明白,贫困的根本原因不应该到老板那里去找。就像不是每个人都是坏人一样,也不是所有的老板都只认钱不认其他的东西。
显然,为了公司的利益,任何老板留下的员工都是业务能力最强的;同理,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员工都要明白,公司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不会有馅饼从天上自动掉下来,老板只会器重努力工作并有相当成绩的人。
个人品行是很多公司在员工的招聘时最看重的,其次才是能力。一般来说,品行不良的人往往对自己不负责任,因而是不可能以忠诚对待老板的。这很明显,人是感情的动物,如果你会真诚而有责任地为之工作,他肯定会给你以丰厚的报酬。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板为你提供了解决生计的平台,你就有责任、有义务支持他,为他分忧解难。
或许,你的真诚和忠心没有被你的老板发现,甚至视而不见,还怀疑你别有用心。在这种状况下,你不要忌恨你的老板,更不要把他看做你的敌人,和他对着来。这些都不是明智之举。最要紧的是做好你的本职工作,而不要太在意老板对你的评价。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老板也有他的不足。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你只有做好你自己的事,才能很好地提高工作能力,增加工作经验,还能培养你宽阔的胸襟。
有一种说法是“老板是不可靠的”,这是相当片面之辞。从本质上讲,老板和员工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日久生情,老板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但是,只有理智地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事,情感才能维持稳定。这样,老板和员工之间才能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在那些管理和制度好的企业里,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才可能得到升迁。而在那种“有心计才就可以升迁”的工作气氛中,公司员工一般都没有工作的动力。相反,在那些制度健全的企业里,工作升迁的渠道很通畅,给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只有在这种环境里,员工才会以公司为家,和老板站在一起,把公司的利益看做自己的利益。
因此,要观察老板和员工之间是否对立,老板的处理之道和员工的工作态度两者要兼顾起来看。明智的老板从来都很器重能力强的员工,相应地,聪明的员工也会更加努力地为老板工作。
老板也不容易,也想让公司发展起来,也想让员工有所发展。一个优秀的员工是不会和老板对着干的,他只知道无条件地服从。
不要轻易跳槽
你经常跳槽吗?或你现在是否有跳槽的念头?我想对你说的是——不要轻易跳槽。
保罗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有博士学位,在公司颇受器重,工作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跳槽了,跳到了一家条件更好的公司。在新公司,由于新工作与自己的专长毫不相关等问题,眼看着蜜月期还未过完,一段美好的姻缘就要走到了尽头,也就是说,保罗被辞退了。
在美国,很多人都在几个不同公司,做过几个不同的工作。而世界各国的年轻人,也大多都有过跳槽的经历。但据一项调查表明:跳槽后75%有挫折感;对于从前的跳槽经历,有超过半数的人感到不满意;另外12%的跳槽者在新公司未能通过试用期。
对于有些人为什么跳槽受挫,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大多数人都存在单纯以薪资为导向或是以热门行业为导向的盲目性,或者是不适应新公司的发展而导致失败。另外,还有一些人跳槽时只是认准了一个热门行业,却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结果也往往会导致失败,最终将得不偿失。这些问题充分地反映出一些人在跳槽时的盲目性。
人生有限,应该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人的一生中,实际工作时间只有30年左右,在这段时期内,谁都希望干成几件事。职业选择是为了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发挥自我价值,有所作为,所以职业选择一定要慎重、认真,本着对自我发展负责的态度,不高估、也不低看自我,确定自我努力方向、领域、待遇要求。一旦确定工作就要认真干一段,争取早点干出成效来,以作为个人能力证明。同时要有清醒头脑,知道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力不胜任、引不起兴趣的岗位即使待遇再诱人、再好也别去。如果自己没有个明确定位,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弄不清,长此下去,结果在哪里也扎不下根,毁掉自己的前程。过去我们提倡专一的敬业精神,今天重提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时我觉得跳槽是浪费生命,特别是那些频繁跳槽的人,因为总是在适应新的工作,新的环境,把自己弄得很困倦,更是会给人一种心思不定的印象,久而久之,就会坏了名声。进入一家新公司,从熟悉业务、环境和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认同公司理念和文化,到磨练出独挡一面的才干和融入组织,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进入角色,才能得到提升才华的机会。
心态浮躁,总想一步到位,不但会给公司带来损失,也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公司虽然看重人员的综合素质,但更看重人员的忠诚度,如果你连续、频繁的跳槽,对你非常不利。员工的跳槽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员工对企业缺乏忠诚度。企业会认为你很浮躁,不会重用你。频繁跳槽者再求职变得困难,一个重要原因是频繁跳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招聘单位的反感,毕竟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员工三天两头地打辞职报告。对于那些频繁跳槽的人,会有一个很自然的结论:要么工作能力不强、表现不佳;要么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包容性差;要么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缺乏学习、适应能力。
面对各种挑战、任何公司都会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特别是随着公司对忠诚员工价值认识的提高,更倾向于内部员工的合理职业发展管理,使之能力提高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那些有能力、得到重用的人才,正处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又怎么会轻易地离开企业呢?只有那些在公司发展不顺利、个人不得志、老板也不满意的人才会跳槽。从这一点看,频繁跳槽本身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
更为可怕的是,一个频繁转换工作的人,在经历了多次跳槽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遇到困难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也想跳槽;看见好工作(无非是多挣几个钱)想跳槽;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转移阵地来解决。这种感觉使人常常产生跳槽的冲动,甚至完全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
缺乏忠诚度,频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损害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对员工的伤害更深,无论是个人资源的积累,还是所养成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习惯,都使员工价值有所降低。这些人对自己的内心需求没有认真地反思,对自己奋斗的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自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最后,我想奉劝轻易就跳槽的年轻人:冷静下来做一番自我职业发展规划,切莫只为了眼前利益,而不负责任地浪费生命。